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裏的流浪:從傢鄉到異地,味覺是拋不下的行李

廚房裏的流浪:從傢鄉到異地,味覺是拋不下的行李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美食迴憶
  • 異鄉生活
  • 傢鄉味道
  • 味覺記憶
  • 個人成長
  • 飲食文化
  • 遊子情懷
  • 溫暖治愈
  • 生活感悟
  • 尋味之旅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從傢鄉到倫敦再到斯德歌爾摩
  因學業因工作,也因愛情
  在不同城市裏流浪、生活著
  生活不順時,大口吞下辣椒調味的菜餚
  生活甜蜜時,細細品味飲品裏蜂蜜的香氛
  思念傢人時,攤瞭一張樸實蛋餅,是傢裏頭的味道
  思念情人時,燉煮的番茄牛肉把想念化為味覺
  每一道菜,都說著人生裏最值得留下的記憶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妙生


  ‧前往英國留學後纔開啓自己的廚藝人生
  ‧在廚房待的時間愈長,愈能體會下廚帶來的樂趣和麻煩
  ‧認為菜有很多種做法,沒有最佳的食譜
  ‧自言:我愛廚房裏的全部情緒。一點天賦,一絲緊張,慌亂,轉而鎮靜,下料的謹慎,漂浮的油煙和一顆想做好事情的心,那仿佛就是我的人生。

  微博:tw.weibo.com/miaoshengli
  下廚房個人專頁:www.xiachufang.com/cook/10001762/

圖書目錄

自序
友序

第一個廚房大象城堡的304B
引言
01 從模仿開始
02 東街的市井之美
03 擋不住一顆想吃酸辣粉的心
04「與你同在」的牛肉麵
05 夜市味道
06 治癒心靈的紅燒肉
07 纔不是黑暗料理
08 謎一樣好吃的紅油
09 不為難的一人食
10 吃的驅動力
11 我們都懷念
12 少女心最愛

第二個廚房斯德哥爾摩的兩人廚房
引言
01 對抗簡單粗暴
02 學著接受番茄
03 去揉麵團吧
04 下飯的日子
05 普通廚房沒有傳奇
06 感情裏的「溫柔時刻」
07 來自「加拿大水」的問候 
08 傳統的傢庭晚餐之道 
09 其實是螞蟻埋樹 
10 廚房裏的神經病

第三個廚房蘭州的2401室
引言
01 蘭州人的「茨耳子」 
02 取悅的辣 
03 與某些關係的重要連結 
04 關於味道的平衡
05 不尋常的好麵 
06「番瓜」的故事 
07 真愛入口
08 深夜燉肉的神秘慣例 
09 涼粉的情誼
10 等同於「隨便」的炸醬麵 
11 那些傢庭手藝菜
12 孤獨的下水少女 
13 隱藏味道中的密語 

第四個廚房東倫敦的「間隔年」廚房
引言
01 突然就想吃甜的 
02「古早味」的馬鈴薯片 
03 吃的儀式感
04 中國月餅 
05 一切的盡頭,是自傢那個小廚房 
06 業餘廚娘的三杯雞
07 偶爾也想做燒烤攤攤主 
08 暖身暖心的咖哩
09 不解鄉愁但解饞意
10 斯德哥爾摩夏天癥候群
11 食不傷身的變態辣 

第五個廚房MK的友情廚房
引言
01 與年有關的記憶
02 狂鳴的警報器
03「茄子之神」的庇佑
04 腰花派對
05 一個能餵好自己的人
06 為瞭普通尋常的生活而吃
07 週末認真吃
08 戒不掉的茶葉蛋
09 Homemade的真諦
10 庶民的一鍋老鹵湯
11 雞肉的不同吃法之一 
12 是獵奇嗎?
13 廚房裏的風雅事 
14關於口水和思鄉病 

後記

圖書序言

自序

  「像吉本芭娜娜一樣。在這個世界上,我最喜歡的地方就是廚房。我愛廚房裏的全部情緒。一點天賦,一絲緊張慌亂,轉而鎮靜。下料的謹慎,飄浮的油煙和一顆想做好事情的心,那彷彿就是我的人生。」

  2009 年寫下的這幾行字紀念我廚房人生的開始。起初,隻是想從一些普通紮實的日常之事開始學習照顧好自己的生活。當時並未料到,這件日常之事一下子就堅持瞭兩三年。

  很多事情,從不那麼重要,開始變得很重要,必須去做;而有些事情,從很重要,開始慢慢淡化成虛無。例如對於下廚這件事的認知,必定是因為改變瞭軌跡,纔有機會逐漸被那種細碎真實的手作及溫暖的煙火氣息所吸引。

  正如索忍尼辛所說:世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條生活之路。

  廚房是我的治癒之地。每個人,依著自己成長的經曆,遇到的人和事,身處的環境,所喜好的東西也會大不相同。就像我的治癒,也未必是他人的治癒。不過隻要記得,好好地找到自己的重心,好好地活著就行瞭。

  於我而言,人生的重心依舊是過上自由的生活,即盡可能地多做自己喜歡的事,而這種自由的實現方式則是透過廚房。在這兩三年間,廚房漸漸變成瞭我的理想國和修練場。下廚本身並不是一件新鮮時髦的事,在端齣來的食物背後,需要的是事無巨細的耐心對待,承受必定會發生的燙傷和刀傷,特彆還要懂得及時打掃和清潔,以及接受失敗。這些都是真實的意義,不浪漫也不瀟灑。

  當然,對我來說,最摺騰的還是這幾年裏不斷搬傢的過程。前前後後輾轉於蘭州、倫敦、斯德哥爾摩和英國小城MK(Milton Keynes),每個廚房都不一樣,但是,在流動的廚房裏,透過做飯這件事來取悅自己的心意卻從沒變過。

  因為開始過上東奔西跑的日子,生活中最常齣現的一條樸素的note(提醒)變成瞭:「離開前吃光冰箱裏所有的食物。」每一次因為旅行、搬傢、迴國而離開自己所在的廚房之前,我都會絞盡腦汁把冰箱裏的食物以多種方式排列組閤,找到最完美的解決方案,然後吃光它們。有的時候是一個人孤獨地吃,有的時候是兩個人一起吃,也有的時候是一群人紀念地吃。每一次的離開促成瞭在不同廚房裏的經曆和故事。這個簡短的提醒乍看有些神經質,是我對於吃和生活的樸素態度。

  我還不確定自己的下一個廚房會在哪裏,但希望它是一個可以裝載我對廚事奢望的美滿存在,且將我認為的美好之事付與心意相通的人。

圖書試讀

學著接受番茄
 
超的拿手菜兼愛吃菜之一就是番茄炒蛋。自從來到斯德哥爾摩,做這道菜的任務就落到我頭上。可惜的是,我並不愛吃番茄。
 
我有很多在外人看來顯得相當愚蠢的飲食禁忌。例如不吃香菜、番茄、韭菜、鬍蘿蔔等的食物。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實在不習慣吃這些,我曾經吃下一口韭菜,十秒後就吐光胃裏所有的東西;另一部分的原因是,這些食物和某些詭異不堪的記憶捆綁在一起,以至於心理上沒法接受。
 
倫敦的一年半,在自己做飯的過程中,這些食物上的禁忌逐漸被一一打破。等到瞭斯德哥爾摩,嘗試又更進瞭一步。一段時間內,我都在研究如何做齣好吃、自己又能接受的番茄菜式。
 
做羅宋湯的時候,我發現自己並不排斥炒化成濃汁的番茄,而且番茄與牛肉的搭配特彆開胃暖身。不過,買牛肉的過程反而不如徵服番茄順利瞭。深一腳淺一腳踏著厚到腳踝的積雪走到超市,在肉類貨櫃上傻愣瞭一會,我發現,即便拿著列印齣來的「超市瑞典語」一一對照,我也很難找到能作為番茄燉牛肉的牛腩肉。彆說牛腩肉瞭,任何部位的牛肉都貴得嚇人,好一些的牛肉基本都是每公斤200 剋朗左右(瑞典剋朗與人民幣的匯率接近1:1)。但凡有顆過日子的傢庭婦女之心,這牛肉都下不去手買。
 
左挑右選,我還是買瞭一塊比較便宜的牛肉。迴傢後洗乾淨切塊,加料和番茄燉上。半個下午的時光,我開著燈躺在床上看書,鍋裏的番茄牛肉也慢慢經由小火煮香。雖然沒有牛腩鬆軟嫩滑,但也軟爛可口。
 
「你不是不吃番茄嗎?」超下班迴到傢坐到餐桌上,看到我把一大匙番茄牛肉澆在米飯上就轉過臉問我。
 
「突然又可以吃瞭。」我迴答他。
 
「怪人。」他這樣嘟囔我。
 
兩個人也沒多話,一會就吃光番茄牛肉。
 
「下次你是不是就能吃韭菜瞭?」洗碗的時候他問我。
 
「這個暫時還不可以。」我一邊監督他洗碗一邊說。
 
「哎,韭菜多香啊」他又開始不停地對我描述韭菜有多麼夢幻好吃。
 
好吧,但願有一天我也能找到一種做法,讓我像能吃番茄一樣能吃韭菜。
 
※番茄燉牛肉
 
‧用料:
番 茄 4 個(小個頭的,大個的兩個即可)
牛 肉 500g
料 酒 兩小匙
花椒粒 一匙
薑 片 3~5 片
八 角 一個
食用油 一匙
鹽   2~3 匙
黑鬍椒 一小匙

用戶評價

评分

《廚房裏的流浪:從傢鄉到異地,味覺是拋不下的行李》,僅僅是讀到這個書名,就足以讓人浮想聯翩。我腦海中閃過無數個畫麵,關於離傢時的不捨,關於在異鄉尋找熟悉味道的驚喜,也關於那些因為一頓傢常飯而瞬間感到的溫暖。作者用“流浪”這個詞,將一種漂泊的狀態,與廚房這個充滿生活氣息的空間聯係起來,本身就充滿瞭戲劇張力。它暗示著,即使在陌生的環境裏,廚房也成為瞭一種安撫心靈的港灣。而“從傢鄉到異地”,則為這個故事設定瞭清晰的地理坐標,預示著一場關於味蕾和情感的跨越。最令人迴味的是“味覺是拋不下的行李”這一句,它生動地闡釋瞭食物與個體身份、與歸屬感之間深刻的聯係。無論身在何處,味蕾的記憶就像是永不離去的行李,承載著過往,連接著現在。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在文字中,將廚房的煙火氣與流浪的漂泊感交織,如何用最樸實的味道,書寫齣最動人的情感故事,以及在那些異鄉的廚房裏,究竟藏著多少關於“傢”的秘密。

评分

我很少會因為一個書名而産生如此強烈的共鳴,但《廚房裏的流浪:從傢鄉到異地,味覺是拋不下的行李》做到瞭。它觸及瞭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關於“傢”的概念,以及傢與“味道”之間那份密不可分的關係。搬離傢鄉,定居他鄉,這其中的酸甜苦辣,恐怕隻有親身經曆過的人纔能體會。而在陌生的城市裏,最初的立足點,往往就是那個小小的廚房。在那裏,我們試圖用熟悉的食材,模仿記憶中的味道,來一點點地搭建起屬於自己的“傢”。這個過程,與其說是烹飪,不如說是在重新構建一種歸屬感。那些從傢鄉帶來的,或者在異鄉新發現的食材,它們不僅僅是食物,更是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作者的這個書名,用“流浪”二字,恰當地捕捉瞭那種身處異地,卻又努力尋找內心安定感的漂泊狀態。而“味覺是拋不下的行李”,則深刻地揭示瞭食物在身份認同和情感維係中的重要作用。我相信,這本書裏一定充滿瞭那些關於味蕾的冒險,關於廚房的溫情,以及在異鄉土地上,關於“傢”的全新解讀,這讓我充滿期待。

评分

“廚房裏的流浪”——這個概念,瞬間就吸引瞭我。它不僅僅是一個書名,更像是一種生活狀態的詩意描繪。我們大多數人,或多或少都經曆過離開熟悉的環境,去往陌生之地。而在那些陌生的空間裏,廚房往往是我們最先安頓下來的地方。它是一個可以讓我們暫時卸下防備,找迴內心平靜的角落。作者用“流浪”這個詞,非常巧妙地傳達瞭那種既有探索的樂趣,又有身份不確定性的復雜感受。而“從傢鄉到異地”,更是精準地定位瞭這種跨越空間的遷徙。最讓我觸動的是“味覺是拋不下的行李”這句話。它形象地說明瞭,食物所承載的,絕不僅僅是生理上的需求,更多的是一種情感的紐帶,一種文化的迴響,一種身份的象徵。無論走到哪裏,傢鄉的味道,那些與童年、與傢人、與故土息息相關的味覺記憶,都會成為我們隨身的“行李”,時刻提醒著我們從何而來。我相信,這本書一定充滿瞭許多關於廚房裏的故事,關於食物的發現,關於在異鄉重建“傢”的溫暖與不易。

评分

這本書的名字,一開始就勾起瞭我無限的好奇心。《廚房裏的流浪:從傢鄉到異地,味覺是拋不下的行李》,光是讀起來,就仿佛能聞到一股混閤著煙火氣和淡淡鄉愁的味道。我一直覺得,食物不僅僅是填飽肚子的東西,它承載瞭太多的記憶,太多的情感,太多的身份認同。尤其是當我們離開熟悉的土地,去往一個全然陌生的地方時,味蕾似乎就成瞭最忠實的信使,它能瞬間將我們拉迴曾經的時光,喚醒那些深埋心底的故事。作者用“流浪”來形容這種在異鄉的廚房裏尋找慰藉的過程,我覺得非常貼切。那些陌生的調料,那些不同的烹飪方式,都像是旅途中遇到的不同風景,既帶來瞭新鮮感,也可能夾雜著一絲不知所措。而“拋不下的行李”這個比喻,更是點睛之筆,它說明瞭無論走到哪裏,傢鄉的味道,那些與廚房有關的記憶,都是我們永遠無法捨棄的寶貴財富。我非常期待在這本書裏,能夠看到作者如何用文字描繪齣那些在廚房裏發生的,關於遷徙、關於適應、關於思念的點點滴滴。我相信,那些關於食物的故事,一定也能觸動很多同樣有著相似經曆的讀者。

评分

當我看到《廚房裏的流浪:從傢鄉到異地,味覺是拋不下的行李》這個書名時,腦海中立刻浮現齣無數個畫麵。我想到離傢遠行的那些日子,每當聞到某種熟悉的香料味,或是吃到某樣傢鄉特色的小吃,那種瞬間被拉迴原點的感覺,是多麼的奇妙和溫暖。書名裏的“流浪”二字,並非貶義,而是一種在探索和適應過程中的動態過程,尤其是在廚房這個私人空間裏,它承載瞭太多的情感寄托。那些在異鄉的廚房裏,我們嘗試著用有限的條件,去復刻那些隻能在夢裏齣現的味道,這本身就是一種對傢的深深眷戀。而“味覺是拋不下的行李”,這句話更是直擊人心。它說明瞭,無論我們走多遠,無論我們擁有多少物質上的財富,我們心中對傢鄉味道的記憶,是我們永遠無法卸下的,最珍貴的行囊。這本書,似乎不僅僅是關於美食,更是一部關於遷徙、關於記憶、關於身份認同的旅程。我迫不及待想知道,作者如何在文字中,將廚房的煙火氣與流浪的漂泊感巧妙地融閤,又如何用味蕾的觸動,書寫齣動人的故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