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生态旅游
  • 旅游
  • 环境
  • 可持续发展
  • 自然保护
  • 户外活动
  • 绿色旅游
  • 生态学
  • 地理
  • 休闲旅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可以说是集结众人智慧与心力,更呈现台湾旅游产业数十年的演进纪实。有志从事生态旅游及休闲人文现象研究工作者之入门奠基,同时协助读者对未来所面临的挑战有所认知与准备。

  本书共有十二章主要内容:包括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定义、生态旅游与大众旅游比较,生态旅游之兴起与发展、旅游与环境、旅游需求与动机、台湾地区发展生态旅游之资源、生态旅游之冲击、生态旅游之规划与开发、岛屿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的管理、生态旅游的行销、生态旅游之教育与宣传,以及生态旅游未来的议题与展望等。

  本书除了结合实务与学术理论外,并适度加入「个案实例」分享,融入本教科书的内容中,让学习者不仅了解静态的专业知识,同时了解动态的实务沟通过程,以强化并提升学生专业领域的素质,进而与实务接轨在产业中能掌握工作的核心价值。同时于各章末均附有「课后练习」评量,教师亦可于课堂结束时,直接利用本单元作为测验试卷,并收回计算成绩,即时掌握学生学习成效。
 
远古的回响:失落文明的密码与星际航行的奥秘 图书简介 这是一部跨越时空、融合了人类学、天文学、考古学与硬科幻的宏大叙事。它并非聚焦于我们耳熟能详的自然生态与旅行方式,而是深入探索了被历史长河淹没的、远超我们现有认知水平的失落文明,以及他们留下的关于宇宙、时间和存在的终极线索。 第一部分:遗失的坐标——巴比伦的星盘与亚特兰蒂斯的暗语 本书的开篇,我们将跟随语言学家兼密码破译专家艾丽娅·文森特博士,进入一个被现代科学视为“神话”的领域。艾丽娅坚信,那些被记载在泥板、莎草纸和古老岩画中的奇异符号,并非简单的宗教崇拜,而是一套高度复杂的科学与哲学体系。 沉寂的方尖碑: 故事从埃及吉萨高地一块新发现的、被沙尘掩埋了数千年的黑色玄武岩方尖碑开始。这块方尖碑表面覆盖的铭文,与已知的古埃及象形文字毫无关联,却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发现的、年代更为久远的楔形文字碎片惊人地吻合。通过对这些“原始语言”的重建,艾丽娅团队发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对“大周期”的精确预测,以及对一个被称为“先行者”的文明的敬畏。 亚特兰蒂斯的回声: 传统的观点认为亚特兰蒂斯是一群沉没于海中的岛民。然而,作者通过对深海热液喷口附近沉积物的地质分析,结合古希腊哲学家的模糊记载,描绘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景象:亚特兰蒂斯并非一个单纯的地理实体,而是一个全球性的、以能量共振为基础的超物质文明。他们掌握了一种可以操纵时空场域的“声波技术”。书中详尽描述了艾丽娅如何通过重建亚特兰蒂斯残存的“谐振水晶体”的振动频率,成功解码出他们留下的警告——关于地球磁极转换的精确时间点。 巴比伦的数字迷宫: 重点分析了巴比伦泥板上的天文观测记录。这些记录的精度远超当时的技术水平,其中多次提到“天琴座的七姐妹”以一种非恒星的方式移动。作者推测,巴比伦人并非独立观测者,而是继承了更早文明的观测设备或数据流。通过对比这些天文数据与现代射电望远镜的记录,我们发现一个令人不安的模式:每隔数千年,一股来自银河系核心的“信息波”会周期性地扫过太阳系,而“先行者”文明正是利用这段时间进行了星际通信或迁徙。 第二部分:技术与神性的交汇——跃迁引擎与时间折叠 本书的第二部分彻底抛弃了化学燃料的观念,转而探讨“先行者”文明赖以生存的物理学基础——零点能的提取与时空结构操控。 超越光速的几何学: 作者借鉴了古代印度吠陀经典中对“维度嵌套”的描述,结合二十一世纪理论物理学的最新进展,构建了一个关于“折叠空间”的数学模型。书中详细描述了先行者如何利用高维几何的知识,在不违反相对论的前提下实现瞬间位移。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虫洞”,而是一种基于“意识聚焦”驱动的局部时空曲率重构。为了让非专业读者理解,作者引入了一个精彩的比喻:将宇宙想象成一张巨大的丝绸,而跃迁引擎的工作原理,则是通过极其精密的共振,将丝绸的两个点在微观层面“缝合”起来。 生命形态的演化极限: 最为震撼的部分,是对“先行者”生命形态的推测。根据在南极冰盖下发现的、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金属合金遗迹,研究者推断,这个文明在达到技术顶峰后,选择了“去物质化”。他们不再需要有机肉体,而是将意识和知识以量子态的形式存储在一个高度稳定的能量矩阵中。书中推测,我们今天在宇宙中接收到的微弱“人工信号”,很可能就是他们残存的意识碎片,在漫长岁月中试图与后来的文明进行“频率匹配”。 星图背后的阴谋: 随着对这些古代文献的深入研究,一个巨大的疑问浮现出来:如果他们如此先进,为何会消失?书中引用了一份被认为属于“先行者”的遗嘱碎片,暗示他们的消失并非自然衰亡,而是主动选择“退出”。他们似乎预见到了某种宇宙级的灾难,或者更令人不安的——发现了一个比他们更古老、更具威胁的“宇宙看守者”,因此选择了自我流放,将所有高阶知识深埋于地球,等待合适的“继承者”。 第三部分:现代回响——信息残留与人类的继承权 最终部分,笔锋转向当代。作者探讨了那些被认为是迷信或巧合的现代现象,如何与失落文明的遗产产生共振。 古老技术的“幽灵”: 剖析了近年来一些无法解释的“技术飞跃”,例如某些领域突破性的材料科学进展,是否是无意识地触碰到了古代文明留下的“信息缓存点”。例如,某些地区出现的奇异的生物发光现象,是否是当年驱动亚特兰蒂斯水晶体的能量泄露? 继承者的考验: 本书以一个深刻的哲学追问收尾:我们,作为地球上最新的智慧生命,是否有资格、是否有能力继承这份沉重的遗产?“先行者”留下的并非是免费的蓝图,而是一个考验——他们将最核心的知识隐藏在最难以理解的表象之下,迫使后继者必须发展出足够的道德和智慧,才能配得上这种改变宇宙规则的力量。 这部作品是一次对人类心智边界的极限挑战,它邀请读者一同潜入历史的深渊,探索科技与神秘主义的交界点,思考我们自身在浩瀚宇宙中的真实定位。它不是关于我们如何生活在地球的表面,而是关于我们如何理解地球的“来处”与宇宙的“去向”。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林连聪 博士


  现 职:
  .国立空中大学生活科学系休闲类课程、学科委员、媒体委员、课策会委员、网路教学主讲副教授
  .国立联合大学文化观光系兼任副教授
  .台湾导游人才培训协会理事
  .中华物联网与AI 开发研究学会顾问
  .台中市银发族协会理事
  .华视暨国立教育电台、空大休闲学类教学节目主讲副教授
  .中华领队导游教育协会顾问

  学 历:
  .中国文化大学中山学术研究所法学博士
  .中国文化大学观光事业研究所硕士

  经 历:
  .台中市银发族协会第四任理事长
  .中华领队导游教育学会创会理事长
  .立法院法制局、观光法规审议专家学者代表
  .考试院导游领队考试制度改进谘询委员学者代表
  .华视暨国立教育电台、空中大学观光休闲类课程教学节目主讲教授
  .考试院观光行政人员高考第一名及格
  .金融人员特考及格
  .导游人员及领队人员考试及格
  .第一商业银行总行营业部任职
  .台湾省政府旅游事业管理局任职
  .台北县政府观光课课长
  .国立空中大学生活科学系专任副教授、学科委员、媒体委员兼教学策划小组 召集人
  .国立空中大学高雄学习指导中心主任、面授副教授
  .国立空中大学台中学习指导中心主任、面授副教授
  .国立高雄科技大学观光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中国文化大学观光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静宜大学观光事业学系兼任副教授
  .国立勤益科大休闲系兼任副教授
  .岭东科技大学休闲系兼任副教授
  .侨光科技大学观光与休闲系兼任副教授
  .和春科技大学观光与休闲事业管理学系兼任教授

  着 作:
  .餐馆与旅馆管理 (2006, 国立空中大学)
  .观光学概论 (2006, 国立空中大学)
  .休闲游憩概论 (2006, 国立空中大学)
  .生活科学概论 (2006, 国立空中大学)
  .观光行政与法规、旅行社经营管理 (2008, 前程出版社)
  .旅游与文化 (2011, 国立空中大学)
  .休闲活动设计 (2013, 国立空中大学)
  .生态旅游 (2016, 国立空中大学)
  .导游领队理论与实务、旅运管理 (2017, 国立空中大学)
  .休闲农业与民宿管理 (2019, 五南图书)

徐琼信 博士

  现 职:
  .国立澎湖科技大学观光休闲系所副教授
  .澎湖社区大学副教授

  学 历:
  .国立台湾海洋大学环境生物与渔业科学研究所哲学博士
  .南非共和国兰德 (约翰尼斯堡) 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
  .国立政治大学政治学系学士

  经 历:
  .澎湖县社区大学校长 (2009.04~2016.02)
  .国立空中大学澎湖指导中心主任 (2009.04~2016.02)
  .国立澎湖科技大学观光休闲系副教授 (2007.12~2016.02)
  .澎湖县休闲渔业发展协会理事长 (2003.05~2006.05)
  .日本鹿儿岛大学水产学院访问学人 (2004.07~2004.08)
  .美国印第安那州大学公园暨休闲管理系访问学人 (1986.12~1987.07)
  .美国第四十届大湖区州立公园主管工作研讨会行政祕书 (1986.02~1986.03)
  .救国团辅导员、组长、编审、专门委员 (1976.09~1995.08)

  专业证照:
  .社会工作人员乙等特考及格
  .中华民国水上救生协会救生员

  着 作:
  .生态旅游Ecotourism 2013.01, 国立空中大学发行。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Recreational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s for youth between the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英文第一作者THE SUEICHANPRESS-ISBN 编号:957-8596-36-7).
  .七美九孔节白沙丁香季、菊岛海鲜节产业观光效益评估与规划 (中文第一作者交通部观光局澎湖国家风景区管理处-ISBN 编号9860013977)。
  .徐琼信、陈荣文、吕琼叶、曾译贤,2012.12,来澎自助旅游者海洋岛屿观光意象、体验品质、可回忆性与重游意愿之研究,岛屿观光研究期刊第五卷第四期 Journal of Island Tourism Research 2012. 12, Vol. 5, No. 4, 64-87。
  .朱琡琤、徐琼信,2012.12,澎湖县社区大学学员休闲知觉自由、休闲涉入及休闲效益之研究,社区发展季刊140 期,273-287。
  .徐琼信、杜承晏,2012.09,建构自助旅游者旅游体验模型之研究,休闲观光与运动健康学报第三卷第一期 Journal of Leisure, Tourism, Sport, & Health 2012.09, Vol.3, No.1, 55-83。
  .徐琼信、陈荣文、胡俊杰、吕琼叶,2011.03, 休闲 宿体验行销、体验价值、游客满意度与忠诚度影响之研究,咾咕石期刊65 期,31-77。
  .徐琼信、陈荣文、杜承晏、石政澔,2011.03,澎湖生博馆服务品质、知觉价值、满意度与行为意向之研究,咾咕石期刊65 期,2-30。
  .徐琼信、陈荣文、张良汉、郭文瀚,2010.12,自行车休闲运动参与者之休闲态度、深度休闲与休闲效益关系之研究─以澎湖马公地区为例,运动休闲管理学报第七卷第二期Journal of Sport and Recrea:on Management, Vol.7, No.2, 81-99.
  .徐琼信、陈荣文,2010.09,休闲渡假 宿游客住宿体验、期望与满意之研究- 以马公地区为例,岛屿观光研究第三卷第三期Journal of Island Tourism Research, Vol.3, No.3,63-87.
  .徐琼信、郭文瀚,2010.03, 强化澎湖海上养殖休闲平台服务品质与顾客需求,咾咕石期刊58 期,2-27。
  .徐琼信、庄庆达、陈哲聪,2003.06,人类最古老的诱鱼、捕鱼设计: 石沪渔业,渔业推广201 期。
  .2005.12,Marine Eco-tourism and Its Socio-economic Assessment for Hsiao-Liu-Chiu Island Journal of the Fisheries Society of Taiwan。 (国科会评选优良学术期刊第一作者)
  .2005.12, An Analysis of Wang-An Island Eco-tourism and Its Sustainable Management Journal of the Fisheries Society of Taiwan。 (国科会评选优良学术期刊第一作者)
  .2010.09.25-28,远程教育中新技术和新媒体的运用,两岸七地远程教育论坛,中国-北京市。 (第一作者)
  .2009.12.19-20,强化澎湖海上养殖休闲平台服务品质与顾客需求,2009 台湾水产学会学术论文发表会,高雄─高雄海洋科技大学。 (第一作者)

林高永 博士

  现 职:
  .国立空中大学生活科学系副教授
  .国立空中大学生命事业管理科主任
  .国立空中大学数位学习认证专案计画办公室主任
  .教育部数位学习认证专案计画主持人

  学 历:
  .国立台湾大学农业化学研究所博士

  经 历:
  .国立交通大学通识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行政院农委会农业药物毒物试验所助理研究员

  着 作
  .环境学概论 (2004 国立空中大学)
  .生活化学 (2006 国立空中大学)
  .家庭生态休闲 (2007 国立空中大学)
  .生态旅游 (2013 国立空中大学)
  .生活科学概论 (2015 国立空中大学)
  .全球环境变迁与生态永续(2016 国立空中大学)
  .环境教育与解说 (2017 国立空中大学)

张樑治 博士

  现 职:
  .国立空中大学生活科学系教授

  学 历:
  .国立东华大学观光暨游憩管理研究所硕士
  .国立屏东科技大学生物资源研究所博士

  经 历:
  .国立空中大学生活科学系系主任
  .国立空中大学生活科学系副教授
  .国立空中大学生活科学系助理教授
  .经国管理暨健康学院运动休闲与健康系助理教授

  着 作:
  .Chang, L. (2018). Is social support always related to stress reduction in nursing home residents? A study in leisure contexts. Research in Gerontological Nursing, 11(4), 174-180.【SSCI】
  .Jeng, M,Wang, C., & Chang, L. (2017). Video games reduc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dysfunction among older adults with lower limb disability. Geriatrics and Gerontology International, 17(9), 1333-1334.【SSCI】
  .Chang, L. (2017). Relationships of providing and receiving leisure social support to stress in older adults. Leisure Studies, 36(4), 519-529.【SSCI】
  .Kao, I., & Chang, L. (2017). Long-term effects of leisure education on leisure needs and stress in older adults.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43(7), 356-364.【SSCI】
  .Chang, L., Yu, P., & Chang, S. (2016). Longitudin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wo self-efficacy types and stress in active older adults in Taichung City, Taiw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Promotion, 18(2), 95-105.【SSCI】
  .Chang, L. (2015). Reexam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isure and stress among older adult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47(3), 358-372.【SSCI】
  .Chang, L., Yu, P., & Jeng, M. (2015). Effects of leisure education on self-rated health among older adults. Psychology, Health, & Medicine, 20(1), 34-40.【SSCI】
  .Chang, L., Wang, C., & Yu, P. (2014). Virtual reality improves sleep quality amongst older adults with disabilit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29(12), 1312-1313.【SSCI】
  .Chang, L. (2014). Leisure education reduces stress among older adults. Aging and Mental Health, 18(6), 754-758.【SSCI】
  .Chang, L. (201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e-based tourism and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function among older adults. Journal of Travel Medicine, 21(3), 159-162.【SCI】
  .Chang, L., & Yu, P. (2013). Relationships between leisure factors and health-related stress among older adults. Psychology, Health, & Medicine,18(1),79-88.【SSCI】
  .Chang, L. (2012). An interaction effect of leisure self-determination and leisure competence on older adults’self-rated health.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17(3), 324-332.【SSCI】
  .Chang, L. (2010). The effects of moral emotions and justifications on visitors’ intention to pick flowers in a forest recreation area in Taiwan.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18(1), 137-150.【SSCI】
  .Chang, L., & Chen, C. (2009). An interaction effect of visitor moral emotions and perceived defensible space on flower picking in national forest recreation areas. Taiwan Journal of Forest Science, 24(2), 79-90.【EI; SCI】

陈淯婷 博士

  现 职:
  .国立空中大学生活科学系讲师

  学 历:
  .国立中兴大学森林学系硕士、博士

  经 历:
  .台中市政府九等聘用人员
  .国立中兴大学附属台中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森林科代理教师
  .国立台中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森林科代理教师
  .教育部体育署国民体适能指导员、检测员
  .教育部体育署运动指导员

  着 作:
  .陈淯婷、颜添明 (2018). 惠荪林场香杉人工林之森林健康评估。林业研究季刊,40(1),1-12。
  .陈淯婷、颜添明 (2018). 柳杉人工林疏伐后7 年之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及森林健康探讨。林业研究季刊,40(2),161-178 。
  .赵建棣、陈淯婷 (2017). 探索台湾原生植物:颠覆想像的「山茶」之美。台湾花卉园艺月刊,354,38-43。
  .赵建棣、陈淯婷 (2017). 探索台湾原生植物 II:花神来了?看见不一样的「野」蔷薇。台湾花卉园艺月刊,355,31-39。
  .赵建棣、陈淯婷 (2017). 探索台湾原生植物 III:「苦楝」的紫色浪漫‧ 不只是「苦恋」。台湾花卉园艺月刊,356,40-45。
  .赵建棣、陈淯婷 (2017). 探索台湾原生植物 IV:优雅的林中仙子‧ 溲疏。台湾花卉园艺月刊,357,32-37。
  .赵建棣、陈淯婷 (2017). 探索台湾原生植物 V:遗世而独立─那些站在山巅的杜鹃花。台湾花卉园艺月刊,358,32-37。
  .赵建棣、陈淯婷 (2017). 探索台湾原生植物Ⅵ:夏日草原中的星辰─台湾常见的龙胆属植物。台湾花卉园艺月刊,359,36-44。
  .赵建棣、陈淯婷 (2017). 探索台湾原生植物系列VII:花间蝶影- 台湾的堇菜属植物。台湾花卉园艺月刊,360,28-35。
  .赵建棣、陈淯婷 (2017). 探索台湾原生植物系列VIII:熟悉的陌生人-台湾的豆科植物。台湾花卉园艺月刊,361,27-35。
  .赵建棣、陈淯婷 (2017). 探索台湾原生植物系列IX:秋季的视觉飨宴-台湾原生秋海棠。台湾花卉园艺月刊,362,24-32。
  .赵建棣、陈淯婷 (2017). 探索台湾原生植物系列X:秋风中摇曳的身影-谈台湾的芒属植物。台湾花卉园艺月刊。363,28-33。
 

图书目录

Chapter 01 绪论
Chapter 02 旅游与环境
Chapter 03 生态旅游的兴起与发展
Chapter 04 旅游需求与动机
Chapter 05 台湾地区发展生态旅游之资源
Chapter 06 生态旅游之冲击
Chapter 07 生态旅游规划
Chapter 08 岛屿生态旅游资源一以澎湖群岛为例
Chapter 09 生态旅游之管理
Chapter 10 生态旅游的行销
Chapter 11 生态旅游教育
Chapter 12 生态旅游未来的议题与展望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上,那几只栩栩如生的候鸟,仿佛在低声诉说着旅途的意义。这让我联想到,我们每一次的出行,都像是这些鸟儿一样,跨越山海,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如何让我的旅行变得更有“灵魂”的答案。我不满足于只是去看看风景,我希望我的旅行能带给我一些深刻的感悟,让我对这个世界有更深的理解。我猜这本书会引导我思考,当我们踏上旅途时,我们究竟在寻找什么?是内心的平静?是知识的增长?还是对生命的敬畏?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用一颗开放的心去接纳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如何在旅途中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从中获得成长。我想了解,如何在旅途中保持对环境的敏感,比如留意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感受不同地域的气候变化,并将这些体验转化为对自然的尊重和热爱。这本书是否会分享一些关于如何通过旅行来拓展视野,提升个人修养的智慧?我对此充满期待。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好像在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跟我这位初出茅庐的旅行者对话。封面上的那种手绘风格的插画,感觉特别有温度,不像那种冰冰冷冷的技术手册。我一直对“可持续”这个概念很有兴趣,觉得它不仅仅是环保,更是关于一种更聪明、更长久的生活方式。所以,当我在书架上看到这本书时,立刻就被吸引住了。我设想,这本书里会包含很多实用的信息,比如如何规划一次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旅行,包括选择交通方式、住宿,甚至是购买纪念品的时候,都能注意到一些细节。我希望它能给我一些关于如何在旅途中与当地人建立真诚联系的建议,而不是那种走马观花式的接触。比如,如何通过参与当地的社区项目,或者学习一些基本的当地语言,来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生活。我尤其想知道,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分享一些成功或者失败的生态旅游体验,让我可以从中学习。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明白,生态旅游不仅仅是关于“少破坏”,更是关于“多贡献”。

评分

哇,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吸引人了!那种用渐变色描绘出的层叠山峦和飞鸟的意境,一下子就把我带入了那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放松氛围。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页,期待着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如何进行一场真正有意义的旅行的指引。我一直觉得,旅行不应该仅仅是打卡拍照,更重要的是能与当地的文化和环境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而“生态旅游”这个书名,恰恰点出了我心中所向往的旅行方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教会我如何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为保护这些宝贵的生态环境贡献一份力量,比如了解如何在旅途中减少碳排放,如何支持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一些画面,比如在原始森林里徒步,听着鸟鸣虫叫,感受大地的呼吸;或者是在宁静的海边,看着渔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体验他们的生活方式。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丰富的实践建议,让我在未来的旅途中,能够真正成为一名负责任的旅行者,而不是一个过客。它能否给我一些关于如何选择真正“生态”的旅游目的地和线路的秘诀?能否告诉我一些可以参与的环保项目?这些都是我非常好奇的。

评分

这本书的设计感很强,那种用简洁线条勾勒出的山脉和水流,传达出一种现代而又自然的审美。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旅行,是与大自然的一次深度对话,是回归内心的平静之旅。“生态旅游”这个词,对我来说,就像是一盏指路明灯,让我看到了另一种旅行的可能性。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个关于如何实现这种理想旅行的“路线图”。我期待它能包含一些关于如何选择对环境友好的旅游方式的建议,比如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干扰,以及如何支持那些致力于保护环境的旅游企业。我希望能从书中了解到,如何才能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为当地的社区带来积极的影响,而不是成为一种负担。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明白,生态旅游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福报,它让我们在享受自然的同时,也为子孙后代留下更美好的地球。这本书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辨别真正“生态”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技巧吗?我很好奇。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用一种非常写意的手法,勾勒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让我深深地着迷。我一直认为,旅行不仅仅是身体的移动,更是心灵的探索。而“生态旅游”,在我看来,就是一种最能触及心灵深处的旅行方式。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更深层次旅行体验的大门。我期待它能引导我思考,如何在旅途中与自然建立一种更加平等和尊重的关系。我希望从书中获得一些关于如何在旅行中感受自然之美的独特视角,比如如何用摄影、绘画或者文字来记录下那些转瞬即逝的美好,并将这份美好带回生活中。我更想知道,这本书是否会分享一些关于如何通过旅行来净化心灵,重拾生活热情的故事和方法。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明白,真正的生态旅游,不只是关于保护环境,更是关于发现自己,与自然同频共振,找到生命中最本真的美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