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莎士比亚论政治

暴君:莎士比亚论政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Stephen Greenblatt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莎士比亚捡到枪!?
  一场历史故事与当代时事的高明对话


  世界知名的莎士比亚学者葛林布莱
  探讨剧作家如何用剧本来谴责独裁者的权力滥用
  借镜莎翁名剧《马克白》《李尔王》《理查三世》巧妙评论自己的时代


  莎士比亚作为艺术家,从不忽视被迫在暴政下保持沉默的人民,毕竟如同《科利奥兰纳斯》中的经典台词:「没有了人民,何来城市?」

  终其一生,莎士比亚都在思考社会是以哪些方式解体。他认为,一个被政党政治激烈分化的社会,特别容易被冒牌民粹主义伤害。

  莎士比亚身处英国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君权神圣不可侵犯,没有我们所熟悉的言论自由——此时公开称唿君主为暴君(tyrant)被视作犯罪。才华洋溢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只能把他对政治的探讨投射到他剧中的人物,如理查三世、马克白、李尔王、科利奥兰纳斯等,借此探讨暴政的社会原因、心理根源和扭曲的后果。

  莎士比亚对暴君的着迷源自于一个问题:人民通常都知道这些野心家满口谎言、冲动、善于煽动情绪,但为什么人民还是甘于让他们爬上高位成为暴君?作为善于採取斜角进路的大师,莎士比亚审慎地将想像力投射到遥远的历史角落,其作品总是反覆描写暴君一旦成功夺权后所带来的混乱。他相信,唯有透过虚构或採取历史距离,最能够不加扭曲地佔有真理。

  世界知名的莎士比亚学者葛林布莱,透过《暴君》一书深入研究莎剧《马克白》《李尔王》《理查三世》等,分析其历史背景,诸多知名的残暴执政者,和暴君身边或受苦、或得势的臣民。
 
  同时,葛林布莱也将莎士比亚以古鑑今的手法巧妙移植与串连到当代,在分析莎士比亚撰述这些暴君的手法同时,为现代逐渐失序的世界带来启发。《暴君》不仅是一部关于莎士比亚文学、历史、政治各领域的精心作品,也是一场历史故事与当代时事的高明对话。

本书特色

  .一场历史故事与当代时事的高明对话:借镜莎翁名剧《马克白》《李尔王》《理查三世》,探问为何人们会被明显不胜任统治的领袖所吸引?

  .一部引人注目的文学壮举:丰富而易读,精辟而启发,对于文学、历史、政治的爱好者与研究者,皆具有高可读性和娱乐性。

  .美国国家图书奖及普立兹奖双料得主史蒂芬.葛林布莱畅销新作。

好评推荐

  优雅而灵巧。——艾略特.A.科恩(Eliot A. Cohen),《华盛顿邮报》

  〔暴君〕的价值,与其是其对莎士比亚戏剧的看法,不如说是它如何将仔细研究这些作品而获得的智慧,应用于波动的美国民主危机。——查尔斯.麦克诺提(Charles McNulty),《洛杉矶时报》

  莎士比亚生活在五个世纪前,但葛林布莱的书却有如一系列迫切且非常当代的新闻报导。——史蒂夫.多诺霍(Steve Donoghue),《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在这本对莎士比亚的暴君及其暴政──他们可怕的愚蠢自恋、他们的篡夺、他们的疯狂和残忍、他们傲慢的无能、他们偏执的恶毒、他们的谎言和对阿谀的饥渴──精彩、结构优美、极具可读性的研究中,葛林布莱成功地迂回阐明我们自身的绝望,(用莎士比亚的话说)「普遍的悲哀」。──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美国作家

  《暴君》是一部引人注目的文学壮举。起初,葛林布莱说明莎士比亚如何巧妙地运用剧本,通过讲述几个世纪前暴君的故事来评论他所处的时代。之后,经由一个学术上的大胆行为,葛林布莱也在书中採取了同样的作法。──约翰.李斯高(John Lithgow),美国演员

  一份对人格政治和权力滥用的精辟而启发性的研究──反映现实的文学批评,带着极佳的效力。──《科克斯书评》

  提供与现代政治问题平行的精彩内容……无论对文学爱好者,或历史与政治的学生,都充满洞察见识。──《出版者週刊》

  令人信服的文学史和分析。──《书目》杂志

  即使那些不同意葛林布莱政治观点的人,也会发现他对独裁统治者的崛起与毁灭的明智考察,这些考察具有启发性和娱乐性。──《书页》杂志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史蒂芬.葛林布莱Stephen Greenblatt


  新历史主义学派开山祖师,当代重要文学评论家,哈佛大学人文学约翰.柯根荣誉教授(John Cogan University Professor of the Humanities at Harvard University)。

  二○一一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年度非文学类得主,二○一二年普立兹年度非小说类作品奖得主。

  畅销着作众多,包括《大转向》、《推理莎士比亚》、《亚当和夏娃的兴衰》(The Rise and Fall of Adam and Eve)等,也是《诺顿莎士比亚》与《诺顿英国文学选集》总编辑。

译者简介

梁永安


  台湾大学文化人类学学士、哲学硕士,东海大学哲学博士班肄业。目前为专业翻译者,共完成约近百本译着,包括《文化与抵抗》(Culture and Resistance / Edward W. Said)、《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 / Peter Gay)、《现代主义》(Modernism:The Lure of Heresy / Peter Gay)等。
 

图书目录

第1章 斜角
第2章 政党政治
第3章 冒牌民粹主义
第4章 事关人品
第5章 助纣为虐者
第6章 暴政的胜利
第7章 煽动者
第8章 大人物的疯狂
第9章 倒台与再起
第10章 可抵抗的崛起
 
尾声
鸣谢
註释
 

图书序言

第1斜角Oblique Angles
 
自一五九○年代早期起,从莎士比亚创作生涯的开始一直到终结,他不遗余力反覆探索一个让人深深困惑的问题:怎么可能会有一整个国家落入一个暴君手中的情形出现?
 
十六世纪大有影响力的苏格兰学者布坎南(George Buchanan)说过:「一个国王是统治自愿的臣民,一个暴君是统治非自愿的臣民。」正如布坎南指出的,一个自由社会的各种制度,是设计来防制那些不是为国家而是为自己着想、不是为公众利益而是为个人快乐着想的统治者出现。」莎士比亚问自己:在什么情形下,这些看似根深柢固和固若金汤的制度会突然变得不堪一击?为什么大多数人明知被骗仍然愿意被骗?一个像理查三世(Richard III)或马克白(Macbeth)那样的人怎么会获得王位?
 
莎士比亚认为,这种情形是有可能在没有广泛同谋的情况下发生。他的戏剧探讨了导致一个国家放弃自己理想甚至利益的心理机制。他问自己,为什么有人会被一个明显不胜任统治的领袖——一个冲动得危险、一肚子阴谋或漠视真理的领袖——所吸引?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虚伪、粗鄙和残忍不但不构成要命的不利条件,反而成为一种吸引力,让追随者趋之若鹜。为什么一群本来自豪和自尊的人民会甘于臣服于暴君的厚颜无耻——这个人认定自己不管干什么坏事或说什么假话都能全身而退?
 
莎士比亚反覆描写这种臣服的悲剧性代价(道德沦丧、财富的大量浪费和人命丧失),以及让一个受伤国家回复若干元气所需付出的惨痛措施。他的戏剧是在探问,是不是有任何方法可以在为时已晚之前遏阻无法无天的统治,是不是有任何有效手段可以防止暴君一律会带来的灾难?
 
莎士比亚不是要指控当时的英格兰君主伊莉莎白一世是个暴君。不管他私底下怎样想,把这种想法搬上舞台都是自杀行为。还是一五三四年的时候,在伊莉莎白的父亲亨利八世统治期间,便通过一项法律条文,规定把统治者影射为暴君者是叛国。触犯者处死。
 
莎士比亚时代的英格兰没有言论自由——不管是在舞台上或其他地方都是如此。一五九七年,戏剧《犬岛》(The Isle of Dogs)被控煽动,导致剧作家班.强生(Ben Jonson)被捕和系狱。政府还因此颁布一纸法令,关闭伦敦所有剧院,幸而没有执行。政府的眼线喜欢上剧院去找一些可被说成具有颠覆性的剧情,以便领赏。评论时事或政府领导人的举动特别危险。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