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请水仪式研究

台南请水仪式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南
  • 请水仪式
  • 民俗
  • 宗教
  • 文化人类学
  • 台湾研究
  • 仪式研究
  • 地方信仰
  • 水文化
  • 历史人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台南地区民间信仰的请水仪式,不论是「请水」、「刈水火」或是「请水香」,其实就是台地民间信仰招军仪式的一环,但在台南地区的请水仪式中,又广泛的包括了「请水迎神」、「请水迎灵」、「请王船水」、「请水净坛」的案例,足证明台南地区的请水文化十分丰富多元。

  台南地区的请水仪式泛指以瓷瓮、陶钵、茶壶、铜炉、水桶、酒瓶等各种容器(俗称「水炉」)汲取溪、河、埤、湖、海、井及鱼塭等水域的水,借此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广义的「请水」包含岁时端午的取午时水、丧葬礼俗的乞水沐尸,以及民间信仰的请水招军、遥祭请水、迎神请水、取王船水等仪式。

  狭义的「请水」则是专指一般宫庙前往某特定的水域请水招军、遥祭请水或请水迎神等仪式,即在仪式中有向司水之神请领、招募水兵水将,或是迎接神明上岸的目的,因属迎灵上岸的性质,另带有「朝谒水神」之意涵,因此又有「谒水」、「舀水兵」、「请水神」、「请贤」的说法。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周宗杨


  台南市佳里区人,目前服务于台南应用科技大学图书馆。

  河出图,洛出书,敝人乃一图书馆员也;生活除了上班、敬神,剩下就是「请水」。着有专书《海风牵引台17线:从北马仔到湾里》,曾于《南瀛文献》、《台南文献》发表〈佳里番仔寮应元宫辛卯年庆成谢土暨蜈蚣阵出巡记实〉、〈盐分地带请水文化记录与观察〉、〈曾文溪流域王船醮祭造船仪式之研究〉、〈王船的神明会-安平伍德宫金德安水手会之探讨〉、〈浅谈喜树仔聚落及龟醮祭典〉、〈盐分地带保生大帝信仰文化踏查-以原乡移入为例〉、〈迎春牛探源与制作〉、〈鹿耳门圣母庙「土城仔香」之研究〉、〈榴阳王十二使祖与郭氏宗亲会〉、〈台南地区广泽尊王、十三太保信仰初探〉等十余篇期刊论文。
 

图书目录

局长序 留下生命礼俗的运作轨迹
作者序 请水澹裤跤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台南地区的请水文化
第一节  古籍、节令、习俗的请水
第二节  台南民间信仰的请水
第三节  遥祭、溯源请水之探讨
 
第三章  谒水请将的意涵与具象
第一节  水兵水将与五营
第二节  谒水请将的原理与时机
第三节  水将身分的转换与具象
 
第四章 请水的地点与仪式
第一节  台南地区的请水地点
第二节  招军前置昭告作业
第三节  台南地区的请水仪式
第四节  二仁溪流域的请水香仪式
第五节  水炉的处理及用途
 
第五章  刈水火的宫庙
 
第六章  请水的宫庙
第一节  八掌溪至急水溪流域
第二节  将军溪流域
第三节  曾文溪流域-溪北
第四节  曾文溪流域-溪南
第五节  曾文溪下游至盐水溪流域
第六节  盐水溪至二仁溪下游
 
第七章 请水香的宫庙

第八章 仪式型请水的宫庙

第九章 结论
 
附录
参考书目
 

图书序言

作者序

请水澹裤跤(tâm-khòo-kha)


  台南地区宫庙请水频率最高的地区,就属盐分地带将军溪流域,尽管学甲慈济宫「上白礁」请水年年举行,但早期阿杨总是蜻蜓点水般的走马看花;看看人力肩扛的蜈蚣阵,看看董永寻母、七仙女的特色艺阁,看看一堆人万头钻动挤在白礁亭前将军溪畔,只为抢拍法师带领炉主请水的场景。

  一直到2010 年初「佛祖生」前,佳里潭墘代天护国宫一连3 年举办请水招军仪式,同时恢复解散已久的龙凤狮阵,本着「在地人关心在地事」的初衷,阿杨开始用单眼相机记录护国宫进香、插招军旗、请水仪式,从此开启阿杨「水性杨花」的请水人生。此后经常拎着相机,卷起裤管,穿着凉鞋,戴着渔夫帽,出现在各大宫庙的请水现场。初时只敢站在岸边拍摄,后来换上短镜头后,便戆胆(gōng-tánn)跟着乩童或炉主涉入水中拍摄舀水的画面,因此每记录完一场请水仪式,总弄得裤跤澹漉漉(tâm-lok-lok),可谓一兼二顾,摸蜊仔兼洗裤。

  本书能够付梓,首先感谢黄文博校长提供机会、审查与建议,让阿杨能够将数年来的请水记录、心得集结成册,出版印刷。感谢请水现场红头法师的指导以及各宫庙主委、执事热心接受阿杨的田野访问;最后感谢曾经在田野共同记录请水的前辈、朋友们。「水育万物,如影随形」,各位正在阅读阿杨这本书的朋友们,有机会一定要试着褪赤跤(thǹg-tshiah-kha)走进台南庙会请水的现场,感受这款裤跤澹漉漉的滋味。
 

图书试读

「请水」一词在南台湾的民间信仰庙会活动中经常耳闻,也因为各地民情风俗的不同,各地赋予请水有不同的定义及说法。在屏东地区,「请水」多指「迎王」,也就是在海边恭请代天巡狩莅临的仪式,如东港、小琉球等地的请水迎王,但并未进行实际的汲水仪式。屏北地区隘寮溪流域附近的长治乡番仔寮惠迪宫、盐埔乡彭厝建安宫、仕绒三圣宫等庙在3 年1 科的迎王祭典中,却有进行实际的汲水仪式,透过陶钵或磁瓮汲取圣水,象征恭请代天巡狩降临,故屏东地区迎王祭典的「请水」又分为实际请水及不请水两种类型。

台南地区三爷宫溪的田厝水明殿王醮所称「请水」,系指前往高雄永安「乌林投」海边迎请3 尊代天巡狩莅临;而二仁溪流域下游的南区喜树、湾里及高雄茄萣地区亦有「请水」等于「请新王」或「请亲王」的说法,但两地均未进行实际的汲水行为。

台南地区的请水仪式泛指以瓷瓮、陶钵、茶壶、铜炉、水桶、酒瓶等各种容器(俗称「水炉」)汲取溪、河、埤、湖、海、井及鱼塭等水域的水,借此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广义的「请水」包含岁时端午的取午时水、丧葬礼俗的乞水浴尸,以及民间信仰的请水招军、遥祭请水、迎神请水、取王船水等仪式。狭义的「请水」则是专指一般宫庙前往某特定的水域请水招军、遥祭请水或请水迎神等仪式,即在仪式中有向司水之神请领、招募水兵水将,或是迎接神明、幽魂上岸的目的,因属迎灵上岸的性质,另带有「朝谒水神」之意涵,故又有「谒水」、「舀水兵」、「请水神」、「请贤」的说法。其他台南地区同为民间信仰仪式中的请水行为,如王船醮祭造船仪式中的取王船水、清净醮场圣域的请水仪式,则多以「取水」称之,但许县溪流域当地亦有「请圣水」的说法。

一般民间信仰的请水仪式有每年岁时例祭的请水,也有固定科期或不定期的请水,由于台南一般宫庙的请水仪式多以招募水兵水将为主要目的,而位处八掌溪流域附近的白河、后壁等区宫庙,则是透过「刈水火」(或称「请水火」)的仪式来达到招募兵将的目的,部分宫庙虽然未有实际的汲水行为,但同样在水域边进行竖旗招军的仪式,均可视为台南请水招军仪式的范畴。因此,本书主要以台南地区民间信仰的请水仪式进行田野调查及介绍,收录范围北至八掌溪流域,南至二仁溪之间,至于三爷宫溪的田厝水明殿王醮所称之「请水」,与二仁溪流域下游南区喜树、湾里的「请新王」仪式,因其未有实际的汲水行为,故不在本书的讨论范围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点亮了一盏探索神秘领域的光。提到“请水仪式”,我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那些古老的传说和神秘的符咒。我一直对这种与自然、与神灵沟通的古老方式非常着迷。在我的想象中,台南的请水仪式,一定充满了浓厚的地域色彩,与当地的地貌、气候、以及居民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这本书的标题简洁而有力,却足以挑起我对其中内容的无限遐想。我很好奇,这项仪式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它是否有着固定的流程、特定的时间、以及参与其中的人员?仪式中所使用的道具、音乐、甚至是服饰,又蕴含着怎样的象征意义?我更希望能够了解到,在现代社会中,这项古老的仪式是如何被传承下来的,它是否依然保持着原有的风貌,还是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记录一项民俗活动,更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基因,以及人们在面对未知和挑战时,所展现出的智慧和情感。

评分

作为一名对文化研究略有涉猎的读者,当我在书架上看到“台南请水仪式研究”时,我的好奇心瞬间被点燃了。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学术的严谨性和地方的独特性。我立即联想到,这本书很可能不仅仅是对一项仪式的简单描述,而是一次深入的田野调查和理论分析。我推测,书中可能会探讨“请水”这一行为在台南的社会、历史、宗教背景下的具体含义,分析其仪式过程的象征体系,以及参与者在仪式中的角色和互动。此外,我还期待书中能够对这项仪式与其他类似民俗活动进行比较,从而揭示其独特的价值和地方特色。对于研究者而言,如何从大量的田野资料中提取有意义的线索,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阐释,是至关重要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出作者在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和学术上的深度,为我们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视角。

评分

我一直对台湾的民间信仰和文化习俗充满好奇,尤其对于那些与地方特色紧密相连的祭祀仪式。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我一种沉静而庄重的感觉,古朴的字体搭配着淡雅的色彩,让人立刻联想到那些历史悠久的庙宇和传承千年的传统。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阅读,但我从书名“台南请水仪式研究”中,就已经勾勒出一些模糊的画面。台南,这座承载了丰富历史底蕴的城市,孕育了无数独特的文化符号。而“请水”,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神秘感和仪式感,它会是什么样的过程?是为了祈求丰收?还是为了安抚亡魂?亦或是与地方神祇的沟通?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探索这些未知领域的大门。我非常期待能够从中了解这项仪式在台南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在当地社会文化中的具体表现。是否会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亦或是学者们严谨的考证和分析?我脑海中已经充满了各种猜想,希望这本书能够一一解答我的疑问,让我对台南的文化脉络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

最近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带我走进台湾民俗世界的书籍,而“台南请水仪式研究”这个书名,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台南,在我心中一直是充满故事的城市,而“请水仪式”这个词,则带有一种古老而神圣的意味。我曾经读过一些关于台湾民间信仰的书籍,但对于“请水”这个具体的仪式,却鲜有了解。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一场及时的甘霖,让我看到了深入探索的机会。我猜想,这本书中必然会详细介绍这项仪式在台南的具体实践,包括它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变,以及在不同时期所承担的社会功能。我尤其期待能够了解仪式中的一些细节,比如参与者是如何准备的,有哪些禁忌需要遵守,以及仪式结束后,是否会有相应的反馈或影响。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为何在现代社会,人们依然会坚持举行这样的传统仪式,它究竟满足了人们怎样的精神需求,又在多大程度上维系着社区的凝聚力。

评分

每次看到关于地方性民俗的研究,我都会感到一种莫名的亲切和兴奋。“台南请水仪式研究”这个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弥漫着古老气息的庙宇和世代相传的习俗。我脑海中浮现出台南特有的风土人情,以及隐藏在日常生活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蕴。我很好奇,这本研究将如何细致地描绘“请水”这个仪式?它是否会深入到仪式的每一个环节,从前期的准备工作,到仪式进行时的每一个动作和祷词,再到仪式结束后的意义解读?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一份文字记录,更是一次生动的文化再现,让我们仿佛置身于现场,感受那份虔诚与庄重。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了解到这项仪式在台南的变迁和演化,它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怎样的洗礼,又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焕发生机。这本书,在我看来,是对一种文化生命力的探索和记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