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野的觉醒:大手印与大圆满之旅

狂野的觉醒:大手印与大圆满之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狂野的觉醒,

是到达证悟阶段前,

停下所有不必要和无意义的活动,

返回生命本初的状态。

 

这是金刚乘世界最具威力的修道,

破除「相对世界」执着的方式。

 

法王作序:第十四世达赖喇嘛法王与第十七世大宝法王专文作序。

着名上师推荐:作者根本上师、藏传佛教噶举派实修成就者竹清嘉措仁波切推荐。

最高深教法的修持诀窍直引:介绍大手印和大圆满教法「甚深心要」。

拥有两大最高教法传承:作者为藏传佛教「宁玛派」与「噶举派」重要学者,并为两大最高教法传承持有者。

幽默风趣,善举例:作者以现代语言、美式幽默、多元譬喻方法,深受读者喜爱。

 

大圆满与大手印是藏传佛教最高教法,于此阶段,上师透过不同方式,将「心性证悟」导入弟子心流,此称为「直指心性」,例如帝洛巴上师打弟子那洛巴,并未说出什么深奥话语,只是脱下生活中的木屐,往那洛巴前额用力一打──此即为上师给予弟子灌顶,让弟子「狂野觉醒」,获得证悟。

本书作者学识渊博,为当代卓越的藏传大师之一,他常年在全球各地弘法教学,特别针对「密续修持之道」有殊胜的揭示。书中标题、分段和解说清晰易懂,极具启发性。作为一个修行人,我们不但需要一条健全圆满的修持道,也需要如同本书的一位「圆满向导」。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竹庆本乐仁波切(Dzogchen Ponlop Rinpoche)
被誉为现代藏传佛教宁玛派与噶举派最重要的学者与老师之一。1965年出生于印度钖金隆德寺,被尊贵的第十六世大宝法王噶玛巴和第十四世达赖喇嘛认证为第七世竹庆本乐仁波切。

仁波切在尊贵的第十六世大宝法王、顶果钦哲仁波切、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等多位大师座下,领受了噶举和宁玛传承的完整教法和灌顶;1991年于隆德寺师利那澜陀高级佛学院获得经论博士学位(KaRabjampa),也在森普那南梵语大学 (Sampurnanant Sanskrit University)获得佛教哲学硕士学位(阿阇黎Acharya),1992年至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读比较宗教学。

仁波切是一位成就的禅修大师,同时也是书法家、视觉艺术家和诗人,在美国居住超过二十年,非常熟悉西方文化和科技,他是那澜陀菩提伞状组织(Nalandabodhi umbrella)与其网页的主要创办人,也是「那澜陀菩提佛学中心」(Nalandabodhi Centers)、「正知国际」(Nitartha International),以及「正知国际学院」(Nitartha Institute)的创办人与主要的导师;这些机构的主要活动为:保存濒临失传的古代经典,推动佛法研习与禅修的训练课程,以及传统佛法教育等。


译者简介

江涵芠、林胡凤茵
江涵芠 (江翰雯)
专职佛法译师与禅修教师。1999年起,由根本上师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亲授显密三乘经论与止观实修,中英口、笔译,气功、金刚拳、舞蹈、道歌唱诵等动禅训练。编译每年闭关课程与内部使用教材,由上师指定为台湾马尔巴佛学会首位金刚拳教师与首批教师团讲师。2005年由上师亲授基础藏文,就读尼泊尔噶玛列些林高级佛学院六年,深入佛教哲学与因明逻辑训练,学习藏文翻译。2011年起,旅居竹庆本乐仁波切西雅图那澜陀菩提佛学中心五年,翻译闭关课程与教材等,并接受深入的实修训练。

公开出版的编审译作品有二十余部:《全然接受这样的我》《世界上最快乐的人》《离死之心》《狂野的觉醒》《莲师心要建言》《普贤王如来祈愿文》《帝洛巴传》《狂智》《追求幸福的开始》《密勒日巴十六篇故事》、那澜陀菩提佛学研习课程九本系列其中七本,包含《没有我时我是谁》《中间亦无中观派》等。佛曲唱诵作品:虔心忆念遥唿之歌──噶玛巴千诺、密勒日巴道歌、药师琉璃光如来、噶玛巴天空下等。


林胡凤茵
竹庆本乐仁波切资深弟子,由香港移居加拿大,在仁波切座下学习大手印与大圆满教法近三十年,娴熟此二教法的见解与修持。多年来协助仁波切开示法教的中文翻译工作,亦为温哥华那澜陀菩提中心的行政人员。


图书目录

【序一】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序二】第十七世大宝法王

【序三】英文编者

 

【第一部 综观修持之道】

 (1)修持之道的本质

佛法:心智科学

修道之旅的前行准备

大手印与大圆满的修持次第

迈入修持之道

【第二部 大手印之旅】

 (2)大手印

冰河雪山

大手印的传承历史

大手印的三种类别

介绍大手印之旅

 (3)带来体验的修持之道

四共加行:转心四思维

四不共加行

特殊四加行

 (4)根大手印──无根之根

根的两个面向:空性与自我

将证悟之道的障碍排除

生起圆满之心

轮涅无二

 (5)教诀之道

大手印直指教授

安住三阶段

安住三法

止禅一般技巧

九住心

 (6)教诀之道──大手印观禅

观禅的直指教授

俱生心即法身

俱生念及法身的展现

俱生显相即法身的明光

如何禅修直指口诀

 (7)证悟之道──大手印四瑜伽

专一瑜伽

离戏瑜伽

一味瑜伽

无修瑜伽

 (8)果大手印──佛三身

从概念参照点中超脱

佛智

日常生活中的三身

 (9)密咒大手印

密咒乘的各种名称

空性与圣观

密咒乘的功德特质与特征

三金刚

师徒关系

 (10)心要大手印──当下的心

狂野的觉醒

心要大手印之根

心要大手印之道:大手印止观禅修

果:无瑕三身

【第三部 佐千大圆满之旅】

 (11)佐千大圆满──九乘佛道之旅

大空尽

佐千大圆满传承

毋入歧途

 (12)声闻乘与缘觉辟支佛果

声闻乘:声闻行者之乘

禅修的三个阶段

四圣谛

个别解脱

缘觉辟支佛果:独觉行者之道

小乘之旅

 (13)菩萨乘

大乘

「我所」的藩篱

滋养正觉得种子

相对菩提心与绝对菩提心

六波罗蜜多

菩萨

大乘传统的两大学派

情绪:亦敌亦友

唯识派与中观派

二谛根基

 (14)迈入金刚乘──苦行明觉乘

冒险犯难

进入皇家宴飨

见与修

苦行明觉乘

 (15)最后的突破

深密随转方便乘

大圆满传承的大师

大瑜伽部

阿奴瑜伽部

阿底瑜伽部

觉醒

编者致谢

图书序言

序一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近年来,对佛法修持产生兴趣的人口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特别是面对外在世界,因高科技发展、变化迅速且影响深远之际,人们更是渴望寻求同步的心灵发展。犹如其他许多灵修传统一般,佛教也提供了诸多方法,帮助我们让基本的正面人生观,如慈心与悲心等得以生起、增长和茁壮,而这些都需要透过正面心态的培养来达成。

  大手印和大圆满是藏传佛教最高深的教法之一,这些深奥高阶教法的重点即在于心性本身,就此而言,此二教法可说是直捣核心。然而,若因此就以为它们是某种速成的法门,那就有所误解了;倘若不了解悲心和觉醒心的脉络背景,不了解悲心和觉性运作于其中的根本显相实为空性,则大手印和大圆满法门不但没有效用,反而很容易被误解。另一方面来说,若能培养悲心、觉性和空性了悟的功德特质,此二法门的修行便会更为坚定有力。

  除此之外,我有几个熟识的朋友,都是极为优秀的大手印或大圆满行者,他们曾告诉我,对上师深切强烈的虔敬心大大增益了他们的禅修,令他们得以证悟心性的究竟本质,也让他们获得了不凡的功德特质,因此,和一位具格的老师建立亲近的关系,也是个先决条件。

  竹庆本乐仁波切为娴熟大手印及大圆满教法的上师和禅修者,他所着作的这本书正符合这个时代的需要。仁波切针对这些不可思议的教法所做的详尽说明,将启发众多读者的心灵,是大众明了这些珍贵法教的宝贵来源;诚如经典所说:若能净化心性虚空中的概念云霭,全知的星宿之光将会遍照十方。

序二

第十七世大宝法王


  既已获得具有智慧和判别力的人身,就应善用此珍贵人身努力成就真正的快乐,并尽一己之力利益其他众生;然而,若没有依循一条正确有效的心灵修持之道,就不会知道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因此,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莫过于学习具足智慧及诸多方便法门的佛法。

  一般而言,尽管佛法教示浩瀚如海,密咒乘修持之道却特别迅捷且深奥,其中的修持法门都包含在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之中。多年来,深具佛法智慧且学识渊博的上师竹庆本乐仁波切(又名:Karma Sungrab Ngedön Tenpay Gyaltsen噶玛松乐给敦滇贝嘉晨),广为教授了离戏的圆满次第修持心要「大手印」与「大圆满」,他的弟子集结这些开示并出版成书,对此,我心中感到非常欢喜,并祈愿与这些开示有关的佛行事业都能广大昌盛。

序三   英文编者

那澜陀菩提出版部编辑委员会
辛蒂‧雪顿(Cindy Shelton)
安娜‧布朗‧格力司伍(Anna-Brown Griswold)
玛格‧库克(Marg Cooke)
提姆‧里昂(Tim Lyons)


  《狂野的觉醒》一书中,竹庆本乐仁波切介绍了大手印与大圆满两大修持传承的心要。「大手印」指的是自心无造作、非缘起的智慧,它是一切实相光明、空性及持续不灭的本质;「大圆满」则是指本初觉醒心,它本自圆满、且具足证悟(菩提)的一切功德。此二传承智慧,被公认具有大加持力与转化力,若能同时研究此二者,将得到极大利益。我们不仅能体会到二者共通的深广智慧,更能于此二者的独到之处,找到个人修行应抉择的方向。大手印和大圆满提供行者众多禅修法门与多元化的方便道,借此认出自身的迷惑妄念,将之转化为智慧。然而,倘若没有教诀以参透这些修持之道,我们便无法真正掌握法门的力量,对于有心追随此二修持之道的行者而言,竹庆本乐仁波切清晰且详尽的口诀教授,能引导我们踏入修持之道的国度,这些教授实深具启示。

  《狂野的觉醒》开宗明义探讨整个心灵修持之道的本质,反映与修持道有关的盲信、宗教及文化等议题,其中说到佛法其实并非宗教,而是一种心智科学,

  同时也是完全不受文化局限、任何人皆适用的智慧体。不过,竹庆本乐仁波切也提醒我们,若想修持这些教诀,我们势必得做好万全的准备,以面对修持道上的种种情境。若能透过思惟、学习和适当的禅修训练把自己准备好,也培养虔敬心,我们便拥有一条「完整且圆满的修持道」。就此二传统而言,虔敬心和了悟是不可分的,开放的虔敬心针对的是我们的上师和传承,但它最终也指向行者自己的证悟之心。

  作为一个修行人,我们很快就学习到,我们不但需要一条健全圆满的修持道,也需要一位圆满的向导,因为这一路上将不断出现陷阱和令人误解的情况。不同文化的文献里,都不难找到有趣却又辛酸的修行人故事,这些行者决心走上这条超脱一切的修持道,达到顿然觉醒、全然活在当下且充满无私的爱和慈悲的境界;历来的传承诸上师体现此修道之旅的证悟之果,并慈悲开示弟子如何成功地圆满这条修持道。

  修持之道究竟如何从根基处开始运作?当我们以越来越敏锐精确的心,逐渐深入洞察自己的迷惑时,我们的修持道又如何随之开显展露?若能详加研究,广大的利益将随之而生。在本书中,竹庆本乐仁波切借由传统佛教「根、道、果」的逻辑,描述了这条次第进展的修持道:「根」的阶段,在理论层面上阐释佛教哲学的见地,也介绍透过「闻、思、修」的基本修心训练;「道」的阶段,则是上师教导的教诀,特别是指传授当下觉醒体验的直指心性口诀,以及特定的止观禅修练习等等;「果」的阶段,则是透过前两个阶段,而得到修道之旅的最终结果。同时,竹庆本乐仁波切也从「果位」的观点,提出他对修道之旅的看法,

  仁波切指出,证悟的境界其实一直都在;在每一剎那中,陷入迷惑或顿超觉醒的机会,其实是均等的。以世间的观点而言,这种顿超跃进是极为疯狂的,然而从大手印与大圆满的智慧来看,连迷惑妄念都无法遮蔽我们究竟清净且觉醒的本质。什么是「顿超觉醒」?竹庆本乐仁波切指出,这个倏然觉醒的体验,就是最终消除我执所生的造作与束缚后,所产生的一种欢欣、喜悦和无畏的境界。

  本书中,仁波切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介绍这个全然清净且觉醒的本质。此处要补充说明的是,本书所用的名相「佛」,大多并非指历史人物释迦牟尼佛,而是用来作为「证悟」、「菩提」或难以言喻的证悟功德特质的同义词,例如,当仁波切提到「佛心」时,所指的是自心的根本实相,也就是智慧与慈悲之心完全觉醒且赤裸无遮的体性。另外,此处所说的「心」(mind,指概念心)和「心灵」(heart),亦非是西方人一般认为的对立两极,这两者是无别不可分的,心的基础即是心灵。

  佛法修持之道的详细阐述通常看起来很艰深专门,不过本书所提出的大手印与大圆满教法,却直指关键要点──直接面对或处理「自我」与「情绪」,这类开示大多是透过比喻或故事来说明。总而言之,本书所阐释的修持之道极为实用且人性化,这趟内在之旅能让我们在当下此处连结上觉醒之心,实际体悟觉性之广大境界。

  祈愿所有值遇这些法教的众生,都能发展出与诸佛同等的智慧与慈悲,也祈愿所有众生无一遗漏,都能踏上圆满完整的成佛之道。

图书试读

【第一部  综观修持之道】
 
第一章  修持之道的本质

 
佛法是一趟个人深入心灵的旅程,也就是去探索「我究竟是谁」、「我是什么」,佛陀的教法教导我们应如何重新发掘「心」的本性,进而完全了悟这个实相。在所有的佛法修持道中,「大手印」(Mahamudra)与「大圆满」(Dzogchen)的传承教义代表了佛陀教义的心髓,修持此二道的任何一条都能开启那迈向深奥旅程的大道。这些传承提供了最佳的善巧方便,令我们得以体验完全觉醒的状态,并亲尝自心和外在世界的真正实相。
 
但是这趟心灵旅途也很可能变得复杂难理。一开始,我们可能很有冲劲、很有活力,具足思考力和求证心,充满追根究柢的好奇心,但是这条修持道到头来也有可能演变为某种仅是建构于盲信上的宗教,这是佛法修行者会面对的主要危机──我们很容易不自觉地堕入这样的陷阱中,还以为自己仍然有着求证心和探究力,然后,勐然之间,我们才惊觉自己已经陷入对宗教教条的盲信传统中;深沉的黑暗包围着我们,我们虽然依旧向前走着,却完全迷失了方向。
 
我们必须反覆不断思惟这条心灵修持道的本质,这点异常重要:我走上这条修持道的目的是什么?
 
是什么样的动机带领我们走上这条修持之路?我们是否真心想要觉醒、真的想要开悟、真的想要解脱?或是我们另有所求?我们应当时不时提醒自己走上修持道的目的和动机,我们要重新问自己最基本的问题:我是否真的希望开悟成正觉?我是否真的想要达到那境界?问题并不在于所需时间长短、或有多么困难,问题是:我是否真的想从这场梦中甦醒?
 
从「大手印」与「大圆满」教义的角度来看,我们当下即可觉醒;当我们从心的迷惑状态中觉醒时,就是开悟或证悟。当下这一刹那与证悟是没有分别的,从一开始,心的本质就是完全醒觉的,而这个觉醒状态并不存在于我们平常所经验到的情绪、念头和感知,倘若我们能如实地看到自己的情绪、感官知觉和念头,而非试图改变它们或改善看待它们的方式,那么,我们便会看到此觉性的根本状态;「佛果」或「果」就只是认证了自心的这个本性,而这便是所谓的「涅槃」或「解脱轮回」,除此之外,再无更究竟的境界。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