我们要如何着手处理童话的意义?
或者应该问,要如何悄悄地接近童话,
如同蹑手蹑脚的靠近随时会受惊吓而逃开的公鹿。
—玛丽-路薏丝.冯.法兰兹
在各种文本中,童话是最精简且纯粹的表现。除去文化、历史等背景脉络,以扁平的人物、简单的情节,为人类心灵提供最清晰的说明。因此透过研究世界童话,能对人类的心灵真相有丰富的洞察。
作者玛丽-路薏丝.冯.法兰兹博士师承荣格,是童话心理解读最具权威性的代表人物。她从童话研究的历史及各派理论谈起,主张以荣格学派「原型」概念理解童话的特点在于能突破常见侷限,令童话解读出现更宽广而富疗癒性的意涵。
本书可谓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童话解读入门。书中不仅提供解读童话的方法与步骤,更以格林童话中〈三根羽毛〉的故事作精彩示范。从结构、象征、版本比较至扩大诠释法的运用,甚至阴影面、阿尼玛及阿尼姆斯等相关母题都有论及。经由本书,不仅能体验解读童话的乐趣,更能一新我们对人类心灵的理解。
当我们重新阅读起童话,看重的正是这如孩子一样简单又幽暗的心灵之路,借此便道,我们开启一扇无意识的原型世界之门,在其中学习他们的语言,一个用意象说话的象征世界,从中重拾创造象征的能力,与自己内在的无意识,那个「很久很久以前⋯⋯」的世界相遇。──吕旭亚(苏黎世国际分析心理学院毕业、IAAP荣格分析师)
童话需要被解读,是因为它指向的不是我们惯行的意识层次的理解,而是指向更为广袤深邃的心灵,对意识层次来说,那恰恰是最陌生的地方。因此,需要特别的诠释的技艺。这种技艺有规则可循,并可透过练习而习得。──蔡怡佳(辅仁大学宗教学系副教授)
名人推荐 吕旭亚/苏黎世国际分析心理学院毕业、IAAP荣格分析师
许皓宜/谘商心理师
蔡怡佳/辅仁大学宗教学系副教授
谢文宜/实践大学家庭研究与儿童发展学系副教授
龚卓军/国立台南艺术大学艺术创作理论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