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理性批判(上)

纯粹理性批判(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Immanuel Kant
图书标签:
  • 哲学
  • 康德
  • 理性批判
  • 认识论
  • 形而上学
  • 西方哲学
  • 德国哲学
  • 古典哲学
  • 纯粹哲学
  • 批判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康德哲学以三大批判而着称。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1781、1787)被暱称为《第一批判》,与之后的《第二批判》(1788)──也就是《实践理性批判》,及《第三批判》──《判断力批判》(1790),合称为康德的三大批判。

  ●本书《纯粹理性批判》已成为近代哲学的经典,于1781年出版之后,1787年又再版。

  ●被批判的对象是所谓的「纯粹理性」,也就是批判完全不涉及经验,单纯透过理论原则认识对象的理性。
 
  ●本书篇章结构分成「要素论」与「方法论」两大部分论述。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康德(Immanuel Kant)


  十八世纪末叶德国哲学家(1724–1804)。康德他既是十八世纪启蒙运动的完成者,也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对现代思想的形塑有很大的影响;在人类历史上堪称十八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就地理而言可谓德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哲学家。他所涉猎的哲学领域是全方位的,除了核心的形上学、知识论与伦理学之外,还包含美学、宗教哲学、法律哲学、政治哲学、历史哲学与教育哲学等;几乎没有一个哲学领域可以回避康德思想。

译者简介

李秋零


  男,1957年生,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宗教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哲学和基督教思想。除本书以外,着有《上帝•宇宙•人》、《神光沐浴下的文化再生》等,译有《康德着作全集》、《康德书信百封》、《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基督教哲学》等。
 

图书目录

导论

第一部 先验要素论

第一部分 先验感性论
第一章 论空间
第二章 论时间

第二部分 先验逻辑论
导言 先验逻辑的理念
第一编 先验分析论
第一卷 概念分析论
第一篇 论发现一切纯粹知性概念的导线
第一章 论知性的一般逻辑应用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二篇 论纯粹知性概念的演绎
第一章
第二章 纯粹知性概念的先验演绎

第二卷 原理分析论
导论 论一般而言的先验判断力
第一篇 论纯粹知性概念的图型法
第二篇 纯粹知性的一切原理的体系
第一章 论一切分析判断的至上原理
第二章   论一切综合判断的至上原理
第三章 纯粹知性一切综合原理的系统介绍

第三篇 所有一般对象区分为现象和本体的根据
附录 论反思概念的歧义
第二编 先验辩证论
导言
第一卷 论纯粹理性的概念
第一章 论一般的理念
第二章 论先验理念
第三章 先验理念的体系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第一章 论空间
 
第二节 空间概念的形而上学阐明
 
借助于外感官(我们心灵的一种属性),我们把对象表象为外在于我们的,它们全都在空间之中。在空间中,它们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得到规定,或者是可规定的。借助于内感官,心灵直观自己本身或者其内在状态;虽然内感官并不提供关于灵魂自身作为一个客体的任何直观,但毕竟有一种确定的形式,唯有在这形式下灵魂内部状态的直观才有可能,以至于一切属于内部规定的东西都在时间的关系中被表象出来。时间不能在外部被直观到,就像空间不能被直观为我们内部的某物一样。那么,空间和时间是什么呢?是现实的存在物吗?它们虽然只是事物的规定或者关系,但却是即便事物不被直观也仍然本来属于事物的规定或者关系吗?或者说,它们是仅仅依附于直观的形式、从而依附于我们心灵的主观性状、没有心灵的主观性状这些谓词就根本不能被赋予任何事物的规定或者关系吗?为了澄清这一点,我们首先要阐明空间的概念。但是,我把阐明(expositio)理解为清晰地(尽管并非详尽地)表象属于一个概念的东西;但是,如果阐明包含着把概念作为先天给予的来描述的东西,它就是形而上学的。
 
1.空间不是一个从外部经验抽象得来的经验性概念。因为要使某些感觉与我之外的某物发生关系(也就是说,与在空间的不同于我所在的另一地点上的某物发生关系),此外要使我能够把它们表象为彼此外在和彼此并列,从而不仅各不相同,而且是在不同的地点,这就必须已经有空间的表象作为基础了。据此,空间的表象不能透过经验从外部显象的关系借来,相反,这种外部经验自身只有透过上述表象才是可能的。
 
2.空间是作为一切外部直观的基础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先天表象。人们虽然完全能够设想在空间中找不到任何对象,但却绝不能形成一个没有空间存在的表象。因此,空间被视为显象可能性的条件,而不是一个依赖于显象的规定,是一个以必然的方式作为外部显象之基础的先天表象。
 
3.空间不是一个关于一般事物的关系的推理概念,或者如人们所说是一个普遍概念,而是一个纯直观。因为首先,人们只能表象一个唯一的空间,而当人们谈论多个空间时,人们只是把它们理解为同一个独一无二的空间的各个部分。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純粹理性批判(上)》的封面設計,讓我覺得它非常有「分量」,無論是視覺上還是概念上。我一直對「知識」這個東西很好奇,尤其是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訊息真假難辨,到底什麼才是我們可以「確定」知道的?我常常在思考,我們如何才能擺脫主觀的偏見,去獲得一種更客觀的認識?這本書,光聽名字就覺得它是在挑戰「認識」這件最基本的事情。我不是哲學系的學生,但對於「如何思考」這件事,我一直非常感興趣。我希望透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更清楚地認識到,人類的認知能力有哪些先天的結構,以及這些結構如何影響我們對世界的感知。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種「地圖」,指引我在紛繁複雜的思考迷宮中,找到前進的方向,並且能夠批判性地審視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建立起一套更為穩固的知識觀。

评分

哇,拿到這本《純粹理性批判(上)》實體書,真的感覺沉甸甸的,不只是重量,還有那種知識的厚重感。以前看電子書或線上資料,總覺得少了點什麼,這次拿到紙本,翻開第一頁,油墨的香氣混著紙張的質地,瞬間就把人拉進康德那個思辨的世界。封面設計也很是簡約大方,沒有過多華麗的圖案,反而突顯了書的經典地位。我之前對哲學其實不太熟,但因為工作或生活上常常會遇到一些關於「認識」的困惑,像是我們怎麼知道自己知道的?眼前的真實又是什麼?這些問題一直盤旋在腦海裡,而《純粹理性批判》似乎就是解答這些根本問題的鑰匙。雖然我還沒完全讀進去,但光是看目錄和開篇的介紹,就覺得這趟旅程肯定充滿挑戰,但也非常有意義。我期待著能從中梳理出一些清晰的脈絡,理解人類理性的界限與可能性,或許能讓我在面對種種不確定時,多一份篤定。這本書不只是書,更像是一扇通往深層思考的門,我準備好要推開它了。

评分

收到這本《純粹理性批判(上)》時,我其實有點既期待又害怕受傷害的感覺。畢竟「批判」兩個字,加上「純粹理性」,聽起來就不是一般能輕鬆讀完的入門讀物。我平常在生活中,尤其是在網路上,常常會看到很多看似言之鑿鑿的觀點,但仔細想想,它們的基礎是什麼?又是憑什麼說服別人?這本書光是書名就讓我聯想到,它可能會深入探討「知識的來源」和「判斷的依據」這些問題。我希望藉由閱讀這本書,能夠釐清一些自己過往對於「真理」和「知識」的模糊概念。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個系統性的框架,讓我理解人類是如何認識世界,以及這種認識的邊界在哪裡。我知道這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我覺得這是一項值得投資的「腦力投資」。我希望讀完後,面對那些複雜的論述或資訊時,能有更強的辨識能力,不再輕易被表面的道理所迷惑,而是能看到更深層次的邏輯結構。

评分

這《純粹理性批判(上)》拿到手,第一印象就是它的「傳奇」色彩。感覺台灣對於這類經典哲學的引進都非常謹慎,能出版成這樣精緻的紙本,本身就代表了一種認可。我平常比較習慣閱讀一些當代趨勢、或是比較實用的心理學書籍,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好像在更深層次的「為什麼」上面,我需要一些更根本的理解。這本書的篇幅看起來不小,而且又是以「純粹理性」為名,感覺會是那種需要反覆咀嚼、停下來思考的類型。我個人是比較注重閱讀的「體驗感」,所以看到這本書的排版、字體,還有內頁的紙張質感,都覺得是相當用心。我希望透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提升我對於「判斷」這件事情的認識,了解我們如何形成對事物的看法,以及這些看法的可靠性程度。雖然我預期過程不會是輕鬆愉快的,但相信這將是一次心靈上的鍛鍊,讓我在思考問題時,能夠更為精準和深刻,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觀察。

评分

當我翻開這本《純粹理性批判(上)》的瞬間,一股學術的嚴謹感撲面而來。這本書的翻譯品質,從目前的閱讀感受來看,相當不錯,不會有那種生硬拗口、讓人讀不下去的情況。我平常的工作需要常常接觸到各種理論模型,但也常常會疑惑,這些理論的起點是什麼?它們是怎麼發展出來的?為何我們會相信這些模型是「正確」的?這本書的出現,對我來說就像是一本「教科書」,但它探討的不是某個具體的學科,而是所有學科的基石——人類的認知能力本身。我希望透過這本書,能夠理解「理性」在建構我們對世界的理解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可能存在的局限性。我對「先驗」的概念感到特別好奇,因為我總覺得有些知識好像不是來自經驗,而是內建的。這本書的內容,我相信能為我揭開這層神秘的面紗,讓我在思考複雜的系統或理論時,能有一個更紮實的理論基礎。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