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界人人必读的经典理论
※建立「自我意识」、终结「情绪勒索」的基础常识
不设任何防线的亲情、爱情、友情、职场忠诚
是身心伤害的根源
一道真实存在、却无形的人际分野
一旦失守,它将彻底踩越你的人生
一个平衡健全的生活,明确的界限是最重要的事。
界限,不仅只是你个人态度和行为的分界线,也是你与他人的分际拿捏的行动指南。
这样优秀的你,特别需要留意:
.家人当中最值得信赖的依靠
.朋友、同事眼中最优秀的救火队
.情人眼中最体贴的另一半
你是否常常为他人热心、无条件的付出,却换回的是,别人的理所当然
而这样的回应,是否让你的心痛痛的?
※4个人际相处的智慧提点,点亮你没被看见的力量
※3道戒伤害练习,摆脱忍让,与你一起重新画出人生高度
●什么是「心理界限」? 所谓的「心理界限」(boundary),顾名思义就是每个人在心理上能够接受的极限。超过某个特定的范围,就会有一种被勉强、逼迫的感觉。「界限」一词,最先是由家族治疗中的结构学派大师萨尔瓦多.米钮庆(Salvador Minuchin)提出。本来是用以规定在家庭这个大系统中,不同的个体该扮演什么角色,以及如何参与不同次系统(比如:夫妻、手足、亲子)的互动。
心理界限之所以这么重要,正是因为,真正让我们感觉受伤的,并非肉体的疼痛,而是情绪的冲击。而心理界限存在的意义,正是为了帮助人们控制情绪进入的量,不至于太过冷漠或太过投入,保持在一个适合的距离与外界互动,让我们成为一个有态度、又不失温暖的人。
界限,就是「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
心理界限是一道无形的人际分野,没有说出自己的界限,只会让彼此的关系崩坏。
我们一再地退让,只是出于我们的慷慨和不计较,而不是因为信任与爱。
以下这些话,是否也曾打击过你的心?
‧妈妈:「你的老大,你就要扛起家计,照顾弟弟妹妹呀!」
‧路人:「日行一善呀,你不怕别人觉得你很冷漠,没爱心吗?」
‧女友:「看你加班我好心疼,身体会累坏吧?若你不回来吃饭我也不吃。」
‧同事:「你的能力那么好,不过花你一点点时间而已,你不帮忙做,难道要让案子流标吗?」
没错,心理界限是看不见的,但并非不存在。当你的界限被侵犯时,你会有一种被人在胸口重重抡一拳的感觉。如果这时候,对方又是你很在乎的人,你知道他的出发点是好意,可是却无法认同对方的做法时,便经常会有一种「会痛,但不能叫」的憋屈感。
我们可以不计较,他人不能理所当然
心理界限被踏线最常发生在伴侣、亲子、职场、甚至各种人际关系之间,特别容易出现在「以和为贵」的华人社会里。我们从小就被教导「退让」是一种美德,做人要善良不计较,但是一旦这些付出的关系失去平衡,让我们一直处于讨好别人,自己却变得不好的状况里,反而让我们失去自我的价值感,活得很累。
杨嘉玲谘商心理师透过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界限」故事,带领我们审视这个存在已久的问题,并以精准、层次分明的角度,剖析心理界限的各种情境,带领我们戒掉不必要的人际伤害,找回自信!
建立自己的心理界限,并不会让你黑了,更不会让你失去重要的人
本书依在人际关系中受伤害的程度,由提炼你的内在优点开始,点亮你忽略的力量。
从4个人际相处的智慧提点切入,进行3道戒伤害练习,由内而外,带着你划出「心理界限」,找回你应得的快乐生活。因为,这是你的人生,你不该为满足别人的需求而活。
本书特色 1台湾第一本由专业谘商心理师探讨「心理界限」的专书,透过日常实例找出无形的人际分野、有形的越界伤害,每一则皆让人心有所感。
2 提供心理受伤的背后,没有被点亮的力量,助你在人际往来之间,更有力量,更有立场。
3独家三个戒伤害练习,由内而外,逐步强化你我心中的人际保护网,让你勇敢表达自己,又保有个人光彩和温暖。
名人推荐 人渣文本 专栏作家 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疗所 所长、临床心理师
李崇建 亲子作家
周志建 心理博士、资深谘商师、故事疗癒作家
林静如 作家律师娘
邱永林 第一届心理师特考合格
邱似龄 慈恩心理治疗所所长 、临床心理师、性谘商师
哈克 谘商辅导博士、作家
海苔熊 科普心理学作家
陈鸿彬 谘商心理师、资深辅导教师
杨聪财 杨聪才身心诊所院长、公共卫生医学博士
谢玉莲 绘星心理治疗所所长、临床心理师
苏益贤 临床心理师
推荐语 这本书道出我们临床很多一直具有「内射性负面思考」以及「非理性思考」的个案,他们常常在内心真正的害怕,以及容易存在脑海中的迷思。作者用了许多贴切的形容词,像:「便利贴女孩」、「提款机大哥」、「好累的蜘蛛人」、「救世主女孩」(很像我常说的「圣母玛利亚情结」),让我们去体会这些需要做好「心理界线」的不同类型个案。作者所提的「戒伤害,建立完整自我能量」,绝对不是自私,而是为所有关心你的亲友应该做好的身心健康基本之道!--杨聪才身心诊所院长、公共卫生医学博士/杨聪财
在强调「忍」与「让」的华人文化氛围里,界限是我们思考应对进退时,应该培养的第二「直觉」。
若能在人我之间养成「界限」思考的习惯,更可能突破「做好人还是做自己」的两难困境,找到一个既能与他人亲密又感觉自主的位置。--临床心理师/苏益贤
推荐给总是怕别人失望,宁可自己受伤的人。这本书陪伴你一起练习,如何保有对人的善意,又同时能够温柔地做自己。--科普心理学作家/海苔熊
成为更好的我,无法用喊话就能实现,需要从生活中看见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关系中的模煳界线开始,设立心理界限,不仅是看重自己,也是成为更好的我的第一步。--慈恩心理治疗所所长 、临床心理师、性谘商师/邱似龄
一本令人豁然开朗的书,让人在关系中不至于乱了阵脚。作者带我们看见了心理界限的必要与正能量,及唤起活出自己的勇敢。──王意中心理治疗所 所长、临床心理师/王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