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文学十五讲

民国文学十五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从清末民初旧文学,到中共延安新文学路线,
数十年精彩变化一气呵成。

  本书为孙郁在大学教授现代文学课的讲稿整理而成。话题的时间跨度为清末民初至1949年,内容涵盖了清末民初文学生态、新文学运动、旧派小说、旧诗词、鲁迅、新诗、老舍、曹禺、沈从文、学人笔记、戏曲、左派小说、萧红、张爱玲、草根及政治与文学等十五个专门主题。其中有民国文学个别领域的论述,也有对作家的专门研究。作者独到的个人趣味、视角,与精专的议论和发现,让本书兼具阅读趣味与学术价值。

名人推荐

  「孙郁的研究,从鲁迅、胡适等人出发,观察旧时代的文人气象,审度当下的写作风向。他儒雅温润的文辞,体察灵魂的苦痛,传递生命的悲喜,经他讲述的思想和人生,沉重、真实,倍感亲切……」── 第十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文学评论家‧授奖词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孙郁


  1957年出生。曾任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北京日报》文艺週刊主编,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鲁迅研究月刊》主编。主要着作有《百年苦梦》(1997)、《周作人和他的苦雨斋》(2003)、《写作的叛徒》(2013)、《革命时代的士大夫:汪曾祺闲录》(2014)等。
 

图书目录

清末民初的文学生态
新文学的起点
旧派小说
旧诗词的余晖
鲁迅的暗功夫
新诗之路
老舍,灵魂丢失国度的歌哭者
曹禺的宿命之舟
沈从文的希腊小庙
学人笔记
梨园笔意
左派小说
萧红与黑土地上的亡灵们
旧屋檐下的张爱玲
草根与政治
后记

 

图书序言

清末民初的文学生态

晚清的文学生态今人已不太易理解。主要是今天的话语方式比过去简单,反而把复杂的存在简单化了。我们看后来白话文学的出现,包括政党政治文化和各个文化生态的出现,跟晚清的文化格局的流变有很大的关系。这个过程流失了许多存在,也增加了新的东西。曾经有学者形容它是中国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我觉得是对的。我们从文章学、从文学的角度进入那段历史,审视那一代中国文人的生活状况,发现那时候人们的汉语表达,能够确实折射中国在悄悄地变化,这给后来的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首先是文章观念发生了变化。大家知道,西学东渐后,新观念进入中国,文人的文章风格就开始发生变化了。在中国社会,八股取士限制了人们的自由表达。千百年来,中国的读书人写文章都是一个套路,就是要颂圣,或引经据典,自己的内心隐秘被藏起来。人的心需要自由,可是却被甚么力量抑制住了。只是在一些旁门左道的文章里,在一些私密的辞章里有心性的自由在。值得一提的是,民间流传的一些小说里有有趣的东西,是鲜活和生动的存在。这和士大夫的文章形成一种差别。

到了晚清,桐城派的古文,在整个学界,在文坛,佔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桐城派的古文很有特点,今天看来,这学派学者们的文章都很讲究,延续着古风。他们的文章注重义理、辞章和考据,所有的文章里要有学理、辞章,要有分寸,还要带上考据之趣。如果这三个元素佔据了,文章应当是好文章。曾国藩在《欧阳生文集序》提到桐城派的姚鼐时说:「姚先生独排众议,以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必义理为质,而后文有所附,考据有所归。一编之内,惟此尤兢兢。当时孤立无助,传之五六十年。近世学子,稍稍诵其文,承用其说。道之废兴,亦各有时,其命也欤哉!」这个流派的文章,掌握了文学的一种规律,应当说很不简单。古文的表达在这里有了理论的自觉。

可是在一些有想法人的思想里面,文章是有多种可能的。作文应当是自己心灵发出的一种声音,它不是为了外在功名,不是为了虚荣来写作的。当西方传教士把西洋的文明带来以后,中国的一些文人突然发现,西洋人在表达自己生命感觉的时候,常常能够抓住自己生命的鲜活的觉态,比如《浮士德》《复活》。可是前人留下的文章,常常是比较温吞的、节制的、含蓄的,那种放荡的韵致却被遮掩了。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