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她在厨房料理台找到人类学的广袤田野,
从此甘心乐意「土着化」,做厨房里快乐踏实的人类学家。
这本书,不只记录了她的学厨初心和餐饮见闻,
更以知识与实务结合的新型态写作,
开启一代华人饮食书写的新风潮。
53篇学厨笔记× 6道私房食谱──庄祖宜第一本着作 复刻上市!
◎厨房,就是她的人类学田野 「想想是怎么开始学做菜的,还真得感谢人类学。」
二十年前庄祖宜赴美攻读人类学,求学期间发展出「做菜」这个第二专长。「做菜的乐趣就在于它看得到摸得到,闻得到吃得到,而且有付出必有回馈。」剥豆炖肉纾解了课业紧张,带来真切的满足感,更在博士论文苦无进展时,领她找到人生新志业,决绝放下苦读八年的学位,纵身投入专业厨艺。
人类学者总想走进人群、深入草莽,但在学术高塔里,田野往往成为不可及的想望。进入厨艺学校后,庄祖宜发觉:原来厨房就是她在人类学中不断找寻的那片田野,生勐的草莽江湖!于是以部落格「厨房里的人类学家」作为田野笔记,点滴记下「小学徒」最新鲜、真实的厨房见闻。
穿上格子布厨师裤、戴上小扁帽,从第一堂的基础蛋料理,到刀工屠宰、点心派皮,她以初生之犊的热情,记录厨艺学校的学厨历程、与师长同学的互动百态,之后又以小学徒视角,记述在米其林二星餐厅Amber摘叶切菜的苦力劳动中,味觉扩张、眼界全开的新鲜经历,并亲身见证地中海式餐厅Bio的开幕到歇业,间或穿插与名厨派翠夏、麦克.瑞德的帮厨经验,还有与汤玛斯.凯勒、Nobu等偶像面对面的精彩时刻,笔锋幽默真诚,又有深刻见地,让厨艺外行人读来趣味横生,又得以一窥专业厨房祕辛趣闻,门道中人也能从中领略诀窍心法,借她的经验得到鼓舞。
◎这本书,影响了好多人! 这些部落格文章集结成书后,意外影响了无数人。「多年来我收到过无数读者的留言,没想到无心插柳,我的经历成就了一本另类励志小品,唤起了很多人那颗蠢蠢欲动,想摆脱制式人生的初心。」有些人在书中窥见不一样的生活经历,有些人在书中照见当年的自己,更有些人受鼓舞决心走入厨艺专业。有些人因为她变得更敢放胆作梦,还有一些人正逢人生抉择的隘口,也从她对烹饪志业的热情里找到坚定的力量,和自在做自己的勇气。
如今多年过去,从学院到专业厨房再到家庭,庄祖宜的身分几经变换,不变的是对厨艺的热忱,透过烹饪教学视频、撰文分享,甚至是食谱《简单.丰盛.美好》的出版,她一次次以行动证明做菜的快乐,以热情领人走入厨房。与书里那初入厨门的身影两相对照,更应证了当初无悔的选择,她早已甘心乐意「土着化」,成为厨房里最快乐踏实的人类学家!
◎这本书,开启了一代饮食书写风潮 「我以料理新鲜人眼光记录在剑桥厨艺学校以及后来在香港做学徒的经历,内行人难免觉得幼稚可笑,连我自己现在看了都有点难为情。但它们毕竟反应了最真实的学习历程,也算是见证了一代饮食书写的草创时期。」
十年回首,《厨房里的人类学家》记录的不只是她学厨的原点,书中知识与实务结合的新型态写作,也象征一个时代饮食书写的开端。从剑桥厨艺学校到香港米其林餐厅,她以学术的敏锐道出常人难以窥见的专业厨房大小事,笔调诙谐自在、清通明快,既把小学徒的甘苦见闻写得有料有味,精采冒险又砥砺人心,也开启了新一代饮食书写的可能性,华人饮食写作至此一脱只求美味的餐饮品评,或以食物作为记忆象征的美文形式,从烹饪技法到风土民情皆能入题,成为与人人生活切身相关的一门显学。
名人推荐 毛奇 | 「百工里的人类学家」共同创办人、「深夜女子公寓的料理习作」版主、作家
宇文正 | 作家
李取中 | 《The Affairs 週刊编集》总编辑
索艾克Soac | 电视主厨
陈志煌James | Fika Fika Café创办人
高琹雯Liz |「美食家的自学之路」版主
陈静宜 | 作家
张大春 | 作家
张铁志 | 作家
番红花 | 作家
詹宏志 | PChome网路家庭董事长、作家
叶怡兰 | 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网站创办人
杨馥如 | 作家
刘冠吟 | 《小日子》杂志发行人
蔡珠儿 | 作家
卢怡安 | 作家
「她推开一扇大窗,把光线和视野引入厨房。」──作家 蔡珠儿
「慧诘、真挚、敏锐,庄祖宜挥洒自如的才华,以此为起点。」──「美食家的自学之路」版主 高琹雯L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