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图解说 汉方医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介绍


绘图解说 汉方医学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著者
出版者 出版社:晨星 订阅出版社新书快讯 新功能介绍
翻译者 译者: 黄姿玮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8/02/12
语言 语言:繁体中文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16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汉方医学与西医的诊疗方法究竟有何不同?
  看诊时又为何要把脉

  所谓的气指的是什么? 医师又是如何透过望、闻、问、切就能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
  解答你对中医及汉方医学的疑问!治疗疾病的新选择!

  汉方医学是古时中医由中国传入日本,之后发展出的一套日本独有的医疗文化。西医诊疗须依症状诊断出病名后,才能进行治疗,汉方虽然不如西医精准度高,但较具全面性、且针对无法诊断出病名的症状亦可进行调理。而汉方又较中医门槛低,比起理论更重视处方的实际运用。
    
  汉方其基础为阴阳理论、五行理论、气血水理论等,解说身体气血水间的运行及相互影响。而身体的器官除了有各自负责的机能,脏腑间有时亦会相辅相成、互相抑制,有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汉方中亦有「证」的概念。生病时疾病会向外发出自身特有的讯号,但在汉方中并不看重如病名等的资讯,而是会将这些「同时出现的生体反应」称为「证」,各种证均有其对应的药物,汉方医生便会针对这些证进行诊疗,例如:头痛+颈痛+关节疼痛+严重恶寒+发烧+不出汗+唿吸紊乱+浮脉,能以名为麻黄汤的汉方药物治疗,即可称上述症状为「麻黄汤之证」。

  书中完整介绍汉方医学的理论基础,阴阳、春夏秋冬与身体运作的关联性,各内脏器官负责的机能和损伤时易引发的症状、汉方的诊疗方法及对应的汉方药物、处方。

  ▼书中可以知道
  汉方的理论基础---阴阳五行学,气/血/水与体内运作的关联性
  汉方的诊察----望、闻、问、切
  汉方的病理-----什么是气虚? 血瘀? 胃寒?
  汉方药物----黄连解毒汤、四物汤、麻黄汤……等
  针灸的原理及功效----下针的方法、穴道的选择

本书特色

  ★完整介绍汉方医学的理论基础、诊疗系统、病理、汉方药物、针灸的原理,适合初学者的入门读物!
  ★整理出各内脏器官失调或受到损伤时易引发的症状,及对应的诊疗方法,生活又实用!
  ★书中搭配对照表格及插图,有助于理解学习!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入江祥史


  1965年出生于日本长崎市。1991年于大坂大学医学部医学科毕业,1995年大坂大学大学院医学研究科博士课程.内科系专攻修毕(医学博士)。曾任庆应义塾大学医院汉方门诊主任医师,庆应义塾大学讲师等,现为入江汉方内科门诊吉祥寺院长。为日本东洋医学会认定汉方专科医师,日本内科学会认定内科医师。

  原以为汉方只是「传统的符咒或祷告加持一类」的偏方,直到在临床开始使用,才惊讶于汉方卓越的效果。此后便深入研究汉方药物的疗效,展开阿兹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脑部疾病的汉方医疗基础研究。现在也致力于包括上述疾病在内,各类难治疾患的汉方治疗。也期望传统的汉方概念,将来能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让大众理解,并以科学阐明汉方药物的效果,让任何人都能行使「科学的汉方诊疗」。兴趣是弹钢琴(特别是萧邦的作品)、料理(擅长中华料理)。座右铭为「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译者简介

黄姿玮


  东吴日文系毕,曾任编辑与教职,现为专职译者。读书、看剧、旅游、吸收新知,与爱猫度过每一天。译有《甜蜜摩洛哥旅行绘本志》、《超入门图解金融商品投资学》、《恶德侦探制裁社》2~4集等。
绘图解说 汉方医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何谓汉方?
1.1 历史
1.1.1 汉方的原型诞生于中国
1.1.2 中国医学传入日本与特有的变化—「汉方」的诞生
1.1.3 汉方的兴盛、没落、复兴
1.1.4 现今日本的汉方医疗制度
1.2 现代的汉方医学
1.2.1 汉方与西洋医学的比较
1.2.2 汉方的优点与缺点
1.3 汉方与中医学的不同之处
1.4 汉方与辅助、替代医疗
1.4.1 何谓辅助与替代医疗?
1.4.2 辅助与替代医疗为何日渐普及?
1.4.3 汉方与民间药物、健康食品的不同

第二章 汉方背后的理论
2.1 汉方理论的基础概念—阴阳五行学说
2.1.1 阴阳理论
2.1.2 五行理论
2.2 阴阳理论的运用—气、血、水(气、血、津液)理论
2.2.1 气、血、水(气、血、津液)的生理
2.2.2 气与血、水的关系
2.3 五行理论的运用—脏腑理论
2.3.1 天人合一与五行理论
2.3.2 首先将脏腑分类
2.3.3 脏腑理论各论:五脏六腑的功能
2.3.4 其他腑
2.3.5 脏与脏之间的关联
2.3.6 再谈脏腑关系

第三章 汉方的病理学
3.1 疾病的原因(病因)
3.1.1 外因(外邪)
3.1.2 内因(内伤)
3.2 病状的表现 (1)八纲辨证
3.2.1 虚证、实证
3.2.2 表证、里证
3.2.3 寒证、热证
3.3 病状的表现 (2)气血水的病理、病状
3.3.1 气血水的病理 (1)气病
3.3.2 气血水的病理 (2)血病
3.3.3 气血水的病理 (3)水(津液)病
3.3.4 气、血同时出现异常时
3.3.5 气、津液同时出现异常时
3.3.6 血、津液同时出现异常时
3.3.7 气、血、津液同时出现异常时
3.4 病状的表现 (3)五脏六腑的病理、病状
3.4.1 脏的病理 (1)肝的病理
3.4.2 脏的病理 (2)心的病理
3.4.3 脏的病理 (3)脾的病理
3.4.4 脏的病理 (4)肺的病理
3.4.5 脏的病理 (5)肾的病理
3.4.6 腑的病理 (1)胆的病理
3.4.7 腑的病理 (2)小肠的病理
3.4.8 腑的病理 (3)胃的病理
3.4.9 腑的病理 (4)大肠的病理
3.4.10 腑的病理 (5)膀胱的病理
3.4.11 腑的病理 (6)三焦的病理
3.4.12 二脏的病理
3.4.13 脏腑间的病理:脏腑为表里(阴阳)
3.4.14 腑-腑间的病理
3.5 病状的表现 (4)六经辨证
3.6 病状的表现 (5)温病辨证

第四章 汉方的诊疗系统
4.1 取证
4.1.1 汉方关键乃取「证」
4.1.2 证是什么?
4.1.3 四诊
4.2 确立治疗方针
4.2.1 汉方就是「诊断即治疗」
4.2.2 理法方药
4.3 辨证论治与方证相对
4.3.1 辨证论治
4.3.2 方证相对

第五章 汉方医学的诊察法
5.1 望诊
5.1.1 何谓望诊?
5.1.2 具体的望诊
5.1.3 望诊总结
5.2 舌诊
5.2.1 由舌诊可以知道什么?
5.2.2 舌诊的诊察方式
5.2.3 舌头的颜色
5.2.4 舌头的形状
5.2.5 舌苔
5.2.6 血瘀的外观特征
5.3 闻诊
5.3.1 何谓闻诊?
5.3.2 具体的闻诊
5.3.3 由闻诊可以知道什么?闻诊的限度
5.4 问诊
5.4.1 何谓问诊?
5.4.2 具体的问诊
5.4.3 问诊总结
5.5 切诊 (1)脉诊
5.5.1 何谓脉诊?
5.5.2 脉诊的诊察方式
5.5.3 区分脉象
5.6 切诊 (2)腹诊
5.6.1 何谓腹诊?
5.6.2 准备腹诊
5.6.3 观察腹部
5.6.4 腹部整体的腹力、紧张度
5.6.5 不同部位的异常状况
5.7 四诊合算

第六章 治疗
6.1 汉方治疗的基础、原则
6.1.1 扶正祛邪(补虚泻实)
6.1.2 治病求本
6.1.3 随时制宜
6.2 治疗八法
6.3 八纲之汉方治疗原则
6.4 气、血、津液(水)异常之治疗原则
6.5 五脏六腑异常之汉方治疗原则
6.5.1 利用相生关系
6.5.2 利用相克关系
6.6 依据六经辨证(伤寒论)之治疗原则
6.7 依据温病辨证之治疗原则
6.8 依据腹证之治疗原则(方证相对)

第七章 治疗与汉方药物
7.1 何谓汉方药物?
7.2 生药
7.2.1 什么是生药?
7.2.2 天然化合物
7.2.3 生药的药性
7.3 复合处方
7.3.1 什么是复合处方?
7.3.2 处方的优点
7.3.3 汉方处方的性质、作用
7.3.4 君、臣、佐、使
7.4 代表性的方剂与主要效果、效能
7.4.1 芍药甘草汤
7.4.2 五苓散
7.4.3 大承气汤
7.4.4 桂枝茯苓丸
7.4.5 黄连解毒汤
7.4.6 人参汤
7.4.7 四君子汤
7.4.8 四物汤
7.4.9 二陈汤
7.4.10 白虎加人参汤
7.4.11 桂枝汤
7.4.12 麻黄汤
7.4.13 小柴胡汤
7.4.14 六味地黄丸
7.5 各种药剂型态
7.5.1 水药
7.5.2 散剂
7.5.3 丸剂
7.5.4 浓缩制剂(extract)
7.5.5 外用药
7.6 汉方药物的副作用
7.6.1 甘草的副作用
7.6.2 药源性间质性肺炎
7.6.3 肝功能异常
7.6.4 过度刺激交感神经
7.6.5 对孕产妇和哺乳妇女的副作用
7.6.6 乳糖不耐症(乳糖引发腹泻)
7.6.7 消化器官症状
7.6.8 过敏
7.6.9 瞑眩
7.6.10 其他
7.7 药物与药物的交互作用
7.7.1 生药之间的交互作用
7.7.2 与一般药物的交互作用
7.8 服药指导
7.8.1 服药时间
7.8.2 服用方式
7.8.3 妊娠中、哺乳中的注意事项
7.9 汉方的科学:药理与临床研究
7.9.1 基础研究
7.9.2 临床研究

第八章 针灸理论
8.1 何谓针灸?
8.1.1 何谓针
8.1.2 何谓灸
8.2 经络与经穴
8.2.1 经络
8.2.2 正经(十二经脉)
8.2.3 奇经
8.2.4 经穴
8.3 施术的方法
8.3.1 诊断
8.3.2 如何选择穴道
8.3.3 下针的方法
8.4 针的效果与科学证明
8.5 针的优点
8.6 安全性的问题
8.7 针灸相关制度
8.7.1 资格
8.7.2 健康保险制度

参考文献
后记
索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绘图解说 汉方医学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绘图解说 汉方医学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绘图解说 汉方医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绘图解说 汉方医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