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达训诂研究 下册

杨树达训诂研究 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以杨氏形义观、音义观、语义观及其在训诂中的运用,作为阐明杨氏训诂的主体;以杨氏的语法修辞观及其在训诂中的运用,说明杨氏训诂虚实兼治的特点;通过和章太炎、沈兼士、黄侃等三者的比较,说明杨氏训诂的时代共性和个体特征;从古籍整理、辞书编纂和文史研究等三方面,举例说明杨氏训诂的应用;最后从形义之学、音义之学、语义之学、虚实兼治、专书训诂等五个方面概括了杨氏训诂的成就,并从宏观角度指出杨氏训诂的局限、以札记的形式从微观上提出了商榷意见。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卞仁海


  男,博士,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对外汉语教育系副教授,从事训诂学、词源学、避讳学研究。迄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0篇,出版学术专着3部,参编教材2部,主持省(部)、市、校级科研项目5项。
 

图书目录

序一  1
序二  5

上册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杨树达生平、着述  1
二 问师求学(1897-1911)  2
三 设教治学(1911-1956)  3
第二节 杨树达的训诂着作及其研究现状  6
一 杨树达的训诂着作  6
二 杨树达训诂之研究现状  8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意义及所用材料  11
一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
二 本书所使用的杨氏训诂材料  12

第二章 杨树达训诂的学术背景  15
第一节 段王后学  15
一 干嘉学派的训诂学  15
二 杨氏的历史继承  18
第二节 湘学余绪  28
一 湘学、皖派兼承  28
二 为学独立、致用  32
第三节 时代影响  35
一 近代语源学  35
二 近代甲金学  39

第三章 杨树达的文字形义观及其在训诂中的应用  45
第一节 杨树达的文字观  45
一 文字和语言  45
二 文字的演变  47
三 文字的歧异  48
四 文字的构造  52
五 文字形义密合  53
第二节 古文字字形的利用  55
一 古籀的利用  55
二 甲金文字的利用  59
第三节 文字歧异的利用  65
一 异体字的利用  65
二 古今字的利用  77
三 通假字的利用  88
四 形讹字的利用  88
五 异文的利用  91

第四章 杨树达的音义观及其在训诂中的应用  103
第一节 杨树达的音义观  103
一 杨树达的假借观  103
二 杨树达的声义观  105
第二节 形声字的利用  110
一 形符的利用  110
二 声符的利用  113
第三节 声音的利用  136
一 破假借  136
二 声训  144

第五章 杨树达的语义观及其在训诂中的应用  149
第一节 杨树达的语义观  149
一 「义为之主」  149
二 语义规律的揭示和利用  150
第二节 词义的辨析  160
一 同源同义词的辨析  161
二 非同源同义词的辨析  166
第三节 词义的引申  178
一 明本义  178
二 明引申义  180
三 明语源义  181

第六章 杨树达的语法修辞观及其在训诂中的应用  183
第一节 杨树达的语法观及其训诂应用  183
一 杨氏的语法研究  183
二 虚实交会—语法和训诂  186
三 杨树达运用文法训诂例举  188
第二节 杨树达的修辞观及其训诂应用  194
一 杨树达的修辞研究  194
二 杨树达运用修辞训诂例举  196

下册

第七章 语源、训诂研究:杨树达与章太炎、沈兼士和黄侃  209

第一节 语源研究:杨树达与章太炎  209
一 章氏的影响  209
二 杨氏的精进  214
三 共有的局限  232
第二节 语源研究:杨树达与沈兼士  236
一 略同的转精之处  237
二 学术旨趣的不同  244
第三节 训诂、语源研究:杨树达与黄侃  247
一 训诂理论与实践  248
二 语源研究  262

第八章 杨树达之训诂在诸多方面的应用  271
第一节 古籍整理及阅读  271
一 版本  272
二 校勘  272
三 注释  276
四 标点  278
五 校订《说文》  280
第二节 辞书编纂  282
一 《词诠》的编纂  282
二 「新式字典」的设想  283
三 杨氏训诂材料用于辞书编纂例举  284
第三节 文史研究及其他  289
一 语言研究  289
二 文学研究  291
三 史学研究  293
四 中外文化交流  295

第九章 杨树达的训诂成就和局限  297
第一节 成就及影响  297
一 形义之学  298
二 音义之学  299
三 语义之学  302
四 虚实兼治  304
五 专书训诂  304
第二节 局限与商榷  306
一 宏观审视  307
二 个案商榷(凡24例)  315

主要参考文献  345

附录
一 杨树达系联同源字、同义字一览表  363
二 杨树达《文字孳乳之一斑》孳乳字一览表  387
三 杨树达学术年  388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