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垃圾变成宝藏的公司:产业废弃物公司经理人让收垃圾也能和艺术跨界结合,打造循环经济

把垃圾变成宝藏的公司:产业废弃物公司经理人让收垃圾也能和艺术跨界结合,打造循环经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循环经济
  • 产业废弃物
  • 资源回收
  • 商业模式
  • 创新
  • 可持续发展
  • 艺术跨界
  • 企业管理
  • 环保
  • 废物利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全新商业模式,产业废弃物和设计业的完美跨界整合
  ★完全颠覆你对产业废弃回收业的认知
  ★日本NHK、WIRED等媒体报导


  谁说废弃物回收业就只能收垃圾?谁说废弃物回收业就不能和艺术结合?
  日本一家废弃物回收产业的企业——NAKADAI,带你看到,
  如何用「框架外的想法」、「灵感」加上努力,
  不把废弃物当垃圾,而是素材,以全新的商业模式,整合回收业、设计业,
  彻底改造企业,变身为全民艺术工作场所。

  ***********

  「该怎么做,才能使废弃物不但减少,还能提高收益,并且能够面对世人仍感到自豪?」——思考到最后得到的结论,就是一种过去的游戏规则下,被视为不可能的商业模式!

  作者中台澄之,曾任职于证券公司,离职后进入祖父创建的NAKADAI废五金分解厂上班。在公司面临转型之际,苦思新的商业模式。

  他重新思考,公司究竟是生产什么开始,「生产新的价值」重新赋予产业废弃物新的定义,从垃圾转变为素材;从只能赚处理废弃物处理费用,转变为转取高附加价值素材费,重新定义了废弃物回收业。

  ●●●

  本书首度公开,中台澄之从一个门外汉到身为一位商业艺术工作者的路上,如何带领NAKADAI跳脱回收业旧有的经营模式,在习惯以旧方法工作的传统业界,用创意带来革新,让公司从只能替企业回收废弃物的回收业,转而参与「东京设计师週」,提供设计师设计素材,成为设计材料的供应者,让回收业也能与艺术划上等号。

  这是一个完全颠覆你想像的商业模式。在日本,NAKADAI创下了99%的回收率,在产业废弃物处理业界视为异端;它挑战了产业废弃物处理业的垃圾收集得愈多,就赚得愈多的商业模式,它质疑「我们的工作真的是只要大量收集垃圾就好了吗?」的传统思惟,本书就是一个把这样的想法化为创意,打破业界旧习的挑战故事。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中台澄之(Nakadai Sumiyuki)


  商业艺术家。株式会社Nakadai常务董事。

  Mono: Factory代表人

  生于1972年。东京理科大学理学院数学系毕业后,曾任职于证券公司,于1999进入株式会社Nakadai。将公司提升至获得ISO12001认证,及实施中古品拍卖的再利用市场等,将企业扩大成为综合性回收事业。并且构思出「再上市事业」,以「创意是从物品身上开始」为概念,创立了Mono: Factory。

  再行销事业于2013年获得Good Design奖Best 100中的创造未来设计特别奖。

  并且在平成26年度群马县优良企业表彰奖中获得商业及服务部门大奖。

  目前在自治体或大学演讲,或接受企业研修、以及与废弃物相关的综合谘商业务、并且会亲自动手企划废弃物利用的活动。

译者简介

张婷婷


  爱看日剧、热爱翻译。2007年开始接触书籍翻译,译有《母亲这种病》、《父亲这种病》、《人际过敏症》、《赚钱公司成功祕密都靠这本会计财报教科书》、《给小桃的信》、《笑脸赢人》、《看懂现金流让你提早财富自由》等,现为专职译者。

图书目录

前言
为「丢弃」与「使用」搭起桥梁的工作
废弃物不是「垃圾」,是「素材」
实现理念的「商业艺术家」

Part 1 生平经历
起点在废五金回收业
小学时代是个孩子王
国、高中时代的资优生时期
接着来到大学时代
热衷的课后社团活动

Part 2  从证券业转换跑道去做资源回收业
毕业后的出路
在京都的新进员工生活
山一证券倒闭的影响
突然的调动成为转机
突如其来的高烧
不变的分公司
然后,我决定转业
最后一次上班

Part3  在古老的业界用「创意」带来改革
从「收集垃圾」走向「综合回收业」的挑战
白天在工作现场,晚上做会计的日子
对塑胶材质的了解成为企业突飞勐进的契机
客户渐渐拓展
一个人反覆实验又失败的日子
不跟特定的同业者保持良好关系
与Plus的相遇
办公家俱的中古市场

Part 4  新的挑战与逆风
重新审视商业模式
从量转移到质
雷曼风暴与在逆境中得到的点子
通用电器(GE)「群策群力」(work-out)的管理模式
强大的逆境来袭
在东京设计师週的相遇
与东京设计週的初次合作
Nakadai计划,圆满成功!

Part 5  倾注在Mono:Factory的想法
开始经营Mono:Factory
把物品拟人化再思考
你有想过手边的东西是怎么送到你手上的吗?
价值观的改变:「延长东西的使用寿命」
东京奥运是可以改变物品流程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Part 6  用「想法」改变世界的方法
先从灵感开始
灵感往往来自固有思想之外
24小时365天都在工作
激发创意法之1  先关心事物的全貌与中心
激发创意法之2  经验及创造力
激发创意法之3  用开放的心态去迎接创新
促进改革的催化剂
没有什么叫失败
个性才是最棒的财产

结语

图书序言

前言

  为「丢弃」与「使用」搭起桥粱的工作

  听到「产业废弃物处理」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
 
  在我担任常务董事的株式会社Nakadai,我们处理各式各样的废弃物品。
 
  把从企业等处收到的废弃物品粉碎、压缩、烧毁或是处分等等……,许多人脑海里想到的,恐怕是这样的工作。
 
  当然,在我们位于前桥的中间处理工厂,每天都在进行这样的作业。但是那并不是全部。我们也是生产者。

  那么我们究竟生产什么呢?
 
  那就是新的价值。把暂时结束了在这个公司里的任务,被丢弃的东西收集起来,进行分离、解体,再实施加工,重新生产成有用的素材=材料。我就称唿它为再上市。
 
  还有,我们把由高达四百种的废弃物中产生的素材展示、贩售、或是设立工坊、工厂参观等,集合成一个长年进行的事业Mono:Factory。我们的目的是在加深大家对废弃物的理解的同时,让大家也知道废弃物能有多大的可能性。并且,我们也希望能够创造一个机会让大家去思考物品与人或是物品与环境的关系。
 
  Nakadai进行的就是这样的一个事业。
 
  一言以敝之,就是「为丢弃东西与利用东西的人搭起桥粱的工作」。

  废弃物不是「垃圾」,是「素材」
 
  在同业的业者中,目前几乎没有看见有人跟我们以一样的想法或态度在工作。
 
  废弃物就是垃圾。
 
  因为没有用了所以才是废弃物。

  这到目前也是许多废弃物业者或企业的废弃物业负责人、员工,恐怕还有各位的共同认识,也是常识。而在我自己刚开始从事这一个行业的前几年间,也抱持着同样的意识。
 
  但是,有一次我察觉到一个很重大的矛盾。
 
  经由其他业界才来到废弃物业界任职的我,相对于同业者以一箱废弃物多少钱的粗略作法,我则採取将废弃物详细区分来提升回收率的战略。于是,这个做法相当成功,我们的收益就一路往上走了。
 
  但是,一方面对企业提案「我们一起减少废弃物吧」,但另一方面废弃物真的减少的话,自己的公司收益也会减少,不知不觉开始觉得苦恼起来。因为要是考量到自己公司的经营,废弃物增加绝对是比较有利。要解决这个矛盾,唯有透过改变商业模式。 
 
  这过程中,我开始怀疑,收集垃圾提高收益,真是是一件值得让人抬头挺胸的工作吗?因此,一直努力奔跑的我,暂时停下了脚步,开始这样问自己。

  「有没有办法让废弃物处理业成为一个令人自傲的产业,同时能够减少废弃物又提高收益呢?」

  想了又想,想到最后我找到的结论是这样。

  不要把废弃物当成垃圾,要从废弃物身上生产「素材」。

  实际上许多从工厂出来的产业废弃物,既不脏,也不臭。它们只是因为有某些问题,所以才被贴上废弃物的标签而已,并不是垃圾。废弃物当中有许多仍拥有与市面上流通的产品零件同样的功能。
 
  因此,将这些废弃物按照素材种类重新分类,更进一步提供给需要这些素材的人,这样的商业模式是成立的。
 
  环顾四周,没有任何人在做这样的事,也没有听过这样的事。因此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实现理念的「商业艺术家」
 
  到目前为止只能处分掉的废弃物,再次以素材的身份复活。这也就是意味着东西的寿命可以尽可能的延长。若考虑到有限的资源与地球的环境,这应该并不是不正确的商业模式。
 
  而且,如果废弃物是可以当做素材来使用的共识能在社会上推广开来,企业也能以此为前提进行产品设计、拟定销售战略了吧。
 
  如此一来,或许就可以在事先定好什么时候会有多少这样的废弃物出来,而那些东西可以再如此利用的情况下,由企业制造出产品,再把产品送到这个世界来。这样的话,物品的寿命就会更加延长,回收率也会逐渐往百分之百逼近,这是再清楚不过的事实。
 
  我认为,所有的企业都是为了解决社会的课题,使人们过着比现在更幸福的日子而存在。赚钱是为了这个,追求利润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即使卖出了几兆的营业额,如果人们并不认为「有这家公司在真是太好了」,那这样的公司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担任P&G全球行销负责人(GMO)的吉姆.史登盖尔在他所写的书中说,未来的经营者必须是重视品牌理念的商业艺术家才可以,我也有同感。
 
  Nakadai揭橥的理念是「以多元的价值观与自由的创意对社会做出贡献」。而我的使命则是作为商业艺术家创造出实现这个理念的架构。
 
  由废弃物身上生产素材的想法若能浸透在这个社会里,人们对物品的价值所抱持的价值观也一定会改变。
 
  然后,在制造与物流的循环中加入废弃物业者,由Nakadai创造出的将物品作为物品的存在期间拉长的平台如果能够顺利运行,也会受到世界的注目,开始思考同样的事情吧。
 
  我已经把这个也放入视野之中,在对企业推行谘商。目前正在考虑将Nakadai或者是以加盟展开的方式推广Mono:Factory的知识。
 
  我特别会意识到的是孩子们。他们对废弃物的观念如果改变,即使我们所做的事情仍未达成,下一个世代也会承接下去继续往前进。
 
  这样的话,不久这个社会就会变成每个人都会把环境破坏与资源枯竭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去面对它、解决它吧。这时候我就会很骄傲的挺起胸膛说,打头阵的就是Nakadai。
 
  最近会引起社会上企业家们的注意,可能也是因为环保伦理意识抬头,永续使用成为关键字,感觉对环保企业的注目升高了。
 
  可能是因为这样的时代影响,使许多人也对Nakadai的商业模式开始有了兴趣,目前为止也有许多的电视台、杂志等媒体向我们招手。
 
  到目前为止我们Nakadai一路走来是以什么样的想法进行每天的工作,以及将来想做什么,在本书中,我将会一边回顾一边介绍我们截至目前为止的做法。
 
  此外,在书中对于我本身对生意的思考方式或工作术,以及我如何会产生这些想法的人生经历也会一一回顾。
 
  在本书中,将会毫无保留的写出到目前为止我与Nakadai一同走过的一切。同业者或经营者们自然不用说,年轻的商人或正为业绩不振苦恼的人,我希望你们也能找到与自身相似并能给你们作为参考的部分。

图书试读

客户渐渐拓展
 
以综合回收业为目标的我,又从塑胶开始扩大范围。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父亲在我进公司之前,就先去取得了有关产业废弃物处理的各种执照。
 
通常我们若是有想要的东西,就是花钱去买。但是废弃物处理业的特征却是同时从客户那里收取金钱与物品。因此,也有不少恶质的业者只是把钱收进口袋,却不好好处理,非法丢弃这些东西。于是,为了排除这些业者,从九○年代起,法规就变得愈来愈严格。 
 
在这样的过程中,父亲看出将来有可能没有执照就无法收取废弃物,总有一天想扩大业务时可能会对公司有帮助,于是连与废五金业没有直接相关的产业废弃物处理执照,也都开始积极地去取得。
 
这是父亲的慧眼。甚至,产业废弃物里有废木材、废金属、废纤维、废塑胶等,约有十八种,Nakadai取得了许多的执照,这些废弃物几乎全部都能处理。产业废弃物的执照取得相当严格而且麻烦;在业界,也有不少公司只取得限定的某些执照在做事。
 
如此一来,若只有废木材的处理执照,就无法收取木材与金属的复合材料,必须告诉客户「木材上不能附着金属,如果要处分废木材,就请把金属取下」,请客户自己去做分类解体的额外作业。
 
然而像Nakadai这样,拥有废木材与废金属的两种处理执照,就可以直接收取木材与金属并存的复合材料,在我们公司就可以解体,分别处理废木材与废金属,所以就能对客户说「直接交给我们就好」。对客户来说,负担愈少当然愈好。所以很必然地,以后就会都交给我们Nakadai处理了。
 
我想要让大部分废弃物的处理发挥到最大极限,到已经与我们签下分类后的塑胶或金属回收契约的顾客那里时,还会另外准备箱子用来放置其他无法分类的产业废弃物,请他们放进去。在没有分类的状况下,由于Nakadai几乎拥有所有的处理执照,因此我们都可以带回来处理。
 
「跟Nakadai交易的话,废弃物放置场就会很干净」,我们获得了这样的评价,业务就愈来愈好做了。
 
但是,其他的业者也不可能就在旁边干瞪眼。也一定会有许多业者会跟在Nakadai后面,都去取得过去没有的废弃物处理执照。这样一来,Nakadai早晚会失去优势。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