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策画序
「人对,事对」的集体创作
高希均、王力行 今年九十二岁高寿的星云大师,弘法八十年期间,创立百千座道场、学校、图书馆、美术馆等,他如何管理这庞大的佛教事业、传承联系僧信二众的心?大师曾在<怎样做个佛光人.第十五讲>(《人间佛教系列》,2006「香海文化」出版)以「集体创作,制度领导,非佛不作,唯法所依」做为他的管理哲学,是宗教上的思索创见。
台湾社会在解严三十年后,进入一个既少权威、也少英雄的个人散漫时代,因此典范难以建立,制度难以推动。影响所至,大到国家议事空转,小至人人各行其是,「一事无成」变成了民主化的代价。此刻再度思考星云大师「集体创作」的管理理念,虽是宗教上的思索创见,放在一般企业的管理上、社会大众的心态上,也可相互唿应。
什么是「集体创作」?大师说: 这个世间不是只属于我一个人的,一件事情的成功,需要经过多少人的经验,多少人的智慧,多少人的辛苦,共同来成就,才能成功的。
《人间佛教语录.宗门思想篇》
(2008「香海文化」出版)
在中华文化里,君子有成人之美,成就别人的善行,这当中就是「人」与「善行」,所以人对了还不够,事也必须对了(须是善行),才有可能成就一件好事。星云大师一生奉行「以退为进,以众为我,以无为有,以空为乐」的人生观,凡事先要求自己,以「无我」去成就别人,我在众中,广结善缘。放在入世的观点来看,他以「集体创作」的无私无我,积极开创,培养人才,成就今日佛光山丛林道场,以文化、艺术与教育弘法。
大师对集体创作的看法,充满智慧: 集体创作是大众,没有个人;集体创作是共有,没有个人;集体创作是真理,真理不是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相辅相成。
集体创作的核心是方法要集中、观念要沟通;主管必须要有属下的拥护,属下必须要服从主管领导。能够「互相成就」,才能发挥集体创作,才能共成共荣。
《人间福报》2001年3月6日
「集体创作」是星云大师有大成就的祕诀,同时也是人间佛教在全球流传的关键。本书收录了卷一「大师的话」两篇重要文章,星云大师谈人间佛教的未来发展蓝图;卷二则是「远见创意制作」在二〇一八年中特别专访了慈惠法师、慈容法师、心保和尚、慧传法师、萧碧霞师姑、满谦法师、满润法师、觉培法师、觉诚法师、如常法师、觉元法师,追随大师多年的这些弟子们,细述了人间佛教的发扬与集体创作的成就。
本书顺利出版,特别谢谢特约主编秋萍,一支笔传写动人的故事,佩颖及天下文化编辑团队的精心编辑,远见创意制作团队骆俊嘉、叶政荣不眠不休日夜投入,顾问杨栋樑以独特视角,掌镜拍摄本书封面,正是共同成就的「集体创作」,也是远见天下文化事业群近三百位同事对星云大师的集体敬意。
大师曾自述「生于忧患、长于困难,一生喜悦」,我们在大师的身教与言教,看到了人间佛教与佛光山安顿人心的力量。追随与仰慕大师的海内外信徒与大众,不能仅仅是看到与体会,更要好好地传承与发扬。
二○一八年八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