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女性能辨识自己内心运作的隐匿本质并顺其而行,
其威力相当于英雄屠龙、建立城镇,
或是将人民自恐惧中释放!
女人的心灵发展有许多重要历程,这在世界各地的童话中都有迹可循,却鲜少有人讨论。阅读童话就像潜入女人曲折的一生,无论是学会打破常规相信直觉、练就看清事情真相的功夫,或是遭遇邪恶并认识自己嫉妒、阴暗的一面,以及适时放手让过往逝去等等,都是启蒙之路所不可或缺的情节。读懂其中的奥祕,足以超越日复一日的琐碎,成为全新的自己。
† 白雪与红玫 †
每一个人所陷入的黑暗之事都可被称为启蒙,
因为你进入原本就属于你自己的某些东西,而现在你必须从那里出来。
† 睡美人 †
无法处理和克服受伤的情感,将为阿尼姆斯攻击打开一扇门,陷入伤害、怨恨或坏情绪,
此时不妨问问自己:「我对什么事情感到失望或情感受伤而没有察觉?」
† 无手少女 †
许多女性克制自己不去学习或发展心智,因为觉得这么做会落入阿尼姆斯的掳获而无法结婚。
但是她内在想发展自己的渴望仍然存在,于是魔鬼会再度出现,而这次干扰的就会是她的婚姻。
† 六只天鹅与七只渡鸦 †
把负面意见或凶暴的情感用一种文明的方式表达,而不只是维持表象的礼貌,是一项困难的功课,
用神话学的语言来说,这是让一个受诅咒成为动物的人,返回人形的伟大任务。
† 美丽的瓦希丽莎 †
变得有觉知的历程,是指在心中必须对自己的正面和负面反应清楚明白,并且知道它们在哪里。
本书出自荣格派童话分析大师玛丽-路薏丝.冯.法兰兹不惑之年的讲座集结,当时她已浸淫分析心理学超过二十年,经手过无数童话与梦境。且看她以睿智的洞察,解析映照在童话与人生间,彼此唿应的真相。
本书重点 ‧荣格派童话分析大师玛丽-路薏丝.冯.法兰兹,以七个经典童话,说明女性心灵的特征。
‧结合临床经验,点出常见的女性困境与议题,如负向母亲情结、阿尼玛女人、阿尼姆斯攻击、过分自我牺牲等等。
共同推荐(按姓氏笔画排序) 吕旭亚(苏黎世国际分析心理学院毕业、IAAP 荣格分析师)
洪素珍(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心理与谘商学系副教授)
陈文玲(国立政治大学广告系教授兼X书院总导师)
乔色分(一一拟尔剧团艺术总监)
程威铨(海苔熊、心理学作家)
新井一二三(日本作家)
邓惠文(荣格分析师、精神科医师)
苏绚慧(璞成心理学堂创办人、璞成心遇空间心理谘商所所长)
荣格对人类心灵的贡献,就是让我们更能把象征的语言转换成心理的语言;而冯.法兰兹则是让我们把遥远的、他人的童话放进当下的、自己的内在,让我们与自己相遇。──吕旭亚(苏黎世国际分析心理学院毕业、IAAP 荣格分析师)
本书从女性视角分析童话微言大义,补充国族大梦片面神话观点之不足。冯.法兰兹利用荣格心理学理论潜入童话内在,分析之深刻,令人折服。──洪素珍(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心理与谘商学系副教授)
当代西方女性似乎在寻求足以界定自我认同的意象,这种追寻的动机,来自于现代女性的迷惘以及深层不确定感。正如荣格所指出的,西方世界这种不确定感是因为在基督宗教中,女性缺乏形上学的典范所致。新教教义必须接受这样的责难:它是纯男性的宗教。天主教至少还有圣母玛利亚(Virgin Mary)作为女性原型的(archetypal)代表,但是这种女性原型的意象仍不完整,因为她只包含了神圣女性原则当中崇高和光明的那一面,无法表达完整的女性原则。我在研究童话时,偶然首次发现其中的女性形象对我而言似乎能弥补这种缺憾。童话表现了乡野中教育程度较低的村民,所拥有的创造性想像。童话的优势是质朴的(非文学性或修饰过的),并且是在集体中经洗鍊,未曾被个人问题所混淆的纯粹原型素材。在十七世纪之前,对童话感兴趣的都是成人,童话被放在育儿的位置是后来才有的发展,这可能和西方文化排斥非理性并强调理性观点有关,导致童话被认为是没有意义的,这种荒诞故事只适合儿童阅读而已。一直到今天我们才重新发现,童话具有深广的心理学价值。
童话中的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