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伦理(第二版)

职场伦理(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职场伦理
  • 商业道德
  • 职业道德
  • 伦理学
  • 管理学
  • 行为规范
  • 企业文化
  • 道德决策
  • 第二版
  • 职业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社会新鲜人在即将离校进入职场前,必须对企业之约定俗成之要求有所了解,才能受到欢迎,并且提升个人竞争力,因此必须事前对职场伦理有些了解也做些准备。另外还有一些人专业很强,学识能力亦佳,可是总是无法被职场其他同事所接受,结果不是被迫离职,就是一直升迁不顺遂。究其因多是不懂职场基本伦理与做人比做事还重要的道理。不但造成企业的困扰,也是个人的极大损失。其实伦理就是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只要知道了,去做了,结果一定是大不相同的。

  新版内容增加商务餐饮礼仪与正式商务场合之礼仪两章节,目的在于加强读者在餐桌礼仪与正式场合之优雅举止与应对技巧,若是尔后遇见类似场合应可怡然以对。

  若是熟读本书将可以帮助您
  ◆如何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
  ◆如何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
  ◆具备职场应有之精神与态度
  ◆如何不断成长与进步
  ◆如何与他人沟通的技巧
  ◆避免做那些对职涯有害的事
  ◆如何正确有效率地开会
  ◆如何接待外宾客户
  ◆优雅大方参加正式商务场合
  ◆转换跑道的时机与艺术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虚构图书的详细简介,该书书名为《商业智慧的基石:现代企业管理哲学与实践》。 --- 《商业智慧的基石:现代企业管理哲学与实践》 导言:在复杂性中寻找确定性 二十一世纪的商业环境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速度。技术迭代、全球化深入、社会期望的不断提升,使得传统的管理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企业不再仅仅是追求利润的机器,它们被视为社会生态中的关键参与者,其决策和行为对员工、社区乃至全球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本书《商业智慧的基石:现代企业管理哲学与实践》旨在为渴望在复杂多变的商业浪潮中稳健前行的领导者、管理者和有抱负的专业人士提供一套系统的、深具前瞻性的思维框架。我们超越了单纯的流程优化和效率提升,深入探讨了驱动卓越组织长期成功的核心哲学——如何在追求商业价值的同时,构建可持续的社会价值。 第一部分:管理哲学的重塑——从控制到赋能 传统的管理理论往往基于对人性的悲观看法,倾向于建立严密的控制体系和层级结构。然而,面对知识型员工的主流化,这种“泰勒式”的精细化管理已然失效。本部分将全面剖析管理哲学的演进轨迹,重点阐述现代企业管理必须完成的范式转变。 第一章:后工业时代的领导力模型 我们首先界定新时代领导者所需具备的核心素养。这不再是发号施令的权威,而是引导愿景、激发潜能的“服务型领导者”(Servant Leader)。章节深入分析了情境领导力(Situational Leadership)在跨文化团队中的应用,并着重探讨了“谦逊领导力”(Humble Leadership)如何通过承认不确定性和拥抱脆弱性,来建立深厚的团队信任。我们将研究一系列案例,展示领导者如何从“决策者”转变为“问题定义者”。 第二章:组织文化的内生驱动力 一个强大的组织文化是抵御外部冲击的最佳屏障。本章将剖析文化如何从“口号”转化为“日常行为”。我们引入了“意图导向型文化构建”模型,强调企业价值观必须嵌入到招聘、绩效评估和晋升的每一个环节中。探讨了心理安全感(Psychological Safety)在创新和风险承担中的关键作用,并提供了量化评估和培育组织文化健康度的实用工具。 第三章:敏捷性与战略定力的平衡 现代企业既需要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敏捷性,又需要清晰、长远的战略方向来锚定航向。本部分详细解析了如何在大规模组织中推行敏捷方法论(Agile Methodology),同时避免陷入“战术上的勤奋而战略上的迷失”。内容涵盖了“双元组织”(Ambidextrous Organization)的构建策略,即同时运营现有业务(Exploitation)和探索未来机会(Exploration)的结构设计。 第二部分:决策科学与信息伦理 数据是新时代的石油,但信息的质量和决策的道德基石同样重要。本部分关注在信息过载的环境下,如何做出既符合商业逻辑又具有道德责任感的决策。 第四章:基于洞察的决策框架 本章摒弃了纯粹的直觉驱动,倡导使用结构化的决策树和贝叶斯推理来评估商业风险。重点讨论了“决策质量”与“决策速度”之间的权衡艺术,并引入了“事前验尸”(Pre-mortem)技术,以系统性地识别和规避潜在的失败路径。 第五章:数据治理与算法的透明性 随着人工智能在人力资源、营销和供应链中的渗透,数据伦理成为企业声誉的生命线。本章深入探讨了数据隐私保护、数据主权问题,以及如何设计“可解释的人工智能”(Explainable AI, XAI)系统,确保自动化决策过程的公平性和可问责性。强调了建立内部“算法伦理委员会”的必要性。 第六章:风险管理的范式转移——从预防到韧性 传统的风险管理侧重于规避已知风险。然而,面对“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企业更需要的是“韧性”(Resilience)。本部分将“韧性”定义为快速适应、吸收冲击并从中恢复的能力。探讨了建立冗余系统、分散供应链风险以及创建危机预案的实操方法。 第三部分:面向未来的组织设计与人才战略 人才不再是成本中心,而是价值创造的核心驱动力。本部分聚焦于如何设计一个能够吸引、培养和留住下一代顶尖人才的组织架构和激励体系。 第七章:超越KPI的绩效管理体系 我们审视了传统目标管理(MBO)的局限性,并详细介绍了“目标与关键成果”(OKR)框架的精妙之处及其在驱动高增长企业中的应用。更重要的是,本章探讨了如何将长期价值创造(如可持续发展指标)融入到日常的绩效反馈机制中,实现短期激励与长期战略的统一。 第八章:工作流的重构与远程协作的优化 疫情加速了工作地点的分散化,本书提供了构建高效混合型(Hybrid)工作环境的蓝图。内容涵盖了异步沟通的最佳实践、虚拟团队的凝聚力建设,以及如何确保远程工作者在职业发展机会上不被边缘化。重点分析了“成果导向型工作”与“工时监控”的根本性冲突。 第九章:可持续商业模型与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 本书的收官部分将视角提升至宏观层面。探讨了企业如何在满足股东回报的同时,积极履行对员工、客户、供应商和环境的责任。我们分析了“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标准的实践路径,并展示了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目标内嵌于核心产品设计和商业模式中,从而实现真正的“三重底线”(Triple Bottom Line)成功。书中提供了多个跨行业案例,证明可持续性并非成本负担,而是下一波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结语:持续学习与管理者的自我超越 商业环境的快速变化要求管理者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本书提供了一套工具和思维模型,但真正的成功在于实践和反思。我们鼓励读者将书中的框架作为起点,结合自身的行业特性和组织文化,不断迭代和完善自身的管理智慧。 --- 目标读者: 企业高管、中层管理者、人力资源和战略规划专业人士、商学院学生以及所有致力于提升组织效能和商业洞察力的行业领导者。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朱立安


  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自小喜爱阅读与运动,及长仍奉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古训不渝,目前行迹已遍及世界七十余国。职涯曾横跨服务业、网路业以及IT科技业。现任职科技业电脑资讯机房自动化之领域。

  着作:
  《海外旅游传奇》、《国际礼仪》、《国际商务礼仪》、《职场伦理》、《做个有礼貌的地球人──国际生活礼仪》、《做个有礼貌的地球人──国际社交礼仪》等书。目前正拟写作《IT科技英语》及《会议&展览英语》等书。
 

图书目录

序 i

第一章 职场新鲜人须知 1
一、服装与仪容 2
二、职前训练 4
三、第一印象的重要 6
四、试用期间须知 8
五、随时准备好 9
六、办公场所的礼仪 10
七、迟到早退&请假休假 16

第二章 办公室基本伦理 19
一、尊重他人 20
二、避免浪费公司资源 23
三、公私分明 24
四、公司机密 27
五、多付出少要求 30
六、办公室恶习与善习 33

第三章 与同事及上司相处之道 41
一、察言观色 42
二、与主管相处之道 43
三、注意身边的贵人 48
四、保持低调 50
五、同事相处基本原则 54

第四章 专业的重要 61
一、职业伦理 62
二、何谓专业? 64
三、如何面对挫折与失败? 71
四、魔鬼就在细节里 82
五、职场的正确心态 85

第五章 态度的重要 89
一、品德第一 91
二、诚实的重要 93
三、态度决定高度  94
四、负责的态度 102
五、谦虚的态度 105

第六章 商务及职场上之礼仪 109
一、微笑的重要 110
二、办公室基本礼仪 112
三、电话之礼仪 115
四、商务介绍之礼仪 120
五、交换名片之礼仪 124
六、称唿之礼仪 127

第七章 会议及简报礼仪 131
一、正式会议规则 132
二、会议中之礼仪 138
三、如何做简报? 142
四、简报礼仪及技巧 145

第八章 商务穿着之礼仪 153
一、优雅的仪态 154
二、商务场合正式服装 159
三、男士正式服装 163
四、女士正式服装 170

第九章 商务拜访之礼仪 177
一、客户是上帝 178
二、商务拜访礼仪 185
三、到离时间 189
四、参观时礼仪与禁忌 190

第十章 接待客户之礼仪 195
一、接机礼仪 196
二、乘车礼仪 198
三、外宾餐饮安排 200
四、重视个人隐私 203
五、送礼的技巧 207

第十一章 商务餐饮礼仪 211
一、用餐基本礼仪 212
二、自助餐会之礼仪 216
三、餐桌礼仪 219
四、饮酒之礼仪 224
五、敬酒与祝酒之礼仪 227
六、喝咖啡之礼仪 228

第十二章 正式商务场合之礼仪 231
一、参加展会之礼仪 232
二、剪綵之礼仪 238
三、签约之礼仪 242
四、酒会之礼仪 245
五、参加演讲会之礼仪 248

第十三章 自我成长 251
一、成功者的善习 252
二、人脉银行 256
三、拓展人脉的禁忌与祕诀 264
四、积极学习,追求卓越 271

第十四章 转换跑道 277
一、面对裁员危机 278
二、主动跳槽的技巧 286
三、竞业禁止条款  293
四、学习第二专长 296
 

图书序言



  何谓职场伦理?

  一是相当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有人提倡第六伦来补充;二是人与工作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职场伦理,也可以说就是在职场中的人际关系。职场伦理既然侧重职场上的人际关系,广义的职场伦理就应该包含三个部分:

  1.与顾客和合作厂商的关系。
  2.与老板及主管之间的关系。
  3.与其他同事以及部属之间的关系。

  由于各行各业的属性及要求不同,因此不同行业间可能会有不同的职场伦理。本书叙述阐明的是一般商业上基本的伦理,也就是大家所约定俗成的遵守规范。

  何谓职场礼仪?
 
  在商务场合,无论是展览会、记者会、正式会议、参观拜访、签约、接待客户等,无一不是具有极其浓厚的商业色彩,所谓的商业色彩,也就是利益色彩。

  例如说一个公司的职员,由于其在商务场合中的表现,常常会影响其客户、竞争者、潜在客户等对其本人以至于对其所服务之公司产生疑问或是更有信心。若其表现为负面的话,极有可能影响他人怀疑其公司一再宣传的品质优良、永续经营、服务第一等之真实性。

  训练有素、礼节仪态良好之职员,可达成替公司加分之目的,反之亦然。公司在产品方面花了相当大的精力与金钱来建立信誉,但是极有可能会由于少数职员之举止失当而影响公司获利与发展的机会,一般具有规模的公司多深知商务礼仪之重要性,因此在员工教育训练时勗勉有加者有之,殷殷告诫者有之,其目的则是一致的,就是避免员工在商务场合中犯了不该犯的错误,当然最基本的是「如何避免成为一个令人讨厌的人」。

  英语中有一句话十分适合「客户优先」这一观念,那就是:Your wish is my command! 我们不妨也用这一句话作为职场礼仪之定义吧!
 
朱立安 谨志
2018年1月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評價四) 身為一個剛踏入職場不久的新鮮人,我一直覺得自己像是在走鋼索,一方面要學習專業技能,一方面又要摸索職場的眉眉角角。很多時候,看到學長姐們之間的互動,或是聽到他們討論一些我不太懂的事情,都會感到有點茫然。這本《職場倫理(第二版)》的出現,對我來說,簡直像是在黑暗中的一盞明燈,讓我對職場的理解,又深入了一個層次。 書中很多觀念,都是我以前從來沒有想過的。例如,關於「職場上的界線」該如何劃分?什麼時候的「善意」會變成「越界」?還有,如何在不傷害別人的前提下,堅持自己的原則?這些問題,對於剛進入社會的我來說,真的非常重要。我常常擔心自己太過直接,或是說錯話,得罪別人,但書中提供的建議,讓我了解到,原來有許多更圓融、更有效的方式,可以同時顧及到彼此的感受和工作上的專業。 我特別喜歡書中那種「引導式」的學習方式。它不是直接告訴你「你應該怎樣」,而是透過很多案例,讓你自己去思考,為什麼這樣做是比較好的,為什麼那樣做可能會帶來問題。這種方式,讓我覺得我不是在被「教訓」,而是在和一位有智慧的前輩交流。書中對於「責任感」、「誠實」和「尊重」這些基本價值,都有非常深入的闡述,而且不是那種聽起來很空泛的道理,而是非常貼近我們在辦公室會遇到的各種情況。 「第二版」的內容,也讓我對一些比較新的職場現象有了更清楚的認識,例如網路上的言論尺度、如何在社群媒體上展現專業等等,這些都是我每天都在接觸,但可能忽略了其中倫理考量的部分。總之,這本書讓我覺得,職場倫理不只是「不犯錯」,更是一種積極的「為善」,它能幫助我們在職場上建立起更穩固、更受人尊敬的形象,也能讓我們在面對挑戰時,更有底氣。

评分

(評價五) 坦白說,在台灣這個強調「人情世故」的環境裡,要談「職場倫理」,有時候感覺有點像是在對牛彈琴。大家都知道「做人要講信用」、「要誠實」,但實際到了職場上,各種考量、各種壓力,常常會讓人們做出一些「灰色地帶」的選擇。這本《職場倫理(第二版)》卻像一股清流,用一種非常深刻且實際的態度,引導我們重新審視這些問題。 書中探討的許多情境,都非常貼近台灣中小企業的運作模式,以及個人在其中的掙扎。像是關於「利益衝突」、「權力濫用」,甚至是一些在台灣職場上比較少被公開討論的「小團體」文化,作者都用一種非常細膩的方式,把問題的核心給揭露了出來。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分析這些問題時,並不只是單純地指責,而是試圖去探究「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狀況,以及「如何」能夠改善。 這本書的「第二版」更新,讓我覺得它更具有時代感。特別是關於「數據倫理」和「資訊安全」的部分,在現今這個大數據時代,這些議題的確是我們不得不重視的。書中提供了許多具體的建議,告訴我們如何在日常工作中,保護個人和公司的資訊,同時也要尊重他人的隱私。這對於許多在第一線工作的同仁來說,是非常實用的指導。 而且,作者在書中強調,職場倫理並不是一個「靜態」的概念,而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和實踐的過程。它需要我們在每一次的決策中,都去思考「這是否合乎倫理?」、「這是否會對他人造成傷害?」這種持續的自我反省,才能讓我們在複雜的職場環境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出更正確的判斷。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本引導我們在職場上「立足」並「行穩致遠」的指南。

评分

(評價二) 作為一個在科技業打拼了十多年的「老鳥」,每天面對的都是快速變動的市場、激烈的競爭,還有來自各方的壓力。老實說,過去我比較專注於技術的提升和專案的推進,對於「職場倫理」這個詞,總覺得是個比較軟、比較虛的概念,比較像是做人處事的「基本常識」,但具體到操作,總覺得很難量化,也很難在緊湊的工作節奏中找到時間去細細琢磨。 這本《職場倫理(第二版)》卻用一種非常務實,甚至可以說是「不留情面」的方式,點出了許多我們在職場上經常會忽視,或是刻意迴避的問題。書中探討的許多情境,都非常貼近台灣科技業的實際生態。例如,關於資訊保密、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以及在團隊合作中如何處理成員之間的績效差異和利益衝突。這些都是我們每天都在面對,但很少有人會坐下來好好討論的議題。 我特別欣賞作者在分析問題時,不只從「我」的角度出發,而是從「我們」的角度,甚至是從「公司」和「社會」的角度去考量。這讓我反思,有時候我們為了達到個人或小團隊的短期目標,可能無意間損害了長期的公司利益,或是破壞了整個產業的生態。書中對於「溝通」在倫理實踐中的角色,也有很深刻的闡述。很多時候,倫理問題的產生,往往源於不良的溝通,或是溝通的缺失。 這本書的「第二版」顯然有針對近年來台灣職場出現的新議題進行更新,像是數位倫理、遠距工作倫理等等,這些都讓我覺得非常實用。它不是要我們變成一個「完美」的聖人,而是要我們在充滿挑戰的職場環境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在追求個人發展的同時,也能維持專業的操守和對他人的尊重。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更像是在和一位經驗豐富的職場前輩進行深度對談,讓我獲益匪淺。

评分

(評價一) 哇,身為在台灣職場打滾多年的資深「上班族」,最近手邊這本《職場倫理(第二版)》真是讓我眼睛一亮。老實說,一開始看到書名,腦中閃過的念頭是:「又一本說教書?」畢竟,在台灣這個人情味濃厚,有時候「變通」一下似乎更能解決問題的環境裡,談論「倫理」這兩個字,總覺得有種隔靴搔癢的感覺。然而,這本書完全顛覆了我原有的刻板印象。 它不是那種冷冰冰、空洞的理論堆砌,而是非常貼近我們實際工作情境的案例分析。像是如何處理同事間的八卦、面對長官不合理的指示、或是如何拿捏「人情」與「規矩」的界線。書中很多例子,我都覺得:「欸,這不就是我遇過的嗎?」甚至有些情況,我當時處理得不太好,看完書後才恍然大悟,原來當時有更好的選擇,或是可以更圓融地應對。 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並沒有一味地強調「絕對的對錯」,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為什麼」,為什麼這樣做是符合倫理的,為什麼那樣做可能會傷害到他人或組織。這種引導式的提問,比直接給答案更有啟發性。書中對於「誠信」、「尊重」、「責任」這些核心價值,都有深入淺出的闡述,而且不是紙上談兵,而是透過許多真實的職場面臨的挑戰,讓我們看到這些價值在實際運作中的重要性。 坦白說,以前總覺得「職場倫理」離我們很遙遠,好像是企業高層才需要關心的事。但這本書讓我明白,每一個基層員工,甚至剛入職場的新鮮人,都應該對職場倫理有所認識。它不僅能幫助我們建立良好的職場人際關係,更能保護我們免受不必要的職場傷害,甚至在關鍵時刻,成為我們做出正確決策的指南針。這本書的「第二版」更新了許多內容,也更符合現在台灣的職場現況,值得推薦給所有在台灣努力打拚的朋友們。

评分

(評價三) 剛拿到《職場倫理(第二版)》這本書的時候,其實有點猶豫,想說在台灣這麼注重人情味的社會,談論「倫理」會不會太過「硬梆梆」?畢竟,我們常常聽到「patx」一下、「塞」一下,或是「出來跑,總是要還的」這些話。但讀完之後,才發現這本書完全不是我想像的那樣。它更像是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們在職場上,許多不自覺的行為和潛在的問題。 書中有很多例子,都非常生動,而且貼近台灣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情境。像是同事之間互相「穿小鞋」、在會議上搶功勞、或是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這些事情,雖然我們可能不會公開討論,但私底下誰沒聽過、沒遇過?作者用一種非常溫和,但又切中要害的方式,把這些問題點了出來,並且引導我們思考,為什麼這些行為不好?長期下來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讓我特別感動的是,這本書在強調「個人」的職場倫理責任的同時,也探討了「組織」層面的倫理建設。在台灣,很多企業都希望員工有「使命感」,但如果企業本身就沒有建立良好的倫理規範,那又如何要求員工做到呢?書中對於「企業文化」和「領導者的角色」,都有深入的探討,這點對於正在思考如何建立或改善公司內部規範的人來說,非常有參考價值。 我最喜歡的「第二版」更新之處,就是它增加了許多關於「職場霸凌」和「性騷擾」的應對策略。這些議題在台灣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重視,這本書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建議,讓讀者知道如何在遭遇這些情況時,保護自己,並且尋求協助。總之,這本書讓我覺得,職場倫理不應該是空泛的口號,而是我們在每一次工作決策中,都應該仔細考量的面向。它幫助我們在複雜的職場關係中,找到一個更清晰、更健康的定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