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个练习,找回内在阳光小孩:让生活更愉快、主动、有创造力

81个练习,找回内在阳光小孩:让生活更愉快、主动、有创造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Julia Tomuschat
图书标签:
  • 自我成长
  • 积极心理学
  • 情绪疗愈
  • 内在小孩
  • 创造力
  • 生活技巧
  • 心理健康
  • 人际关系
  • 个人发展
  • 幸福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每个人的心里都住了一个阳光灿烂的小孩。
有如内在罗盘,总是指引幸福的方向——

  ◎从阳光小孩回归阳光小孩,释放你心中快乐的孩子:
  ‧「阳光小孩」是每个人的原厂设定(原型):成人之后都还影响你的部分个性、专注程度及创造力。
  ‧人们觉得快乐的能力,和阳光小孩有很大的关联,像个孩子一样去感觉,重新发现好奇心,行动力和生命喜悦。
 
  ◎玩游戏:几个让阳光小孩复甦的行动提案:
  ‧如何找回内在阳光小孩?就从起床照镜子开始。试着默唸「魔镜啊魔镜」,就会有神奇的事情发生……。
  ‧工作场合超严肃?用穿着打扮替你发声、展现一点叛逆。生活总有不如意的鸟事,别让欺负人的恶棍坏了心情,你可以怎么做?
  ‧其他还包括:站着搭公车时偷偷摇屁股、找一本童书、绘本来读;面对邀约,先试着说「好」、偶尔允许自己「先享受后工作」……,随时从大人模式切换至阳光小孩。

  身边有孩子的人不会变老,心中有小孩的人永远年轻!

  读完这本书,你会更快办到。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优莉亚.托慕夏(Julia Tomuschat)


  心理学硕士、神经语言程序训练师、心理治疗主管和治疗师。目前在企业健康管理、团队发展、自我管理及个性发展等领域担任训练师。曾任心理社会学习讲师,并在杜伊斯堡-埃森大学(Universität Duisburg-Essen)出任「职场健康」研究计画的专任讲师和研究人员。

  2008年,她在德国拜昂邦的劳夫/佩格尼兹河畔(Lauf an der Pegnitz)成立「促进健康诊所」。

  托慕夏已婚,有两个孩子。

  其他讯息请参考www.sonnenkindprinzip.de

译者简介

不言


  英、德文专职译者,译作包括《口袋里的钻石》、《来自天堂的明信片》等书。
 

图书目录

推荐的话 欢迎回来,我们的阳光小孩!/曾心怡
推荐的话 同时拥抱内在的两个小孩/海苔熊
推荐的话 找回迷路的阳光小孩/游干桂
前言 愉快、主动与创造力的美好譬喻/史黛芬妮.史塔
引言 人人心中都有个快乐烂漫的孩子
 
第一章  释放你心中快乐的孩子
 
1阳光小孩从未远离,只是欠缺关注
2从现有模式寻找你的阳光小孩
3每个人都有的原厂设定(原型)
4为何我的阳光小孩不见了?
5阳光小孩如何影响你的部分个性?
6用身体与阳光小孩亲近
7阳光小孩和个体的发展
8反璞归真不等于耍小孩脾气
9越是压抑,越容易上瘾
10当阳光小孩碰上阳光小小孩
 
第二章  从生活中拓展阳光小孩--重新发现好奇心、行动力和生命喜悦
 
1放下你的大人矜持,从日常对话做起
2想像一下,你的阳光小孩是什么模样?
3重拾过往最灿烂的记忆
4如何和你的阳光小孩对话?
 
第三章  把阳光小孩带进日常--81个行动提案
 
阳-光-普-照/踢开烦恼/魔镜啊魔镜/摇屁股/随兴涂鸦/哈哈大笑/别给恶龙阵营力量/找回模仿本能/送礼物给你喜欢的人/重读小时候的童书/变装找新意/电鳗摇摆舞/画图/盪秋千/「啪」与「啊」/到大自然里寻宝/用手吃东西/如果由我做决定/变魔术/翻转旧习惯/摸摸肩膀搔搔背/熟能生巧/蒙上眼睛去感受/让太阳照进来/交个好朋友/鼓励/雨已过,天已青/蹦蹦跳跳/听从内心冲动/跟随外来推力/敲敲打打/先享受,后工作/跳支舞吧/热切期盼/原地旋转/扮鬼脸/最爱的食物/加入同好俱乐部/跳跃/毫无规矩地吃/用力跺脚/白日梦专家/妈咪,抱一下/寻找童年的气味/唱首歌/第一次/创作日常艺术品/诗与韵/恶搞名字/问候对方的内在阳光小孩/和孩子一起玩/胖肚子别害羞/参加团队运动/我喜欢我自己/训练你的舌头/重游童年最爱的地点/专注在当下/说故事/蒐集故事/春天、夏天、秋天还有冬天/加点趣味就完成/打个赌吧/烤个童年蛋糕/说笑话/和原生家庭再聚首/把你熟悉的游戏教给孩子们/打盹/恶作剧/创意命名法/模仿(或不模仿)父母行为/「从前从前有个阳光小孩……」/享受无聊/找回温暖/藏宝盒/和孩子一起祷告/真实体验/重新感到惊奇/来个小战斗/快乐戏水/和数字玩游戏/阳光小孩信条
 
第四章  阳光小孩需要那些养分?
 
大人小孩都适合的阳光小孩书籍/给阳光小孩的游戏/给阳光小孩的影片/给阳光小孩的音乐/上网拜访阳光小孩
 
结语 拯救一个孩子,就意味着拯救这个世界
 

图书序言

自序

人人心中都有个快乐烂漫的孩子

 
  我的阳光小孩,这甜美的小东西有着豪放的卷发、歪歪的牙齿,我在二○一四年春天更意识清楚地认识了他。那一年,我生命的第一种慢性病症出现了——肩膀持续疼痛,让我疲于应付,更败坏我的心情。

  医师诊断这是锁骨关节炎和两边肩膀关节炎。「这是您这个年纪都会有的磨损现象」,医生这么说。我一下子觉得自己老了,我听到自己对着电话筒哀号:「我不依!我撑不下去。这样还有何生命喜悦可言?」不,疼痛是持续的,我可不买帐!于是我开始寻找替代疗法,我想要重新行动自如,更重要的是不再疼痛。因为骨科医师没有给我任何痊癒的希望--就算有,也得动手术才有帮助,但是又尚未疼痛到那种程度--我遍寻按摩师和运动治疗师,请他们协助我不再疼痛。

  我也参加健康课程(其中包括查布恆身体学[Zapchen Somatics)、阅读有关「存在之轻盈」的书,并开始跳舞。我还顺便学习如何比较轻松地站立、减少拖着脚步走路,不要造成自己过度担忧,多享受,更常开怀大笑。

  因此我算是经由身体治疗遇见我的阳光小孩:心情开朗、愉悦,那也许是种只属于七岁小孩的快乐,每天一展开就等着享受生命,喜欢跳橡皮绳、喜欢和植物说话。
 
  《阳光灿烂的孩子街》

  从前在童年,
  我曾在阳光灿烂的街上闲逛;
  只要有小石头,一片叶子,
  就无比快乐。
 
  多年过去,我疲累地寻找,
  阳光灿烂的街道今何在,
  重新学习,只要一片叶子,
  一颗小石头就感到快乐。
 
——尤阿辛.灵格纳兹(Joachim Ringelnatz)

  身为心理学家,其实我早就该想到,心中的阳光小孩最能增进我们的活力、健康和生命的喜悦--然而正因为我是心理学家,才对他视而不见。有那么多的心理学者都主张把受伤的内在小孩当作研究重点,这是心理学的根本看法,尤其是幼年的创伤和扭曲,会影响一个人直到成年之后,因此才有各种身体训练的需求出现。走过这样的「歧路」后,我进一步了解到,健康、快乐的内在小孩对治疗有多重要。每个人都有个内在阳光小孩,是你快乐烂漫的象征。这个孩子喜欢活动、绘画、跳高、跳远、唱歌还有做白日梦,全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外头有人对他说话的时候,他其实根本听不见。

  这本书邀请你重新找回你的阳光小孩。前两章在于教你理解究竟「何人」(甚至「何为」)阳光小孩;第三章是各种练习(游戏)和激励,必定能使你的阳光小孩开心。你可以立刻开始,一边观察,当你给予阳光小孩更多空间时,你的活力、心情和舒适感将如何从中获益。(编按:第四章为参考资料整理。)

  祝你阅读及练习愉快!

前言

愉快、主动与创造力的美好譬喻


  亲爱的优莉亚:

  2015年3月,妳把《81个练习,找回内在阳光小孩》的手稿寄给我,我马上就对这个点子雀跃不已。这是一本能直接引导读者改善情绪、增进生命喜悦、创造力及健康的书,能在有生之年尽可能地享受快乐、毫无病痛,是每一个人的期望。近期所有的心理学建议,也都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治疗师支援病患解决问题,治疗结束时,病患变得比较好。

  「阳光小孩」是愉快、主动以及创造天性的美好譬喻,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和「阴影小孩」受伤而忧愁的性格相对,这样的比喻很容易理解。妳书里的每个练习,都能协助读者带出心中的阳光小孩,让他们展现笑颜;妳为此汇整了为数众多的美妙小练习,非常容易运用在日常生活里,与其说这些是练习,其实更接近「游戏」,能让阳光小孩更加欢喜。

  妳的笔触既不俗气更不轻浮,而这些练习背后的心理学设定更是令我印象深刻。妳细心替不同性格的模式和心理学理论,建立起关联和交互连结,内容深刻又具备娱乐性。因此我从书里学到的不只是如何让自己拥有好心情,还能非常轻松地了解其中的心理学关联。

  在此,我还想感谢妳描述阳光小孩及阴影小孩的生花妙笔,妳的文字创造了美妙的图像,让每个人都能自行开展,并借由这些词汇建立起概念、读懂心理学的演进。我为妳感到无比骄傲,愿妳的着作能为读者带来满满收获!
 
你的老友 史黛菲(Steffi)

  (本文作者史黛芬妮.史塔[Stefanie Stahl],是德国特里尔市[Trier]独立开业的心理治疗师,在德语地区主持诸多亲密关系焦虑和自我价值感的研讨讲座。她同时也是多本书籍的作者,其中包括德国《镜报周刊》[Der Spiegel]出版的畅销书《心中的孩子必须找到家》[Das Kind in dir muss Heimat finden]。)

推荐的话

欢迎回来,我们的阳光小孩!

 
  从刚翻开书的开始数十页,我就有种迫不及待要分享这本书给大家的冲动。不论你/妳是正在寻找幸福路上的成年男女,或是正被许多教养育儿弄得昏头转向的父母,都值得好好花些时间坐下来看看阳光小孩,从这本书,到你自己内心的那一位。

  你有多久没放声大笑了呢?收到本书文稿的同时,我带着孩子去游乐园玩,那是一个阳光从云层透出的午后,洒落在半空中的旋转飞机上,上头载着一对对笑开怀的亲子,翩然经过我的眼前。我记得其中一位母亲的笑容,那个迎着风、发自心底的笑容,更甚她身旁的孩子。而当我自己带着孩子搭上旋转飞机时,我明白了那个笑容的瞬间,有着童年的画面,抛下了脑中原本的思虑与待办事项,那是我的阳光小孩。

  正向心理学之父马丁.赛里格曼(Martin Seligman)在二○○○年的文章中提到,二次大战后,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关注在病理与治癒,其中正向心理学的目的是在帮助人们修复之外,也要从生活中建立正向的价值,包含幸福感、满足、希望与乐观,以及现下的快乐。

  对了,你偶尔也可以放声大哭。本书第一章提到:「若想找回你的内在阳光小孩,就必须先处理存在你内心的黑暗面。」哭泣这件事,常被联结到忧郁,脆弱等负面观点,也会让我们想到幼年时某个大人喝斥我们「不准哭!」的画面。然而,过度压抑负面情绪的结果,往往可能会使情绪更加混乱,也可能到最后连你都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又如何找到内在的需要?

  这本《81个练习,找回内在阳光小孩》的篇章安排很贴心,没让读者等太久,从第三章就详细告诉你找回阳光小孩的各种实作练习。包括了找出童年时期的藏宝盒、和别人说个故事、跳个舞、蹦蹦跳跳动一动,甚至是改变一下日常习惯,这些被作者认为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的练习,我不仅看得津津有味,更忍不住真的练习在洗澡时大声唱起歌来。

  曾经有个女孩告诉我,她在某个和公司请假的日子,散步到有大片草地的公园,突然有个冲动,就地翻起筋斗来。因为翻筋斗,她想起自己在身体的使用上总是得心应手,这是她许多年来都未曾想起的自由自在。我对她说,她就像是「春天里的熊」,这是小说家村上春树在名着《挪威的森林》里,对女主角绿(Midori)总是活力满满的美好譬喻。即使生活中的烦恼依旧,但因为内在阳光小孩的进驻,给了我们好心情与前进的动能,我相信这会是一个突破困境的开始。

  如果,翻阅这本书的你/妳已为人父母,那更是太好了。因为你可以一手牵着你的内在阳光小孩,一手牵着你的孩子与伴侣,复习自己(同时也创造孩子的)的美好回忆。未来当孩子长大了,他们的内在阳光小孩将会因为你的陪伴而更加得到应许。

    欢迎回来,我们的阳光小孩!
 
临床心理师/曾心怡

推荐的话

同时拥抱内在的两个小孩
 

  在你的记忆里,最快乐、最无忧无虑的是什么时候?很多人会回答「小时候」,但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让人随着年纪来越大,反而变得越来越不快乐了呢?如果你经常翻阅心灵成长的书籍,或许会发现许多是在谈论人的阴暗面,包含内在受伤的(阴郁)小孩、儿时的创伤、父母如何缺乏关爱,让你长成今天这种厌世的样子等等。但看过这些书之后,你真的有比较快乐吗?或许你流了许多眼泪、更加了解自己、学会洞察,但有时还是困在那个情绪中走不出来。

  奇怪了,不是只要蹲下来拥抱内在受伤的小孩,就可以好好跟自己和解吗?为什么这么多年来都还是徒劳无功呢?我的想法是,有时候是因为过往的创伤太过巨大,需要更多的时间、社会支持,甚至其他专业才能协助我们;也有些时候是因为你太过专注在这些负面的地方,而忘记自己在这背后,还有一些正面、积极的力量。

  这几年来,正向心理学强调的,正是当我们将注意力放在生命中那些正面的部分,包含正向的人际关系、自我的正向特质、生活的正向经验,生活满意度也会比较高。你可能会说,这样不是很迂腐吗?只选择看那些正面的东西不是自我欺骗吗?但对我来说,这本《81个练习,找回内在阳光小孩》最有趣的地方,并不是否认那些负面阴影的存在,而是在接纳的同时,选择把内在的那个阳光小孩也召唤回来,这个选择也将改变你对于人生的看法。

  注意力会决定你是谁,当你选择看人生的不同面向,或许就能创造改变。书里提到几个经典社会心理学实验:脸部回馈:刻意摆出微笑,比起皱起眉头感觉更好。姿势决定你是谁:面试前摆出「神力女超人」的姿势,感觉比较自在,表现也会更好。体验变老:阅读一些老化相关的字,例如拐杖、灰发、秃头之后,走路到另一个房间的速度整个缓慢了起来。体验变年轻:将老人的生活环境布置成二十年前的样子,他们的活力、身体机能反应也会变年轻!

  上面这些研究看起来很神吧?当你关注的焦点有所不同,就有可能产生改变——然而,这些实验在后续的验证分析中,其实遭到许多反驳、甚至不一定能够达到这么神奇的效果。什么嘛!绕了一圈又回到原点?到底要关注正向有效,还是关注负向有效?其实,如果从荣格心理学的观点,不论正面或者负面,光明或是黑暗,都是你身上的一部分。过度正向的人,总有一天会被自己的阴影吞噬;太过负面的人,看起来虽然辛苦,但在那些阴影里面,自有源源不绝的动力。

  我很喜欢一句话:「注意什么,你就成为什么」(you are what you focus)。如果你过去已读过太多有关创伤、受伤的孩子、受伤的父母、黑暗的成长经验;以及分析忧郁、焦虑、不知所措、悲伤等情绪的书籍,却仍困于这些情境中,那么这本书将是另一种可以尝试的路径,里面提供诸多具体做法,可以成为你尝试的开端。毕竟,重要的并不是正面或负面、阳光小孩或受伤的内在小孩,而是当你同时拥抱他们,就能慢慢找回那遗忘已久的纯真。
 
科普心理学作家/海苔熊

推荐的话

找回迷路的阳光小孩

 
  生活的确像一面镜子,乐观的人看到自己的微笑;悲观者则凝视自身的磨难,它们一体两面,彷彿人生里的成人与小孩。反璞归真、天真浪漫、天真无邪、童稚纯真、童心未泯,这些用来形容孩子纯真的成语,某种程度点出我们一度拥有的一切,只是随着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转化、长大成人之后,那个纯真年代也就跟着消失了,也许「返老还童」不只是个词儿,也是一种期望吧。

  人在四十岁之前想的是钱,追名逐利的过程中铁定附送一个「忙」字,忙字,解开来是无心,会把心灵中的那位阳光小孩悄悄带离现实,取而代之是压力、烦恼、忧愁、伤感与惆怅。为了得到想要的,我们渐次忘了享受所得的,慢慢与原厂设定的式样越走越远,让灿烂的记忆蒙尘。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样的开悟,人们迟早会懂,但非得绕了一条远路不可。一如宋代大师青原行思的禅宗三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非山,看水非水;最后,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慧根」二字是佛家的说法,也许有吧,但不是人人皆备,有些人需要智者给予醍醐灌顶,才能找回「本心」,怪不得西汉刘向会在《说苑》提及:「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书可能是智慧所在,一帖返还原厂初心的处方笺,这便是由远流出版,德国心理治疗师优莉亚.托慕夏《81个练习,找回内在阳光小孩》一书最动人的价值所在。她提醒我们,人人心中住着的那个阳光小孩,一直没有远离,但要记得唤醒他,才会重新迎来灿烂。

  马克吐温曾说:「悲伤可以自行料理,快乐的滋味如果要充分体会,就需要有人分享才行。」书中看似心理治疗的方法,其实是心理「自疗」,这八十一个行动提案,没有任何一个需要你坐在佛洛伊德的诊疗室,躺下来、阖上眼,进行催眠式的告解,说出潜意识里幽微的困顿。

  这种分享式的提案有如「阅读治疗」,阳光因而筛了进来,提醒你我莫忘人生需有一个知音、三位好友;偶尔学学《湖滨散记》的梭罗走在野径;或像素人艺术家一样创作日常艺术品等,这些由作者开出的一系列处方笺都很人性化、很容易完成。

  我在三十八岁那一年离开周而复始、繁忙不堪的工作,目的地正是作者说的阳光小孩的家,我开始希望人生不要只有工作一事,应该还有别的目标值得追求;不是只有钱,还要懂得「用」钱。我不想像陀螺打转、像蜜蜂一样忙乱无章、或是如夸父追日般徒劳,美好人生是一种无价的价值,而非没有价的价格。我跨渡那条深长护城河的方法,就是静坐、禅修、种植蔬果;偶尔动手制作漂流木作品、闲晃跳蚤市集、单骑走山;或与朋友一同溯溪、浮潜,在野溪泡温泉,或到运动中心打羽毛球等,其中最曼妙的,仍是阅读。这些「自疗」的方式与优莉亚.托慕夏提供的处方近似,借由玩乐启动了我的心情复活术,「自救」似地让活水源头在心灵缓缓流淌。

  八十一个实用提案似难但不难,你不必像个苦行僧,只要用心实践,那位浪漫但迷路的阳光小孩,就会重返心中那块沃土。

人文作家/游干桂

图书试读

如何和你的阳光小孩对话?
 
另一种和内在阳光小孩接触的可行方式就是写信给他,也就是和自己笔谈。找个午后或深夜,来一场阳光小孩的闲聊吧。我条列了以下几个步骤供各位参考:
 
接触:你可以这样展开对话:「亲爱的阳光小孩,嗨,你正在做什么?你有兴趣和我说说话(或写信)吗?」如果阳光小孩没有立刻回应,请不要惊讶,尤其是当你对他不闻不问已经很久了,他可能正在生闷气。
 
如果你什么都没感觉到或没听到,请更真诚地面对他。然后你或许可以这么写:「哈啰,我得不到回答吗?我也不太清楚该怎么适当地和你说话呢。」
 
你也可以先抛出一些情绪:「我觉得糟透了,我一整天都只能乖乖地善尽义务、努力工作,一点乐趣都没有。」看看阳光小孩是否愿意回应。
 
倾听和询问需求:接着你可以回答:「但我的确有许多非做不可的事。我的企画案前天就必须完成,我却拖到今天。你一定觉得我整个人都慢下来了,实在抱歉。但现在我真的想听你说话。我们一起做些什么吧?你有什么点子?」
 
打个商量:你的阳光小孩也许会这么回答:「我想去攀岩公园,最好我们立刻开车出发。」这时就取决于你是否真的能立刻接受建议。如果可以,别再说些反对意见,立刻出发。「没问题,我只要找齐一些东西,然后我们就去攀岩公园。」或是你必须拜託对方让你延期:「我们今天没办法去攀岩公园,时间已经很晚了,但这个星期六非常适合。你想你能等那么久吗?」
 
协调并且信守:和你的阳光小孩商量,直到你们找出双方都满意的妥协方案。身为善良的成年人,这时你必须信守你的承诺,义不容辞!
 
请求支援:如果彼此的对话气氛已相当热络,你也可以请内在阳光小孩提供支援,请他帮助你找出创意动力。例如:「哈啰,阳光小孩,我想不出来怎么帮我的报告加点色彩。你想得到什么吗?」阳光小孩或许会回答:「简单。就自己画一些东西,不要老是用现成的图片凑数。」
 
有时我们不论怎么做都觉得不顺心,通常这也和内在阳光小孩闹别扭有关。我们可能会问:「我就是没办法好好阅读这种专业书籍。你有什么点子吗?」阳光小孩或许会回答:「我光是听到要读这种书两个小时都快抓狂了!但半个小时或许可以吧?」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的目光落在《81个练习,找回内在阳光小孩:让生活更愉快、主动、有创造力》这个书名上时,我瞬间感受到了一种被理解和被鼓励的力量。我常常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似乎失去了很多童年时拥有的特质:比如那种对世界的好奇心,那种不害怕尝试的勇气,以及那种纯粹的快乐。我们变得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沉重”。这个书名就像是一个温柔的邀请,邀请我去重新审视自己,去拥抱那个内心深处的小孩,让他重新点亮我生活的火焰。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摆脱那些不必要的束缚,让我能够以一种更积极、更主动、更富有创造力的方式去体验这个世界。

评分

我之所以会被《81个练习,找回内在阳光小孩:让生活更愉快、主动、有创造力》这个书名所吸引,是因为它直击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个痛点——对生活满意度的焦虑。我总觉得,我应该可以活得更精彩,而不是仅仅维持一个“正常”的生活状态。而“阳光小孩”这个词,恰恰代表了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积极、乐观、充满活力,并且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我猜这本书会提供一系列的练习,帮助我重新连接上那种内在的能量,让我能够更主动地去创造我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我期待它能够给我一些具体的工具,让我能够打破僵化的思维模式,拥抱更多的可能性,最终实现那种愉快、主动、有创造力的生活。

评分

《81个练习,找回内在阳光小孩:让生活更愉快、主动、有创造力》这个书名,给我一种强烈的“返璞归真”的信号。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成年后的生活反而不如孩童时期那么快乐,那么充满活力?是生活本身变得更复杂了吗?还是我们自己把生活过得太沉重了?我猜这本书会提供一些方法,让我们放下那些不必要的包袱,重新找回那种最简单的快乐。那种快乐,不是来自物质的满足,而是来自内心的富足,来自对生活的热爱,来自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我希望它能帮助我打破思维定势,学会用更开放、更灵活的方式去看待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让我不再是那个被动应对生活的人,而是能够主动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

评分

这本书名《81个练习,找回内在阳光小孩:让生活更愉快、主动、有创造力》给我一种非常亲切又充满希望的感觉。我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脑海里立刻闪过很多画面,好像有束光穿透了沉闷的阴云,照亮了我内心深处那个曾经无忧无虑、充满好奇心的小孩。我常常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的压力、责任感,以及偶尔的挫折,似乎一点点地剥夺了我们身上那份纯粹的快乐和 espontaneidade。我们变得越来越像一台设定好程序的机器,按部就班地生活,却越来越难以体会到那种发自内心的、纯粹的喜悦。我猜这本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方法,像是给心灵做一次Spa,重新唤醒那种曾经拥有的、能让生活闪闪发光的特质。我非常期待能从中找到一些能够帮助我跳出“成人世界”的条条框框,重新感受生命本来的色彩和活力。它听起来就像是一个能带我穿越时间隧道,去拥抱那个更轻松、更自由的自己的指南。

评分

《81个练习,找回内在阳光小孩:让生活更愉快、主动、有创造力》这个书名,在我看来,是一种心灵的召唤。它让我想到,在我们成年人的世界里,似乎越来越少有那种纯粹的快乐,那种发自内心的、不加掩饰的喜悦。我们常常被各种责任和压力压得喘不过气,忘记了如何去享受生活本身。而“阳光小孩”这个意象,代表的正是那种无忧无虑、充满活力的状态。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我踏上一段探索内心的小旅程,让我能够重新发现并激活那个潜藏在我体内的“阳光小孩”,让他的活力和创造力能够渗透到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惊喜。

评分

《81个练习,找回内在阳光小孩:让生活更愉快、主动、有创造力》这个书名,立刻在我的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我能想象到,那些练习会像一颗颗种子,播撒在我的心灵土壤里,然后生根发芽,最终绽放出绚烂的花朵。我渴望摆脱那种日复一日的平淡,那种被生活琐事磨平棱角的感觉。我希望能够找回那种曾经拥有的、对世界充满热情和好奇的眼神,那种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的冲劲。我坚信,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阳光小孩”,只是被现实的尘埃蒙蔽了。这本书名所传达的信息,正是要我清理那些尘埃,重新让内心的光芒闪耀出来,让我的生活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乐趣。

评分

当我的目光落在《81个练习,找回内在阳光小孩:让生活更愉快、主动、有创造力》这个书名上时,我脑海中涌现出的不是具体的某个场景,而是一种模糊但强烈的情感共鸣。我感觉,它触及了我内心深处一个长期被压抑的需求——重新拥抱那种纯粹的、充满生命力的自我。我们成年人常常被各种规则、期望和现实所束缚,逐渐失去了孩童时期那种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我们变得小心翼翼,害怕犯错,也害怕不被理解。而“阳光小孩”这个意象,在我看来,代表的就是那种无畏、自由、并且能从生活中发现无限乐趣的能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的引路人,帮助我找到那条通往内心世界的光明之路,让我能够以一种全新的、更愉悦的方式来体验生活,并且重新点燃我身上那份久违的创造力。

评分

《81个练习,找回内在阳光小孩:让生活更愉快、主动、有创造力》这个书名,给我一种踏入一个充满希望的花园的感觉。我一直觉得,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小孩”,他代表着我们的天真、好奇、以及最原始的创造力。然而,在成长的过程中,这个小孩常常被我们忽略,甚至被压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那把钥匙,帮助我打开尘封已久的心门,重新拥抱那个充满阳光的自己。我渴望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那种主动探索未知的勇气,以及那种不受限制的想象力。这本书名承诺的,正是这种让生活变得更加愉快、主动、有创造力的转变,而这正是我一直在追寻的。

评分

我被《81个练习,找回内在阳光小孩:让生活更愉快、主动、有创造力》这个书名深深吸引了。它就像是一扇门,门后是那个我渴望找回的自己——那个充满阳光、热情洋溢、敢于冒险的小孩。我常常感觉,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丢失了太多的东西,比如那份纯粹的快乐,那种对未知世界的好奇,还有那种毫不犹豫去尝试的勇气。我们变得越来越谨慎,越来越考虑后果,反而限制了自己的可能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一些切实可行的指导,帮助我重新点燃内心的火焰,让我能够以一种更轻松、更积极的心态去拥抱生活,并且发挥出我潜藏的创造力。它听起来就像是一个能够帮助我获得心灵自由的宝藏。

评分

坦白说,书名《81个练习,找回内在阳光小孩:让生活更愉快、主动、有创造力》在我心里勾勒出了一幅图景: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生活的安排,而是主动地去创造和享受。我一直觉得,我们之所以会感到疲惫和不满,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失去了那种“玩”的心态。而“阳光小孩”这个词,恰恰就代表了那种纯粹的、不掺杂功利性的快乐,那种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的勇气,以及那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练习,帮助我重新连接上那个曾经的自己。不是说要回到童年,而是要学习童年的那种视角,那种不被束缚的思维模式。我渴望能摆脱那些根深蒂固的负面想法,不再被过去的经验所限制,而是能以一种更开放、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每一天。这本书名就像是一个承诺,承诺一种更轻松、更自由、更富有生命力的生活状态,这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