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命百岁3:快乐菌让你不忧郁

肠命百岁3:快乐菌让你不忧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肠道菌群
  • 心理健康
  • 情绪调节
  • 益生菌
  • 饮食养生
  • 健康生活
  • 抗抑郁
  • 肠道健康
  • 身心健康
  • 快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新世代益生菌,不但让你不生病,
还会带来好心情!?
忧郁、疲劳、自闭症的新解方,
心灵健康从肠道保健做起!

  2018年亚太精准医疗年度风云人物奖、亚太精准医疗年度杰出成就奖──
  台湾益生菌权威「蔡英杰博士」,教你摆脱肠道情绪勒索,打造减压人生!

  肠道菌控制你的大脑与情绪,「脑肠新世纪」来临!
  临床实验证实,肠道菌可以控制大脑与情绪,
  精神健康的基础,其实建立在肠道健康以及良好的肠道菌相上。
  因此,益生菌的应用已不限于肠道保健,
  甚至超越免疫过敏,代谢调节,堂堂进入精神领域!

  ▋为什么精神益生菌这么重要?

  ‧能减缓压力、改善忧郁,是精神保健最有效的工具。
  ‧动物实验证实,怀孕时补充,可以促进胎儿大脑发育,提昇成年后脑部的血清素浓度。
  ‧临床研究显示,精神益生菌可以改善自闭症、忧郁症等症状,在精神疾病领域备受期待。
  ‧2016年美国白宫推动「国家微生物体计画」,2017年微生物体被评选为最具潜力的医疗创新科技!

  ▋关于本书

  肠道菌的研究,势必改变我们对健康的定义,改变未来的医学。近年来在科学实证下,益生菌的应用已不侷限于肠道保健,经由从肠道直通大脑的生理轴线──菌脑肠轴,肠道菌可以操控肠道的神经免疫系统,影响中枢神经,全面影响大脑发育、精神情绪、学习能力。

  蔡英杰博士将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说明肠道菌如何与大脑沟通,并举出目前的研究案例与科学证据,帮助大家认识「菌脑肠轴」,并介绍由台湾研发,目前唯一证实能提升多巴胺与血清素的精神益生菌──PS128。

  蔡博士告诉我们,只要在生活中,多摄取含丰富膳食纤维的天然食物、正念冥思、运动建身,定期补充益生菌,就可以简单实践脑肠养护。借由益生菌直接而且有效的调控肠道菌,我们不但可以「肠命百岁」,更可以打开精神健康的康庄大道。

名人推荐(推荐人依姓氏笔画排序)

  孔学君  麻省总医院Martinos中心Synapse自闭症研究主任
  孙璐西  国立台湾大学食品科技研究所名誉教授
  郭旭崧  国立阳明大学校长
  陆清松  陆教授神经科诊所院长
  蔡世仁  台北荣总精神医学部部主任、国立阳明大学精神学科部定教授

  专文推荐

  李旺祚  台大儿童医院小儿神经科主任和教授
  陈明汝  台湾乳酸菌协会理事长
  廖启成  财团法人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所长、台湾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
  潘怀宗  阳明大学医学院药理教授、台北市议员
  谢明哲  台北医学大学保建营养学系名誉教授
  简以嘉  卫生福利部草屯疗养院院长、财团法人精神健康基金会首任执行长

  医学界口碑赞誉

  林书炜  POP Radio电台台长、健康节目主持人
  张雅芳  中视《乐活有方》知名主持人、菁采台台长
  杨月娥  资深媒体人
  郑凯云  知名主播

  影视媒体齐声说赞

  益生菌的应用在这几年广为被研究,蔡英杰教授长年投身于肠类菌的研究,在本书中他将菌脑肠轴的概念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大家,让大家了解到肠类菌与神经系统的关系。近年来菌脑肠轴被发现可能与一些精神疾病或是神经发展性疾病,甚至退化性疾病有关,蔡教授的论述可以开启更多相关的研究,让更多科学家去釐清这些疾病与菌脑肠轴的真正关系。──李旺祚  台大儿童医院小儿神经科主任和教授

  随着前瞻科技的进展,益生菌的产品研发已迈入了第四个世代,国际上的前瞻学者们已聚焦于菌脑肠轴线的神经系统研究,蔡英杰教授的团队不论在科技研究或产品开发均居于国际领先群的地位;这本书以科普的文辞,带领大家轻松地进入益生菌的迷人世界,探索菌脑肠领域的快乐园地,并享受前瞻科技带来的快乐成果。──廖启成  财团法人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所长、台湾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

  蔡英杰博士以推广肠道保建为理念,在研究之余,始终笔耕不辍,致力将肠道健康知识普及于大众之间。而这本睽违七年的新作将告诉你我,肠道保建,不但影响你的身体建康,还会影响你的精神健康!蔡教授依其丰富的学术涵养,说明大脑与第二大脑(腹脑)之间的关系,收录最新科学研究,以及脑肠养护的生活实践方法,实证与实用兼具。──潘怀宗 阳明大学医学院药理教授、台北市议员

  肠道微生物对人体的应用,已从我们所熟知的消化代谢,突破到神经精神领域,举凡肠躁症、忧郁症、自闭症等现代人普遍会有的精神问题,都将有益生菌发挥的空间。蔡英杰博士为台湾肠道权威,所带领的团队,研发出的益生菌产品屡获国际奖项。他将近代学界与个人的研究成果、心得,深入浅出化为科普读物,介绍大脑、肠道、肠道菌互相连结的机制与证据,带领读者认识「菌脑肠轴」,以及未来医学又会因此产生怎样的变革。──谢明哲  台北医学大学保建营养学系名誉教授

  蔡英杰教授是我大学时代的导师,为人谦沖,学养俱佳,他从二○○六年出版的《你不能没肠识》,二○一○年出版的《肠命百岁》,二○一二年的《肠命百岁2》,到二○一九年出版的《肠命百岁3》,宣告「益生菌已经迈入脑肠新世纪」,与我们精神健康息息相关,是兼具科学教育与精神健康推广的好书,值得推荐给大众读者,仔细阅读其中精华,一定可以有很大的收获。──简以嘉  卫生福利部草屯疗养院院长、财团法人精神健康基金会首任执行长

  肠道专家、益生菌权威蔡英杰博士从畅销书《肠命百岁》、《肠命百岁2》后,再度推出新作《肠命百岁3》,我们很惊喜的发现,蔡英杰博士多年研究益生菌已经突破了只限于肠道保健的应用,在这本新书中蔡博士宣告:「益生菌已经进入脑肠新世纪了!」也就是说,在科学的实证下,益生菌的应用已不侷限于肠道保健,而是可以借由从肠道直通大脑的生理轴线,全面影响大脑发育及精神情绪与学习效能!这项科学新发现,对高压焦躁的现代人来说无疑是大大的福音!──林书炜  POP Radio电台台长、健康节目主持人

  主持「健康有方」节目,访问过许多医生和健康专家,察觉现代人肠道老化、好坏菌失衡,问题严重。蔡教授长期研究益生菌,发现肠道影响情绪和健康甚鉅,养好菌远离疾病,是值得推荐的养生宝典。──杨月娥  资深媒体人

  蔡教授选取菌脑肠轴及精神益生菌这一富有前景的新兴方向,专心投入心血达十年,成果斐然,获得宝贵的千余种菌种库,并依此施用于动物模型,成功利用外植益生菌调节大脑多巴胺及血清素,并获得治癒老鼠抑郁此令人振奋的结果,从而预示了推广于人类的可行性。这一成果无疑提供了一种有潜力的新型治疗或控制抑郁症、巴金森氏症、自闭症、妥瑞症等一系列精神疾患的新思维、新理念。
  希望读者可以透过本书通向这一开创性的生化医学理念,并享受他们持续地钻研步伐,获得身心健康的长足收益。-孔学君  麻省总医院Martinos中心Synapse自闭症研究主任

  蔡教授多年来深耕微生物应用领域,在研究之余,亦提笔写了多本肠道保健的书籍,造福一般大众。他宛若传教士一般,广播益生菌福音。背后支持他的,除了身为研究者的使命与热忱、扎实的研究根基,还有「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严谨的科学态度。本书收录了丰富的科学数据以及临床案例,富含学术性的参考价值。期待这本书的出版,可以将科学界目前最炙手可热的「菌脑肠轴」普及于一般民众之间,让大众在精神养护方面,有一个自然、无负担的新选择。-孙璐西  国立台湾大学食品科技研究所名誉教授

  集教授、作家、科学家、实业家一身的蔡教授,在这本最新的《肠命百岁3:快乐菌让你不忧郁》提出了新的「菌脑肠轴」概念,颠覆大众对益生菌的传统观念,益生菌不仅有益肠道健康,也有助于精神健康。
  蔡教授以深入浅出的文字,介绍神经系统以及什么是精神益生菌,最后提出脑肠保健的基本功。这本书特别适合忙碌的上班族阅读,尤其是现代人普遍外食,精神工作压力大,都是胃肠与精神疾病的高风险族群,这本书有助于民众釐清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达到「肠命百岁」。-郭旭崧  国立阳明大学校长

  开发精神益生菌不只要有研究实力,还需要庞大的人力、财力及运气。蔡老师以宣教士的使命感上山下海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建立了千余株乳酸菌的菌种库,特别的是大海捞针地从客家福菜找到快乐益生菌。目前已经在动物研究及临床观察看到快乐益生菌对一些精神疾病的效果,现在正要进行最后一哩路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透过本书,你可以看到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过程,并且对精神益生菌有更精确的了解。-蔡世仁  台北荣总精神医学部部主任、国立阳明大学精神学科部定教授

 
肠道健康与心境平衡的深度探索 《肠命百岁3:快乐菌让你不忧郁》 是一本专注于肠道微生物群落与人类情绪健康之间复杂联系的科普读物。然而,在本书之外,我们探讨的领域可以延伸至更广阔的健康范畴,涵盖营养学、消化生理学、免疫系统调节以及生活方式对整体福祉的深远影响。 第一部分:消化系统的精妙运作与现代挑战 本书的非核心内容将首先带您深入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宏伟工程。我们不再聚焦于“快乐菌”的具体菌种,而是宏观地审视从口腔到结肠的每一个环节如何协同工作,以完成营养的吸收、废物的排泄以及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1. 消化道的解剖学与生理学基础重述: 我们将详细阐述胃酸的生成机制、小肠绒毛的吸收效率、大肠对水分的调控能力,以及蠕动在物质运输中的关键作用。这部分内容将使用清晰的图示和通俗的语言,帮助读者建立扎实的生理学认知框架,理解一个“良好运转”的消化道是身体稳态的基石。 2. 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抛开具体的益生菌益生元配方,我们将聚焦于宏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微量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在消化道内的分解与吸收路径。探讨不同食物质地如何影响消化速度,以及某些营养素的缺乏(例如B族维生素或镁)如何间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尽管这些影响并非直接源于肠道菌群的改变。 3. 消化系统面临的现代压力源: 现代生活方式对消化系统的冲击是多方面的。本部分将探讨长期压力、不规律的进食时间、高加工食品摄入以及环境毒素(如某些食品添加剂或抗生素的非治疗性使用)如何干扰正常的消化酶分泌和粘膜屏障的完整性。我们将从结构和功能的角度分析,为何这些压力源会导致腹胀、消化不良等常见症状,这些都是在讨论肠道菌群失衡之前,消化系统发出的“求救信号”。 第二部分:免疫系统与肠道屏障的动态平衡 肠道被誉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这一论断的背后,涉及的远不止细菌本身。我们将深入探讨肠道粘膜屏障的功能性结构,及其在区分“友军”和“敌军”中的精妙设计。 1. 粘膜免疫系统的防御体系: 讲解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ALT)的组成,包括潘氏细胞、固有淋巴细胞以及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作用。分析当屏障受损(即“肠漏”现象,但侧重于物理和化学损伤而非菌群失衡引起)时,机体对环境抗原的过度敏感性如何被激发。 2. 炎症反应的通用机制: 探讨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释放是如何作为一种通用语言,在肠道局部引发炎症。我们将使用非菌群特异性的炎症模型来解释,例如食物过敏原或化学刺激物如何触发免疫反应,以及这种反应如何影响全身的健康状态,即使在肠道菌群结构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这部分内容将帮助读者理解,炎症是多种因素的共同结果,而非单一菌群失衡的“专利”。 3. 跨学科视角:代谢废物与毒素的清除: 消化过程的最终产物和未完全分解的物质,需要肝脏和肾脏的协同作用进行处理。我们将概述肠道如何与肝脏通过“肠-肝轴”进行物质交换,强调健康的排泄功能对减轻全身解毒负荷的重要性,这是维持长期健康的关键环节,独立于肠道细菌的“情绪调节”功能。 第三部分:压力、激素与非菌群介导的脑-肠轴关联 虽然原书可能聚焦于细菌产生的神经递质,但本节将拓宽讨论范围,探讨在没有显著菌群改变的情况下,心理压力如何直接作用于肠道,以及其他内分泌因素如何调节消化功能。 1.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直接影响: 详细分析急性或慢性压力导致的皮质醇和肾上腺素分泌,如何直接作用于肠道平滑肌收缩速度(影响蠕动)、胃酸分泌量以及肠道血流量。这些是纯粹的神经内分泌反应,是“脑-肠轴”的经典通路,不依赖于微生物代谢物的产生。 2. 神经肽的作用: 介绍胆囊收缩素(CCK)、胃泌素(Gastrin)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等内源性神经肽,它们在消化道信号传递中的核心地位。探讨当压力过大或某些特定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使用不当时,这些神经肽的失调如何造成消化功能障碍,独立于肠道菌群的平衡状况。 3. 能量代谢的全局调控: 讨论胰岛素抵抗、瘦素和饥饿素等能量代谢激素,它们不仅影响体重,也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迷走神经,反过来影响食欲和消化效率。这提供了一个更宏大的视角,将消化系统的健康置于整个身体能量平衡的背景下考察。 第四部分:构建持久健康的生活习惯:超越营养补充 健康的消化和整体福祉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多维度的生活习惯作为支撑。本部分将提供一套全面的、非特定于“快乐菌”干预的生活方式指南。 1. 运动生理学与肠道动力: 探讨不同强度的体育锻炼(有氧与无氧)对肠道蠕动的影响。规律的体力活动如何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从而优化消化过程,减轻压力反应。 2. 睡眠卫生对内脏器官的修复: 深入分析深度睡眠期间,身体如何进行细胞修复和激素调节。长期的睡眠不足如何导致皮质醇水平持续偏高,进而抑制消化酶的有效分泌,影响肠道粘膜的再生能力。 3. 心理韧性与呼吸训练: 介绍正念练习、腹式呼吸法(膈肌运动与内脏按摩的关联)如何直接激活迷走神经的“休息与消化”(Rest and Digest)模式。这是一种快速、直接干预自主神经系统的方法,以应对消化道功能紊乱,其效果立竿见影,不需等待微生物群落的长期变化。 总结: 通过以上四个维度的深入探讨,我们构建了一个远比单一讨论益生菌更为丰富和坚实的健康框架。这本书的延伸内容旨在让读者理解,消化系统的健康和随之而来的身心状态,是消化生理学、免疫学、内分泌学和生活方式管理共同作用下的复杂交响乐。维持一个强健的消化系统,需要对各个系统的相互作用有全面且深入的认知,这才是通往长期、稳定健康的基础。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蔡英杰


  日本东京大学农学博士。

  现任国立阳明大学微生物体中心执行长,台湾乳酸菌协会名誉理事,亚洲乳酸菌学会联盟院士,益福生医、扬生生化、惠生研生技等公司创办人及科技顾问。曾任:阳明大学生化暨分子生物学特聘教授、生化所所长、医学系生化科主任、东京大学生物科技系客座教授。

  创设台湾乳酸菌协会,担任第一、二届理事长,创设亚洲乳酸菌学会联盟,担任第二、三届会长,筹办主持第二届(台北,2003年)、第四届(上海,2007年)及第五届(新加坡,2009年)亚洲乳酸菌大会。发起并主持「肠道健康公益宣导活动」(2004 ~ 2006年),2009年与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及中国蒙牛公司发起并主持「肠道关爱公益活动」。

  2014年成立益福生医公司,提出第一株精神益生菌PS128的专利申请,积极进行临床试验以及市场推广。2018年,PS128荣获Nutra Ingredients-Asia Awards的「年度最佳益生菌产品」大奖,益福生医凭借PS128,荣获亚太精准医疗年度益生菌全球领导品牌奖。蔡英杰教授获颁亚太精准医疗年度风云人物奖、亚太精准医疗年度杰出成就奖。如今PS128已经获得欧盟、日本、台湾、美国等二十余国专利。

  着有:
  《你不能没肠识:顽固教授的24个肠道保健祕诀》(如何出版,2006)
  《肠道内经:便便博士的顺畅哲学》(中国友谊,2009,简体书)
  《肠命百岁:肠道权威最新长龄保健大典》(时报出版,2010)
  《肠命百岁2:益生菌让你不生病!》(时报出版,2012)
 

图书目录

推荐序
作者序
序章  迎接脑肠新世纪
 
Chapter1  精神健康由肠道思考
一、台湾经济发展的代价是全民忧郁
二、全球精神健康危机
三、精神健康:由肠道思考
 
Chapter2  认识神经系统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与神经胶细胞
二、神经系统的层次与分工
三、神经传导物质
四、多巴胺:点燃斗志,创造欲望
五、血清素:带来幸福与稳定
 
Chapter3  脑肠轴与菌脑肠轴
一、礼赞肠道菌的崛起
二、第二大脑:肠道神经系统
三、脑肠轴:肠道和中枢神经间的讯号传递系统
四、菌脑肠轴的发展
五、肠道菌如何与大脑沟通?
六、菌脑肠轴对健康的影响
 
Chapter4  带来快乐的精神益生菌
一、什么是精神益生菌
二、开发精神益生菌的领先选手群
三、认识PS128
PS128的研发历程
五、精神疾病的动物模式
六、为什么PS128可以改变行为
七、PS128的临床研究
 
Chapter5  肠道菌与自闭症
一、什么是自闭症
二、肠道菌异常与自闭症的关系
 
Chapter6  脑肠保健基本功
一、膳食纤维是肠道好菌食物
二、益生菌是脑肠保健首选
三、补脑健脑,日常饮食与保健营养品双管齐下
四、压力管理:化压力为动力
五、规律运动:舒服爽快,持之以恆
六、优质睡眠:大脑与肠道的清道夫
七、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Chapter7  迷思
Q1. 健康人不需补充益生菌?
Q2. 好的益生菌不需要冷藏?
Q3. 长期吃益生菌会产生依赖症?
Q4. 吃菌不如养菌好? 
Q5. 肠道菌会「劫持」大脑?
Q6. 益生菌安全性研究不够完备?
Q7. 益生菌会导致脑雾?
Q8. 益生菌不会在肠道定植,吃了也没用?
Q9. 服用抗生素后不应该摄取益生菌?
 
结语:益生菌2.0──期待更高,检视更严
附录
参考文献
 

图书序言

作者序

益生菌迈入脑肠新世纪


  执笔构思撰写每一本书时,都会先立下这本书要传达的理念,然后说些激励人心的话,同时加强自己执笔的动力。

  二○○六年出版的《你不能没肠识》,我在自序中讲「顽固教授基于知识与信念而来的傻劲与坚持」,当时正开始推动肠道健康公益宣导活动,充分需要傻劲与坚持。

  二○一○年出版的《肠命百岁》,自序讲的是「把健康文化基因传给下一代」,希望让肠道保健、全谷杂粮、规律运动、慢活慢食等的健康元素,定植成风气习俗,成为可传承下代的「健康文化基因」,在我们富而好礼的社会,再加上健康与美丽。

  二○一二年的《肠命百岁2》则讲「乳酸菌爱好者的心语」,我开宗明义就说要在读者心里凿出一口活井,涌出活水,滙成江河,意思是要让读者自自然然成为知识型的益生菌爱好者,懂得分辨是非,而且知行合一,养成习惯,是实践型的爱好者。

  转眼六年后的这本书呢?

  这本书目标同样清楚,就是要宣告:「益生菌已经迈入脑肠新世纪。」

  益生菌的应用早就不限于肠道保健,甚至超越免疫过敏、代谢调节(减重、糖尿、血压、血脂等),堂堂进入压力、心情、忧郁、快乐、记忆、学习、疲劳等的精神心理领域,也就是我说的「脑肠新世纪」。

  在脑肠新世纪里,大家不再只是因为便祕、消化不良,甚致过敏、感染,而来寻求益生菌的帮助,他们会因为想要缓解忧郁情绪,多些快乐心情,少些疲劳无奈,让脑子里多一些快乐荷尔蒙,工作多些动机冲力等目的,就来敲益生菌的门。当然这类益生菌不是一般益生菌,绝对是大师级,称为「精神益生菌」(Psychobiotics)的特殊机能益生菌。

  在这本书中,我要谈肠道菌如何影响神经心理,影响大脑发育,影响忧郁、自闭、疲劳、记忆、学习……如何在人体构成一个,由丹田(肠道)直通髓海(大脑)的重要生理轴线──菌脑肠轴。因为益生菌直接而且有效的调控肠道菌,透过肠道神经系统,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精神心理领域因此顺理成章地,成了益生菌产业兵家必争之地。接着我还要谈我们如何在经济部学界科专计画支持下,研发出我个人深深引以为傲的精神益生菌PS128,我喜欢称之为快乐菌。我会让你了解这株菌的特色、功能,以及这株菌将如何快速让人蒙福受益。

  这本书的三个关键词,依序是:菌脑肠轴、精神益生菌,以及PS128。

  在序章中,我要举出:「迎接菌脑肠新世纪」,「对抗压力荷尔蒙」,以及「我们一定可以迎头赶上」等三项宣言,拉高本书的愿景视野。

  第一章谈全球精神健康危机,拉抬你的关注度,第二章说明肠道神经系统,为了建立你必要的基础知识,我必须花篇幅谈些深奥的神经系统及肠道神经系统,第三章,我讲第二大脑以及脑肠轴,然后带出「菌脑肠轴」;这是本书的核心,我力求浅显有趣,会举许多有趣的研究案例,描绘出这个联络五脏六腑,整合十二经脉的重要轴线,说它掌控身体所有重要生理机制也毫不过分,有趣的是,科学家居然到近几年才发现它的存在,才开始努力摸索它的本质。

  第四章我谈精神益生菌的崛起,与你分享PS128诞生的喜悦,也要让你了解未来她们将如何成长,第五章我讲自闭症,以我们的临床研究为中心,写这两章,我充满感恩,自由挥洒。PS128可以改变大脑多巴胺及血清素,这两种快乐荷尔蒙在第二章有详细描述。

  第六章我谈如何做脑肠保健,其实没有甚么妙方秘诀,有的就是在饮食,纾压,生活习惯上点点滴滴的基本功夫。

  第七章是迷思解答,近一年有几个研究发表在超一流国际期刊,分别质疑益生菌的安全性及功效性,我视为好事,证明益生菌已受到主流科学家重视,而且开始跨出食品,向必须严格放大检视的药品走。我在第七章中,将为大家解读这几项看似负面的研究论文。

  在附录,我邀了两位PS128长期使用者,写出他们的内心话。我是科学家,我对我们的快乐益生菌,一步一脚印地做各种动物试验、临床试验,我申请专利、发表论文,但科学家一板一眼的态度,反而会让读者抓不到头绪:「蔡教授,到底PS128能够为我的亲人做什么?」好,我请来两位重度使用者,让他们回答你的问题。

  我还邀了邱瑞祥与蔡佳芬两位精神科医师,希望他们由精神科专业角度,客观的评述菌脑肠轴与精神益生菌。

  ***

  在此要感谢几位朋友,首先要感谢阳明大学郭旭崧校长为这本书写推荐序,他是第一位回来做阳明校长的校友,会将阳明带上更高一层,他支持我们的研究,不遗余力;感谢孔学君教授,她是哈佛大学教授,自闭症研究团队的主持人,我和她合作一项PS128介入之自闭症儿童临床试验;感谢陆清松教授,他是巴金森氏症首屈一指的权威,自林口长庚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退休后,开设巴金森氏症专科诊所,他与我们正在执行多项巴金森氏症之PS128介入临床试验;感谢台大食科所孙璐西教授,说她是食品界大老,她一定不接受,不过她就是深受食品界尊重钦佩的大老,感谢北荣精神部部主任蔡世仁教授,他也是阳明大学精神学科教授,他讲出我内心对PS128的感动。

  《乐来越爱你》这部歌舞电影叫好叫座,拿了六项奥斯卡奖,我最喜欢女主角去应征时唱的那首歌,〈The fools who dream〉,作梦的傻瓜,她说她住巴黎的姑姑有一次光着脚,跳进塞纳河,鼻涕流了一整个月,可是她姑姑说,她还想再跳一次。我摘译了部分歌词:

  「敬那些做梦的傻瓜,敬我们闯下的祸,有些疯狂是关键,能看到新的色彩,所以,尽情叛逆,丢颗石头,溅起涟漪吧,这就是为什么世界需要我们。」

  这首歌最激起我共鸣的是那句「A bit of madness is key」,有些疯狂是关键。

  三十几年教授,因为做了项感动自己的研究,因为知道自己研发的这几株菌,推广出去可以帮助许多人,于是向同事、学生募了上亿的钱,创了业,聘了几十位硕博士,同时启动十几项临床试验,三年烧掉八成现金,这是需要有一颗带点疯狂的心。不过越来越多爱用者的见证,支持着我这爱作梦的傻瓜。有些疯狂是关键,要有点疯狂,才能看到新的色彩。

  各位朋友,当你总是感到压力、感到烦躁、感到灰暗、感到快撑不住时,看医生、找谘商、放慢脚步、注意饮食、多些运动、多些社交,努力降低压力指数,认真地改善自己的精神健康状况,怎可认输,自己的人生,自己掌控。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要告诉你,你还必须改善自己的肠道健康,长期下来,会使你的精神健康也获得改善。

  各位朋友,肠道照顾好,百病不来找。我祝福你,活得健康、长久、美丽,活得潇潇洒洒、清清爽爽。存着感恩的心,人生真的不错。

 

图书试读

第一章    精神健康由肠道思考

现代人精神健康状况不佳的比例太高,经常感到有压力、倦怠,经常睡不好,工作效率低迷,求助于医生,也检查不出个所以然,医生也只能开些药打发。

虽然我总是说生命就是要有压力,压力越大,越能激发潜能,工作效率越高。可是当压力超过一个水准时,不但工作效率急遽下降,许多重要生理指标,如免疫系统、记忆力等,都开始恶化。

适度的压力是动力,过了度,就是杀手。

你真心想积极面对自己的精神健康、真心想驾驭自己的压力,化压力为动力,很好,我要告诉你,除了放慢脚步、多些运动、多些社交,甚至积极看医生、找谘商,还可以先从自己的肠道保健做起,先从照顾自己的肠道菌做起。我这么说,绝非闭门造车,是有许多最新医学研究佐证的。

一、    台湾经济发展的代价是全民忧郁

前一阵子在医学顶尖期刊《刺胳针》(Lancet)看到一篇由剑桥大学史塔勒克(Stuckler)教授执笔的评论文章,题目是〈国家的进步:我们可以由台湾学到什么?〉(The progress of nations:what we can learn from Taiwan)

太棒、太有趣的题目了,居然在《刺胳针》上称赞台湾,在这全民士气低迷的时代,更是激发起我做为台湾人的自豪。

这篇评论细数台湾由一九六○年代在经济、政治上所获得的成就,如何成功由一党专制转型为多党民主,如何度过多次全球经济危机,还建立起全民健保制度,然后笔锋一转,竟然开始说台湾经济奇蹟的代价是逐年恶化的国民精神健康,原来这篇文章是评论中研院郑泰安博士分析台湾「一般精神障碍」盛行率的一篇论文。

郑博士团队的研究是由一九九○年到二○一○年的二十年间,以同一份问卷(CHQ-12),每隔五年,调查九千多位民众的精神健康,发现台湾人的一般精神障碍(common mental disorder)盛行率在这二十年间,足足增加一倍,由一九九○年的百分之十一点五,上升到二○一○年的百分之二十三点八。

女性的盛行率远高于男性,但是男士们也别高兴得太早,男士的自杀率却是女士的一倍有多。郑博士特别强调生活上的不确定性(如失业率、失婚),是影响精神健康的主要因素。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位退休的阿嬤,平时最关心的就是身体健康,还有有没有办法让生活过得更开心一点。《肠命百岁3:快乐菌让你不忧郁》这本书,真的是我近几年来读到最惊喜的一本!我一直以为肠道问题只是年纪大了才会有的烦恼,但这本书却告诉我,原来我们肠道里的“小家伙们”才是影响我们情绪的关键!作者讲得非常浅显易懂,就像是邻居阿姨在跟我聊天一样,不会有什么听不懂的专业名词。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不只是告诉我们“为什么”,还教我们“怎么做”。书里提到的很多食物,都是我们台湾人餐桌上常出现的,比如一些腌制的蔬菜,还有酸奶。我以前只是觉得这些东西好吃,现在才知道原来它们还能“养好菌”,让我们的心情也跟着“好起来”。我开始试着每天早上喝一杯无糖的优格,午餐也多吃一些烫青菜,晚餐则会准备一些蒸鱼。说实话,一开始我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但大概过了两个星期,我发现自己真的比以前更有精神了,也比较不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闷闷不乐。以前晚上躺在床上,总是会胡思乱想,现在感觉思绪清晰了很多,也睡得更沉了。这本书让我感觉,原来保持健康和快乐,不是什么难事,只要从身边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就能有很大的改变。我觉得这本书不只适合年轻人,对我们老年人来说,更是非常有帮助的!

评分

第一次翻开《肠命百岁3:快乐菌让你不忧郁》这本书,说实话,我对“快乐菌”这个名字有点小小的怀疑。毕竟,忧郁这东西,怎么说也跟肠道扯上关系,我一直以为那是“心灵鸡汤”的领域,跟细菌有什么关系呢?但书里一开始就用很生活化的例子,比如“心情不好就想吃甜食,结果肚子胀气更难受”,这种日常小事,我太有共鸣了!接着,作者就一点点地解释,原来我们肠道里的微生物,真的会影响到我们的大脑,甚至情绪。它不像那种枯燥的科普读物,里面有很多比喻,像是把肠道菌群比喻成一个“社群”,有好的也有坏的,需要我们去“经营”。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作者提到一些食物,像是发酵过的酸菜、优格,原来它们不只是美味,还能养出“快乐菌”。我平常就爱吃点小菜,现在知道还能顺便“调养情绪”,感觉超值的!书里还教了一些简单的放松技巧,结合了饮食,让我觉得不是单纯的“吃补品”,而是从根本上改善。读到后面,我甚至开始注意自己吃下去的东西,是不是会“惹恼”我的肠道,是不是会“喂饱”那些坏家伙。这种自觉性,以前从来没有过。这本书让我感觉,原来保持心情愉悦,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可以从每天的餐桌上开始实践。

评分

坦白说,我一直不是一个会主动去读健康书籍的人,总觉得那些东西离我有点远,而且很多都讲得云里雾里的。《肠命百岁3:快乐菌让你不忧郁》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这种刻板印象。一开始我只是被封面和书名吸引,觉得“快乐菌”这个词很有趣。读进去之后,我才发现这本书有多么的实用和接地气。作者没有用那种专业的术语吓唬人,而是用了很多生活化的比喻,比如把肠道比作一个“生态系统”,里面的细菌就像是“居民”,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和谐共处、多数是“好居民”的生态环境。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花了很大篇幅讲了“压力”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还有长期压力是如何导致“坏菌”滋生,进而影响情绪的。这真的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我平常工作压力很大,常常感觉自己很焦虑,也容易烦躁,有时候还会因为一点点事情就觉得特别沮丧。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明白,原来我的“坏心情”可能真的和我的肠道有关。书中提供了一些非常简单的调整方法,比如如何通过饮食来“安抚”肠道,如何通过一些简单的生活习惯来减少压力。我最近开始尝试着早睡早起,并且在午餐中增加一些富含纤维的蔬菜。我不敢说我现在就完全不忧郁了,但至少我感觉自己更有能力去应对生活中的压力,而且身体也觉得轻松了很多。这本书真的是一本很棒的“自助指南”,让我觉得照顾自己,可以从最基本、最日常的“吃”和“睡”开始。

评分

平时工作忙碌,压力大,常常觉得身心俱疲,情绪也容易受到影响。《肠命百岁3:快乐菌让你不忧郁》这本书,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身心健康的全新认知。我一直以为情绪问题就是心理层面的事情,直到读了这本书,才明白原来肠道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间有着如此深刻的联系。作者以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阐述了肠道菌群如何通过“肠脑轴”直接影响我们的神经递质和情绪状态。书里举例的一些日常场景,比如“心情不好就想吃高糖食物,结果第二天更忧郁”,我简直是感同身受。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提供了一套非常可行且易于实践的“快乐菌”养成计划。它不仅仅是关于吃什么,更是关于如何通过饮食、生活习惯的微调,来重塑我们肠道的微生态环境。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益生元”和“益生菌”的讲解,以及如何将它们融入到我们的日常饮食中。我开始有意识地增加全谷物、蔬菜、水果的摄入,并尝试制作一些简单的发酵食品。这种主动的改变,让我感觉自己对身体有了更多的掌控感。最令人惊喜的是,当我开始注意自己的肠道健康后,我发现自己的情绪稳定性真的有所提高,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因为小事而感到烦躁或沮丧。这本书让我明白,要获得真正的快乐,不仅仅是追求外在的成功,更需要由内而外地调养我们的身体,而肠道,正是这一切的起点。

评分

我一直是个对健康议题很感兴趣的人,尤其是有孩子之后,更是凡事都想找最好的方法。所以当我看到《肠命百岁3:快乐菌让你不忧郁》这本书的时候,立刻就被吸引了。这本书真的颠覆了我对肠道健康的认知。以前总觉得肠道健康就是解决便秘、腹泻之类的问题,但这本书却将它与情绪、心理健康紧密联系起来。作者用一种非常易懂的方式,解释了肠道菌群是如何通过“肠脑轴”来影响我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的。书里提到的一些关于“快乐荷尔蒙”如血清素的产生,70%是来自肠道,这个事实让我大为震惊!我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情绪低落,也曾怀疑是不是有什么身体上的原因,现在看来,或许答案就在我的肠道里。书中提供了一些非常具体的改善方法,不是那种空泛的理论,而是可以直接应用到生活中的。比如,如何通过饮食来调整肠道菌群的平衡,哪些食物是有益的,哪些需要避免。我特别喜欢作者分享的一些食谱,简单易学,而且味道也很不错。我开始尝试着在日常饮食中加入更多富含益生元和益生菌的食物,比如全麦面包、蔬菜、水果和一些发酵食品。我发现,不仅是我的肠道感觉更舒适了,连我的心情也似乎变得更平和,更容易感受到快乐。这本书给我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健康,它让我明白,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相互关联的,照顾好肠道,也是在照顾好我们的心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