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小病有小招:136个中医育儿保健常识与手法,守护孩子的免疫力

小儿小病有小招:136个中医育儿保健常识与手法,守护孩子的免疫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中医育儿
  • 儿童保健
  • 婴幼儿疾病
  • 家庭育儿
  • 免疫力提升
  • 小儿推拿
  • 育儿常识
  • 健康指导
  • 中医养生
  • 亲子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给父母的聪明小招
  提升孩子免疫力╳抵抗力╳自癒力

  9大类小儿常见病症
  47道小儿保健食谱
  40种图解穴道与推拿手法
  用最简单的方法为孩子击退小病,预防大病!


  就中医观点来看,孩子的生机旺盛、经络敏感,生病了,只要对症因应就能迅速恢复,而推拿、按摩、薰洗以及食补,都能用来解决孩子常见的疾病,效果甚至比服用中药来得更好。

  出身中医世家的儿科中医师裴胜,拥有20余年儿科临床经验,接诊超过10万名宝宝。同样身为父亲的他深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所以教导父母善用中医小常识,学习如何细心观察,并运用中医保健的小技巧,为孩子提升免疫力,甚至在刚发现病痛时,就能够透过父母的妥善照顾而痊癒。

  【裴胜╳中医小常识】
  ◆让孩子穿太多,容易生内热,变得筋骨软弱,对自然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下降,越容易生病。

  ◆孩子活力充沛,生机旺盛,一般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基础病的影响,七情干扰也较少,所以生病了,只要中药或治疗方式对症,对治疗的反应比较灵敏,反而可以有较强的恢复力。

  ◆吃得对,而不只是吃得好。春捂秋冻穿衣法。远离手机。多接地气。坚守育儿四大黄金原则,孩子不易得病。

  【裴胜╳中医小招】
  ◆孩子咳不停→吃盐蒸柳丁
  ◆促进孩子食慾→常按足三里
  ◆孩子鼻塞鼻炎→常按迎香穴
  ◆孩子发高烧了→推六腑降体温
  ◆让孩子骨骼强壮、再长高点:常按涌泉穴
  ◆想要身体发育好,优质睡眠是关键:睡「子午觉」、睡前温水泡脚。
  ◆喝水的诀窍:一次不超过300毫升、一小时内不超过800毫升
  ◆抵御鼻炎侵袭按摩六步骤:印堂穴、迎香穴、鼻通穴、承泣穴、四白穴、素髎穴。

本书特色

  ◆作者接诊超过10万名宝宝,亲授136招中医居家养生小常识与小招
  ◆9大类病症: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积食便秘、腹泻、咳嗽、鼻炎、湿疹过敏、上火、食慾不振,细说如何分辨征对症。
  ◆47道小儿保健食谱:从基础饮食开始做起,为小孩调理身体。
  ◆40种图解穴道按摩与推拿手法:按图索骥为孩子按摩推拿,提升亲子亲密度。
  ◆上火程度测验表+感冒类型辨识表:轻松掌握关键,给孩子最及时的照护。

名人推荐

  大安悦儿亲子中医诊所总院长/王子玶
  食疗养生专家/王明勇
  中医师爸爸/颜宏融
  ★一致推荐★
健康之钥:现代育儿的科学与艺术 (本书不涉及中医理论与具体操作手法) 本书聚焦于现代科学视角下的婴幼儿健康管理与早期发展,旨在为新手父母提供一套全面、实用且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的育儿指南。我们深知,迎接新生命是家庭最幸福的挑战,而保证孩子在成长关键期拥有坚实的基础和健康的体魄,则是为人父母的首要责任。 本书摒弃了传统育儿经验的模糊性,转而深入探讨当代儿科学、营养学、心理学以及运动机能发展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力求将复杂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家庭日常可操作的步骤和清晰的指导方针。 --- 第一部分:生命的起点——孕期准备与新生儿适应(约300字) 本部分为迎接宝宝的到来打下坚实的科学基础。我们首先探讨科学备孕的各个维度,包括优化父母双方的生理状态、了解遗传风险筛查的意义,以及在孕期如何通过营养干预来促进胎儿器官的健康发育。 进入新生儿阶段,重点解析生命体征的解读。我们详细阐述了新生儿黄疸的生理性与病理性区分、脐带护理的无菌原则、以及如何在生命最初的28天内科学监测体重增长与排泄情况。书中特别辟出章节,辨析常见的“伪警报”,帮助父母分辨哪些情况需要即刻就医,哪些只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从而有效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和过度医疗。此外,我们还提供了基于睡眠科学的“安全睡眠环境”构建指南,致力于最大程度地降低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的风险。 --- 第二部分:构建免疫基石——科学喂养与营养保障(约450字) 母乳和配方奶的选择是养育初期最重要的决策之一。本书详尽比较了不同喂养方式的优劣,并侧重于“按需喂养”的科学实施。对于配方奶的冲泡、储存和更换时机,我们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流程图,确保营养素的稳定摄入。 进入辅食添加阶段,我们严格遵循世界卫生组织和主流儿科协会的推荐标准。书中提供了从泥糊状到手指食物(Baby-Led Weaning,BLW)的过渡期食谱设计原则,强调“四个月后添加”的时机判断,以及如何科学引入过敏原食物(如鸡蛋、花生制品),以期达到预防过敏的目的。我们用大量的篇幅解析了维生素D、铁元素和益生菌补充剂的必要性与剂量把控,避免盲目跟风。 更进一步,本书探讨了现代家庭对“糖分”和“加工食品”的警惕。我们教导父母如何阅读食品标签,识别隐藏的添加剂,并指导如何在家中制作营养密度高、口感佳的儿童餐点,从源头上保障孩子的长期代谢健康。 --- 第三部分:关键期的神经运动发展评估(约400字) 婴幼儿的大脑发育速度惊人,本部分旨在提供一套客观的“发展里程碑”工具,帮助父母理解并追踪孩子的运动、语言和认知发展。 我们详细划分了粗大动作(如翻身、爬行、行走)和精细动作(如抓握、对捏)的平均达成时间范围,并强调个体差异性。书中列举了大量居家可实施的、安全有趣的“发展促进游戏”,这些游戏并非强制训练,而是通过环境刺激来激发孩子内在的探索欲和运动潜能。 在语言发展方面,我们探讨了“有效对话”的技巧——如何从咿呀学语过渡到词汇爆发期。特别关注电子屏幕时间对幼儿视力和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提供了基于神经科学的屏幕使用时长建议和替代方案。此外,对于识别早期发展迟缓的信号,本书提供了清晰的“红旗警示列表”,指导父母何时寻求专业评估。 --- 第四部分:常见健康问题的居家应对与预防(约350字) 本书处理的健康问题严格遵循现代医学处理原则,强调预防为主,科学应对。 呼吸道健康: 详细介绍了鼻腔护理(如生理盐水洗鼻)的正确技术,如何通过环境湿度控制来缓解鼻塞。对于常见的感冒和流感,我们清晰界定了对症支持性护理(如退烧药的科学使用时机和剂量计算)的范围,并明确指出哪些症状需要立即就医。 消化系统: 涵盖了便秘和腹泻的居家处理方案,包括饮食调整和水份电解质平衡的知识。同时,我们解析了食物不耐受(如乳糖不耐受)的常见表现,并区分其与食物过敏的区别。 意外伤害预防: 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我们提供了从客厅到浴室的全屋安全检查清单,覆盖了防窒息、防烫伤、防坠落的细节设计。书中还教授了针对婴幼儿的心肺复苏(CPR)基础急救步骤和海姆立克急救法,确保父母在突发事件面前能保持冷静并采取有效措施。 --- 结语:科学育儿,重塑亲子关系 本书的终极目标是赋能父母。我们深知,育儿并非是一场与疾病的战争,而是一段充满探索与连接的旅程。通过理解科学背后的“为什么”,父母能够建立起更自信、更从容的育儿模式,从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高质量的亲子互动中去,真正享受为人父母的幸福时光。这本书是您在现代科学育儿道路上,值得信赖的实践手册。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裴胜


  出身中医世家,师爷为四大名医孔伯华,父亲是着名儿科专家裴学义,叔父为着名内科专家裴学安。自幼随其父左右,继承国学,先后在北京中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学习七年,目前于北京东城中医院、望京胜美中医门诊看诊。

  裴胜从事中医临床、科学研究、教学数十年,擅长治疗小儿感染性疾病、唿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肝、胆、肾疾病等。在学术杂志上发表数十篇中医论文,主编中医书籍《裴学义临床经验集》、《婴幼儿童医学百科》、《有病早知道》。研究成果获「儿童未病先防」产品专利两项,曾荣获北京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经卫生部门批准,成为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重点继承人之一。

  ◆师从中国知名老中医裴学义教授
  ◆20余年儿科临床经验总结
  ◆四大名医孔伯华再传弟子
  ◆好大夫线上个人网站访问量高达263万
  ◆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重点继承人
  ◆北京卫视养生堂人气专家

 

图书目录

【序】 家长多用心,孩子少生病

【第一章】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


养好脾、肺、肾,孩子长健康
病了莫要乱投医,提升免疫力靠自己
不管中医、西医,对症了就是良医
治疗小儿常见病,中医效果不输西医
孩子身体敏感,小招常显奇效
小病及时治,孩子不受罪、好得快
爱学习的父母是孩子最佳守护神
四原则坚守,健康宝宝轻松有

【第二章】治风寒感冒,宜温补阳气

辨寒热:风寒感冒VS风热感冒
正气不足时,寒邪最易入侵
看舌苔和鼻涕,第一时间驱寒邪
寒湿感冒,「葱白生姜红糖水」赶紧喝
流涕不止,擦迎香、按风池效果好
鼻塞不通,紫苏叶薰蒸鼻孔最宣肺
头痛颈僵,按摩印堂穴与太阳穴缓解
咳嗽不止,推膻中穴、揉肺腧穴、吃「盐蒸柳丁」
风寒发烧,推三关是首选
发烧无汗,喝「麻黄汤」来发汗
热敷大椎,温补阳气防受寒
艾灸大椎与合谷,散寒效果非常好
艾叶水泡脚,体内寒毒全赶跑
家中常备中成药,只选对的最重要
外洗武器掌握好,吃药痛苦减少了
清淡饮食,忌冷少油是王道
熬一碗暖暖的粥,养胃气,促吸收
五款汤粥,让药借食威,食助药力
户外运动强体质,不做温室娇花

【第三章】治风热感冒,宜清肺透热

外感风热,由肺气失和所致
发热有汗、口渴咽痛,风热感冒巧判断
高烧不退,清天河水、推六腑降体温
发烧时就得用退烧药?
即使不是讲究的人,用退烧药也得讲究
风热头疼,开天门、揉合谷
咳嗽有痰,清肺平肝,饮「冰糖雪梨水」
痰多咳不出,拍肺腧、喝「银耳雪梨水」
嗓子疼痛,喝「金银花竹叶水」不伤胃
寒热夹杂,「小柴胡颗粒」散寒又清热
饮食有三宝,蔬菜、水果和软食
「三豆饮」、「薄荷粥」,辛凉解表好食疗
适量喝点「荸荠水」,清肺透热防感冒
多喝温开水,永远是真理
没给孩子捏过嵴,别说用尽了洪荒之力?

【第四章】治积食便祕,宜健胃养脾

积食会致病,得赶紧治
有一种伤害,叫「宝宝乖,再吃一口」
熬一碗健脾「保和汤」,治积食So Easy!
自制「谷芽麦芽水」,清淡好味道兼良药功效
「糖炒山楂」,专治吃肉过多导致的食慾差
「山药莲子粥」调脾胃,日常平补好食疗
捏嵴、摩腹、推脾土,调理脾胃三步走
消食化积,推推手指健脾胃
推拿四横纹,消胀散结好轻松
建立良好饮食习惯,从根本防治积食
重视便祕,别让小火苗发展成燎原势
动不动就便祕,或许是脾胃虚弱所致
「香油拌菠菜」,通便经典款
按揉外八卦,消滞通便辅助治疗
按龟尾可止泻通便,双向调节好神奇

【第五章】治腹泻,关键是找准病因

大便次数多等于腹泻?别自己吓自己
好汉架不住三泡稀,孩子腹泻不容忽视
拉肚子一定是因为着凉吗?
「水土不服」会导致腹泻
急性腹泻多由食物中毒引起
如何区分腹泻和痢疾?
一拉肚子就用止泻药,对吗?
拉肚子要禁食?饿着孩子有害无益!
腹泻时给孩子进补,后果比你想得严重!
「口服补液盐」安全有效,与脱水说拜拜
脾虚泻,试试「胡萝卜粥」与「扁豆薏苡仁山药粥」
伤食泻,可用「苹果汤」和「焦山楂麦芽饮」
风寒泻,当选「姜糖饮」和「糯米苍白朮粥」
湿热泻,喝点「陈皮红枣汤」
摩腹加补脾经,从根本防治腹泻

【第六章】治咳嗽,宜增强肺功能

容易咳嗽,或只因肺气不足
咳嗽总不好,或因肺热闯的祸
快速判断:孩子是不是得了肺炎?
驱赶外邪,比马上止咳更重要
外感咳嗽,风邪是主要诱因
内伤咳嗽,病因复杂须早治
风寒咳嗽,分清阶段穷追不舍
风热咳嗽,疏风肃肺是关键
咳嗽寒热错杂,「花椒炖梨」有奇效
痰热咳嗽,宜清热解毒、化痰止咳
痰湿咳嗽,化痰燥湿才治本
阴虚咳嗽,宜滋阴润燥
脾虚咳嗽,宜健脾益气
肺阴虚咳嗽,宜滋阴润肺
咳有黄痰,可用「鲜竹沥口服液」
咳嗽快好时,宜吃点怀山药补正气

【第七章】治鼻炎,关键是增强免疫力

小心急性鼻炎转成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就像狗皮膏药,但并非无法治疗
如何区分鼻窦炎与感冒?
急性鼻窦炎危害多,能早治就绝不拖
警惕「打唿」!它可能是慢性鼻窦炎的征兆
过敏性鼻炎宜早发现、早治疗
孩子得鼻炎,喝白开水最好
用热蒸气薰鼻,瞬间神清气爽鼻通畅
常按迎香穴,鼻炎不反覆
谨防鼻炎併发症,重视治疗黄金期
多做鼻部按摩,有效预防鼻炎
干冷季节,房间加湿可防鼻炎
热敷加按摩颈腹,不再惧怕干燥天

【第八章】治湿疹过敏,宜健脾除湿

坚持母乳餵养才是亲妈
找出过敏原,让孩子躲着点
穿着影响病情,妈妈可要花点心思
选偏酸性的洗浴用品,用温水洗澡
湿疹严重时,可用中药水溻洗
外敷土茯苓,湿疹好得快
湿疹有三怕:湿、干、热
还在纠结用不用激素药膏?相信医生的判断
湿热型湿疹,试试「绿豆薏苡仁汤」
脾虚型湿疹,可服「玉米须汤」
血燥型湿疹,宜喝「红枣扁豆粥」
季节性湿疹,关键是增强免疫力

【第九章】孩子动不动就上火,食疗有奇效

上火无所谓?可别这样想
家中必备的「上火程度自测表」
沖奶粉时水奶比例不当,会导致上火
孩子上火能喝凉茶吗?
成人的去火药不能乱给孩子吃
面对上火,分清内外、虚实是首务
心火在舌,可用「莲子汤」或「竹叶灯心汤」
胃火在牙,绿豆煮汤效果佳
肝火在眼,喝点「野菊花蜂蜜水」
脾火在口舌,试试「山药粳米粥」
易得口角炎?维生素B群预防效果好
不吃萝卜和梨,还能叫过冬天吗?

【第十章】孩子不吃就不吃,宜调理脾胃

孩子不想吃,真有那么可怕?
还在大鱼大肉? 别让你的爱伤了孩子的胃
食物不是你想塞就能塞
常按足三里,孩子吃什么都香
推拿脾腧,强健脾胃食慾好
推拿三脘,消食和中健脾胃
胃腧配中脘,理气和胃保安康
经常捏嵴,与虚证厌食说拜拜
再疼孩子,也别让他睡前吃东西
想要长得快?还是先让孩子睡好
补肾壮骨助长高,按摩涌泉效最好
 

图书序言



家长多用心,孩子少生病


  我做医生已有二十多年,接诊的孩子不计其数。这么多年问诊中我发现,来找我给孩子看病的家长,绝大多数都自认为在照顾孩子上特别尽心,日常照护上就怕孩子冻着、累着,有点毛病就要带着孩子上医院,饮食上好吃的、好喝的全都任由孩子吃,什么营养丰富就给孩子吃什么,只要是孩子爱吃的东西,家长从不吝啬。然而,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甚至会南辕北辙。

  如今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至少跟我小时候比起来,生活日用、食物种类都十分丰富。可是要说今天的孩子更健康,那可真未必。

  就拿「积食」来说吧,我父亲也是儿科医生,他说以前根本没这么多积食的孩子。我自己也明显感觉到,刚做医生时,也没这么多因为积食来看医生的孩子。西医会把孩子生病的原因归咎于细菌、病毒,或者是肠道的菌群失调等。但从中医的角度看,其实真正的元凶是我们自己,是家长们对育儿知识、养生知识了解太少,无形中为孩子患病创造了条件。

  很多家长不懂得合理地餵养孩子,不懂得养护孩子的脏腑,导致孩子的身体发出抗议与提醒。给孩子吃得好就真的可以了吗? 不是这样的。合理膳食、营养均衡、清淡适量,这才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早在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就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这是经历了千年检验流传下来的经典,在今天尤其适用。这个道理,我经常会讲给患者家长听。我真的希望家长们能够掌握一些中医育儿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帮孩子预防很多疾病,在孩子头疼脑热时,还可以第一时间处理,让孩子少受很多罪。

  要是你已经为人父母,肯定知道养孩子有多不容易,感冒、发烧、闹肚子,那简直太常见了。其实孩子得了这些常见的小病,不用总往医院跑。对于这些常见病,能外治不要内服,能看中医就不要用西药。大家只要学会一些管用的小妙招,用食疗、外洗、推拿等方法,就可以安全有效地帮孩子祛除病邪。

  很多人有误解,以为看中医就是吃中药,其实中国传统医学的内涵要丰富得多。在悠久的历史中,它以阴阳五行、气血津液、五脏六腑等理论为基础,发展出一整套中医传统疗法,从药疗到食疗,从推拿到针灸,建立起一个庞大而又完善的系统。其中有太多宝贝,可以非常安全地呵护我们的健康。

  正所谓「衣烂从小补,病从浅中医」,治病最好的时机就是在刚刚发现、症状很轻的时候。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家长才有可能是孩子最好的医生。

  而且,孩子很多时候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这就要家长学会细心观察,帮孩子提早预防疾病、治疗疾病。我衷心希望,广大家长能够用心了解我在书中讲到的这些防病、治病小常识,如果能够因此让孩子少生病、少吃苦,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图书试读

孩子身体敏感,小招常显奇效
 
家里有孩子的人应该都有感触,带孩子时,苦啊累啊都不怕,就怕孩子生病。一旦孩子生病了,哪怕只是点风吹草动,很多父母就立马慌张了,即使是半夜都要赶往医院。
 
所以,我在任何时间都会接到亲戚朋友或者来自他们朋友的求助电话,电话内容不外乎是孩子病了,恳求我帮帮忙。事实上,有的孩子确实需要立即送医,但有的孩子问题并不严重,父母如果懂点简单的中医育儿知识,可以在家很快解除孩子的痛苦,关键是,这样还能抓住治疗疾病最有利的时机。
 
有一次我在外地讲课,晚上正准备要休息,有位家长带着三岁的孩子到我住的地方找我。孩子腹泻十多天了,每天有十几次,多的时候一天能有二十几次。在西医院治疗过一段时间,开始用的是抗生素,后来就是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一直没见效。
 
家里人急得没办法,听到别人推荐我,就连夜赶过来找我。
 
当天夜里我给孩子推拿一次,第二天早上又推了一次,效果很明显,孩子腹泻次数马上少多了,胃口也好很多。我后来又给孩子调理了三天,腹泻便完全好了。临走的时候,我教家长一些调理脾胃的手法,让他们继续给孩子调理一段时间。家长特别高兴,带着大包小包的当地特产赶到机场为我送行。
 
我给孩子推拿时,用的一个手法就是补大肠,孩子大肠穴的位置是在食指的桡侧(外侧),从食指尖到虎口的那条直线上,补法就是从食指推到虎口,主要是止泻的作用,可治疗腹泻。如果反过来,从虎口推到食指尖,就是泻法,有通便的作用,可治疗便祕。孩子的身体和手上的穴位很敏感,方向一定不能记反了。否则,可能会加重孩子的病情。
 
先前我还用食疗,调理好一个反覆感冒的孩子。这个孩子从上幼稚园开始,一星期感冒一次,基本成了医院的常客,连医院挂号处的人都认识他们母子了。妈妈为了照顾孩子,辞掉让人羡慕的工作,在家当起全职妈妈。可是,孩子感冒、得肺炎的次数还是没有减少,甚至一吹点儿风就感冒,有几次还出现过高热惊厥。一旦咳嗽起来,两、三个月都好不了。孩子动不动就生病,从小到大药没少吃,可就是不见效,全家人为了孩子真是操碎了心。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有點為家裡小寶貝的健康問題煩惱,他總是動不動就感冒、咳嗽,看了醫生,吃藥效果是有了,但總覺得這樣對小孩的身體不太好,想要找一些比較天然、溫和的調養方式。剛好在朋友的推薦下,看到了《小兒小病有小招》這本書,裡面的「136個中医育儿保健常识与手法,守护孩子的免疫力」讓我眼睛一亮,覺得這可能就是我一直在找的答案。 這本書的內容真的很豐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把中醫的理論,例如「臟腑」和「經絡」的概念,用非常貼近小孩子的角度來解釋,讓人覺得一點都不枯燥。它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書,而是從一個家長的視角出發,分享了很多實用的育兒保健知識。像是怎麼從孩子的舌苔、臉色、哭聲來判斷他的身體狀況,這些觀察細節,真的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 書中關於穴位按摩和經絡推拿的部分,真的太實用了!我之前對這些方法總是有點卻步,覺得自己學不好。但這本書的圖文解說非常清晰,每個穴位的標示、按摩的手法、力道都講得很清楚,甚至還有對應的影片 QR code,我試著照著做,感覺一點都不難,而且孩子也沒有抗拒,還覺得挺舒服的。感覺這本書就像請了一位中醫保姆在家一樣,隨時可以為孩子做一些基礎的保健。 令我特別欣賞的是,這本書強調的是「預防」和「調養」。它不是要教你怎麼治療嚴重的疾病,而是教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透過飲食、作息、按摩等方式,來增強孩子的體質,讓他們不容易生病。像是書中提到的各種食療方,都是用家裡常見的食材,例如薑、蔥、紅棗等,再配合小孩子的體質做調整,這點讓我覺得非常實惠、好執行。 總結來說,《小兒小病有小招》這本書,我認為是每個重視孩子健康的家長都應該擁有的。它提供了一個非常全面的中醫育兒保健指南,從基礎的觀察,到實際的手法,再到日常的飲食起居,都涵蓋了。它讓我知道,其實照顧小孩的健康,不一定要依賴藥物,也可以用更自然、更溫和的方式來達成。我會推薦給身邊所有有小孩的朋友,相信大家都會受益匪淺。

评分

最近發現家裡的小孩抵抗力好像不太好,動不動就感冒、鼻塞,看了西醫,吃藥是好了,但總是擔心長期下來會不會有什麼影響,就想說找找中醫的育兒方法,看有沒有更天然的調理方式。無意間在書局看到了這本《小兒小病有小招》,它的副標題「136個中医育儿保健常识与手法,守护孩子的免疫力」,真的讓我眼睛一亮,覺得這本書的內容很符合我的需求。 我看了一下目錄,發現它涵蓋的範圍很廣,從寶寶剛出生時的照護,到大一點的孩子常見的腸胃不適、睡眠問題,甚至是季節性的過敏,都有提到。而且,它不是只講理論,還提供了很多非常實際、可以在家操作的手法,像是按摩、推拿,還有一些簡單的食療方。這點對我這個有點忙碌的職業媽媽來說,真的很重要,因為我沒有太多時間去學習很複雜的理論。 書中對於穴位按摩的部分,解釋得非常詳細,每個穴位的位置、按壓的力道、時間,都用圖解的方式呈現,非常容易理解。我嘗試著按照書上的方法,每天幫孩子按摩一下,沒想到他還挺享受的,甚至還有時候會主動要求我幫他按。我感覺這本書真的把中醫那些看起來有點神秘的養生方法,變得非常親民,而且很有效。 令我感到驚喜的是,書中還有很多關於小兒日常保健的小知識,例如如何幫孩子辨別體質,然後根據不同的體質來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這讓我對中醫的「因材施教」有了更深的認識,也讓我學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就為孩子打下健康的基礎,而不是等到生病了才去處理。我覺得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中醫長輩,在細心地指導我如何照顧孩子。 總結來說,《小兒小病有小招》這本書,我認為是一本非常實用的育兒百科。它將中醫的智慧融入日常生活中,提供了許多簡單易學、安全有效的保健方法。對於像我一樣,想給孩子更自然、更溫和照護的家長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不可多得的好工具。我會把它放在床頭,隨時翻閱,也推薦給其他媽媽們參考。

评分

最近在關注小孩子的健康問題,畢竟現在空氣品質、生活習慣都跟以前不一樣,總覺得要多做點功課,讓孩子能有個健康的身體。偶然間在書店看到了《小兒小病有小招》這本書,它的副標題「136個中医育儿保健常识与手法,守护孩子的免疫力」一下就吸引了我。身為一個凡事都想自己來、希望能給孩子最天然照顧的媽媽,這本書的內容聽起來就非常符合我的需求。 我翻閱了一下,發現書中很多觀念都跟我在網路上看到的一些育兒文章不謀而合,但它更系統化、更深入。特別是關於中醫的「治未病」和「順應四時」的概念,在書裡有很詳細的解釋,而且是結合小兒的生理特點來談的。像是不同季節的飲食禁忌、適合的保養方法,甚至連一些日常穿衣、睡覺的注意事項,都從中醫的角度提出了建議,這點讓我覺得非常貼心,也很有學問。 書中提到的一些手法,像是按摩、推拿,看起來都不難學。我過去有聽過這些方法對小孩子很好,但總覺得很複雜,不敢自己亂試。不過這本書用了大量的圖解,清楚地展示了每一個穴位的按壓位置、手法和力道,感覺就算沒有任何中醫基礎的人,也能照著做。我已經計畫好要跟著書裡的步驟,每天幫孩子按摩一下,看看有沒有什麼改善,特別是針對他們比較容易鼻子過敏的問題。 我還發現書裡提到一些關於小兒常見疾病的居家處理方法,不是要取代正規醫療,而是提供一個輔助的、溫和的選擇。例如,孩子發燒或咳嗽時,除了看醫生,還可以怎麼做來舒緩不適,我覺得這點對於一些擔心孩子太常吃西藥的家長來說,會是很大的福音。它讓家長在面對孩子的不適時,多了一份選擇,而不是只能乖乖聽醫生的指示。 總之,《小兒小病有小招》這本書,我覺得對於現在的家長來說,真的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的育兒工具書。它把中醫這麼深奧的學問,轉化成淺顯易懂、貼近生活的實用技巧,讓家長在家裡就能為孩子做一些基礎的保健和護理。它不只是告訴你「怎麼做」,更是讓你理解「為什麼要這麼做」,這點讓我覺得非常有價值。我會把它放在手邊,隨時參考。

评分

最近家裡的小寶貝經常生病,跑醫院、吃藥,讓我有點擔心,總覺得要找些方法來增強他的抵抗力,讓他少受點罪。聽說中醫在育兒保健方面有很多獨到之處,就去書局找了相關的書籍,最後選定了這本《小兒小病有小招》。它的副標題「136個中医育儿保健常识与手法,守护孩子的免疫力」,聽起來就非常有針對性,讓我對它充滿了期待。 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書,發現裡面的內容確實非常豐富。它不僅介紹了中醫關於小兒生理特點和常見疾病的觀點,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大量具體的保健方法。我特別感興趣的是書中關於穴位按摩和食療的部分。書裡面的穴位圖解非常清晰,每一個穴位的位置、主治的病症、按摩的手法,都講解得很詳細,讓我這個對中醫不太了解的人也能輕鬆上手。 我嘗試著按照書中的指示,幫孩子按摩了一些穴位,像是足三里、合谷等等。我發現孩子不但沒有排斥,反而很享受,按摩後感覺精神也比較好。書中還介紹了一些針對不同情況的食療方,例如感冒初起可以喝的蔥白薑湯,或是幫助孩子睡眠的蓮子粥,這些食材都很常見,做法也很簡單,非常適合家庭操作。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強調的「預防勝於治療」的理念。它不是鼓勵家長們去跟嚴重的疾病對抗,而是教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透過一些簡單的調整,來提升孩子的免疫力,讓他們不容易生病。這種溫和、自然的保健方式,讓我非常認同,也讓我對如何照顧孩子的健康,有了全新的認識。 總而言之,《小兒小病有小招》這本書,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的育兒保健寶典。它將中醫的養生智慧,轉化成了家長們能夠輕鬆實踐的具體方法。對於所有希望孩子健康成長的家長來說,這本書都能提供非常大的幫助。我認為,它不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種育兒觀念的引導,讓我們能夠用更聰明、更健康的方式來守護孩子的免疫力。

评分

最近在書店翻到這本《小兒小病有小招》,書名就挺吸引人的,尤其是「136個中医育儿保健常识与手法,守护孩子的免疫力」這幾個字,讓人覺得很實用。身為一位母親,總是在孩子偶爾感冒、發燒、咳嗽時感到手足無措,傳統西醫的藥物雖然有效,但總覺得能多一分自然、溫和的照護方法就更好了。這本書恰好滿足了這種需求,它從傳統中醫的角度切入,提供了很多居家可以實踐的育兒保健知識。 我看了一下目錄,裡面涵蓋的內容相當廣泛,從寶寶常見的腸胃問題、呼吸道疾病,到一些比較基礎的日常保健,像是如何幫助寶寶睡眠、提升抵抗力等等,都有深入淺出的介紹。我特別感興趣的是書中關於穴位按摩的部分,過去總覺得中醫穴位按摩很深奧,不知道從何下手,但這本書用了很多圖解和詳細的步驟說明,連我這個對中醫不太了解的媽媽都能輕鬆理解,而且感覺上操作起來不會很複雜,是很貼近生活實際需求的。 我蠻喜歡書中強調的「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很多時候我們等到孩子生病了才手忙腳亂,但其實從日常生活中累積,讓孩子的身體底子打好,才是最重要的。書裡講到的一些飲食建議、生活作息的調整,都很有道理。例如,針對不同季節、不同體質的孩子,有不同的食療方,聽起來就很符合中醫「因材施教」的精神。而且,書中很多建議都是強調「順應自然」,而不是過度干預,這點我很認同,畢竟小孩子身體正處於發育階段,太多的藥物干預,反而可能造成負擔。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很溫和親切,不是那種生硬的學術論述,讀起來很舒服,就像一位有經驗的長輩在跟你分享育兒心得一樣。很多時候,育兒最大的困擾不是缺乏方法,而是缺乏信心。這本書提供了很多實際可操作的「小招」,讓家長在面對孩子的小病痛時,能多一份自信和從容。我想,對於新手爸媽來說,這本書會是一個很棒的入門指南,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育兒觀念,並學習如何用溫和的方式照顧寶寶的健康。 總體來說,《小兒小病有小招》是一本非常實用的育兒保健書籍,特別適合對中醫育兒感興趣的台灣家長。它不僅提供了豐富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它傳達了一種溫和、自然的育兒理念,讓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能夠更有智慧、更有信心。我已經迫不及待想嘗試書中的一些穴位按摩方法,希望能藉此幫助我的孩子增強體質,減少生病的機會。這本書絕對值得入手,放在床頭,隨時翻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