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交易法(二版)

证券交易法(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证券法
  • 交易
  • 投资
  • 金融
  • 法律
  • 资本市场
  • 股票
  • 债券
  • 合规
  • 二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从证券交易法之立法目的与理由开始介绍,一直到证券服务事业,对于整部证券交易法所涵盖之内容无一遗漏,可供学习者彻底了解证券交易法之精要。而本书之要点包括了证券市场之介绍、证券之发行、资讯之揭露、证券交易法规范的犯罪以及目前较热门之公司治理等议题。本书虽用语浅显,但所介绍之内容又不失其深度,可谓兼具入门与进阶之证券交易法专书。
跨越法律与市场的智慧之径:一部聚焦全球金融监管体系的深度著作 书名暂定:《金融监管的宏观图景与微观实践:以全球视角审视资本市场的演进与重塑》 导言: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秩序的航标 在信息爆炸与技术迭代的双重驱动下,当代资本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化与全球化。传统的监管框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金融创新(如高频交易、加密资产)的速度,常常超越了法律规范的制定与完善周期。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一国或某一特定证券立法细则的解读,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宏观的、跨国界的金融监管理论框架,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有效平衡市场效率、投资者保护与金融稳定这三大核心目标。 本书旨在为理解金融市场的深层运作逻辑,提供一套系统的、批判性的分析工具。我们认为,有效的金融监管,并非仅仅是法律条文的堆砌,而是对市场参与者行为的理性预期、对系统性风险的预见性管理,以及对技术变革的适应性重构。 第一部分:全球金融监管哲学的溯源与重塑 第一章: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到巴塞尔协议的演进:监管哲学的范式转移 本章将系统梳理二十世纪以来,全球金融监管思想的几次重大范式转移。我们将探讨二战后以信息不对称为核心的传统监管哲学(如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精神的早期萌芽),如何在全球化资本流动的压力下,逐渐向以“系统性风险防范”和“审慎监管”为核心的新范式过渡。重点分析国际清算银行(BIS)在推动全球统一监管标准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比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在监管哲学上的内在差异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第二章:金融稳定与审慎监管的理论基础:从“大而不能倒”到“可处置性” 深入探讨金融稳定性的定义及其量化难点。本章将引入现代金融理论中的溢出效应(Contagion Effect)模型,解析资产负账表、杠杆率与流动性风险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我们将批判性地审视“大而不能倒”(Too Big to Fail, TBTF)现象的成因,并详细剖析国际社会为解决这一难题所推出的“可处置性”(Resolution)机制,例如瑞典的银行破产法改革对全球监管实践的启示。 第二部分:资本市场结构:效率、公平与透明度的三角博弈 第三章:市场微观结构对监管的反馈:高频交易与市场操纵的界限 随着交易技术的进步,市场微观结构(Market Microstructure)已成为监管者必须面对的前沿领域。本章将聚焦于算法交易与高频交易(HFT)的复杂性。我们不仅分析其带来的流动性改善,更深入探讨其可能引发的“闪电崩盘”(Flash Crash)风险。通过对比美国、欧盟和亚洲交易所的订单路由和“买卖价差”政策,探讨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如交易税、速度限制)来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动态平衡。 第四章:信息披露的进化:从财务报告到实时ESG信息的强制性纳入 信息透明度是资本市场信心的基石。本章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会计准则,而是将研究的焦点扩展至非财务信息的披露。详细分析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信息披露的国际化趋势(如ISSB的设立),探讨监管机构如何应对“漂绿”(Greenwashing)风险,以及如何建立一套跨越司法管辖区的、可信赖的ESG数据验证体系。同时,研究社交媒体信息对市场价格的即时影响,以及监管机构在应对“虚假信息传播”时的法律边界。 第三部分:新兴领域与跨国监管的挑战 第五章:数字资产与分布式金融(DeFi)的监管真空:是创新还是系统性风险源? 加密货币和DeFi是当前全球监管面临的最具颠覆性的挑战。本章将系统梳理全球主要经济体(如美国、欧盟的MiCA法规、亚洲的特定试点)对数字资产的不同监管路径。我们深入分析将“代币化资产”归类为证券、商品还是货币所带来的监管套利空间。重点研究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的法律主体性问题,以及监管机构如何有效穿透DeFi协议的匿名性,以实现反洗钱(AML)和投资者保护。 第六章:跨境执法与合作的困境:司法管辖权冲突与数据主权 金融活动的高度跨境性,使得单一国家的监管力量显得力不从心。本章聚焦于国际监管合作的机制与瓶颈。我们将分析《双边或多边谅解备忘录》(MOU)在信息共享中的实际效力,并探讨在数据主权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如何平衡国际调查需求与各国对本地数据保护的严格要求。特别关注跨国并购与上市过程中,反垄断审查与金融稳定审查的协同与冲突。 结论:面向未来金融秩序的监管韧性 本书的结论部分将总结前述分析,强调未来金融监管的核心任务是增强“韧性”(Resilience),而非仅仅是事后惩罚。监管政策的设计必须具备前瞻性,能够吸收技术创新的能量,同时将风险隔离于核心金融体系之外。我们提出一个“动态适应性监管框架”的设想,主张监管机构应建立更灵活的、基于场景的“沙盒”机制,并在国际层面建立更快速的风险信息共享通道,以应对未来金融市场的不可预测性。 --- 本书特色: 本书不偏重于对具体国家证券法典的条文式解读,而是以全球宏观视角,剖析金融市场运行的底层逻辑、监管哲学的演变以及新兴技术对现有法律框架的冲击。全书采用多学科交叉的分析方法,融合了金融经济学、国际法以及系统理论的观点,旨在提供一个超越传统证券法研究范畴的、具有深度思辨性的研究成果。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张进德


  现职
  亚洲大学会计与资讯学系讲座教授
  冠恆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创办人(1981年迄今)
  冠恆法律联合事务所顾问
  国立中兴大学法律系兼任教授
  中华民国仲裁协会仲裁人、台湾营建仲裁协会仲裁人
  财团法人企业大学董事长
  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诉愿审议会委员

  学历
  一、法律背景
  1.国立中正大学法律学博士
  2.国立中正大学法律学硕士
  二、商学背景
  1.美国联邦国际大学会计博士
  2.美国奥克拉荷马市大学会计硕士
  3.文化学院经济硕士
  4.东吴企管系学士

  经历
  朝阳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讲座教授
  文化大学会计系主任(1980年)
  中华民国会计师公会第一届理事长(1990年)
  台湾省政府诉愿审议委员会委员
  财政部稽核组稽核
  国立台北大学企研所、东吴企管系、逢甲财税所兼任副教授、教授

  着作
  税法各论-以税捐构成要件及法律逻辑分析
  企业租税法律风险管理实例分析
  从行政程序法论依法课税
  IFRS与ROC GAAP之差异分析
  新税务会计及实例解说-法律要件分析与体系解释
  最新税法与实例解说-法律逻辑分析与体系解释
  诚实信用原则应用于租税法
  新行政救济实务解析
  新营业税法及实务
  营利事业所得税查核实务
  遗产及赠与税查核实务及规划技巧
  预算规划理论与运用
  (共计30本书,因量繁不能尽书)

  其他
  88年度经济部金书奖得奖人(「策略管理会计」一书)
  大法官释字第705号违宪代理声请人
  第一届国家金玺奖得奖人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立法缘起、目的、法源与规范方法/1
壹、立法缘起/1
贰、立法目的与理由/4
参、证交法之架构及规范之组织/7
肆、法源/8
伍、证交法之规范原则/12
第二节 证交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15
第三节 证交法的性质/16
第四节 证交法罚则的特殊架构/18
第五节 例题/19

第二章 有价证券的公开募集、发行/21
第一节 证交法定义的有价证券/21
第二节 公开募集、发行的基本规定/36
壹、前言/36
贰、募集、发行与发行人/38
参、公开招募/41
第三节 募集、发行之管理政策/43
壹、核准制/43
贰、申报制/44
参、沿革与我国目前所採制度/44
肆、两种制度比较与申报生效制的问题/46
第四节 禁止发行有价证券之规定/48
第五节 强制股权分散/49
壹、证交法的规定/50
贰、相关准则的规定/51
第六节 公开发行与非公开发行之差异/52
第七节 例题/53

第三章 私募/57
第一节 概说/57
壹、我国引进私募制度之缘由与内容/57
贰、私募制度之性质/59
第二节 私募与公开发行之区别与私募优缺点/ 60
第三节 程序/61
第四节 私募排除适用之规定/63
第五节 私募对象/65
第六节 转售之限制/67
第七节 禁止之行为与处罚/71
壹、禁止公开募集之行为/71
贰、违反私募规定之处罚/72
第八节 例题/73

第四章 有价证券之市场与买卖/83
第一节 流通市场的种类/ 83
第二节 有价证券之集中交易/85
壹、集中交易之标的/85
贰、集中交易与竞价买卖之规则/85
第三节 上市/87
壹、概说/87
贰、程序/88
参、条件/95
肆、变更交易方法/99
伍、停止或终止上市/102
第四节 上柜/108
壹、概说/108
贰、条件/109
参、兴柜股票市场/114
第五节 例题/116

第五章 公开发行公司的管理/119
第一节 股东会/119
壹、股东的地位/119
贰、有关股东会的规定/121
第二节 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及薪酬委员会/127
壹、独立董事与审计委员会/127
贰、薪酬委员会/139
第三节 董、监事最低持股比率/142
第四节 内部人持股转让之限制/147
第五节 委託书/152
壹、委託书的功能/152
贰、管理委託书之学说/154
参、公司法及证交法的规定/155
肆、委託书规则/157
第六节 公开收购股份/176
壹、取得一定股份之申报/177
贰、公开收购之相关规定/180
参、敌意併购/189
第七节 公司买回股票(库藏股)/191
壹、立法背景/192
贰、证交法之规定/193
参、罚则/195
肆、买回公司股份衍生出的相关问题/195
第八节 例题/197

第六章 资讯之揭露/211
第一节 财务、业务资讯之揭露/211
壹、定期财务业务资讯的公告与申报/212
贰、偶发重大事项的申报与报告/214
参、年报之编制/216
肆、其他资讯之揭露/217
第二节 财务业务揭露不实与法律责任/218
壹、基本规定/218
贰、学者批评/229
第三节 内部人持股之资讯揭露/231
壹、内部人持股申报/231
贰、违反持股申报义务的法律责任/232
第四节 公开说明书之资讯揭露/233
壹、主要的规范依据/233
贰、规范对象与规范标的/ 234
参、公开原则/234
肆、应申报文件与公开说明书/235
第五节 公开收购的资讯揭露/ 249
第六节 例题/253

第七章 内线交易/261
第一节 导论/261
壹、禁止内线交易的原理/262
贰、美国法的实务与理论/264
参、我国证交法有关内线交易的规定/268
第二节 构成要件/274
壹、行为主体/274
贰、主观要件/281
参、客观要件/285
肆、内线交易免责的抗辩事由/310
第三节 法律效果/312
壹、刑事责任/312
贰、民事责任/313
第四节 例题/315

第八章 短线交易归入权的行使/329
第一节 导论/329
第二节 规范原理与行使方式/331
壹、规范原理与我国法之规定/331
贰、规范对象/333
参、规范标的/342
肆、「短线」期间之计算/342
伍、取得、买进与卖出/344
陆、短线交易所得利益的计算/348
柒、请求权人/356
捌、请求期间/359
第三节 例题/360

第九章 操纵市场/369
第一节 导论/369
第二节 操纵市场行为的形态/371
壹、操纵与诈欺之关系/371
贰、违约不交割/371
参、相对委託/ 374
肆、连续买卖/376
伍、沖洗买卖/384
陆、散佈流言或不实资料/386
柒、其他操纵行为/389
第三节 法律效果/390
壹、刑事责任/390
贰、民事责任/391
第四节 例题/392

第十章 其他证交法规范的犯罪/401
第一节 证券诈欺/401
壹、基本规定/401
贰、实务案例/412
第二节 掏空资产/417
壹、概说/417
贰、公司资产之定义/418
参、构成要件与法律效果/419
肆、掏空态样/426
第三节 场外交易/427
第四节 其他相关问题/ 433
壹、关于第171条的犯罪/433
贰、重大犯罪定义与洗钱防制法之适用/435
第五节 例题/436

第十一章 主管机关与自律组织/447
第一节 主管机关/447
壹、机关组织/447
贰、权限/453
第二节 自律组织/ 462
壹、自律组织之定义/462
贰、我国之自律规范/463
第三节 例题/463

第十二章 证券交易所/465
第一节 设立与规范/465
第二节 权限及其法律定位/466
壹、权限/466
贰、法律定位/468
第三节 会员制与公司制/469
壹、公司制与会员制/470
贰、公司制与会员制证交所之问题/472
第四节 证券安全网/474
壹、交割结算基金/ 474
贰、赔偿准备金/476
参、营业保证金/477
肆、投资人保护基金/477
第五节 主管机关的监督/478
壹、保护措施/478
贰、违法时之处分/479
参、重要章则及上市、下市的核备/479
肆、集会的停止及回复/480
伍、监理人员/480
陆、人事管理/481
柒、财务管理/481
捌、对证交所人员的规范/ 483
第六节 例题/485

第十三章 证券商与证券商同业公会/489
第一节 概说/489
第二节 证券商的设立与撤销/490
壹、许可主义 /490
贰、证券商设立的原则与条件/491
参、设立流程与注意事项/494
肆、许可设立后的撤销/495
伍、违法经营证券业务之态样/495
第三节 证券商的业务/496
壹、证券承销商/ 497
贰、证券自营商/505
参、证券经纪商/508
肆、综合证券商/510
伍、证券商同业公会/511
第四节 证券商负责人及业务人员的资格/511
壹、积极资格/ 511
贰、消极资格/514
参、竞业禁止/515
第五节 证券商业务及财务的一般规范/515
壹、业务规范/515
贰、资本与财务的规范/521
第六节 证券商之监督与处罚/527
壹、业务与财务之监督/527
贰、处罚/532
第七节 例题/536

第十四章 证券服务事业/537
第一节 集中保管事业/537
壹、背景/537
贰、相关规定/538
参、证券集中保管机构/541
第二节 信用交易与证券金融事业/542
壹、信用交易之内容/543
贰、信用交易之性质/545
参、法律依据/546
肆、信用交易的双轨制/547
伍、信用交易之限制/549
陆、信用交易相关法律问题/552
第三节 证券投资信託与投资顾问事业/556
壹、证券投资信託事业/556
贰、证券投资顾问事业/560
第四节 信用评等事业/564
壹、信用评等制度/564
贰、信用评等事业之管理/565
第五节 例题/567

图书序言

再版序

  本书自销售以来,承蒙各位读者及社会各界青睐,已售罄。经元照出版公司再三催促下,利用闲暇时间针对法令修正部分(如第28 条之4 及第43 条之1 等)加以修改、增添主管机关新颁布重要之解释函令及台大、政大、东吴法研所近3年来考题以供参考,并将初版疏漏及错别字部分加以订正。最后,再次感谢各位读者及社会贤达之不吝指正。

张进德 2018 年元旦
谨识于 冠恆联合会计师事务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为了备考某项金融从业资格证。之前一直觉得证券交易法的内容枯燥乏味,死记硬背那些条文简直是折磨。但这本书的呈现方式却完全颠覆了我的印象。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法律条文,而是将这些条文放在一个宏大的背景下进行解读,解释了这些条文背后的立法目的和政策考量。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法律概念变得容易理解。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书中穿插了大量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不仅涵盖了台湾本土的证券市场,也参考了国际上的相关经验,这让我对证券交易法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发现,在理解了这些案例背后的逻辑之后,那些原本枯燥的条文也变得容易记忆起来。这本书不仅帮助我顺利通过了考试,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证券法律的兴趣,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更深入的探索欲望。现在,我经常会关注证券市场的动态,并尝试用法律的视角去分析这些现象。

评分

这本书读起来,感觉就像在听一场精彩的法律讲座。作者的叙述逻辑非常清晰,从宏观的法律框架到微观的具体操作,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他善于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将台湾的证券交易法与其他国家的相关法律进行对比,这让我对台湾证券市场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尤其让我受益匪浅的是,作者对一些争议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例如,关于信息披露的义务范围,关于内线交易的认定标准等等。这些问题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遇到,而作者的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幽默风趣,即使是面对一些枯燥的法律条文,也能读得津津有味。作者经常会用一些生动的例子来解释复杂的法律概念,这让我更容易理解和记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也提升了自己的思辨能力。这本书对于法律专业的学生,或者对证券法律感兴趣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

评分

我原本对证券交易法这种专业性极强的书籍抱持着敬畏之心,总觉得它晦涩难懂,难以理解。但这本书却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平易近人,没有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法律概念。他注重将法律条文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法律的应用场景。例如,在讨论股东权益保护时,作者结合了台湾近年来发生的几起股东诉讼案件,详细地分析了股东在证券市场中的权利和义务。这种案例分析不仅增强了书籍的可读性,也让读者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法律工具,例如,各种法律文书的范本,以及一些常用的法律查询网站。这些工具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具价值的。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证券市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了更强的意识。这本书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绝对是一本值得拥有的参考书。

评分

这本《证券交易法》读完,感觉就像经历了一场金融市场的深度洗礼。我本身是学法律的,但对金融领域一直兴趣浓厚,之前读过一些相关的个案研究和新闻报道,总觉得缺少一个系统性的框架去理解那些复杂的交易行为和监管逻辑。这本书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作者的叙述非常清晰,从证券交易的基本概念、参与者的权利义务,到各种违规行为的认定和处罚,都讲解得深入浅出,即使是像我这种非金融专业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纯粹的法律条文层面,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将抽象的法律原则与具体的市场现象联系起来,这让我对证券交易法的应用场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而且,书中的分析也相当客观,既指出了现有法律的优点,也坦诚地提出了其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台湾的证券市场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对保护投资者权益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这本书对于想从事证券法律相关工作,或者对证券市场感兴趣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评分

作为一名在证券公司工作多年的老兵,我一直认为,要做好这份工作,除了专业的金融知识,对证券法律法规的理解也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法律教科书,更是一本实用的操作手册。作者在讲解法律条文的同时,结合了大量的实务经验,详细地分析了各种交易行为可能涉及的法律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例如,在讨论内线交易时,作者不仅解释了内线交易的定义和处罚,还详细地分析了如何识别内线信息,以及如何避免触犯法律。这种实务性的讲解,对于我们这些在证券行业工作的人来说,无疑是极具价值的。而且,这本书的内容也比较全面,涵盖了证券发行、交易、监管等各个方面,可以帮助我们全面地了解证券市场的运作机制。我经常会把这本书放在办公桌上,遇到问题的时候就翻出来查阅,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随时为我提供指导。这本书对于证券从业人员来说,绝对是一本必备的工具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