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看棒球:一本让你变成棒球达人的书

聪明看棒球:一本让你变成棒球达人的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棒球
  • 运动
  • 体育
  • 技巧
  • 规则
  • 战术
  • 入门
  • 进阶
  • 数据分析
  • 观赛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你想知道--
  滑球与曲球的差别到底在哪里吗?
  哪个球场是「波浪舞」的发源地?
  打者怎样利用iPod来改善他们的打击技巧呢?
  哪个守备位置是左撇子的禁区呢?
  为什么有些球员会尿尿在自己手上?

  民视大联盟主播 王人瑞
  博斯运动网主播 林俊达
  美国职棒资深球评 袁定文
  FOX体育台主播 常富宁
  Vamos Sports棒球节目主持人 杨政典
  名教练球评 杨清珑
  专业推荐(依姓氏排序)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Zack Hample


  美国职棒大联盟专业、超级球迷,在大联盟比赛中累计蒐集到超过3000颗棒球。文字轻松幽默。
 
译者简介

陈子轩


  威斯康辛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博士,国立体育大学体育研究所教授,台湾运动社会学会副祕书长,主持多项科技部运动与媒体研究计画主持人,并在课余担任FOX体育台美国职棒MLB球评。研究专长运动社会学、流行文化与媒体观察。除了以球迷身分关注运动场内,更致力研究场外种种面向对于运动场域的影响。

高堂尧

  世新新闻所硕士、联合报记者、苹果日报记者。

  11岁开始看棒球,上大学打棒球、念硕士研究棒球,退伍组队玩垒球、当记者跑新闻之余上网写球拍球,导致头型趋近于球型,梦想台湾小朋友人人有球打、有棒球无懦夫。

陈麒任

  中央大学英美语文学系毕业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投手与捕手
第三章 打 击
第四章 跑 垒
第五章 守 备
第六章 球 场
第七章 裁 判
第八章 数 据
第九章 你该知道的棒球大小事
第十章 你该注意的棒球大小事
词汇表 棒球惯用语
附录一 更多的统计数据
附录二 球衣背号

图书序言

看棒球就像上教堂做礼拜。去的人很多,但了解的人少。 ------前大联盟捕手Wes Westrum

  这本书不但是一本介绍如何去看棒球以及了解棒球的书,它也是目前唯一解释棒球场上一些特殊习性的书,例如球员为什么老是喜欢抓他们的胯下(见第9章,Grab This)。我之所以知道球员们为什么会这么做,因为我从少棒到成棒,从佛罗里达州到加拿大,参加过无数的棒球训练营以及比赛,我曾经是他们的一份子。

  不是我吹牛,我曾经在全国转播的比赛中抓过胯下,当然,这没有什么好骄傲的。但同样的,抓胯下也并不是一件让人感到羞愧的事,因为那是棒球比赛的一部份,就好比你想到棒球就会想起类固醇、比赛数据、薪资、手术、球场、迷信、以及吐痰,这些也都是棒球比赛的一部份。无疑的,这些都只是棒球比赛次要的部份,但如果你想体会棒球更深层的意义,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球迷,或至少可以唬弄那些死忠球迷,那你就必须要去了解这些次要的部份。

  绝大部分的球迷都知道,打者若是被触身球打中可以保送上一垒,但他们不知道被触身球打中到底有多痛,不知道历史上曾经有个人被触身球打死。绝大部分的球迷也没法告诉你史上第一支戴头盔的球队是哪一队,他们也不知道棒球头盔上的单边耳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球员的必需装备。没错,这些听起来好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你不觉得这些很有趣吗?与其了解像内野高飞必死球这样的刻板规则,何不也花点时间去了解一些不为人知的棒球小常识。你知道,当有些自恃对棒球相当了解的人想要拿棒球知识来让你下不了台,这些小常识可以让他们措手不及。

  「喔!我是曾经听说过棒球规则里好像有当垒上有人,打者击出内野上空飞球会直接被判出局,但你知道这个规则是在哪一年被订定的吗?」

  如果你和棒球迷聚在一起,他们很喜欢考你到底懂不懂棒球。相信我,我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因为我也是棒球迷。我靠着超过10万张的球员卡来记得球员的统计数据,我所拥有的1500张球员签名中,有些是我在雨中等待得来的,我曾经去过大联盟的41个球场,而且为了上厕所还曾经拟定缜密的计画--千万别等到三人出局后才去,到时已经人山人海了!。

  亲自前往观赏棒球比赛的确是一件很令人兴奋的事,但那并不是了解棒球最好的方法,除非你很幸运的有一位专家作伴,因为他可以为你解释球场上的状况、每个球员的特性、专业术语、常识、历史、战术、看不见的要素、以及最重要的,球场上的许多细微差异。当然,那得要你够幸运是坐在包厢座位,因为这样你才得以近距离看到球场上的种种变化。

  我喜欢透过电视转播观赏棒球,因为我可以不受拘束地选择要怎么看,甚至只要电视机的位置摆好了,我还可以在浴室看棒球比赛,而且看球的视野总是很棒,不必担心被其他观众挡到。电视转播还可以提供各种不同角度的画面,还有即时的慢动作重播,球场上的大萤幕并不常看到各个角度的慢动作重播,特别是在主场球队有出现接近判决的时候,因为球场的营运是希望娱乐观众,而不是在防止骚动。除了上述优点,我喜欢电视转播的最主要原因,是我喜欢听球赛讲解。

  大部分的赛事转播都是两人配对,一个是口齿流利的主播,负责将场上状况告知观众,另一个则通常是退役球员,负责解释场上的各种情况。这些退役球员透过一些场上的趣闻以及专业的分析填补了比赛的空档时间,更增添了比赛的可看性。这对老球迷来说很棒,但对那些非体育狂热份子来说,这些趣闻及分析常会让他们一头雾水,特别是当转播人员用俚语陈述时,

  强森把球砍击出去,可是罗德里格兹向前,在三游间,球弹跳在中间的高度时捡起球来,快传一垒,「碰碰」地刺杀他出局。

  “Johnson chokes up and tomahawks a Baltimore Chop off the dish, but Rodriguez charges, scoops the in-between hop in the 5.5-hole , and hoses him at first on a bang-bang play!”

  这是在扯什么?

  这是一种花俏的播报方式,讲的是打者击出游击滚地球被刺杀在一垒前。棒球有各式各样的陈述方式,你还有很多需要学。

  在阅读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些俚语及关键字会用斜体字来表示。如果你遇到看不懂的字词时,可以在本书后面附的术语辞典里找到答案。也许你会觉得翻前翻后的有些麻烦,但这些散居在本书各处的字词,它们的重要性需要另辟一个部份来特别介绍。我会建议你直接阅读术语辞典,但如果你觉得很难理解,那至少把这本书放在电视及收音机的附近,好让那些转播人员在卖弄他们的特殊术语时,你可以随时查阅。

  我第一次拿这本书给我的一群朋友看,他们是各式各样的球迷,我希望这本书可以对所有人都有吸引力。所以我介绍棒球的基本,我也挖掘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些都很有趣,但也很严肃。这里头有数据,有奇闻轶事,有历史,有策略。整体看来是十分完整的,但看过这本书的一位年轻女子告诉我,「你应该要解释的更清楚些,我不知道什么是滚地球?」

  她不是在开玩笑。我之前也碰过类似情况,我有一次花了两个小时为一个英国人从棒球的最基础开始解释,他从来没看过这项运动,连在电视上无意间看到都没有过。

  「看到那个人手上握着一根长长的木头吗?那个就是打者。」

  这是我那次上课教的第一件事情,但我不打算这样开始这本书,所以我希望你已经知道一局有几个出局数,一场比赛有几局。还知道本垒板在哪里,知道那个拿着根长长木头站在那里的人要怎么称唿。我还希望你知道什么是滚地球,毕竟我在书里会很常提到它们,而且它们有很多种说法(这就像爱斯基摩人有很多个字用来表示雪)。所以在你可以分辨squibber与squirter、screamers与scorchers、nubbers与hugger、dribblers与bleeders、rollers与tappers、以及room service hops与Baltimore Chops之前,你必须要能想像平凡无奇的滚地球。

  但说真的,你不用担心你的棒球知识不足,只要你曾经挥棒过,或曾经在哪里看过一局比赛,这样就够了。如果你觉得你已经知道棒球的一切了,你将会在书里找到你不知道的东西。

  我的父母对于棒球的认识大概是中等程度,以前我爸曾经是名人堂球员Warren Spahn小联盟时所在球队的球童,时间拉近一点,我妈在家庭垒球赛时,多半都打的比其他的妈妈糟。他们知道一些有关于运动的事,但他们并不是专家,所以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都把他们当作假想的读者。每当我们一起看重要的比赛时,他们都会问我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给了我灵感:教练在投手丘上讲些什么?这家伙到底哪里好?你怎么知道他要投曲球?什么是曼多萨线(Mendoza line)?他是故意丢他的吗?外野草皮的花样是怎么弄的?每场比赛会用几颗球?裁判都得那么胖吗?你可以再解释一次什么是长打率吗?为什么捕手总是左顾右盼?怎么投蝴蝶球?还有,为什么球员老是要抓自己的胯下?

  我想其他球迷应该也会有类似的问题,甚至更多其他的问题。

  接下来是这些问题的解答!

图书试读

第一章 绪 论

能在大联盟里打球,会让你觉得人生真美好。首先,你可以跟其他大联盟的球员相处;你也可以天天上电视,有成千上万的人看你打球;你可以看到你的名字出现在杂志跟报纸上,或被人穿在身上满街跑;你可以看见你的脸出现在球场的记分板上、球员卡上还有海报上;你可以从赞助的运动厂商拿到免费的球具;你在球员休息区里有吃不完的泡泡糖跟葵花子;你可以放松地躺在休息室的高贵皮制沙发上看着大萤幕电视播放的节目,边等你洗好的球衣;你可以搭乘私人飞机,住高级旅馆;当你被只看过你照片的小孩跟正妹认出来时,他们会对你尖叫,有的时候连老头也会;你每年平均领290万美金(或者粗略地说,每场17900美元),每当球队必须要移动到外地比赛,你还可以拿到每天75美元的伙食费。

     难怪这会是每个人从小到大的梦想

但,把进入大联盟当作梦想,真的只是为了名与利而已吗?或许是为了图一个能让众人永远记住自己表现的瞬间;或许是潜意识希望自己就像小时候一样,为了打满整场比赛而努力;或许只是在你因为自打球打到膝盖,能够看着总教练与防护员争先恐后地冲到你面前,只为了确认你是不是没事。

每个动机几乎都是没有关联的,因为每个小孩的梦想都不尽相同。每个小孩都有自己的理由,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在比赛时候的外号;每个小孩都在镜子前面练习自己的挥棒动作,在比赛中盗垒、将飞球接杀、投出好球;每个小孩都会将自己的成绩推算成在600个打席时的表现,然后发现自己可以在大联盟成为超级巨星;每个小孩都相信他办的到,即使真正办到的人不到万分之一。他们不知道每往上走一阶,竞争就越激烈,而这条路有多长;他们不知道总会有些小孩比自己有优势,有的比自己高壮、跑得更快、更聪明,有的则是有轻盈的脚步、柔软的手腕、敏锐的视觉以及更好的球感;有人跑的比自己多,有人举重举的多,有人打类固醇,有人的老爸是棒球教练,有人的哥哥已经是职业球员;有人的家后院就有打击练习场;有人住的地方一年到头都可以打棒球;有人想达到目标的渴望比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人都强。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