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史.西北地区卷

中国饮食文化史.西北地区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饮食文化
  • 西北菜系
  • 中国饮食史
  • 地方饮食
  • 烹饪历史
  • 美食文化
  • 历史文化
  • 民俗文化
  • 地域文化
  • 饮食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国饮食文化史》(十卷本)是中国饮食文化研究领域中带有统领性的课题,是填补空白之作。中国饮食文化的基础是农耕文化,本书承载了中国五千年丰厚深湛的农业文明。每个分卷都是一部区域饮食文化通史,脉络清晰,内容厚重。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思想,启迪文明,继往开来,展示了一幅色彩斑斓、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画卷。本套书通过考古研究成果、历史文献等方面,阐述了各地区的从古至今的饮食文化发展历程。对饮食文化现象进行文化内涵的分析,阐述出中国饮食文化多民族融合、医食同源、天人合一、尊老等思想观点,对该地区的饮食文化发展做出了科学的总结,并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 001
一、西北地区的区划构成 003
二、西北地区农耕文明的肇始与创新 010
三、西北地区的饮食文化特色 016

第二章 远古时期 021
第一节 发轫于伏羲时期的饮食文化 023
一、特色食材的发现 025
二、渔猎与家庭饲养 029
三、粮食储藏器具 037
四、鼎、甑与烹饪技艺 040
第二节 炎黄时期的饮食文化 045
一、骨耜等生产工具的使用与发展 047
二、五帝时期食材的人工栽培 051
三、粮食的计量与分配 057
四、探索西极的饮食文化 059
五、以食疗疾的肇始 062
六、青铜器的发明与艺术彩陶的出现 063

第三章 夏商周时期 067
第一节 齐家文化时期的饮食生活 069
一、铜器的发展与饮食生活水准的提高 069
二、箪饼以食 073
三、中国面食之最 078
第二节 两周时期的饮食文化 080
一、采薇采薇 081
二、面食与肉食 082
三、饮品与食品 085
第三节 古氐族、羌族的饮食生活 091
一、古氐族的饮食生活 091
二、古羌族的饮食生活 093
三、盐、动物油脂与食疗 096

第四章 秦汉时期 101
第一节 秦汉帝国与丝路饮食文化 102
一、秦:一个以粮食命名的帝国 102
二、西域食品的引进 104
三、特有的民族饮食 108
第二节 屯田与饮食文化 114
一、屯田与农业开发 114
二、屯田与饮食交流 117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 121
第一节 战争、和平与饮食文化 122
一、饮食生活的有序恢复 122
二、丝路上的饮食文化交流 127
三、特色饮食习俗 130
四、发达的酿造工艺 137
第二节 失落的饮食文明 141
一、楼兰食话 141
二、文明高昌 144

第六章 隋唐五代时期 151
第一节 太平盛世与饮食文化的繁荣 152
一、空前绝后的「鱼龙曼延」宴 153
二、盛唐气象与胡食之风 157
三、葡萄美酒与「炙牛烹驼」 161
第二节 宗教与饮食文化 164
一、佛教饮食文化 164
二、道教饮食文化 169
三、清真饮食文化 174
第三节 吐谷浑、吐蕃、敦煌的饮食文化 177
一、吐谷浑的饮食习俗 178
二、西北地区的吐蕃人 180
三、丝路翘楚——敦煌饮食 183
第四节 琳瑯满目的新疆饮食文化 188

第七章 宋元时期 195
第一节 西夏的饮食文化 196
一、西夏的经济发展 196
二、西夏的饮食习俗与盐、马生计 200
第二节 元朝的饮食文化 210
一、丰富的羊肉食品 210
二、香药入肴 215
三、元八珍的出现 216

第八章 明清民国时期 219
第一节 明清时期农业经济的恢复与饮食文化的发展 220
一、农业经济的恢复 221
二、丰富的食物资源与民族饮食 225
三、移民与饮食交流 229
第二节 独树一帜的清真饮食文化 233
一、清真饮食文化的发展 233
二、西北的清真特色食品 236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饮食文化 238
一、农业生产的进步与停滞 238
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240

第九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247
第一节 饮食文化的新起点 248
一、土地政策与农牧业的新发展 248
二、天路美食 251
三、茶风茶俗 253
第二节 饮食文化的未来 258
一、改革开放气象万千 258
二、历史的反思 259

参考文献 262
索引 280
后记 283
编辑手记 285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中国饮食文化史·西北地区卷》这本书时,我最期待的就是它能否深入挖掘西北地区那独树一帜的饮食文化。读完之后,这本书完全没有让我失望,反而带给了我很多惊喜。作者在书中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当地的菜肴,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审视。从古代的游牧民族到近现代的城镇化进程,书中清晰地勾勒出了饮食文化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演变轨迹。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当地食材的详尽介绍,不仅仅是罗列名称,更是深入分析了这些食材的来源、种植或养殖的历史、以及它们在当地饮食中的核心地位。比如,书中对小麦、玉米、豆类等农作物,以及牛、羊、马等牲畜,在不同时期如何成为西北人民餐桌上的主角,并由此衍生出丰富多样的烹饪方式,都进行了非常有说服力的论述。此外,书中还涉及到了饮品的发展,比如茶文化的引入和演变,以及当地特色的酒类文化,这些都让我对西北地区的饮食文化有了更立体、更全面的认识。这本书的学术性和趣味性结合得非常好,既有严谨的历史考证,又不乏生动有趣的叙述,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好书。

评分

作为一名对美食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觉得饮食不仅仅是满足生理需求的活动,它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历史、地理、社会和情感的印记。《中国饮食文化史·西北地区卷》这本书,正是将这种文化层面的意义展现得淋漓尽致。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西北地区吃什么,更重要的是,它在探讨“为什么”西北地区会形成这样的饮食习惯。书中对不同历史时期,西北地区人民在食物获取、加工、烹饪方式上的变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梳理。我特别留意到书中关于旱作农业和畜牧业对当地饮食结构的影响,以及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如何塑造了人们的饮食偏好。书中对一些传统烹饪技艺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比如蒸、烤、炖等手法在西北地区的独特应用,以及它们背后蕴含的智慧。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也对西北地区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有了更深的敬意。这本书让我对曾经熟悉的一些西北美食,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只是停留在味蕾的享受,而是体会到了它们背后承载的深厚历史和文化积淀。

评分

这本书的开篇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它没有采用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语言,而是以一种非常亲切、引人入胜的方式,带领我走进西北地区波澜壮阔的饮食文化史。作者的笔触充满人文关怀,不仅仅关注食物本身,更关注食物背后的人们,他们的生活方式、情感寄托以及社会交往。书中对西北地区不同民族的节日饮食习俗的描写,尤其让我动容。那些关于祭祀、婚庆、生日等重要场合的食物,以及它们所象征的意义,都让我感受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情感。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古老烹饪技艺的再现,比如,那些在戈壁荒漠中,人们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将简单的食材变成美味佳肴的故事,充满了智慧和韧性。这本书也让我重新审视了“家常菜”的意义,那些看似朴实无华的食物,其实蕴含着代代相传的烹饪秘诀和家族的情感纽带。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了解一段历史,更是在与生活在西北这片土地上的祖先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本书让我对中国的饮食文化,尤其是西北地区这片土地上独特的饮食风貌,有了全新的、更加深刻的理解。

评分

我一直对历史类的书籍情有独钟,特别是那些能够展现地方文化特色的著作。《中国饮食文化史·西北地区卷》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读到的一本让人耳目一新的佳作。它跳出了过去那种泛泛而谈的论调,而是将目光聚焦于西北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从饮食的角度,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书中对于不同民族在饮食上的融合与碰撞,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比如,汉族文化、游牧民族文化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是如何在长期的交往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最终形成了如今我们所见的西北特色饮食,这些论述都非常精彩。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代表性食物的溯源和发展过程的描写,比如羊肉在西北饮食中的地位,它是如何从一种简单的食材,演变成如今丰富多样的烹饪方式,甚至承载了当地人民的情感和习俗,这些内容都让我觉得非常有趣。此外,作者在书中还穿插了一些生动的民间传说和历史轶事,使得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鲜活起来,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古老的集市,闻到了扑鼻而来的烤肉香,听到了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体验到了西北人民的热情好客。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是《中国饮食文化史·西北地区卷》,读完之后,我真是被深深地吸引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它不仅仅是罗列史实,而是将历史的长河中的饮食变迁娓娓道来,仿佛把我带回了那个时代,亲眼目睹了食物的起源、传播和演变。书中对于西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构成对饮食习惯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古代丝绸之路上饮食交流的部分印象深刻,那些关于香料、葡萄、羊肉等外来食材如何融入当地饮食,以及它们如何改变了西北人民的烹饪方式和口味偏好的细节,真是太精彩了。作者的笔触细腻,不仅描绘了宏观的历史脉络,更捕捉到了微观的饮食细节,比如不同时期当地居民使用的炊具、餐具的变化,不同节庆、祭祀活动中特定的食物及其象征意义,甚至是普通家庭的一日三餐如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调整。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整本书读起来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生活的气息。读这本书,我不仅增长了知识,更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认识,尤其是西北地区这片土地上所孕育出的独特美食文化,让我倍感自豪。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