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找好店面的本事 把招牌的色彩与气势,乘上霓虹灯闪烁幻化的频率,乘上店租调涨的次数与幅度,再乘上人潮、人潮、人潮,最后,再加点文化,以及一点景气,大概就等同一座城市的「繁荣指数」。
这种几乎全球一致的规格,在东京银座、香港铜锣湾、上海陆家嘴、首尔明洞、台北信义计画区,甚至是纽约的第五大道、伦敦的新庞德街…,热情奔放地复制着、闪亮着、舞动着。
许多梦想,因为这些地段而变成了钻石,更多梦想,想借由这些钻石的折射,更加发光发热,但是,毕竟淬炼钻石的过程并不容易,昨天的赢家与明天的输家,在舞台边上不停的换手,残酷却珍贵的经验,也随着输赢而去,再多的可惜,最后留下的,也就只有可惜…
这是一本写给梦想的书,实践的方法却是绝对的科学。
作者秉持着日本传统文化中,专业细致的职人精神,透过科学方法的汇整、分析,系统性地将一个店面经营者、企业领导者,在规划店面经营的「实业计画」中,该考虑到的所有主、客观因素一一呈现。
本书中,完全看不到倚老卖老的「老生经验谈」,也不是摸着水晶球天马行空的「灵媒式预言」(这两种是台湾房地产市场「唯二」的论述形式),全都是「实事求是」的个案检讨,并且配合简单的地图,将复杂的空间逻辑清楚陈述。
不论你是当了几十年的老板,或是磨拳擦掌,想大展身手的新手头家!今天起,别再糟塌你的梦想了,仔细地看看这本书吧!读通了,起码不败,想赢,当然还是靠努力!
在序章中,作者用了非常细腻的手法,清楚地描绘了在东京巨蛋旁边,一个范围不过几百公尺之内的「商圈微气候」!
之所以称其为「微气候」,意思是指它的范围不大,却因为几条大道与小路的交错,对于空间所产生的巧妙变化,以及办公区、学生区、车站通勤族、巨蛋活动人潮…等等,各种人潮使用的型态与频率的不同,使得商圈出现了截然不同的风貌。
大哉问,究竟什么样的「地点」,适合开什么样的店?什么样的店,又适合什么样的「地点」?鸡生蛋?蛋生鸡?如果都是标准答案,算不算回答了问题?
在「非日常」的区域,开「日常」的店!这不只是商圈操作的策略而已,更是一套深层的心理学!在一个「相对陌生」的区域中,所谓的「相对熟悉」,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价值!在「多种状况中的多种阶层」中,寻求一套最低门槛的认同,这就不只商圈与人潮所呈现的数学问题那么单纯了。
不过,原则还是有例外!实际状况也得看国情而定。
当全世界的零售业界都在深入研究7-11的经营模式,并将其视为商业经营的典范时,从2009年进入印尼的7-11,却在2017年年中,将剩余的136家门市全面关闭,分析原因,在于印尼的顾客虽然非常喜爱7-11便利的WI-FI与舒适的环境,却不愿意消费店内的商品,而在不堪长期负担沈重的成本压力下,连这么强大的7-11也只能鸣金收兵,这一课,也许又是另一套值得研究的新教材!
在本书的第一章,作者完整地提出了一套以「地点」与「商圈」两大因素为基本架构,分别列出「顾客诱导设施」、「辨识性」、「动线」…等十项因子的「营业额要素分析」,这套以科学数据为内涵的分析模式,应该可以算的上是目前国际零售业界,最「经典」的一套论述了了!
说到底,开店当老板,应该不只是为了实现梦想或塑造形象而已,最核心的目标,应该还是「营业额」!
但是究竟有多少经营了若干年的「老字号」,曾经针对这些重要的因素或变数,作过深度的检讨?以技术为本位的主事者、经营者,又何曾作过技术与信心之外的经营分析?过去的经验,真的可以掌握未来的市场吗?
这些年来,有多少的「老味道」,在物价、食材、房租...几波「涨声」之后,看到手足无措的,撑不到半年一年就无奈地关了灯,胆子大一点的,换套菜单,价格加个两成,却也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一切,真的只是价钱问题吗?数字背后的故事又是什么?
商圈性质之谜!本书的第二章,作者举出了几个精彩的案例,为什么人潮热络的大学商圈,店家却一直在换?因为大学生的夏天有暑假、冬天有寒假,两个长假一算就是四个多月,如果没有其他类型的消费者支撑,这四个多月的营业额可能就是大问题。
这和台湾的现况好像也差不多,台中的逢甲夜市之所以为「台湾之最」,当然不是只靠着逢甲大学区区两万个学生的生活消费,而是国内外一千三百万人次观光客的捧场!
如果你想开一家速食店,作者建议先去调查一下附近超级市场的营业状况,如果超级市场内贩售的食材很多,而且生意很好,这个速食店的计画,恐怕还是要再考虑一下,因为,这可能代表着附近住宅区里的家庭主妇们,还是挺爱开伙作菜的。
但是,原则是死的,技巧是活的!如果你所卖的「速食」(熟食),可以搭配正餐成为桌上另一道菜,此时,减法就马上又变成了加法,如果再进一步地掌握「内用」、「外带」与「外送」,在选址上的不同技巧,把算盘打活,倒也是商机处处!
同样的便利商店、同样一杯咖啡,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感受,在不同时段可以吸引不同的顾客,也许只是差几个停车位、也许只是座位的舒适性、也许只是动线的方向……关键性的「要素」可能都只是细节,却可能影响天差地别的结果。
书的终章,作者以多项数据为基准,提出了一套「营业额」预估算式,加减乘除的背后,代表的是店铺经营每一种主客观因素的变化要素,想当个称职的老板,不妨先算算看!
值得关注的是,当「宅经济」把网购带上云端之后,「量变」与「质变」交错了、空间的定义模煳了、竞争的逻辑颠覆了…,未来,下一秒就来到面前,全新的故事正要开始…
田大权(大声行销 执行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