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癒26颗破碎的心:怡慧老师的阅读课

疗癒26颗破碎的心:怡慧老师的阅读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心理疗愈
  • 情绪管理
  • 阅读方法
  • 自我成长
  • 人际关系
  • 亲密关系
  • 失恋
  • 疗伤
  • 女性
  • 怡慧老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老师,等考完学测,我就要把这些书全部都烧了……」
「老师,父母只关心我的成绩,他们有在乎过我吗?」
「老师,可以让我过世的妈妈回来吗……」

  这堂课,缝补了26颗碎裂的心。

  一个愿意为孩子蹲得很低,很低,
  因为她知道,未来孩子会因此而跳得很高,很高的阅读老师。

  【特别企划】:爱上阅读的12个理由

  孩子,这世界并不完美,
  有时,困惑、悲伤和很深的疼痛,会攫住我们不放,
  但,请记得,我愿意倾听,陪你一起面对、解决,更永远愿意递上最温润的书。
  你,从来都不是孤单一人。

  26颗坠落的心,怡慧老师以温暖与同理,一一拾起。
  她细腻呵护,在掌心中,让它们慢慢长出往前走的力量。

  ‧「等考完学测,我就要把这些书全部都烧了……」谈人为什么活着
  ‧「老师,我要我妈妈回来……」谈丧亲
  ‧「老师给学生的爱,都是假的吗?」谈内心受伤
  ‧「我爸爸失智到都不认得我了……」谈痛苦
  ‧「选这个大学科系,有饭吃吗?」谈做自己
  ‧「我读小一时,被关过厕所半天,小二时……」谈霸凌
  ‧「父母只关心我的成绩,他们有在乎过我吗?」谈沟通
  ‧「妈妈刚过世,爸爸打零工,家里没缴费被断电……」谈逆境
  ‧「我就是比不上哥哥、姊姊优秀啊!」谈自信
  ……

  现在的孩子,他们所面临与承受的困顿或压力──那些令人恐惧、无从躲避的人生际遇,那些对生命的庞大困惑,很多时刻,都远远超过我们想像,但他们可能将这些孤绝、惊骇与伤悲,都深深地埋藏在叛逆、沉默与反抗里,而怡慧老师却能听见这些孩子在武装、惹恼人的行为背后,其实是心底无声的哭泣与吶喊。

  她以一颗最热血的心,一本本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的书,陪伴孩子,疗癒孩子,走过疼痛及眼泪,并拾回对人生的温度与爱。

本书特色

  ◎《爱读书──我如何翻转8000个孩子的阅读信仰》、《大阅读──让孩子学会27种关键能力》作者宋怡慧最新动人之作。

  ◎这些孩子的故事,不是小说,也不是电影,它们都是最真实不过,它们就存在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周围。怡慧老师听见这些孩子心底无声的哭泣与吶喊,她陪伴着孩子,一起去面对与解决生活里的困境,再搭配一本本的好书,疗癒孩子,走过眼泪以及伤悲。

  ◎一个以热血行动去解决孩子困境、以书籍去疗癒孩子内心的阅读老师,更是一个愿意为孩子蹲得很低很低,因为她知道,未来孩子会因此而跳得很高,很高的阅读老师。

名人推荐

  ◎叶丙成(国立台大电机系教授、PaGamO创办人)、苏明进(作家、台中市大元国小教师)等158位教育、阅读等名人齐声推荐。(依姓氏笔划顺序排列)

  教育等各界名人
  王政忠(作家、南投县爽文国中教务处主任)
  李贞慧(作家、高雄市后劲国中教师)
  李伟文(牙医师、作家、环保志工)
  林美珍(作家、阅读培训讲师)
  林德俊(专栏作家、雾峰「熊与猫咖啡书房&朴实文创」主人)
  凌性杰(作家、台北市建国中学教师)
  陈清圳(作家、云林县樟湖生态国中小校长)
  张道荣(作家、台北市博爱国小教师)
  许荣哲(作家、走电人电影公司负责人)
  陈蔼玲(富邦文教基金会执行董事)
  陈丽云(作家、新北市修德国小教师)
  彭菊仙(亲子作家)
  黄国珍(品学堂创办人)
  董雅诗(香港创意阅读教育协会会长)
  蔡幸珍(新北市书香文化推广协会理事长)
  蔡淇华(作家、台中市惠文高中图书馆主任)
  郑俊德(百万「阅读」粉丝团创办人)
  苏明进(作家、台中市大元国小教师)

  大学教授等
  毛世威(陆军军官学校机械系教授)
  邱宜文(国立台北商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
  李俊仪(国立台北大学师培中心主任)
  吴怀晨(国立台北艺术大学通识教育委员会院长)
  范宜如(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
  易理玉(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兼任讲师)
  陈欣希(台湾读写教学研究学会理事长)
  许育健(国立台北教育大学语文与创作学系教授)
  陈昭珍(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务长)
  张瑞村(朝阳科技大学师资培育中心教授)
  陈剑涵(淡江大学师培中心主任)
  叶丙成(国立台大电机系教授、PaGamO创办人)
  杨晓菁(国立戏曲学院华语中心主任助理教授)
  郑富春(辅英科技大学共同教育中心主任)
  魏裕昌(中国文化大学资讯传播学系教授)
  顾蕙倩(铭传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诗人)

  国、高中校长等
  海外
  庄琇凤(马来西亚吉华独立中学校长)
  吴丽琪(马来西亚巴生滨华中学校长)
  张永庆(马来西亚波德申中华中学校长)
  台湾
  于贤华(新北市淡水商工校长)
  方丽萍(苗栗县公馆国中校长)
  古秀菊(新北市海山高中校长)
  邢小萍(台北市永安国小校长)
  李立泰(新北市泰山高中校长)
  吴宗珉(新北市竹围高中校长)
  何高志(苗栗县新港国中小校长)
  吴惠花(新北市老梅国小校长)
  吴钰崧(苗栗县通霄国中校长)
  李瑞致(彰化县政府教育处课程督学候用校长)
  周志强(台南县锦湖国小校长)
  林武龙(新北市正德国中校长)
  林爱玲(新北市米仓国小校长)
  范筱蓉(新北市福和国中校长)
  柯雅菱(新北市中和高中校长)
  施雅慧(新北市北大高中校长)
  高文良(新竹县新乐国小校长)
  徐永明(新竹县凤冈国中校长)
  唐玉真(新北市南势国小校长)
  高栢铃(新北市林口高中校长)
  庄智钧(台北市大同高中校长)……等158位教育、阅读等名人
 
破碎的罗盘:失落世代的迷航指南 作者: [此处留白,可设为笔名,如:林微澜] 出版社: [此处留白,可设为虚构出版社名,如:启航文化] ISBN: [此处留白,可设为虚构ISBN] 字数: 约 1500 字 --- 卷首语:看不见的裂痕 我们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唾手可得,但真正的“理解”却像沙漏里的细沙,握得越紧,流失得越快。我们的社会似乎拥有一张功能完备的地图,但许多人,尤其是在成长与转型的关键时期,却发现自己的“罗盘”正在失灵。指南针指向的北方,不再是固定的星辰,而是不断变动的霓虹灯。 《破碎的罗盘:失落世代的迷航指南》并非一本关于心灵修复的教科书,它是一份深入骨髓的田野调查报告,记录了一代人在高速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与内在的自我、与周遭的环境、与传统价值观之间,产生了难以愈合的断裂。本书的焦点不在于“治愈”既有的伤口,而是去描摹那些伤口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在伤口之上,我们如何学会“带着裂痕生活”。 --- 第一部分:时代的失焦——高速列车上的乘客 章节概述: 这一部分剖析了当代社会结构如何无意中制造了普遍的“疏离感”和“意义缺失”。我们探讨了被过度推崇的“效率至上”哲学,如何侵蚀了慢思考、深度连接和内在价值的构建。 1. 效率悖论:被压缩的人生轨迹 我们审视了教育系统和职场文化对“线性成功”的迷信。从小学开始,每一分钟都被精确地规划,以达到“最大化产出”。然而,这种对速度的追求,使得个体失去了停下来审视“为什么而跑”的机会。书中通过对几组横跨三个世代的个案分析,揭示了当一个人的人生轨迹被完全外部化(由分数、职位、房产定义)后,一旦外部支撑崩塌,内在的自我认知便会瞬间瓦解。我们探讨了“忙碌”如何成为一种自我麻醉的当代毒品,掩盖了对深层存在问题的回避。 2. “连接”的幻象:屏幕背后的孤独堡垒 社交媒体的繁荣并未带来真正的社群归属感,反而催生了一种“表演性生活”的文化。本书深入分析了“点赞文化”如何重塑了自我价值的评估体系。人们不再基于真实的感受或成就来定位自我,而是依据屏幕反馈的即时肯定。这种依赖外部确认的机制,使得一代人在面对真实、复杂、缺乏即时反馈的人际关系时,表现出显著的脆弱性。我们描绘了那种在数百好友列表中,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心底困惑的窘境。 3. 传统的褪色:价值真空的产生 传统家庭结构、社区纽带以及根深蒂固的集体叙事正在瓦解。这本书关注的不是对过去的盲目怀旧,而是探讨当这些旧有的“意义锚点”消失后,我们如何填补由此产生的“价值真空”。年轻人被迫在极度碎片化的信息流中,自行拼凑出一套世界观。这不仅是选择的自由,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因为缺乏一个公认的参照系,任何信念的建立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与自我怀疑。 --- 第二部分:内省的迷宫——探索未被命名的情感 章节概述: 如果说第一部分关注的是宏大的社会背景,那么第二部分则聚焦于个体经验的微观层面。它拒绝使用简单化的心理学术语来标签化复杂的内心活动,转而尝试捕捉那些介于“焦虑”和“抑郁”之间,难以言说的灰色地带。 4. “恰好足够”的审美:对平庸的恐惧与接受 现代文化对“卓越”的推崇达到了病态的程度。但现实是,大多数人的人生是平凡的、重复的。本书探讨了当代人对“平庸”的极度恐惧,以及这种恐惧如何导致了持续的自我压榨。我们访谈了那些主动选择“低欲望生活”的人,分析他们是如何在主流叙事之外,重新定义“成功”与“满足”。这不仅仅是放弃竞争,而是一种积极的、充满智慧的“能量配给”。 5. 身份的流变性:多重角色的摩擦 当代人身兼数职:职场精英、孝顺子女、合格伴侣、社交达人……但这些角色往往是彼此冲突的。本书通过文学文本和生活案例的交叉分析,描绘了“角色摩擦”如何消耗人的核心精力。例如,一个在工作中需要极度果断的人,在家庭关系中却可能因为过度小心翼翼而显得疏离。这种内在角色的不一致性,是许多隐形压力的来源。 6. 记忆的重塑:过去与现在的对话 我们很少停下来,真正“消化”过去发生的事情。过去并非静止的档案,而是不断被当下经验重塑的活体。本书探讨了“不曾被完整处理的瞬间”如何以另一种形式(如突发的情绪波动、对特定场景的过度反应)在现在爆发。不同于着重于“创伤修复”,这里的重点在于理解:你的过去是如何构建你此刻的反应模式的,即便你并不“喜欢”这种模式。 --- 第三部分:重构连接——在残垣之上建立新的秩序 章节概述: 既然指南针已经失灵,罗盘上的刻度也已模糊,那么我们如何前行?这一部分不再寻求外部的答案,而是探索如何在破碎的基础之上,建立起一套更具韧性、更适应个体需求的“内部秩序”。 7. “非线性叙事”的力量:重写个人史诗 如果人生的本质是一部小说,那么很多人困在了自己设置的、不合逻辑的“坏结局”中。本书倡导一种“非线性叙事”的自我认知方法:承认人生中充满了突兀的转折、毫无意义的插曲和被遗忘的支线任务。接受这些不完美和不连贯,是重建自我叙事的第一步。关键在于,你不再是被动地“经历”故事,而是主动地“编辑”故事的意义。 8. 沉静的抵抗:慢速行动主义 在充斥着宏大变革口号的时代,本书提出了一种“微观层面的抵抗”——即“慢速行动主义”。这并非指不作为,而是指将精力集中在那些可控、可触及的、能带来真实改变的微小领域:比如专注于一个爱好、维护一段高质量的友谊、或仅仅是坚持一个简单的日常仪式。这些微小的、稳定的行动,构建了一个对抗外部混乱的私人堡垒。 9. 陌生人的社群:无目的的相遇 在高度分化的兴趣社群中,人们往往只与“相似”的人交流。本书最后聚焦于“无目的相遇”的价值。那些在咖啡馆、二手书店、深夜工厂,甚至是在某个共同的爱好小组中偶然发生的、没有明确利益交换的对话,恰恰是重建人与人之间基本信任的温床。这些“偶然的陌生人”,往往能提供那些被精心筛选的“熟人圈”无法给予的、纯粹而直接的洞察。 --- 结语:携带残缺,继续前行 《破碎的罗盘》不提供轻松的安慰剂。它邀请读者直面那些我们习惯性逃避的、关于意义、连接和自我价值的根本性问题。我们无法修复所有破碎的部件,这个世界也不会为你量身定做一张平坦的道路。但当你学会辨认罗盘上的裂痕,理解它们如何影响方向时,你便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在迷航中,依然有能力选择前进的方向。这不是一张通往终点的地图,而是一个教你如何在迷雾中航行的工具箱。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宋怡慧


  教育部阅读磐石奖阅读推手奖得主;联合线上专栏作家;《亲子天下》翻转教育网站驻站作家

  新北市立丹凤高中教务主任、前新北市立丹凤高中图书馆主任,同时是2017年教育部图书馆事业谘询委员、联合线上师生共阅专栏作家、《亲子天下》翻转教育网站驻站作家,以及皇冠文化集团青少年说书人、教育广播电台行动家阳光阅听室分享人。

  推动阅读的经历丰厚且完整,且擅长融入在教学里,除受邀台湾各大报章杂志及电视节目进行阅读教育议题之专访,被台湾媒体誉为「阅读传道士」外,曾任台湾文化部第39次线上主题书展策展人、2017年世界书香日──马来西亚独中阅读策略工作坊「从宁静阅读到深入阅读」讲师、2017年吉华独中阅读策略工作坊讲师(教师工作坊、学生阅读课、亲子演讲)、台湾翻转教育创新教学特刊30+翻转教师、第五届圣陶盃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展示课台湾区教师代表、2015海崃两岸语文教育教学观摩会议课与谈人、澳门高美士中葡中学师生共读培训讲座讲师、文化部在地i阅读作家系列讲座讲师、文化部104年度阅读植根实施计画〜阅读‧新浪潮文化大使阅读交流专题演讲、国立师范大学磨课师(MOOCs)高中职主任阅读推动暨图书馆经营课程讲师、全国图书馆主任会议分组论坛与谈人、新北市立图书馆真人图书。

  曾着《爱读书──我如何翻转8000个孩子的阅读信仰》、《大阅读──让孩子学会27种关键能力》、《说个好故事,让世界记住你!TEDxTaipei行动梦想家教你用8分钟散播好点子,改变全世界!》,以及合着《不纯的阅读──跨界读写新时代》、《漾~智造特色──朝向高中国文多元选修课程之理论与实务》,而《大阅读──让孩子学会27种关键能力》已出版为中国大陆简体字版《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

  奖项与殊荣:
  教育部第一届阅读磐石奖阅读推手奖、教育部表扬高中职图书馆暨推动阅读优秀人员、第六届世界华语学校图书馆论坛论文发表人、第七届世界华语学校图书馆论坛论文发表人、教育部服务学习奖励计画课程教案高中职组特优、106年国文学科中心种子教师培训工作坊成果发表最佳演示奖、新北市三级社群贡献平台领导人、新北市阅读卫星教师特优、新北市贡献平台团队领导人、《亲子天下》翻转教育创意教师、新北市国中小学阅读行动研究特优、新北市语文竞赛教师组作文第一名、新北市阅读服务特色学习教案特优奖、学习楷模王社团指导老师。
 

图书目录

158位教育、阅读等名人齐声推荐005
爱上阅读的12个理由009
【自序】阅读是思念父亲的表情021

辑一 孩子,其实这世界并不完美
「老师,我欠你一个拳头。」──谈温暖034
阅读,疗癒了我们(一)041
「拜託,不要再这样打我妈妈……」──谈珍惜043
阅读,疗癒了我们(二)051
身为老师的我,才是罪魁祸首──谈自省053
阅读,疗癒了我们(三)062
「老师,我要我妈妈回来……」──谈丧亲063
阅读,疗癒了我们(四)070
「我不想活了,可以不要救我吗?」──谈絶望071
阅读,疗癒了我们(五)079
「我真的很爱她,我不是故意要侵犯她……」──谈禁忌的爱情080
阅读,疗癒了我们(六)088
父亲入狱,他不再开口说话……──谈同理089
阅读,疗癒了我们(七)096
小一被关过厕所半天,小二……──谈霸凌097
阅读,疗癒了我们(八)104
「我手上的伤都是爸爸打的……」──谈暴力教养105
阅读,疗癒了我们(九)112
「妈妈刚过世,爸爸打零工,家里被断电……」──谈逆境114
阅读,疗癒了我们(十)122

辑二 孩子,这世界有时让我们很伤心……
父母只在乎我的成绩,他们有关心过我吗?──谈沟通124
阅读,疗癒了我们(十一)132
「等考完试,我就要把这些书全部都烧了……」──谈人为什么活着134
阅读,疗癒了我们(十二)140
「我就是比不上哥哥、姊姊优秀啊!」──谈自信142
阅读,疗癒了我们(十三)149
「他们在网路聊天室一起骂我……」──谈网路霸凌151
阅读,疗癒了我们(十四)159
「从老师到父母,每个人都劝我读理工科……」──谈选择161
阅读,疗癒了我们(十五)168
「我爸爸失智到都不认得我了……」──谈痛苦170
阅读,疗癒了我们(十六)177
孩子主动承认自己作弊……──谈悔改178
阅读,疗癒了我们(十七)185
每堂课都在打瞌睡的孩子──谈偏见186
阅读,疗癒了我们(十八)194

辑三 这些书、这些温暖,让我们有力量走下去
动不动就哭的敏感女孩──谈自我198
阅读,疗癒了我们(十九)206
「他不好动,他是我的学生。」──谈理解差异208
阅读,疗癒了我们(二十)215
拒学的高一男孩──谈与父母沟通219
阅读,疗癒了我们(二十一)226
「选这个大学科系,有饭吃吗?」──谈做自己228
阅读,疗癒了我们(二十二)234
「我必须放弃阅读,否则考不上好大学……」──谈压力236
阅读,疗癒了我们(二十三)245
「我绝对不会原谅他……」──谈道歉247
阅读,疗癒了我们(二十四)255
「老师给学生的爱,都是假的吗?」──谈内心受伤257
阅读,疗癒了我们(二十五)264
他被同学的冷言冷语伤害、排挤……──谈友谊266
阅读,疗癒了我们(二十六)274

【后记】阅读的新一代推手277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身为老师的我,才是罪魁祸首
──谈自省

 
「老师,我在厕所看见……」
「老师,我们也看到了……」
「老师,我们都看见了……」
孩子欲言又止,脸色潮红,有点羞赧,每句话都停顿在「我看见……」。
「你们怎么了?有事吗?你们到底看见什么?」我傻气地问着。
「老师,你要和我们去一趟厕所吗?」男孩吞吞吐吐地问。
「现在流行上厕所还要老师陪?」我不觉莞尔地说。
「老师,你等一下应该会笑不出来。」女孩有些歉然地说。
我在心里暗自揣度着,该不会要我教他们如何扫厕所吧!这种小事应该难不倒我,潜意识地卷起袖子,跟着他们往厕所方向前去。
 
惊心的一幕
 
「老师,您看……」孩子面有难色地指往最后一间厕所的墙壁。
 
「宋怡慧,女魔头,×××……」墙壁用醒目的红漆喷写一些不堪入目的字眼。
 
当时年轻的我,是被大家捧在手掌心的明星老师,从未遭受过这样的屈辱,我的自尊心顿时有种被重重鞭笞的疼痛。
 
强忍着羞愤的怒气,我镇静地说:「什么时候发现的?」
 
「今天早上,我们猜应该是昨天放学的犯行。」学生以福尔摩斯办案的口气说着。
 
「老师,建议你可以先去学务处报案,让兇手无处遁逃……」
 
「老师,此风不可长,破坏公物,还公然侮辱您……」
 
「老师,最近有没有和人结怨,还是有不小心得罪谁?」
 
「老师,这件事好像很多人都知道,你不要受伤……」
 
孩子们愈说愈起劲,我的脸色却愈来愈惨白。
 
女孩贴心地察觉他们恣意地发言,似乎刺伤到我了,示意要大家沉默下来……
 
「谢谢你们的提醒与关心,你们就先离开吧。让我冷静思考一下,后续应该怎么处理。」
 
与孩子的火爆冲突
 
突然间,脑海浮现昨天我和一位男孩因为作业的事「对槓」的火爆场面……
 
「为什么要罚写?写错重新再学就好,不是吗?」
 
「为什么要背解释?背这个要做什么?」男孩 口气傲慢地咆哮。
 
「注意你的口气,注意你的态度。沟通是建立在理性的立足点,别以为老师都要无条件接受你的冷嘲热讽。学习的基本功扎不稳,未来就很难有思辨鑑赏的能力……」我也激动地说着。
 
「不读文言文,就不能与别人沟通吗?没读好国文,就不能交到朋友,不能上好学校吗?我个人认为学国文的CP值很低,不想浪费时间……」男孩一副不屑地说完。

用户评价

评分

书名《疗愈26颗破碎的心:怡慧老师的阅读课》给我一种深刻的触动,它以一种非常直接且富有诗意的方式,点出了这本书的核心价值。我仿佛能感受到,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隐藏着无数个真实的故事,它们是心灵创伤的写照,也是生命韧性的证明。而“26颗”,这个数字本身也带着一种特别的意味,它似乎暗示着某种系统性、某种结构化的呈现,也许是26种不同的创伤类型,或是26个不同的疗愈主题。我非常好奇怡慧老师会以何种方式,通过“阅读”这一载体,来带领我们一步步走近这些“破碎的心”,理解它们的疼痛,并找到通往疗愈的道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处理负面情绪的书,更是一份关于如何重新找回内心平静与完整性的指南,它的到来,本身就如同一缕阳光,穿透了迷茫和阴霾。

评分

读到这本书的标题,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无数个画面。那些在人际关系中受伤的人,那些在自我怀疑中挣扎的人,那些因为过往经历而心力交瘁的人,他们如同书中所说的“破碎的心”,散落在生活的各个角落。而“怡慧老师的阅读课”,听起来就像是一堂充满智慧和温暖的课程,旨在引导我们如何去理解、去接纳,甚至去转化那些曾经让我们痛苦不堪的情绪和经历。我好奇,究竟是怎样的“阅读”,能够拥有如此强大的疗愈力量?是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是哲学思想的启迪,还是心理学的洞察?我满怀期待地想知道,怡慧老师是如何将这些看似抽象的元素,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疗愈方法。这不仅仅是对“破碎的心”的关注,更是对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最脆弱部分的温柔触碰,是对生命韧性的深刻探索。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份温润的封面设计,仿佛自带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虽然我尚未深入阅读具体篇章,但书名本身就激起了我强烈的共鸣——“疗愈26颗破碎的心”,这几个字仿佛捕捉到了许多人内心深处难以言说的痛楚与渴望。我猜想,怡慧老师一定是一位极其细腻且富有同理心的人,她用她的智慧和经验,为那些在生活中跌跌撞撞、心生裂痕的灵魂,搭建了一个可以休憩和重新整合的港湾。我期待着,在她的“阅读课”中,能够找到那些被遗忘的自我,重新认识那些被误解的情感,最终得以卸下沉重的包袱,轻盈地走向更开阔的人生。这本书的出现,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次阅读的体验,更可能是一次自我发现的契机,一次心灵重塑的旅程。它让我相信,即使是破碎的,也终有被缝合、被疗愈的可能,而这过程,也许并不孤单,因为有怡慧老师这样一位引路人。

评分

对于“疗愈”这个词,我一直抱有一种既渴望又带着些许谨慎的态度。渴望是因为生命中总有起伏,总会有不期而遇的伤痛;谨慎则是因为疗愈并非易事,它需要时间,需要勇气,更需要专业的指引。当看到“疗愈26颗破碎的心”这个标题时,我立刻被它所蕴含的力量和可能性所吸引。这是一种对生命中普遍存在的痛苦的深刻洞察,也是一种对重新获得力量的积极呼唤。而“怡慧老师的阅读课”,则为这种疗愈提供了一个具体的途径。我设想,这堂“阅读课”并非枯燥乏味的理论讲解,而是通过精选的文本,引导读者进行深度思考,激发内在的洞察,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疗愈之道。它像是一位温柔的向导,带领我们穿越内心的迷雾,寻觅那片属于宁静与和解的绿洲。

评分

这本书名《疗愈26颗破碎的心:怡慧老师的阅读课》,光是听起来就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它不像一些书名那样晦涩难懂,而是直接而有力地触及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需求——被疗愈。而“26颗”这个数字,让我不禁猜测,这背后是否隐藏着一个精心设计的框架,或者是一些具体的案例故事?“怡慧老师的阅读课”,这几个字则给我一种亲切感和专业感,仿佛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将带领我们进行一次关于内心成长的旅程。我尤其好奇,怡慧老师会选择怎样的“阅读”材料,来构成这堂特殊的课程?是经典文学、诗歌散文,还是哲学著作?抑或是结合了心理学研究的深度文本?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阅读”的意义有了更深的思考,它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可以是修复心灵、重塑自我的重要途径,充满着对生命复原力的赞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