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中国文字:汉字的美丽图像.形义演变全都录(2版)

有趣的中国文字:汉字的美丽图像.形义演变全都录(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汉字
  • 中国文字
  • 文字学
  • 语言学
  • 书法
  • 汉字形义
  • 汉字演变
  • 文化
  • 历史
  • 图像汉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学中文第一步,就是要认识中国文字。
  了解每个汉字的造字原理,从形、音、义的浅白、基础入手,以图像式、注音式、汉拼式,帮你打造坚实的汉字基础,不再写错、认错。

  汉字是世界上最特别的文字,除了结构上有其独特的面貌之外,文字字形之间所隐含的文化意义,更是其他国家文字所无法相比的。
汉字由图像而来,所以在认识汉字时,应对「造字原理」先了解才能提升及加强认字能力,了解了各部首、一笔一画的原理及字义,就不容易认错、写错,也间接提升识字能力。

  全书共分六章,包括天文、人文、动物、植物、器皿文物、其他等类别,收录约210字,每一字再辅以两个字词介绍及造句,并经由插画的图像,认识字形的造字初始及历代文字演变,加上浅白的文字解说。不仅可借此欣赏文字演变及字形之美,更可提升汉字识字量、加强语文能力、鑑赏汉字趣味,成为一本好读、好看、好欣赏的中国文字书。
 
图书简介:奇妙的文字世界——从甲骨文到现代汉语的探索之旅 一、引言:文字的力量与魅力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基石,它以符号的形式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文化的精髓和思想的深度。对于一个拥有数千年不间断文字传统的民族而言,文字不仅仅是记录工具,更是一种艺术、一种哲学,一种维系民族精神血脉的纽带。 本书旨在带领读者深入探索一个与汉字截然不同的、却同样充满生命力的文字体系——古埃及象形文字(Hieroglyphs)。我们将聚焦于这一古老文明的“圣书文字”,探究其独特的视觉结构、复杂的书写系统以及它如何折射出一个伟大文明的宗教信仰、社会结构与宇宙观。 本书将完全避开对汉字起源、演变、结构(如六书)、字体流变(如甲骨文、金文、篆隶楷)及其美学特性的讨论。我们的焦点将完全锁定在尼罗河流域的辉煌遗产上。 二、第一部分:圣书文字的诞生与结构 1. 尼罗河畔的视觉图景:象形文字的起源与环境 古代埃及的地理环境对他们的文字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塑造了埃及人对秩序与永恒的深刻理解。本部分将阐述象形文字诞生于公元前4千年末的社会背景——从早王朝时期统一国家的需要,到神庙祭祀与法老统治的仪式化要求。我们将分析早期文字材料,如陶器上的标记、石碑上的铭文,以及它们与美索不达米亚楔形文字在发展路径上的根本差异。 2. 形、音、义的交织:象形文字的分类系统 与侧重于表意和形音结合的东方文字体系不同,古埃及象形文字构建了一套精妙的、融合了表意、表音和限定符号的复杂系统。本章将详细解析其核心组件: 表意符号(Ideograms): 描绘实物的图像,如太阳、鸟、人等。我们将探讨这些图像如何超越了单纯的“画图”,而成为具有特定意义的符号。 音符(Phonograms): 这是理解象形文字的关键。我们将区分单辅音、双辅音和三辅音符号。重点分析“语音价值”如何独立于图像本身的含义而存在,例如,一个“嘴巴”的图形(r)如何只代表“r”的音值,而不是“嘴巴”这个词。 限定词(Determinatives): 这是古埃及文字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这些位于词尾、不发音的符号,用于指示其前词的词义范畴(例如,表示抽象概念、行走、液体或神祇)。我们将深入分析限定词在消除同音异义词歧义中的关键作用。 三、第二部分:书写体式的演变与应用场景 文字的应用载体决定了其形态的变迁。古埃及文字并非单一的字体,而是根据书写材料和场合的不同,发展出三种主要的书写体式。 1. 纪念碑上的永恒之美:宏伟的圣书体(Hieroglyphs) 圣书体是装饰性最强、最接近原始图像的字体,主要用于神庙的墙壁、石棺和纪念性雕塑上。本章将着重分析圣书体的书写方向——它可以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甚至垂直书写。关键在于识别“人或动物的朝向”,它们永远面向文字的起始端。我们将剖析这些铭文中的对称性、排列的几何美感以及雕刻技术如何保证铭文的持久性。 2. 纸莎草上的便捷之选:僧侣体(Hieratic) 随着行政、文学和日常记录需求的增加,精细雕刻的圣书体效率低下。僧侣体应运而生。它是在圣书体基础上发展出的一种手写草体,笔画连贯、形态简化,主要使用芦苇笔蘸墨水书写在纸莎草纸上。我们将对比圣书体与僧侣体在同一词汇上的形态差异,理解其“简化”的逻辑——如何牺牲图像的辨识度来换取书写速度。 3. 俗世的记录:世俗体(Demotic) 在古埃及晚期,为了更快速的商业交易和法律文书,僧侣体进一步简化,演变为世俗体。世俗体已经高度抽象化,与原始的象形元素相去甚远,更像一种连笔的速记符号。本部分将解释世俗体在希腊-罗马时期如何成为主要的官方和民间文字,以及它在罗塞塔石碑上所占据的独特位置。 四、第三部分:超越文字的信仰与叙事 古埃及的文字与宗教、魔法实践密不可分。它们被认为是“神之语言”(Medw Netjer),拥有真实的力量。 1. 铭文中的魔法与保护 我们将探讨古埃及人如何利用文字的“赋形”力量。例如,为了避免在来世被“诅咒”或“被记载”去做某些事情,书吏会故意使用“截断的限定词”或修改书写顺序,以确保死者在冥界的安宁。我们会分析墓室铭文中对“荷鲁斯之眼”和各种神祇名称的拼写,以及它们作为护身符的功能。 2. 文本的排列与叙事节奏 与汉字书法强调的线性流动感不同,古埃及铭文的叙事节奏受限于建筑或器物的表面。本章将展示书吏如何利用“文字的空隙”和“符号的对齐”来构建视觉上的平衡和层次感。例如,如何将重要的神祇名称排列在更高的位置,或者如何将一段赞美诗“填充”到一块石碑的特定区域内,形成一种独特的“二维布局叙事”。 3. 消失的密码:象形文字的失传与重现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回顾象形文字在罗马帝国晚期逐渐被科普特字母取代的过程。我们将简要介绍这种新的字母系统(它基于希腊字母并加入了六个世俗体符号)如何标志着古埃及宗教和书写传统的终结。随后,我们将概述从文艺复兴时期到法国学者商博良(Champollion)的漫长研究历程,以及罗塞塔石碑如何提供了解锁这一失传语言的“万能钥匙”。我们将侧重于商博良如何通过对比希腊语、世俗体和圣书体,成功地证明了象形文字既是表意的,也是表音的这一革命性发现。 五、结论:永恒的图像与沉默的辉煌 通过对古埃及象形文字这一完整体系的梳理,读者将得以领略一种与东方文字逻辑完全不同的书写哲学。这种文字的美丽在于其对具象世界的忠实描摹,其深度则在于其与神权政治和永生信仰的深度捆绑。它留给后世的,不仅是记录,更是一部凝固在石头上的、充满神圣色彩的图像史诗。本书旨在提供一个清晰、深入的视角,让读者能够独立解读和欣赏这些古老的“神之语言”的独特魅力。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罗秋昭


  学历: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系学士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三民主义研究所硕士

  经历:国小导师、高中国文教师
  侨委会海外华文巡回教师
  国小语文教材主编
  国立台北师范学院语文教育系副教授
 

图书目录

天文篇
日 / 02
春 / 03
旦 / 04
月 / 05
明 / 06
东 / 07
星 / 08
天 / 09
气 / 10
雨 / 11
雪 / 12
云 / 13
电 / 14
雷 / 15
水 / 16
冰 / 17
川 / 18
州 / 19
洲 / 19
泉 / 20
永 / 21
回 / 22
山 / 23
丘 / 24
石 / 25
谷 / 26
土 / 27
金 / 28
田 / 29
火 / 30
灾 / 31
灰 / 32
炊 / 33
阳 / 34
赤 / 35

人文篇
人 / 38
大 / 39
身 / 40
夹 / 41
夫 / 42
奔 / 43
立 / 44
并 / 45
比 / 46
北 / 47
从 / 48
交 / 49
化 / 50
众 / 51
囚 / 52
坐 / 53
巫 / 54
尸 / 55
死 / 56
欠 / 57
休 / 58
仙 / 59
舞 / 60
流 / 61
兇 / 62
光 / 63
先 / 64
斗 / 65
鬼 / 66
父 / 67
孝 / 68
女 / 69
妥 / 70
母 / 71
妻 / 72
帚 / 73
儿 / 74
子 / 75
孕 / 76
爪 / 77
争 / 78
舀 / 79
臽 / 80
受 / 81
采 / 82
手 / 83
又 / 84
有 / 85
左 / 86
右 / 87
友 / 88
耳 / 89
取 / 90
笔 / 91
书 / 92
对 / 93
共 / 94
供 / 95
拱 / 96
弄 / 97
攵 / 98
敎 / 99
育 / 100
力 / 101
男 / 102
止 / 103
正 / 104
步 / 105
足 / 106
走 / 107
出 / 108
去 / 109
目 / 110
眉 / 111
首 / 112
页 / 113
看 / 114
见 / 115
牙 / 116
齿 / 117
口 / 118
言 / 119
君 / 120
告 / 121
甘 / 122
舌 / 123
自 / 124
面 / 125
心 / 126
爱 / 127
忧 / 128
发 / 129
肉 / 130
肩 / 131
骨 / 132
胃 / 133

动物篇
虎 / 136
龙 / 137
象 / 138
鹿 / 139
猪 / 140
猫 / 141
牛 / 142
马 / 143
羊 / 144
羔 / 145
犬 / 146
虫 / 147
蛇 / 148
虹 / 149
角 / 150
兔 / 151
鱼 / 152
鼠 / 153
龟 / 154
易 / 155
鸟 / 156
乌 / 157
隹 / 158
集 / 159
雀 / 160
飞 / 161
燕 / 162
毛 / 163
羽 / 164
习 / 165

植物篇
木 / 168
林 / 169
巢 / 170
片 / 171
果 / 172
麦 / 173
禾 / 174
生 / 175
草 / 176
苗 / 177
瓜 / 178
竹 / 179
米 / 180
叶 / 181

器皿文物篇
贝 / 184
买 / 185
卖 / 186
舟 / 187
车 / 188
册 / 189
典 / 190
京 / 191
高 / 192
国 / 193
皿 / 194
血 / 195
益 / 196
戈 / 197
斤 / 198
弓 / 199
刀 / 200
工 / 201
兵 / 202
酒 / 203
豆 / 204
丰 / 205
合 / 206
门 / 207
户 / 208
家 / 209
宫 / 210
穴 / 211
穷 / 212
井 / 213
巾 / 214
衣 / 215
丝 / 216
网 / 217
鼓 / 218
乐 / 219
喜 / 220
食 / 221

其他
玉 / 224
文 / 225
上 / 226
下 / 227
小 / 228
央 / 229
分 / 230
贫 / 231
公 / 232
行 / 233
道 / 234
德 / 235
凹 / 236
凸 / 237
年 / 238
齐 / 239
示 / 240
森 / 241
品 / 242
晶 / 243
轰 / 244
 

图书序言



  中国文字有其独特性,除了文字结构之外,其字形之间隐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

  过去几年,常到国小辅导语文教学,发现学童在学习汉字上有两个现象,一个是对生字学习不感兴趣,一个是容易写错字,这两个现象,基本上就是在教师讲解汉字时,未能对造字原理多做解释。例如:通「缉」、编「辑」,学生常把「缉」和「辑」写错,如果了解字义,就不会写错了,因为「通缉」是把人犯抓到,要绳之以法,所以是「纟」部,而编辑是把文稿如车轨般地条理编纂起来,当然是「车」部了。如果从文字的字形上去了解字义,不但容易了解,也容易记诵。这样学习有效率,而且不容易写错字了。

  其次,图象是一种容易记忆的方法,能在教学文字时,运用图画解说,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于是不揣愚昧,为帮助初学汉字者从图象中开始学习,于是把过去所学的文字学基础,编写一本《有趣的中国文字》,希望借着图形和字义,加强汉字学习。只是事情想着容易,做着难。一开始就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汉字有五、六万个字,哪些字是有趣味的,又是常用的;找到了两百多个常用字以后,又面临对字意解释的困难,因为汉字已有三千年历史,时代久远,形声字在字义解释上,总有些牵强,所以停停写写也用了五、六年。直到2002 年,终于在宋信瑶、张昊辰帮忙整理资料,以及陈伟文在服兵役之前挑灯夜战地帮忙画图,才写完这本书,等到排好版之后,还请同仁林政华教授

  帮做了最后的校阅,才在大家的期待下,出版了这本《有趣的中国文字》。

  本书把汉字的字形,先用图画方式呈现,再加上文字演进中的字形,此外,同时介绍字形相似的字,例如学习「爪」字,就把「抓」、「爬」一起学习了。总之,希望把难学的汉字,透过图画轻易地认识它,记住它。

  本书出版后,经过十几刷,受到读者的喜爱,特别是海外学习中文的学生,他们喜欢从图画中,看到汉字造字过程,也喜欢从相关字中,增加识字量。

  2017 年五南图书公司希望本书可以改版,把图画表现得更加有趣味,于是重新找了插画者,以活泼色彩,并且带点童趣的画法,把中国文字以更轻松的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次改版中,很感谢好友胡晓英老师对本书做了仔细的校对,让本书可以更清晰完美的呈现在读者面前。

  本人过去从事语文教育工作,在教导学生认识汉字时,

  总是从字音、字形上去解释字义,在讲解汉字结构及字义之

  后,发现越是了解汉字造字原理,越是对祖先们造字的智慧,十分佩服。 如今,以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希望学习者从图画中更容易学会汉字,同时也借由汉字,学习到中华文化的精义。
 
罗秋昭 谨识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2版”名副其实,它在内容上无疑进行了精心的打磨和充实。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汉字“形”与“义”的演变关系时所展现出的严谨与创新。以往阅读一些关于汉字的书籍,常常会觉得它们要么过于注重字形的美感,要么仅仅停留在字源的简单介绍。但这本书,它真正做到了“形义演变全都录”。作者不仅详细介绍了每一个汉字从古至今的字形变化,更深入地剖析了这些变化背后所蕴含的意义演变,以及这种演变与社会文化、思想观念的紧密联系。例如,书中对“君”字的演变分析,从最初的“君临天下”的权威形象,到后来在不同朝代所赋予的不同含义,让我看到了文字意义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再者,书中在对各个字体进行介绍时,也并没有流于表面,而是通过大量的实例,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不同字体所带来的风格差异以及它们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这种深入骨髓的讲解,让我对汉字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对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对汉字充满了好奇,觉得它们不仅仅是符号,更是承载着千年文化的艺术品。这本书的标题《有趣的中国文字:汉字的美丽图像.形义演变全都录(2版)》就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翻开书,我立刻被那些精心绘制的汉字演变图所震撼。从最古老的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隶书、楷书,每一个字都仿佛穿越时空而来,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作者的讲解深入浅出,没有枯燥的说教,而是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复杂的字源和演变过程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常见汉字的溯源分析,比如“山”、“水”、“人”这些最基础的字,原来它们最初的形态是如此的直观形象,充满了自然的韵味。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它们又是如何一步步演变成我们今天熟悉的模样,这其中的逻辑和智慧,真的让我拍案叫绝。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文字的知识,更是一次关于中国古代哲学、社会生活和审美情趣的深度体验。我感觉自己不仅在学习汉字,更是在与古人对话,感受他们的生活,理解他们的思想。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每一次翻阅都能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评分

要说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它对汉字“图像性”的深刻挖掘。我一直觉得汉字很美,但直到读了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美”从何而来。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系统地梳理了汉字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的演变过程,并配以大量的实例,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汉字博物馆。每一个字,在最初的时候,都像是一幅小小的图画,直观地描绘着事物的样子。比如,那个“日”字,一开始就是圆圆的太阳,上面还有一点光芒;“月”字则是弯弯的月牙;“马”字更是活灵活现的奔马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图像逐渐简化、抽象,但其核心的“形”和“意”却始终得到传承。书中对形声字的分析尤其精彩,作者展示了声旁和形旁是如何巧妙地结合,既保留了原有的意思,又赋予了新的读音,这种创造性的智慧,不得不令人赞叹。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汉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字体系,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逻辑美学,让我对中华文明的智慧和创造力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是一本比较严肃的学术著作,但实际上,它带给我的惊喜远不止于此。这本书的“有趣”二字,绝非浪得虚名!作者在介绍汉字演变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的历史故事、传说以及古代的社会风俗,让整个阅读过程变得如同听评书一般引人入胜。比如,在讲到“射”这个字时,书中不仅展示了它从箭矢和弓箭组合的演变过程,还穿插了古代射礼的详细介绍,让我了解到古人对这项技艺的重视程度以及其中蕴含的礼仪规范。再比如,书中对“家”字的演变分析,让我看到了古代人们对房屋、牲畜以及家庭成员的细致描绘,从中可以窥见古人淳朴的生活图景。更令人称道的是,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对每一个字的形态变化都做了详尽的阐述,并配以精美的插图,使得文字的“形”与“义”之间的关联变得一目了然。我发现,很多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汉字,它们背后都隐藏着一段丰富多彩的故事,这种“顿悟”的感觉,真是太美妙了!这本书让我对汉字刮目相看,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热爱。

评分

这本书就像是一扇窗,透过它,我看到了中国文字那令人惊叹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我一直对历史很感兴趣,但很多时候,历史的叙述往往显得有些枯燥乏味。而这本书,通过汉字这个独特的视角,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中国的大门。书中对不同时期汉字字体的演变,不仅仅是文字形态的改变,更是社会、经济、文化变迁的缩影。例如,小篆的规整统一,反映了秦朝统一文字的决心;隶书的简便实用,则与当时的公文需求和书写便捷性息息相关。作者的讲解,将这些文字的演变与历史事件、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我在学习汉字的同时,也对中国历史有了更生动、更全面的了解。书中还涉及了许多有趣的典故和传说,例如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以及一些汉字在历史长河中产生的误读和演变,都充满了趣味性。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将学术性、趣味性和历史性完美结合的书籍,让我受益匪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