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口腔改变,人生也会跟着改变 我是一名牙医师,不过我的工作内容跟各位印象中的牙医相差甚远。
举例来说,我协助因脑中风引发口腔、咽喉麻痺的人恢复口腔或咽喉正常的生理机能,当中不乏四、五十岁的患者。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口内有唾液滋润的人似乎比较长寿。
相反地,口腔干燥、黏膜的状态就像黏上糯米纸那样的人似乎离死期也不远了。
「这么说来,唾液其实是决定长寿与健康的关键?」
「若能够在更早的阶段就开始实施我们推荐脑中风患者的训练方式—首次在本书中公开的『口腔伸展运动』,也许就不会发生脑中风了。」
而这样的想法成了催生本书的契机。
本书第三章首度公开的「口腔」伸展运动,是针对脑中风患者为对象,在二十五年前即开始实施的复健运动,目的在于恢复患者的口腔及咽喉机能,此运动也曾多次刊载在复健相关的学术刊物上。
虽然近来,此项运动在坊间似乎也被当作了以抗衰老为目的所提倡的「表情肌肉训练」、「打造美颜」、「防止老化运动」等。
而此次,是首度在以一般民众为阅览对象的书籍上发表。同时也借着这个难得的机会,首次公开近来开发出的进阶版本,适用于所有关心健康的成年人。
此版本中加入了情绪引导,预期将会是更能提升抗衰老效果的完整口腔训练。
再者,我也在本书「口腔」伸展运动的训练菜单中,加入了全身体操,想要推荐给精力充沛的年长者。为了恢复口腔或咽喉的正常机能,维持全身的健康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促进口腔健康,牙医师常会建议「吃点有嚼劲的东西」、「饭后要好好刷牙」,甚至也有医师会详细地叮嘱患者「刷一次牙至少要花上十分钟」。搞不好各位也曾经被固定看诊的牙医师吩咐过相同的话。
但是我却不这么认为。
明明是自己不喜欢的食物,其实没有必要只是因为它们「很硬」才吃,这之后会在第四章时详细解释。
同时也不须要养成每餐饭后确实刷牙,或是花十分钟刷牙这种习惯。
为什么我能够如此断定呢?因为我治疗过数千位的高龄患者,不要说吃硬的东西,他们甚至无法进食与刷牙。
罹患脑中风后好几个月没有刷牙,嘴里却没长出任何蛀牙的患者其实不在少数。
当然,在第二章也会谈到,满口蛀牙、牙齿看起来像是整个溶解的患者也有很多,就牙医师的角度来看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不过,造成蛀牙的原因并不在于「没有吃坚硬的东西」或是「没有每天刷牙」。
很明显地,根本的原因不在于「是否吃了坚硬的东西」或是「有没有每天刷牙」,而是进入这些阶段前的因素。
简单来说就是唾液量不足,唾液无法正常发挥自净功能的缘故。
我相信,本书的读者当中也有不少四十到六十岁的人,因为健康诊断或是定期健检的结果,而长期服用控制血压、血糖及胆固醇的药物。另外可能也有经常使用头痛药或是助眠(安眠药)等药物的人。
但你可知道这些药物的副作用之一就是口腔干燥?
假设你经常服用药物,觉得口腔「黏唿唿」的,而且口腔不再是「润滑」的,那就表示你过于依赖药物,同时也证明,比起药物的主要疗效,副作用反而更加活跃。
而这就是生活当中某个地方开始出现破损的讯号。
尽管在壮年期,人们因为日常生活忙碌,不太会察觉到自己「口中黏唿唿的」。
可是退休之后,因为日常活动量不如以往,所以才突然意识到口腔干燥这件事。如果等到这个阶段才要开始补救,虽然并非不可能,却会是件很棘手的事。
「口腔」伸展运动的最终目的,在于适当增加唾液分泌量以促进旺盛的自净功能。
接下来第一章的内容里会提到,只要唾液认真工作的话,就能够维持口腔健康。
虽然仍有些部分尚待证实,不过口腔保健应该也有助于维持人体健康。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拥有自己痊癒的力量。
试着从现在开始,每天持续练习本书介绍的简单的「口腔」伸展运动吧!
我再强调一次,只要口内有唾液的滋润,
● 不论有没有经常吃坚硬的东西
● 不论以怎么样的方式刷牙
都不是须要大肆讨论的问题。
植田耕一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