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序言
推荐语
控制好血压,就能掌控你的健康!
洪惠风 (新光吴火狮医院教学研究部副主任)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最惧怕的疾病并不是心脏病,而是中风。
中风后有人半边偏瘫,有人卧病在床,有人性情大变,有人影响智力,甚至有人变得痴痴呆呆。中风后常常不只病人自己需要面对,一个人中风常会拖累全家,让挚爱的家人都受到了影响。
而多年研究显示,影响中风最重要的因子,就是「高血压」。也就是说,中风后这些后果、这些不幸,只要能提早注意血压,把血压控制好,往往都能避免。
理想的血压数值到底应该是多少?最重要的因素取决于你的族群罹患中风机会是高还是低。
国人中风的机会到底是高还是低呢?三篇东亚人中风╱心肌梗塞比例的研究(STONE, Syst-China, NICS EH)显示,东亚人中风╱心肌梗塞的比率介乎四.○到八.七倍之间,但是高加索人(简单说是欧美白人)的四篇研究(SHEP, MRC II, STOP-H, Syst-Euro)呢,中风╱心肌梗塞的比例则介乎○.八到一.七之间。另一位学者梅岛(Ueshima)二??九年刊登在《循环学》杂志的文章则比较了二十四个国家因为中风或心肌梗塞而死亡的比率,也显示出同样的结论,那就是东亚人比高加索人更容易中风,但比较不会心肌梗塞。
既然中风最重要的因素非高血压莫属,对于我们东亚人来说,血压的控制自然比欧美人来说更加重要。
其实高血压这种疾病,只要注意到它的存在,要控制其实一点也不困难,最重要的是要面对它,不要逃避,不要铁齿,该治疗就治疗,该吃药就吃药,为的不只是自己,也为了最亲密的家人。
苏上豪医师是很特别的一个人,当医师,就是个顶尖的心脏外科医师,当作家,就是个金鼎奖的作家,做什么就像什么;写小说,写历史,为了推展读书风气,还定期的举办读书演讲会,没有人,就带老婆大人一起来,没有钱,就自掏腰包,这样上等的豪情壮志,让我自叹弗如,钦佩不已。
上豪兄这次又涉足了新的领域,写起了卫教文章,他讲的高血压故事和别人都不一样,是用渊博的知识从历史中耙梳出高血压的真相,告诉我们为什么高血压会走到现在的面貌,而在一次次改版的《高血压临床指引》中建议的血压,又为什么会变成现今的数值。
我相信读者都能和我一样,能从《自己的血压自己救》这本书里得到很多知识、很多启发,但最重要的,能从中获得更多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