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内风暴:顶尖神经科医师剖析离奇症状,一窥大脑异常放电对人体的影响

脑内风暴:顶尖神经科医师剖析离奇症状,一窥大脑异常放电对人体的影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Suzanne O’Sullivan
图书标签:
  • 神经科学
  • 大脑健康
  • 神经系统疾病
  • 异常放电
  • 症状分析
  • 临床案例
  • 脑部功能
  • 医学科普
  • 健康指南
  • 疑难杂症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英国《卫报》年度最佳书籍
  英国皇家学会生物图书奖暨惠康图书奖得主最新力作


  最细微的线索,却是破解病情的关键
  且看神经科医师如何抽丝剥茧,纠出致病脑区


  《脑内风暴》故事中的主角全都罹患了不可思议的怪病。像是:瓦希德从小每到半夜就会有如中邪般,突然从床上坐起身,手与眼睛定定指向身体左上方;昏倒前会感受到飘然迷失感的艾咪,觉得自己就像梦游仙境的爱丽丝;唐诺在接到裁员警告后,就看到七个小矮人朝自己跑来又旋即消失;蓝尼原本只是感到焦虑,后来在失去意识后,心跳竟然停止了二十五秒;奥古丝特不论在任何场合,都会毫无来由地狂奔起来;爱莲娜只要「想」移动身躯,全身就会变得像布娃娃一样瘫软……

  大脑是宇宙中最复杂的结构之一,而神经学家必须从最微小的线索中找出病因,做出足以改变病患生命的诊断——这也是医疗诊察工作的终极境界!在这本引人入胜的作品中,顶尖神经科医师带你一同追踪病患的症状:总觉得似曾相似,原来是海马回受损;不时吐口水、爆怒、妄想与骂脏话,原来是颞叶出了问题;害怕移动与左手臂上短暂起鸡皮疙瘩,原来是长了脑瘤;心跳停止、性格大变、精神失常,原来是大脑边缘系统出了状况……。

  得奖医师作家欧苏利文的写作风格宛如其前辈作家奥利佛.萨克斯,以深入浅出的文字述说医疗决策及脑科学知识,字里行间亦充满医者的省思与病患们勇敢面对疾病的动人经验。喜欢大脑科学与医疗故事的读者,绝不容错过。

名人推荐

  医师、吴大猷科学普及着作奖创作类金签奖得主 林正焜
  台北荣民总医院重症医学部主任、国立阳明大学脑科学研究所教授 林永炀
  台湾超越巅峰关怀癫痫联盟理事长 曾幼玲
  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脑与意识实验室」主任 谢伯让
  ——好评推荐(依姓氏笔划序)

各界好评

  温柔、感人,且令人着迷……这本书谈的是神经学,以及大脑的功能如何影响一切。但这本书也不仅止于此。你能在医师与病人的对谈间,察觉苏珊.欧苏利文所做的侦察工作,并看到她直指我们本质的核心。——《慈悲的语言》作者 克里斯蒂‧华特森

  文字动人,充满人文关怀。——《卫报》年度最佳书籍评语

  欧苏利文与奥利佛.萨克斯一样,同属说故事好手。——《科克斯书评》
 
  欧苏利文不仅成功展现出大脑是最精密难解的谜题,也让读者理解神经科医师在诊断与治疗大脑疾患时所需的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出版人期刊》

  在面对冰冷的诊断数据与面对病患时的挑战时,欧苏利文也展现出同情、怜悯与理解。……喜欢《错把太太当帽子的人》的读者,也会喜欢《脑内风暴》。——《西雅图时报》

  令人难以释卷……书中所谈案例精确捉住癫痫不分青红皂白的本质,及其各式各样的表现方式。欧苏利文的文字兼具同理心与科学性,并以体贴的口吻道出每个病患的故事。——《书单》杂志

  正如同你会在神经学家奥利佛.萨克斯的作品中看到的,你会发现欧苏利文是这些令人惊奇的大脑和特殊前兆的可靠向导。——《卫报》

  迷人且与众不同……《脑内风暴》不只好看。它更充满了有趣的科学,不只解释清晰,更巧妙地融入更多轶事……这本引人入胜的书籍,乃是由一名将病患的福祉摆在首位的医师所写。——医学期刊《柳叶刀》
 
  欧苏利文是位沉着且敏锐的向导,她带领我们一窥现代神经学的诊断方法……此书既大且更具人文关怀的成就在于,它让我们更加了解脑内风暴发生时会有的状况或感受。——《爱尔兰时报》

  极为有趣的作品……充满人文关怀。——《电讯报》

  以真实的故事带领一般读者更加深入理解大脑的功能与机能失调。——《泰晤士报》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苏珊‧欧苏利文 Suzanne O’Sullivan

  都柏林圣三一大学医学系毕业,专精神经学与临床神经生理学。曾任职英国皇家伦敦医院,现为伦敦神经学暨神经外科手术国家医院顾问,并为英国癫痫学会专家。二○一五年亦取得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之创意写作硕士学位。

  专精复杂型癫痫研究与功能型神经障碍,亦对心因性障碍症(psychogenic disorders)特别有兴趣。前作It's All in Your Head在探讨心因性生理疾病(psychosomatic illness),曾获得英国皇家生物学会图书奖(Royal Society of Biology Book Prize),以及英国卫尔康基金会图书奖(Wellcome Book Prize)肯定。

译者简介

方淑惠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翻译研究所硕士。从事翻译工作十余年,译有《孤雏泪》、《你出生那天,就是我的父亲节》、《济贫院的阴影》、《大蓝海洋》、《星星男的天文大梦》、《去你的癌症》、《我的法国城堡梦》、《便便学问大》、《一生必游的500经典路线》、《美丽的谎言》,以及《奇幻之屋》系列六部曲等书。

  相关着作:《你出生那天,就是我的父亲节:我与儿子横越美国的心灵探索之旅》《孤雏泪(全译本|改版)》《济贫院的阴影:市井小民坚强求生的感人故事》《萌萌生物关系图鑑:70种生物的不思议同居关系》

图书目录

推荐序  一本兼具医学、科普、文明启蒙的好书
——医师、吴大猷科学普及着作奖创作类金签奖得主 林正焜
推荐序 全方位的医疗书写
——台北荣民总医院重症医学部主任、国立阳明大学脑科学研究所教授 林永炀
推荐序 了解大脑,认识癫痫
——社团法人台湾超越巅峰关怀癫痫联盟理事长 曾幼玲

前言
本书谈的是脑部、癫痫与人性,描述的是拥有独特失能状况的人所具有的惊人力量与聪明才智。医生总是能从患者身上学到东西。我相信本书提到的患者也能让我们所有人受惠良多。

CH 1.仿如中邪
瓦希德的双眼已经完全睁开,眼珠开始转动,渐渐看向一边,像极了他正看着某样东西缓缓在房间内移动。接着他的头跟着转向同一边,直到脖子转到极限。在他转头的同时,他也伸长了手臂向上举,直到手臂与身体垂直。他的食指严肃地指着某物,看起来的确就像他看到什么其他人都看不见的东西。

CH 2.爱丽丝梦游仙境
艾咪在癫痫发作的一开始会出现一种迷失感,她还挺喜欢这种感觉。她说感觉就像服用了某种愉快的迷幻药。有时她的发作会就止打住,只出现前兆,一种能让世界看起来更美好的愉悦感。不幸的是,并不是每次发作都仅止于此。在她脑部某个有限区域内出现的放电偶尔会经由她的大脑皮质扩散,直到影响全脑。

CH 3.七个小矮人
唐诺的卡通人物访客当然有可能来自于某个记忆。也许他的长期记忆中储存了「七个小矮人特殊神经元」,源自于他已经遗忘的某个童年经验,也或许来自于他年轻时陪伴孩子的那段时光。但说不定他们并不是记忆,而是他凭空想像出来的人物。记忆和想像力密切相关。

CH 4.重获新生
万一玛雅的左颞叶不但是她癫痫发作的根源,也是她保存记忆的地方呢?万一切除颞叶内侧区域后,她的记忆随着癫痫一併消失了怎么办?如果外科医师切除玛雅的左颞叶,但右颞叶无法弥补左颞叶的缺损,那她最后也可能罹患失忆症。玛雅是个坚毅、聪明又温柔的人。万一她的个性因此有部分改变了怎么办?

CH 5.心与脑
医师接受训练正是为了找出疾病,他们担心会遗漏疾病,但这也造成了反作用。原先那位医师担心自己可能遗漏癫痫症的诊断,但对于遗漏心理疾病的恐惧则是低了许多。医师通常在尝试各种疗法都无效后,才会向患者提出生理症状可能是心理因素造成。以雪伦的案例来说,这个过程耗时五年。

CH 6.不停逃跑的女孩
逃跑事件发生十八个月后,治疗无效导致大家开始怀疑诊断结果。奥古丝特再度被转诊到精神科,然后又被转回神经内科。接下来几年,她就在神经内科医师、精神科医师、心理医师和家庭医师之间转来转去。诊断结果不断被重新检视,改过来又改回去。

CH 7.最佳选择
除了没有实际打开头骨,我们已经以所知的任何方式探测过雷的大脑:包括从结构、电流、葡萄糖利用、血流等方面。我在院内的跨科别会议中讨论雷的检查结果细节,了解整个团队的看法。接着我与雷会面,向他转达这些看法。

CH 8.生死之间
我无法得知蓝尼是否每次癫痫发作都会心跳停止。或许这次的癫痫发作比平常严重,因为我们调降他的药物强度,以提高在远端录影监控病房看到他癫痫发作的机率。毕竟蓝尼已经罹患癫痫多年,这段期间他的癫痫并未造成任何伤害。即使他以前也曾经心跳停止,持续的时间也没有久到足以对他造成伤害。

CH 9.突如其来的妄想
在医学界,我们向来得花时间让故事继续发展才能找到答案。爱卓恩住进远端录影监测病房。她的妄想症已经消失。我知道自己也许太晚介入。她现在只服用低剂量抗精神病药物,以及平常吃的抗癫痫药物。在她接受录影监测的第三天早上,技术人员跑来告诉我前一晚爱卓恩发作了。

CH 10.疾病的祝福
这次的逮捕事件阴错阳差地救了麦克,迫使他去思考自从那桩意外发生后,情况变得如何。心理医师帮助他了解行为与后果的关联,也帮助麦克的家人了解,他们不能再期望麦克恢复成过去的样子。「我们只能接受麦克已经和以前不同了,我们也必须习惯这点。其实从许多方面来说,他都变成了更好的麦克。」他母亲说。

CH 11.动弹不得
爱莲娜的奇特故事会不会就是反射性癫痫的一个例子?运动导致的肌张力缺乏?答案要从观察爱莲娜接下来一週的生活来寻找。她发作的次数一天比一天多。等到那一週结束时,已经可以清楚了解爱莲娜为何一年中会有整整一星期卧床不起。到了第五天,她一天发作五百次,根本动弹不得。

CH 12.医者的省思
过去二十年来,医学的长足进展以及对疾病与疗法的重视,让我觉得只有每次都做出正确的诊断,让所有的患者病情好转,我才算是尽到本分。但对一个治疗脑部疾病的医生而言,上述两件事都不可能做到。然而,患者全都感谢我所提供的协助。这点每次都让我讶异,因为我老是忘了我的工作不在治病,而在治人。行医远不只是扭转情势的步骤而已,远不只是治癒患者这么简单。

谢志

图书序言

推荐序  

一本兼具医学、科普、文明启蒙的好书


林正焜/医师、吴大猷科学普及着作奖创作类金签奖得主 

  具有神经科医师和癫痫专业背景的作者,借由行医生涯遇到的比较不寻常的病例,告诉读者有些症状其实是脑部异常放电的结果。我深信,尤其对于台湾的读者,本书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本认识癫痫的医学书、一本透视大脑的科普书,以及一本让读者免于被民俗或迷信延误的文明启蒙书。

  除了反覆发生的抖动小发作,或是口吐白沫、眼球上吊、僵直、全身抽搐的大发作,或是失神发作之外,本书还举了很多不一样的发作。像是反覆出现的妄想,或是幻觉,或是恐慌。每个案例描述都非常生动,而且深入说明诊疗过程,让我们可以超乎以往地深入这门医学。判断病患的罹病部位是神经科医师的绝活。仔细推敲病史和发作情况背后的医学线索,穿插在紧张的情节当中的,是对大脑各部位功能,以及各种主要脑部检查工具的详细介绍。透过每一个病患发病到求医到整个诊疗的过程,可以很清楚这个病的前因后果,怎么处理,也会对神经医学的检验设备有明确的认识。

  其中一个案例是解离型发作,让我忆起以往曾听说有一位医师精通分辨癫痫和诈病。现在回想起来,为了请假或保险金诈病的人很多,可是诈病的人用大发作来表现的可能不多。解离型发作的过程跟癫痫发作不太一样,很有经验的癫痫专业医疗人员看得出来。跟诈病不一样的是这种发作是创伤后的、潜意识的、不由自主的,因而是患者无法控制的,是一种很难治疗的疾病。如果误以为解离型发作是诈病,患者会堕入一场灾难的轮回。抗癫痫药物对解离型发作没有帮助,所幸现在的医疗体系已经有心理师和社工人员可以提供实际的帮助。

  看看这些人的症状:妈妈说「半夜儿子笔直坐起来向左回头看,左手食指指着墙上某个点,看起来很害怕。」为什么?自诉「看到七个小矮人,七个颜色鲜艳的小矮人。他们从右边跑到左边,速度很快。」为什么?原来这些反覆出现的怪异症状,都是脑部异常放电的结果。古往今来,许多文化曾经给癫痫发作一个耻辱的标记。尤其离奇的症状,更常让病家花很多时间寻求民俗疗法或灵界的解释,当今台湾人仍旧热中于此。烧纸钱、服香灰的行为是我们的文化弱项,常常阅读科学书籍应会有助于让我们有能力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

推荐序 

全方位的医疗书写


林永炀/台北荣民总医院重症医学部主任、国立阳明大学脑科学研究所教授 

  这是一本非常棒的书,具有生动易懂的医学新知及接地气的人文素养,值得推荐给所有国人,包括医疗从业人员、老师、企业老板、政府人员、神经内外科医师、癫痫患者及家属。

  作者欧苏利文医师是一位专业神经科特别是癫痫领域的专家,借由临床癫痫个案,以非常生活化的陈述,呈现了患者及家属对于患病的生理及心理承受与社会层面的种种问题,娓娓道来寻求专业医师诊疗过程的互动及心路历程,以最浅显易懂的方式生动地述说医疗决策及脑科学知识的相互唿应,提供的不仅是医疗知识,也包括面对疾病、面对死亡的全方位思考与人文心智的融合互动。

  身为从事三十年临床神经诊疗工作,也投入脑科学研究,专注于癫痫、脑中风、乃至重症医疗的我,仔细研读此书后的第一个反应是,这是一本为所有阶层民众写的教科书。但是不用担心,作者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将癫痫的病症及处置做了非常易懂的陈述,非常令人佩服与感动。文中有关处理与面对癫痫的医疗决策思维及患者的心路历程,其实在不同的疾病类别亦有共通之处,任何人读到这本书都会有各自的收获与感动!

  如同前辈神经科学家马丁.沙可(Jean-Martin Charcot)的名言「症状就是受苦器官的哭喊」,癫痫是脑部功能失调的表现,所以仔细分析每一个患者的癫痫症状,是了解脑部异常所在的第一步。在看诊时医师必须仔细询问病人本身及周边亲友等目击者,患者发作前有没有什么样的预感,当时正在做什么,一开始不对劲的症状是什么,整个发作过程的症状,多久才恢复正常,眼睛有没有上吊,意识清醒吗,哪一侧手脚僵直性抽搐,哪一侧手脚有自动症,有没有发出声响,叫他的反应如何,能不能够回答问题,一般民众读了之后就学会了,必要的时候就知道要赶快拿起手机录下整个过程,协助就医时的评估及诊断。

  这些年来有新型抗癫痫药物的问世,副作用较少,整体而言七○%患者可以用药物获得良好的控制,其余患者在临床上称之为药物难治型或顽性癫痫,必须寻求癫痫专家进一步评估诊断的正确性、癫痫症的分类、共病症、药物适切性、患者服药遵从性、家人亲友支持状况等等,部分患者得考虑癫痫手术、迷走神经刺激术、深部脑刺激等侵犯性治疗方法,但必须经过完整的癫痫跨团队评估。这些重要观点在书中案例中有具体的口语化剖析,非常值得一读。

  如果你是医学生或是年轻医师,用心看完这本书中的医病对话,会更深刻体会到医病一体,病人是医师的老师,欧苏利文医师针对每个癫痫个案的发作先兆及发作症状的相对应脑部区域,做详细的生理解说及文献讨论,包括害怕恐惧、欣喜感、暴怒、攻击性、暴走、转身、异常感觉、自动症、僵直性转头、大叫言语症状、眨眼、肢体抽蓄等各类行为表现,是非常实用而生动的脑科学知识,对临床医疗人员及心智人文学者都非常具有启发性!

  确定诊断的癫痫个案,如何选择药物及告知可能的副作用非常重要,患者服药的顺从性也是医病沟通非常重要的一环,玛雅曾经因为害怕药物的副作用而私自停药,饱受癫痫发作的折磨。说到这里,我要特别鼓励病患及家属勇于将顾虑及担心的副作用说出来,专业的医师绝对会妥善找出因应之道。常有家属问我,发现其亲人发作的时候,怎么帮忙比较好,看见全身抽搐那么厉害是否得赶紧压制?在书中您会学到这项切身问题之正确处置方法。

  本书对于神经内外科医护,包括癫痫团队成员,也非常有帮助,因为作者非常用心陈述了一些临床上会遇到的非常实际又棘手的问题,我本人从事癫痫诊疗工作近三十年,更能深切体会,因此特别郑重推荐癫痫专家同行仔细品味。例如第五章的主角雪伦被诊断为药物难治型癫痫患者,五年内使用了六种抗癫痫药物,发作依然很频繁,刚加上一种药物情况似有好转,但隔一段时间效果又不理想,发作的型态也一再改变,因而转诊给癫痫专家,欧苏利文医师非常仔细的问诊,认为其癫痫的诊断有必要重新检查与判断,连续性多日录影及脑电波检查综合研判为非癫痫性发作(又称假性癫痫发作),借由如此专业的再确认诊断,让患者有机会获得正确的用药及治疗。这种案例的成因非常多样化,我们见过一些个案,有的与兵役因素、上学或工作压力、感情或家庭等因素有关,有些个案的原因不明,需要继续追踪,并会诊精神科专家。当我们确认患者合併有非癫痫性发作,甚至主要诊断为非癫痫性发作的时候,如何与患者及家属做妥适说明及讨论,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此书,你将学会这一门艺术。

  玛雅的癫痫手术前评估总共花了一年时间才完成,雪伦的发作症状等待神经专科医师会诊也等了好一阵子,多历经了二十次昏倒性的发作,才看到神经专科医师。读者看到这些现象,应该会更感念台湾的健保政策给予民众的便利性有多么幸福!
一般情况医师对病人的任务主要是诊断及医疗处置,深具同理心的医师会与病人一起面对疾病的挑战,第六章的女主角奥古丝特是药物难治型额叶癫痫患者,她的发作形态非常容易造成伤害,甚至危及性命,家属对于如何避免伤害伤透脑筋,欧苏利文医师发挥同理心,全程投入保护策略的拟定,这样的态度是行医最为温馨感人的画面!

  癫痫是脑中神经细胞异常放电或兴奋性增加引发的症状,患者所面临的议题及挑战相当多元,包括脑部异常本身的神经失调、肢体障碍、记忆语言认知功能障碍,反覆发作的不适、非预期性猝死、药物的副作用、学校或公共场所发作的心理压力、在职场发作所面临的工作保卫战、驾照问题、遗传性癫痫之生育问题、怀孕期间癫痫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心理精神压力或疾病、与癫痫共处的态度及社交问题、个人及家庭经济负担,甚至长照问题等等面向,因此需要家人亲友社会的支持。本书的每个案例都各自有其医疗及社会层面的代表性,越多人阅读这本书,我们的照顾及关怀体系就会更为完整,愿您我携手一起努力。

推荐序 

了解大脑,认识癫痫

曾幼玲/社团法人台湾超越巅峰关怀癫痫联盟理事长
 

  当看到前言指出「本书提及的所有人物都有癫痫症,但他们癫痫发作的经验截然不同……」时,就激起了我阅读的动力,接续看到目录第二章〈爱丽丝梦游仙境〉更燃起我的好奇心;犹记当年癫痫发作时,在前兆出现后(局部性癫痫发作一开始出现的任何短暂症状),若放电继续扩大,我就会失去意识,周遭的景物随之改变,像梦游仙境的爱丽丝般,来到一个似曾相似的环境,整个人陷入另一层面的思考「这里是哪里,我怎么好像来过……」。

  从本书的每一则故事中,作者欧苏利文医师与患者、家属间的细腻互动,能让更多癫痫朋友与家属更能了解所需准备好的看诊资料;作者以平易近人的文辞详细说明每一位患者的检查结果,也让我更能了解癫痫的各种不同类型,及不同脑叶放电异常所可能产生的症状与影响;从欧苏利文医师如何下诊断安排适合检查的叙述中,也让我更了解每一种检查的目的;从每一位患者所出现的非抽搐异常症状,也可以让更多人了解终极的疾病变色龙──癫痫的多种面向;从深入浅出的内容中,也可更清楚癫痫发作当下的正确处置。

  癫痫症是神经内科门诊常见的病症之一,原因有外在因素及自发性的。而癫痫发作的原因通常是因大脑皮质细胞不正常放电,所造成突发、短暂、可逆之神经系统症状,这异常放电所带来的脑内风暴,变化莫测,可大可小。只要脑部曾受过伤,如先天脑伤、产程不顺、撞击、中风、脑炎、缺氧……,再加上脑中癫痫阈值较低,就可能造成脑部不同部位异常放电,带来极为不同的症状。在我身上就有五种症状,有单纯性发作(发作当下仍有意识)、复杂型部分性发作、失神性发作、全身僵直阵挛发作,以及最危险的重积型发作。

  就如第七章所叙述,一旦罹患脑部疾病,个性、智商、性情、自信全都岌岌可危。很多癫痫朋友因生理影响心理,再加上放电异常的影响,个性与性情都有很大的转变。由于我放电异常部位在右颞叶,导致我的记忆力就像此章的主角雷般十分薄弱,课业成绩、人际关系大受影响,自信心也因此深受打击,併发了忧郁症。

  统计上来说,平均每一百就有一人,全球有五千万人患有癫痫,当中有七成的病人可借由抗癫痫药物缓解,不过许多人必须终生服药。而另外三成患者,尽管试过多种不同药物,癫痫仍持续发作,乃属顽性癫痫,手术常是药物以外首要考虑的治疗方式,另还有生酮饮食疗法、神经调节技术。虽然我就是属于药物难以控制的三成患者之一,但是很幸运的,经过台北荣民总医院癫痫医疗团队缜密的术前评估,民国八十年我可以接受手术切除脑中的致癫痫病灶──右颞叶。我如同第四章的主角玛雅一样重获新生,不必再忍受一个月最少四次的无预期发作,如今我只需借着低剂量单一药物,生活作息正常,即可达到不发作的完美境界。

  《脑内风暴》这本书的内容,不仅帮助我了解大脑构造,也让我对各脑叶的功能有所认知,只要您也愿意拿起它翻阅,相信您不仅能认识大脑深不可测的复杂世界,也能对癫痫症有进一步的见解。诚挚地希望《脑内风暴》这本书能解开许多人对癫痫的迷思与偏见,进而愿意正视并敞开双臂接纳癫痫朋友。

图书试读

前言
 
大脑是由几块未探索的大陆与许多未知的领域组成的世界。——病理学家暨神经学家 桑地牙哥.拉蒙卡哈(Santiago Ramón y Cajal,  1852-1934)
 
医院里有三名医生,却有超过五十名患者候诊。我是最资浅的医生,而资深主治医生约翰则在我的隔壁诊间。他比我多受了几年的训练,而经验对医生而言十分重要,因此他的知识远胜于我。第三位医生则是顾问医生,是我们两个人的主管。
 
一如往常,在有限时间里要看诊的病患太多,因此我们必须以超乎自信的速度看诊。任何困难的问题,我都必须与约翰或顾问医生讨论,但当时的我认为好医生就是看诊迅速,且不打扰其他资深同僚,因此极力避免求助。
 
顾问医生办公室外的推车上积了一大叠患者病历,所有焦急候诊的人都看在眼里。我从那一大落病历的最上方拿了一本病历进办公室,所有人都转头看我。这本病历只有几页,我松了一口气。如果病历很厚,表示有多年的病史需要了解,而且有某种可能无解的慢性问题。有太多神经病症无法治疗或非常难治,因此病历薄可能表示,这名病患在上次看诊后,小病症就消失了。不过,我打开病历一看便叹了口气。这个人之前只来过一次,那一次也是由我替他看诊。当时我替他做的检查结果都正常,表示我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这一次应该让其他医生替他看诊比较好,也许他们会注意到我遗漏的地方。
 
根据病历上我做的对话纪录,这名患者表示他的右手臂有奇怪的感觉。我替他做了检查,却没发现任何异状。我怀疑这个问题可能是颈部神经受到压迫所造成,因此请他去做神经电测,检查手臂神经是否健全。检查结果显示,神经功能看来正常。我知道如果这个人第一次看诊后症状没有改善,接下来我其实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即使没有我帮忙,他也自己复元了。我请他进诊间。
 
「你好吗?」我问。
 
「还是老样子,」他告诉我,我听了心里一沉。
 
「好。呃……你能再跟我说明一次你的问题吗?」
 
「我的右手前臂会起鸡皮疙瘩,很明显的鸡皮疙瘩。就这样。」
 
他虽然说得很简单,但我对这个症状却束手无策。
 
「有任何麻痺感吗?」我问。
 
「没有。」
 
「除了起鸡皮疙瘩,你的手臂感觉都正常?」
 
「大多时候感觉都正常,只有起鸡皮疙瘩的时候除外。」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