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软食力【修订版】

吃出软食力【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婴幼儿辅食
  • 儿童营养
  • 母婴健康
  • 喂养指南
  • 食谱
  • 亲子育儿
  • 0-3岁
  • 软食
  • 修订版
  • 营养搭配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牙齿不好,咀嚼、吞嚥有困难,只能吃软烂、没有口感的食物?
  天天吃没有色香味与口感的食物,健康达标,心灵却空虚了!
  这是一本完全颠覆「软食」概念的营养专书,让印象中难吞嚥的卤牛肉、粄条、芥蓝菜......都能上桌,食慾、心灵一起得到满足!

  台湾有两大类的人口逐年增加,一是高龄银发族,另一是癌症癒后病友。而随着台湾迈入超高老龄的社会,吞嚥困难问题势必日益严重。依据相关调查及研究指出,在台湾,约四个人中就有一人是无牙状态,60%左右的长期照护需求者(包括脑中风、慢性疾病病患、身心障碍等)皆有进食困难的症状──咬不动、吞不下、没食慾,导致摄入的食物种类受限,摄食量减少,营养素不足都是咀嚼吞嚥障碍者最常遭遇到的共通状况。

  曾照顾过口腔癌病人的菜鸟临床营养师,有感于咀嚼或吞嚥功能障碍者「吃不下」、「不敢吃」又希望能「想随心所欲吃」的热切渴望,甚至亲身体验只用上下颚及舌头但不用牙齿的咀嚼方式,因而更加理解病患的困难与需求。于是多年来致力如何让食物搭配与烹调能软嫩得宜、好入口,好吸收、营养不流失又能色香味俱全。只有能够好好吃,吞嚥无障碍,身体才能获得良好的营养,有体力应付诸多疾病上身。

  谁需要软食力饮食?
  □咀嚼吞嚥困难的银发族 □缺牙/戴假牙/齿列矫正者
  □头颈癌化放疗&癒后 □脸或下巴骨折或术后
  □失智症/帕金森氏病 □脑性麻痺/肌无力症等
  □需长期照护慢性或身心障碍病患 □长牙或换牙的孩童
《舌尖上的岁月:从研磨到丰饶的饮食变迁史》 作者: [此处留空,或填入一位虚构的、具有深厚人文关怀的学者姓名,例如:陈思远] 出版社: 鸿蒙文史社 装帧: 精装 / 裸脊线装 页数: 680页 定价: 128.00元 ---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一部探讨现代营养学或特定食疗方法的指南,而是一部宏大且细腻的人类饮食文化史与技术演进编年录。它聚焦于“食物质地”(Texture of Food)这一常被忽略,却深刻影响了人类生存状态、社会结构乃至文明进程的核心议题,追溯了人类文明如何通过对食物的物理加工——从最原始的“砸、嚼”到复杂的“发酵、乳化、高压液化”——来适应环境变化、延长寿命并构建复杂的社会秩序。 全书分为“远古的坚韧”、“文明的磨砺”、“工业的改造”和“未来的重构”四个宏大章节,以时间为轴,以技术为证,构建了一部波澜壮阔的饮食文明图景。 第一部:远古的坚韧——石器时代的口腔与生存(约200页) 这一部分深入探讨了火的驯化与牙齿的退化之间的微妙平衡。作者细致考察了不同时期人类头骨化石中咀嚼肌群的演变,论证了“熟食革命”不仅仅是能量获取的飞跃,更是对口腔器官形态的第一次大规模结构重塑。我们探讨了采集者与早期狩猎者如何利用天然的石器和水流进行初步的“软化”——如将坚硬的块茎浸泡于泥浆中使其更易于消化,或利用动物脂肪包裹食物以减少咀嚼负荷。书中特别辟出专章,分析了早期文明中孕妇与孩童的食物配给策略,强调了对“易于吞咽”的需求如何塑造了早期的家庭分工与集体觅食模式。这部分内容充满了人类学和考古学的严谨考据,展现了史前人类在食物坚硬的考验下,所展现出的生存智慧。 第二部:文明的磨砺——谷物、陶器与社会阶层(约250页) 随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人类开始依赖谷物。本书的核心论点之一是:谷物的研磨技术直接催生了早期的社会分层。从最早的“杵臼”到美索不达米亚的“磨盘”,研磨效率的提高,使得食物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但也对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谷物与权力: 谁掌握了最精细的研磨技术,谁就掌握了营养与话语权。书中详细对比了古埃及的粗糙大麦面包和罗马贵族的“双层白面包”在社会仪式中的功能差异。 陶器的革命: 陶器的出现不仅是储存技术的进步,更是“液态化”和“炖煮”技术的起点。我们分析了不同文化中“粥”、“羹”的地位,它们是如何成为宗教祭祀、军队供养和家庭慰藉的核心载体。 东方智慧: 重点剖析了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在发酵技术上的突破。豆类、米类的发酵(如酱油、米酒的制作),是如何通过酶的作用,将原本难以消化的蛋白质和淀粉转化为易于吸收的氨基酸和糖分,这是一种主动追求“分解”的饮食哲学。 第三部:工业的改造——机械的轰鸣与质地的标准化(约150页) 工业革命将食物的加工从田间和家庭推向了工厂。本部分关注现代机械如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改变食物的物理形态。 滚筒、挤压与均质化: 详细介绍了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高压均质机在牛奶、酱料等产品中的应用,这使得食物在宏观上保持一致性,却也带来了微观结构上的损失。 “去功能化”的趋势: 作者审视了现代食品工业如何系统性地去除食物的“抵抗性”——即纤维和硬度,以迎合快节奏生活对“即时满足”的需求。这种追求极致的软化与速食化,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咀嚼退化、消化系统负担加重的担忧。 维生素与结构的割裂: 探讨了营养学知识普及后,人们过度依赖化学合成的营养素补充,而忽视了食物天然结构中蕴含的协同效应,质地(物理形态)和营养(化学成分)被割裂研究的现象。 第四部:未来的重构——从仿生到回归的辩证(约80页) 最后一部分展望了面向未来的饮食挑战。我们正处于一个反思的时代:在追求极致的精细化和营养精确化的同时,我们是否正在遗失与食物“搏斗”的乐趣与健康益处? 书中探讨了替代蛋白和细胞培养肉等新兴技术如何重新定义“质地”和“口感”,以及它们对传统农业和加工业的冲击。同时,也对“复古饮食”运动进行了深入观察,分析了重新引入粗粮、需要更多咀嚼的食物(如硬壳豆类、全麦面包)的文化和生理意义。 核心价值: 《舌尖上的岁月》旨在提醒读者:食物的“软硬”不仅仅是老年人或病患才需要考虑的问题,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至今,我们与自然世界、与自身生理结构进行持续谈判的结果。了解食物的加工历史,就是了解我们自身生存策略的演变。这本书适合历史爱好者、人类学家、食品科技工作者,以及所有对“我们如何吃”这一基本人类行为抱有深厚好奇心的人士阅读。它以严谨的史学视角,解读了日常餐桌背后的宏大叙事。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徐于淑
本书作者是一位专业而资深优秀的营养师,拥有丰富的医院临床经验,曾经在肾脏内科、癌症、儿科等专科病房任职,本身又有照顾婆婆及小朋友的亲身经验,对于高龄银发族与幼儿两大人口族群的饮食需要与饮食困难非常了解,知道该如何制备合适、美味又营养均衡的饮食内容。

  【现任】
  生技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营养保健处营养师

  【学历】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家政教育系毕业

  【经历】
  ■台北马偕纪念医院营养医学中心膳食组长/临床营养师,专任肾脏内科病房、癌症病房、儿科病房等营养指导
  ■财团法人黄克铭健康基金会副执行长,致力推动社区银发族健康饮食
  ■肯尚健康管理营养中心营养师,专任儿童健康饮食卫教

  【专业证照】
  ■中华民国 营养师证书
  ■中华民国糖尿病卫教学会 糖尿病卫教人员
  ■台北市政府卫生局 糖尿病共同照护网医事人员
  ■台北市政府卫生局 心血管疾病防治网医事人员
  ■丙级中餐厨师证照

  【着作】
  《洗肾饮食全书》增订版(原水文化),此书获颁卫福部国民健康署健康好书推介奖

  相关着作
  《洗肾饮食全书〔增订版〕》

相关着作:《吃出软食力》《洗肾饮食全书〔增订版〕》

图书目录

【推荐序①】突破咬合力下降的限制,继续享受营养与美食/林忠毅
【推荐序②】一同追寻的美味人生/舒静娴
【推荐序③】吃得下、吃得对、吃得好,营养均衡、生活品质高/李蕙蓉
【推荐序④】善用烹饪技巧让食物即使变软也可口/赵强
【自序】一起做色香味与营养兼具的「软」食物吧!/徐于淑

前言 学习帮助吞嚥的饮食制备技巧
◎制作容易咀嚼&吞嚥食物的技巧
让食材变得好咀嚼、好吞嚥的刀工/让食材容易软化的制备技巧/让食物好吞嚥的辅助品/避免呛到的饮食技巧/制作好入口、好吞嚥食物的器具

PART1 吃不下,怎么办?
谁需要「软食力」饮食?
◎台湾65岁以上老人吞嚥障碍比率高达9.5%
认识吞嚥动作4大阶段
吞嚥障碍的常见症状
吃不下,怎么办?
◎功能性改善
缺牙者的重建/吞嚥困难者的评估与复健训练
‧口腔运动:嘴巴闭合运动/嘴唇运动/脸颊运动/舌头运动
◎食物的调整
选择合适的食材/调整食物的质地/改变食物制备方法

PART2 吃出活力健康的营养规划
原来,百岁人瑞这样吃!
◎地中海饮食
‧红酒与坊间常见的「葡萄露」、「玫瑰红酒」有何差异?后两者是否有红酒的养生效果?
◎日本沖绳长寿饮食
维持活力健康的营养规划──均衡&原味饮食
◎全谷根茎类 ◎天然蔬菜及水果
◎海藻类 ◎豆类制品 ◎鱼及海鲜
◎低脂乳品类 ◎坚果种子类 ◎油脂类
◎红酒 ◎绿茶 ◎辛香料
‧脂肪酸的理想摄取比率
‧认识绿茶、红茶与乌龙茶
‧选用营养补充品请先谘询评估
其他增进健康的因子
◎保持适当的体能活动 ◎维持良好的社交 ◎愉快的心情

RART3 好入口&好吸收的软食力饮食
克服咀嚼吞嚥困难这样吃
◎吃出软食力的食材选择
选择易形成湿润食团的食物/使食物质地较滑熘的法宝
◎满足营养需求的饮食法
善用烹调器具,锁住食材健康美味/色彩缤纷+香料入菜=食慾大增/软得刚刚好/减得刚刚好
‧使用微波炉注意事项
‧吃「盐」要适量,太多太少都不好
◎外食也能吃出营养美味
外食好朋友①──请店家协助/外食好朋友②──上网找合适店家/外食好朋友③──善用工具

RART4 活力健康饮食72变
食谱使用规则
适当储存与复热,隔夜菜依旧美味!
营养早餐
鲜果牛奶燕麦粥/牛奶煮蛋花麦片(奶蛋麦片变化版)/红豆薏仁豆奶/高丽菜瘦肉粥(撕出易软高丽菜的技巧)/南瓜鸡蓉粥/优格水果沙拉(自己动手做优格)/萝卜糕&黑豆浆/番茄鲔鱼厚片&绿茶
美味主食
芋头炖饭/亲子丼/咖哩虾仁炒饭/锅烧海鲜乌龙面/客家汤粄条/麻油鸡汤面线&蒸青菜/日式荞麦凉面/丝瓜鱼片冬粉
开胃主菜
卤牛腱(约10人份)/番茄牛肉(约10人份)/蒸冬瓜绞肉/茄子肉末咖哩/椒盐腰内肉(约10人份)/日式洋葱烧肉/塔香鸡肉燥/糖醋鸡肉饼/苹果酱烤鸡腿/迷迭香烤鸡/绍兴醉鸡/味噌鲑鱼/化骨茄汁秋刀鱼/芒果鱼排/清蒸多利鱼/枸杞鲜虾
精选副菜
豆制品 烤脆皮豆腐(豆腐吸水法)/豆制品 三杯豆腐/豆制品 秋葵拌豆腐/豆制品 冷腌豆干(10人份)/豆制品 综合卤味(10人份)/蛋类 番茄炒蛋/蛋类 海苔蛋卷(剪碎海苔的小技巧)/蛋类 高丽菜虾仁烘蛋/蔬菜类 五彩蟹肉冻(约10人份)/蔬菜类 彩蔬炒百合/蔬菜类 白菜卤/蔬菜类 青酱烤茄子/蔬菜类 苍蝇头/蔬菜类 金沙四季豆/蔬菜类 番茄玉笋青花菜/蔬菜类 柴鱼芥蓝菜(自制柴鱼粉的小诀窍)/蔬菜类 蒸百菇/蔬菜类 芝麻酱拌时蔬/蔬菜类 百香果拌苦瓜/蔬菜类 凉拌花生/淀粉类 莎莎酱花豆/淀粉类 地瓜蛋沙拉/淀粉类 枸杞蒸南瓜/淀粉类 蒜香马铃薯
养生汤品
香菇鸡汤/山药豆奶鸡汤/姜丝鲈鱼汤/味噌鲜鱼汤/番茄海鲜汤(欢迎度破表的海鲜煎饼)/韭菜猪血汤/菠菜海带汤/南瓜浓汤
精致甜点
红枣莲子木耳汤/红豆紫米粥/梅子蒸地瓜/桂圆红枣冻(5人份)/仙草奶冻(5人份)/原味鲜奶酪(5人份)/法式吐司/蒸布丁

图书序言


  推荐序

突破咬合力下降的限制,继续享受营养与美食
林忠毅/嘉义市牙医师公会第10与11届理事长、牙签式刷牙法推行小组召集人

  能够好好地享受美食,是人最基本的渴望,所以恢复咀嚼功能,是我们牙医师最重要的工作,以至于要帮这本书《吃出软食力:好入口 好吸收 活力健康饮食72变》写推荐文是很矛盾的,要牙医师建议患者吃软食,根本上不就是牙医师认输的表现吗?

  不过,话又说回来,其实还是很多情况是需要软食的,如暂时性的情况,像是刚做完口腔手术,咀嚼不易,这时候就需要软食,其他例如处理颞颚关节的问题,要求患者吃软食本身就是治疗的一部分。

  近几十年来,植牙的发展与普及的确是口腔医学的一大革命,大幅提升缺牙患者咀嚼满意度。不过,因为某些因素没能接受植牙治疗,或是某些过渡时期咀嚼功能尚未恢复,这时候进食就是一大困扰。有研究指出,与健康人的咬合力相比,缺牙而做牙桥的人只有80%、装部分活动假牙的人只有35%、装全口活动假牙的人只有11%,所以常有患者第一次制作活动假牙时抱怨无法咀嚼,医师们就会回答说:「可以啊,怎么不能咀嚼呢?面线和豆腐都可以啊。」虽然说的是事实,但显然是很无奈且不负责任的说法。

  现今,台湾已逐步迈入高龄化的人口结构,缺牙比例上升,咬合力下降,这是一定会出现的趋势,现在很高兴看到这本书,在咬合力下降的事实下,如果患者能够依然享受营养与美食,不也就是牙医师努力要达成的「提高患者满意度」这个终极目标吗?

  《吃出软食力:好入口 好吸收 活力健康饮食72变》这本书不但完整地说明理论,也清楚明白地告诉读者如何烹调软食?又该如何兼具营养与美味?与我公会编译的《牙签式刷牙法》(原水文化出版)一样,不只是空说理,是真正拿到书就可立刻上手执行,即时受用的知识。跟牙医师的目标一样,都是为了经由嘴巴来提升生活品质与健康,由这角度来看,我在这里推荐这本书给大家。

一同追寻的美味人生
舒静娴/阳光社会福利基金会执行长

  创会三十多年,向以服务颜面损伤和烧伤朋友、提升其生活品质为己任的阳光基金会,自2006年起全面展开口腔癌病友(阳光简称为口友)服务。初初接触的这群服务对象特别令人印象深刻──多半是中壮年、男性尤其多,大多数为终日辛苦打拼的劳工朋友,当然其中也不乏自己当老板的。阳光的社工伙伴都暱称他们为「大哥」,进而也就接触了许多为陪伴抗癌、照顾健康而费尽心思的「大嫂」们。

  口友由于疾病本身的伤害以及接受手术及化、放疗之后遗症,造成口腔结构及功能毁损,许多人合併有张口、咀嚼以及吞嚥困难。据本会2015年统计,服务对象中高达74%有吞嚥或咀嚼困扰,影响其生活品质甚鉅。因着个别差异,有人终身仅能以流质饮食维生;有人情况较佳,分别可以进食软流质、软质或固体食物。因为「食」在不方便,大哥们必须更积极克服营养摄取的问题,否则连抗癌的体能都逐渐弱化,更遑论要正常作息、参与人际以及回归职场。

  2015年,阳光同仁从服务中发展出《食在乎你勇──营养食谱》,是第一本专为口友大哥饮食需求所设计的营养书,消息曝光后,除了口友之外,意外引发其他癌友及家有长辈的民众纷纷来电洽询,这现象反映出社会上有极广大与迫切的需求未被满足。因此我们仍对阳光营养食谱仅提出24道菜餚、点心以及3道中药饮,感到不足而兀自挂念着。

  如今,喜见城邦集团原水文化出版社为其原水健康饮食书系补齐了针对特殊族群所需的这本新书,徐于淑营养师以其专业和丰富经验,深入浅出地带领读者进入一个软食世界,透过认识食材的特性、善用香料提味,运用简单工具、小技巧,即使受限于软食的人们,仍然得以享受进食的乐趣。尤其书中端出了72道食谱,令人振奋,这不啻为另类的人本关照,值得肯定并且好好地加以推广,让更多民众受惠。最后谨借这个角落,代表阳光服务的口友大哥们,向原水文化努力使其生活更有品质而致上深挚的谢忱。

吃得下、吃得对、吃得好,营养均衡、生活品质高
李蕙蓉/惠璇谘询中心 顾问营养师、前国泰综合医院营养组组长

  有天在朋友的聚会餐桌上,出现了二把食物剪刀。在一阵错愕之下,随之恍然大悟,哄堂大笑,原来是有位阿嬷及一位3岁的阿孙都需要它剪食物,以便咀嚼。这种情景,让我想到年长者或幼儿因咀嚼困难而引发的营养问题。根据内政部统计处资料,103年国人平均余命79.8岁,平均死亡年龄71.8岁,大约有8~10年的不健康生命。如果能制作咬得动、吃得下的饮食,让人吃得对、吃得好,可以提供均衡且足够的营养,可使高龄者缩短不健康生命的时间、提高生活品质,亦可使幼儿发育良好、成长健康。

  随着年龄老化,或因疾病治疗副作用的影响,造成身体组成、感官、生理及消化系统及免疫功能的变化,引起味觉低下、嗅觉迟钝、唾液分泌量减少、牙齿掉落、或牙口不好,导致咀嚼困难及吞嚥能力下降。如此,喝水时容易发生呛咳,进食时因咬不动、吞不下,再加上活动力减弱,自然而然食慾不佳、减少食物摄取,因而导致热量摄取不足需求量、营养素吸收变少或不均衡,长久下来,就会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的状况,甚至出现肌少症或衰弱症等症状。1~3岁成长期的小朋友,也可能会因咀嚼能力的影响,养成挑食习惯,导致营养不均衡、成长迟缓。

  每日准备餐饮的家人或照顾者,可能会是因营养知识的不足、烹调技术的缺乏,或欲借助外食之力,似乎也无法准备适合高龄长者、病人或成长中的幼儿所需的食物而烦恼。此次城邦集团原水文化出版社,邀请徐于淑营养师编着《吃出软食力:好入口 好吸收 活力健康饮食72变》,相信对因吃而烦恼的朋友及照顾者是一大福音,特别是有咀嚼吞嚥困难者。本书採用简单易懂的方式,介绍食材选择的基准、食物切割的分工、烹调方法、外食的选择,及易于食用的料理食谱、营养相关知识等,让读者易学易做;同时本书内容完整,涵盖了改善吃不下难题的饮食方法、吃出活力健康的营养规划、软食力饮食的制作、活力健康饮食的食谱;特别是食谱内容丰富,读者可依个人需求参考选用,做不同的组合搭配,达到均衡营养的目的。使病人乐于进食,进而改善营养不良的现象。

  我很乐见此书的诞生,特别是编者于淑营养师,她是一位资深优秀的营养师,不但拥有医院的临床经验,这些年来又有照顾婆婆及小朋友的亲身经验,她的经验让此书内容精彩、丰富,使此书成为兼顾理论与实用的书籍。

善用烹饪技巧让食物即使变软也可口
赵强/资深营养师(马偕纪念医院营养医学中心台北营养课)

  「营养师,我奶奶需要补充蛋白质,但牙齿不好,却又想吃牛肉耶。该怎么办哪?」

  「其实不难,牛腱也可以炖软让阿嬷吃啊!」

  「可是~~牛腱不是有筋吗?煮好切片,还是太硬,阿嬷咬不动!」

  一般说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饮食习惯,爱吃、常吃的食物,常是从小时就开始吃,因为也许是妈妈的拿手菜,或者是家乡常见的料理,使许多人从年轻吃到老也吃不腻。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逐渐动摇脱落,或是肠胃功能开始衰退,许多能让年轻人吃得尽兴的食物,对老人而言,可能已经太硬、太韧,只能望之兴叹!

  随着工业的进步,我们开始有果汁机、调理机与调理棒可供利用,但是,这种「将食物打碎再吃」的方式,也许能吃到食物的味道,但不论是质地或色泽都无法令人满意。即便有人将绞碎的食物以塑型的方式,「模拟回食物原本的样貌」,其实还是不能满足吃的慾望。

  现在的营养师,除了要会营养学之外,还真需要拥有做菜的能力哩!

  「我教你一个非常简单,可以让牛腱变软,让阿嬷照样享受吃牛肉料理的方式。诀窍是──用电锅炖煮二次。」

  「最重要的,是要买带筋的牛腱肉。」

  「将牛腱肉洗好,不切,整块放进传统电锅内锅,内锅的水要淹过肉,放姜、卤包皆可。煮的时候,外锅倒一杯水,盖好锅盖,按下电锅开关。当电锅开关跳起时,不要马上将肉拿出,利用电锅余温继续闷煮。」

  「等待十五至二十分钟后,在电锅的外锅再倒一杯水,按下开关,再煮一次。等第二次电锅跳起后,照样闷十五至二十分钟。取出牛肉,放进冰箱冷藏库放个大半天,再用逆纹切成硬币厚度的肉片。」

  「因为煮了两次,还用电锅的余温闷煮,所以肉质就不会变柴,而且原本坚韧的牛筋也会在汤汁里因为温度的作用而变软。只要冷藏后再逆纹切成薄片,淋上一些热热的牛肉汤汁,阿嬷就可以吃得非常高兴。」

  「哇!营养师,你好厉害喔!」

  「呵呵!其实我不厉害,这道炖牛肉,其实是我妈为了让我爸能够继续享受牛肉的滋味,而想出来的简单方法而已!」

  欣见拥有多年医学中心执业经验,又有绝佳烹调技术的营养师徐于淑营养师,为牙口不佳者撰写了本书。其中,不仅只是利用烹调技巧,将食物制作为易于入口、咀嚼而已,更考量到食物搭配的均衡度,分门别类来设计食谱,加上各式调味与辛香料的运用,使食物可以兼具营养与美味。

  这是一本值得家有牙口不佳的长辈,或是因为疾病而需要吃得软,却又需要足够营养的人,必备的一本书。推荐给您!

自序

一起做色香味与营养兼具的「软」食物吧!
徐于淑/专业资深营养师

  初为临床营养师的头一年,照顾过一位令我印象深刻的口腔癌病人。

  约莫四十岁出头,因接受手术治疗癌症,导致右侧脸颊部分切除,用大腿外侧皮瓣重建;抽菸、喝酒、嚼槟榔,牙齿剩没几颗,且看起来摇摇欲坠;身高不高,但看起来面黄肌瘦、营养不良,脸上还多了一根大象鼻子(鼻餵管)。

  显着与众人差异的外表,却有着开朗健谈的个性,让我每次经过病房时,都会进去聊两句,关心他的进食状况。

  这位病人很喜欢「吃」东西,床边总是有布丁、蛋糕、面包等,他确定能「咬得动」的食物,但咀嚼与吞嚥功能受限,经常发生呛伤、误嚥甚至是吸入性肺炎,而反覆住院数次。有次,又因吸入性肺炎住院,平时夫妻感情甚佳的太太向我抱怨:
「营养师……妳劝劝他!我就跟他说吃海鲜粥一定会呛到,可是他硬是要吃,妳看……我们又进来(医院)了!」

  于是,我转向这位病人,打算说服他:

  「其实你有装鼻胃管,主要的营养来源是靠这里进去,只要每天灌的营养牛奶够,嘴巴不一定要吃;或者,如果你真的想吃,可以考虑打成流质,用汤匙小口进食。」

  「可是嘴巴没动,我就觉得没吃东西啊,食物都打成流质,吃起来多没口感!牛奶都是我老婆在灌,根本没有饱足感,只有打嗝时,那个奶味……恶!我快受不了了!」

  当时,增稠剂的商品并不普及且昂贵,临床经验又不足的我,只能向这对夫妻卫教我所知的合适食物。约莫半年后,又再次从住院名单发现这位病人的名字,进病房访视时,病床上却躺着另一个陌生的病人,询问病房护士后,才得知我所认识的病人因癌症复发且有併发症,永久的出院了(上天国)!

  从小外食长大的我,对烹煮食物方法太陌生,说的比做的多,当时没能帮上这位病人太多忙,总是让我觉得过意不去。之后,利用下班空闲时间,进修上课、实际操作演练,考取中餐丙级证照。

  累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后,离开医院进入基金会,和厨师、同事们不断试验,努力让食物吃起来再软嫩一些,体验只用上下颚及舌头但不用牙齿的咀嚼方式,用心让食材搭配组合的餐点既营养又色香味俱全。每次烹调后的成品,试吃者们总能给予诚挚的回馈与建议,让我们有机会修改再尝试,同时也理解这些咀嚼或吞嚥功能障碍者「想随心所欲吃」的热切渴望。

  随后发现这样的「软食」,对于家里长牙或换牙中的小孩、全口假牙的长辈,甚至是戴牙套的亲戚,也能适用。

  原来愉快的进食,能给人极大的心理满足。因而发想撰写本书,希望每个人都能享受「进食」的乐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资深的美食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拓展我烹饪视野的书籍。我喜欢尝试各种不同的菜系和烹饪方法,并且乐于挑战一些需要精细技巧的菜肴。我对食材的搭配、烹饪的火候以及摆盘的美学都有着极高的追求。我希望我的烹饪能够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我一直在关注那些在行业内享有盛誉的厨师或者美食家出的书,他们的经验和见解往往能给我带来启发。我期待一本能够让我学到更深层次的烹饪知识,并且能够提升我整体烹饪水平的书。这本书听起来似乎能够满足我对专业性的需求,让我有机会接触到更高级的烹饪技巧和理念。

评分

我一直对健康饮食非常有兴趣,并且注重食材的选择和烹饪的方式。我喜欢那些能够帮助我了解不同食材的营养价值,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烹饪方法来保留食材的营养和风味的书。我不太喜欢加工食品,更倾向于选择新鲜、天然的食材。我希望我的饮食能够既美味又健康,并且能够帮助我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我之前也看过一些关于健康饮食的书,但很多都过于强调“素食”或者“减肥”,让我觉得有些单一。我期待一本能够提供更多样化的健康食谱,并且能够让我感受到健康饮食的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的书。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意思,让我对它充满好奇。

评分

我最近在社交媒体上刷到很多人都在推荐这本书,评论区里全是夸赞的声音,说这本书的食谱简单易学,而且成品颜值超高。我平时工作挺忙的,下班后就喜欢宅在家里,偶尔想做点好吃的犒劳自己,但又不想太麻烦。我试过一些其他的美食书,有的步骤太复杂,有的食材不好找,折腾半天下来,最后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特别打击积极性。所以,我特别希望找到一本既能让我快速上手,又能做出令人满意的美味的指南。我喜欢那些能够在家就能轻松复刻的食谱,并且对成品的外观也有一定的要求,毕竟“好看的皮囊”也是一种享受嘛。我尤其关注那些可以用现有食材制作,或者购买方便的食材的食谱,这样就不用专门去跑很多地方采购了。

评分

说实话,我平时不太常做饭,对烹饪的了解非常有限。但最近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对下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能是看到了太多网上关于美食的分享,觉得看起来都特别诱人,也想试试自己动手。不过,我最担心的就是自己“手残”,怕买了菜谱也做不好。我希望找到一本入门级的书,步骤讲解要特别清晰,最好配有详细的图片或者视频教程。食材也最好是超市里随处可见的那种,不用特别去挑选。我希望能够从一些简单易学的菜品开始,慢慢培养我的烹饪信心。如果能有一些“一看就会,一学就废”的食谱,那对我来说简直是福音。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挺有趣的,不知道是不是适合我这种新手小白。

评分

这本书我早就想看了,一直纠结于到底要不要买。最近听说出了修订版,更是心痒难耐。我平日里就特别喜欢尝试各种新奇的美食,也对手工制作食物很有兴趣。我的厨房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厨具和烘焙工具,虽然很多时候都是一时兴起买的,但每当我看到一本关于美食的书,就忍不住想要立刻动手实践。我特别关注那些能够在家就能轻松制作,又看起来非常诱人的食谱。而且,我不太喜欢那种需要非常复杂食材和技巧的书,总觉得那样会让很多普通人望而却步。我更倾向于那些能够激发烹饪灵感,并且能让我感受到制作美食的乐趣,同时又能做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所以,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满足这些需求的书,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我惊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