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筷双双

碗筷双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爱情
  • 家庭
  • 美食
  • 治愈
  • 成长
  • 生活
  • 情感
  • 现代
  • 温馨
  • 日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人类不断创造新事物,能够在漫长岁月中挺下来的东西,实在很了不起。

  碗像一双掬起的手,里里外外,盛载着努力、理想和温暖。筷子易造难学,小朋友要花很长时间学习,就像餐桌上的一双腿,一步步在限制中成长,学习筷子的灵活,再学习相处的取舍进退。就像笔找到了纸,碗盛载,筷取舍,两者相对而不同,却奇异地互相组合。

  《碗筷双双》从两种寻常而又历史悠久的器具──碗筷出发,透过简易的文字、细致的图像,游走不同时代的器物,阐述碗筷的由来、名字演变的含义,分析造型和装饰,分享寻常工具从技术、应用,乃至文化上不寻常的内涵和价值。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赵广超


  生于香港,早年留学法国,从事东西方文化艺术研究、着述及教育工作。文化研究工作者,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创办人和总监,故宫文化研发小组总监,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文化设计研究所副所长,物事研究实验室主持人,故宫学校教育顾问。着作包括《不只中国木建筑》、《笔纸中国画》、《笔记清明上河图》、《大紫禁城》、《一章木椅》、《十二美人》、《紫禁城100》等。

马健聪

  生于香港,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学系。曾任职香港理工大学兼任导师,教授产品设计与理论分析。「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成员,主要从事文化教育推广及研究工作。着作包括《一章木椅》、《中国建筑.自然组曲》。
 

图书目录

序一 5
序二 6

卷上 碗碗
低洼曰宛 12
简说 14
一双手的背后 18
造型 24
装饰 40
团圆 52
破碗 64

卷下 筷筷
传奇 70
名字 74
两枝小棍子 78
文法 82
成长 84
设计 92
禁忌 110

后记 114
参考资料 118

图书序言

序一

  二○一七年初在赵广超先生的鼓励及支持下,我们选择在香港──这个中西汇萃、新旧交融的亚洲世界级都市成立「家文化研究基金会」。成立宗旨定为:在非牟利基础下,关注及研究传统东方文化中「家的意涵」;以及文明进程中的「家文化」。通过创新思维演绎「家的人文价值」,经由箸述、设计、出版、展览、演出等,于当代生活中应用及实践。所以也就顺理成章的委托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共同研究与出版《碗筷双双》。

  赵广超先生对文化及艺术议题的研究箸述(建筑、空间、工艺、视觉、书画、儿童及传统文化教育),让人在閲读时感到喜悦之余,总不禁赞叹怎么能够如是──在演绎时旁征博引的宽广,其带着童趣幽默、言简意赅的表现方式,易读易懂,让人乐于亲近并应用于生活当中。

  寻常作,碗天开!《碗筷双双》的出版只是一个开始,相信能吸引更多对文化、艺术、教育有期待的朋友,共创有意义、有价值的协作及实践。要对斯土、斯民、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所帮助,需要默默耕耘、忍耐寂寞、抵挡现实诱惑,而这工作总该有人愿意做,能够做吧?

  借此也对年轻的工作圑队──马健聪、吴靖雯、魏忠汉致以深切的感激。

林安鸿 Christopher LIN @2017秋
家文化研究基金会创办人

序二

  碗的叫法是后来的事,碗的应用可早到无法稽考。每一个出土的瓷碗,哪怕一块碎片,纵使千年,依然好像昨天出窑般亮丽如新。

  碗的名字按功能的规律变化,碗的材质又随着技术的发展变化。由始至终,碗的造型基本上都是在一个圆形的范围内,偶尔五瓣、六角、八块,又或三角、四方……像按着不同季节的花期绽放,又像涟漪般总在双手掬起的圆周内荡漾。

  这个寻常的器物,实而不华,一直替我们盛载无穷岁月,与我们一起遍尝百般滋味。

  碗摔破了,岁岁平安。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赵广超‧马健聪
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