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谁是坏人 你也不是!:疗癒罪咎

没有谁是坏人 你也不是!:疗癒罪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Chuck Spezzano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自我疗愈
  • 原生家庭
  • 情绪管理
  • 人际关系
  • 罪恶感
  • 内疚感
  • 成长
  • 自我认知
  • 和解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人若要快乐,必须没有人是坏人,否则,我们将会自我惩罚,并企图惩罚我们认定的坏人。

  ★人梦出了一个世界,就像睡梦一样,这个世界是我们的投射。我们要对这个世界负责任,因为它反映出我们对自己的认知。

  ★多则生动且真实的谘商案例,让我们借由故事轻松体会心灵的疗癒之道:

  永远在寻找完美情人的丹尼尔
  因童年误杀弟弟而深重负疚的艾胥黎
  从受胎那一刻就觉得自己不被爱的玛莎
  希望生日当天能被家人当国王一样对待的史丹利……
  
  罪咎,藏在所有创伤、误解与失落的背后,所有的负面情绪都与罪咎相连。罪咎的根源不但溯及原生家庭、祖先,甚至来自我们的无意识世界。我们的小我(ego)借由补偿、解离、投射、否认等心理机制,隐藏罪咎、滋长罪咎,直到把我们带向黑暗之地。
    
  人若要快乐,必须没有人是坏人,否则,我们将会自我惩罚,并企图惩罚我们认定的坏人。疗癒罪咎,对自己的纯真做出承诺,便等同于对每一个人的纯真做出承诺。唯有纯真能带给我们自由,也带给我们生命中的所有人自由;唯有纯真能重建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生命连结,迎回我们被赋予的天赋与力量。

  本书作者为拥有关系谘询与训练领域超过四十年经验的国际知名关系心理学专家──恰克‧史匹桑诺博士(Chuck Spezzano, Ph. D.)。他将心理学与灵性学融合,以立体多维度的解析,并结合众多生动案例,让读者层层递进地认识自己生命的蓝图与灵魂的故事,找到一条转化我们人生问题和侷限的出路。

  继《会痛的不是爱》、《开悟卡》之后,恰克博士仍交付本书由长歌艺术传播制作出版,并发行两岸。编辑创新、设计精美,随着内容的层层递进,设计的色彩与元素也层层变化。同时,为拉近语言的距离,标题与重要文句皆作中英对照,加上随处可见的小插图,使该书意象丰富,版面清新,让阅读变成一种享受!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恰克‧史匹桑诺博士 Chuck Spezzano, Ph.D.


  国际知名关系心理学专家,在关系谘询与训练领域拥有超过四十年经验。他将心理学与灵性学融合,提出了一套人际关系的独特见解。身为一位作家、个人成长研习会带领人、演说家与治疗师,恰克博士运用心理学与灵性的语言,并以隐喻的方式,和我们分享有关心灵奥秘中的智慧与洞见。他目前已创作二十本着作与五种疗癒卡组,它们以九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发行。

  二十多年前,恰克博士与妻子兰西女士针对情绪与灵性,研发了一套具有深远意义的疗癒模式,创建了愿景心理学(Psychology of Vision),并透过研习会、工作坊与进阶训练,在全世界教授他们的理论。恰克博士的演讲与工作坊融合愿景与洞见,发人深省,且充满趣味。

 

图书目录

1
愿你破茧而出
只有纯真 没有罪咎 21

显化一个完美的世界25
没有谁是坏人的原则27
你实在浑身上下满是…… 31
无罪无咎35
别对自己那样37
签署无罪条款41
超越善恶43
纯真46
破茧而出、重获自由51
 
2
重新认识罪咎
当生命的连结断裂 57

小我、罪咎与攻击61
罪咎在防卫什么? 63
罪咎的反面-纯真与连结68
罪咎的谬误和目的 71
罪咎与责任75
罪咎的恶性循环81
罪咎的源起83
罪咎与你的生命目的86
 
3
扭转受害人生
要当受害者 还是要自由? 93

你的生命故事97
锅盖罩顶的人生99
受害的各阶段102
罪咎与受害者108
对受害者的回应111
罪咎与坏人115
罪咎与全责性原则117
要当受害者?还是要自由? 122
 
4
挣脱过往的阴谋
原生家庭与童年印记 129

遗弃与罪咎133
源于家庭的罪咎与阴谋137
补偿与角色144
罪咎与牺牲148
罪咎与对自己严苛155
罪咎与匮乏158
 
5
罪与咎的纠结
原罪、心魔与偶像 165

宗教的罪咎与罪人意识169
去除罪咎的层级176
偶像与受难183
罪咎的偶像186
隐藏罪咎的伎俩189
罪咎与心魔193
 
6
永难满足的需求
需求与罪咎的恶性循环 201

罪咎与人生的最大过错205
因拿取而有的罪咎 212
罪咎与核心需求 215
罪咎与情绪成熟 222
罪咎与特殊关系227
 
7
我们打造了眼中世界
小我与高层心灵的十字路口 237

赌场上的高手241
十字路口 244
评断与诬陷上天246
罪咎、死亡与地狱 250
小我之路通往地狱256
高层心灵与进化260
小我对罪咎的常见计画 263
 
8
罪咎的黑暗效应
深入罪咎中的否认、
解离与疾病 273

罪咎的核心人格277
罪咎、否认与解离289
人生宛如电玩游戏 296
罪咎与疾病301
 
9
分裂的自我心灵
深入罪咎中的性、黏连与叛逆 309

分裂与罪咎313
罪咎与自怜的循环318
伊底帕斯罪咎322
以罪咎为基石的黏连327
由罪咎滋养的时间330
罪咎与叛逆335
 
10
唤醒人生大梦
疗癒罪咎的26 种方法 345

穿越长期罪咎的方法 350
疗癒罪咎的26 个方法 352
爱|连结|接受|
宽恕|付出|分享|
感觉你的情绪|选择|真理|
交给你的高层心灵|放下|
信任|结合|唿求奇蹟|
寻求整合|迈向下一步|助人|
理解与仁慈|放弃我们的错误选择|
放下过去|放下关键动因|
放下罪咎的魅惑力|承诺|
重获平静|化解|了悟人生即梦
 

图书序言



  从爱的迷思与陷阱中找到出路


  七月的盛夏热情的阳光如金碧辉煌的奇异恩典,在这份奇异恩典中浮现的是这对亦师亦友的神仙伴侣,恰克与南西,他们是上天送给这个世界的奇蹟。认识他们已经超过30年,令我刻骨铭心并崇敬的是他们那份对世界永不止息的爱,这份爱已成为他们生命自然散发的气息,他们总是带给所有与他们相遇的人们一份对生命崭新的洞见及希望,他们用他们的爱和智慧,带领并疗癒无数的人们转换苦难成就恩典的人生。

  此刻很荣幸能为恰克的着作写推荐序,在我的心中恰克是一部活生生爱的经典,他总是有用不完的生命力,除了课堂中迷人的风采,幽默的人格魅力,更令人深受感动的是他坚持不懈对人类意识觉醒的贡献。与其说他在写书,不如说他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空档,不止息地流淌对世人的爱,他将这份爱的灵感编织成一部又一部爱的经书,他的每一本着作并非文字的堆积,而是来自于他的心对生命深切的祝福以及尊重。他在着作中以他数十年的专业,并实践在无数的个案中,提炼与归纳所有障碍人们、使他们无法活在爱中的迷思与陷阱,他从中指出一条清晰并充满可能的出路给人们。恰克是一个发光体的生命存在,当你与他连结或接触时,你会因此折射出本源自性失落或者遗忘的光辉,那是一份遇见自己的法喜至乐。在这本着作中,恰克将罪咎感以立体并多层维度的解析,让人们层层递进地认识自己生命的蓝图以及灵魂的故事,在存有的冲突及梦境中得以瞥见黎明的曙光。罪咎是创造我们人生一个又一个黑暗故事的核心动力,但多数人终其一生都在这恶性循环的幻象中难以解脱。

  爱是一切的解答,我们因爱而生却终其一生在寻找爱,追寻着被爱也追寻着去爱,真相是当生命与爱真正相遇,最终发现只有爱存在,唯有在这个瞬间,追寻停止了但生命却完整了。不管是因缺乏爱而向外追寻,或者因内在的愧疚产生的补偿,偏离生命中心的追寻是永无止境的。这对神仙伴侣以超越种族文化的智慧,示现给世人何谓爱的奇蹟,他们的足迹遍佈了世界各地,他们的着作是生命力行的智慧,他们是当代爱的关系大师,他们言传身教激励人们跨越藩篱,使朋友帮助朋友,以真心温暖这个世界。

  在每一个转弯处,你的气息成为清明的指引
  在每一次的黑暗中,你的唤醒使我睁亮双眼
  爱在你忆起生命的每一个片刻存在着⋯⋯存在着⋯⋯

  深深祝福!

盖娅品牌教育集团创办人
游明裕 王婷莹

  你有一份无价的宝藏

  想像你的内在有份宝藏,它是你所有祷告的答案。它会带来无上平安,让你体认到自己的完整圆满。当人有了完整,所有的丰盛、财富和幸福就都是你的。你会完全圆满具足,不再需要追求虚假的目标。你不需要自身以外的任何事物;一切都源自于内在。你的宝藏会带给你无上的喜悦,让你只想要分享这份宝藏,分享让它变得更多,同时你将看见它在人们的眼中熠熠发光。

  这份宝藏是纯真,它就在你的内里,深深埋藏在罪咎的错误观念底下。请想像一个纯真的世界:一切良善而美丽;没有疼痛或受苦;没有疾病,也没有意外;没有匮乏或失落;这个超越死亡的世界变得完美无缺,混乱的世界不再。当我们被指派活在这个地球上的时间已过,我们会如同脱去衣服般轻易地脱离自己的肉身。如果纯真是我们对实相的最深刻体验,那么我们就会活在一个完全负责而无罪咎的世界。若无罪咎,就不需要攻击或自我攻击,所有问题都会烟消云散。

  透过对纯真承诺,我们得以穿越现在的世界,达至完美的世界。解放罪咎的黑暗仆役,例如放弃所有的评断(评断是一切受苦的根源),你就有办法协助让完美的世界实现。我们错误地谴责他人,根源于我们错误地谴责自己。小我说服我们,让我们以为凡是攻击他人之处,自己将得以逃脱。当然,这不是真相,因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奇蹟课程》是这样说的:

  「你在梦中带给弟兄的种种后果,其实都是给你自己的。」
  《奇蹟课程》原文版〈正文〉第552页;中文版〈正文〉第608页

  为避免自我攻击而攻击他人,这样的恶意将形成攻击与自我攻击的恶性循环。这是小我的基础,它带着我们和我们的世界一起往下旋绕沉坠。

  另一方面,纯真使我们重新连结,将我们与万物众生连结在一起。连结感是罪咎的相反,它会弥补我们造成的所有分裂。随着连结感和爱的增加,统一感也会跟着增加,统一是对连结、合一的感悟,它从我们的心灵开始发生,继而扩展到世间。若体认到自己是真正纯真的,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认定自己是上天的孩子,有着不朽的灵,而非把自己看成小我,带着终将迈向死亡的身躯。纯真是迎向一切美好的关键,再次对纯真承诺吧!纯真才是人原初的真相。

  你看见的是你所认定的自己。你是先向内看,再向外看,你透过自我的信念来看世界。若要活在完美的世界里并发掘自己内在的宝藏,你必须换上看待世界的新眼光,你必须看见:

  没有谁是坏人——你也不是!

本书作者、国际知名关系心理学专家
恰克.史匹桑诺博士

图书试读

罪咎与责任  Guilt and Responsibility
 
罪咎感看似负责任,但实际上,却以相当狡猾的方式回避责任。它用自责代替责任,用罪咎代替责任,让我们心怀歉疚,使我们原地打转并懊悔不己。这表示,我们哪里也去不成,而小我可开心了。这样的自我攻击会取代回应力、学习的意愿、改变和正确的理解。责任是回应加上能力,它是自然而然地有所回应。罪咎是不回应,聚焦在错误的事情上,也就是我们自己身上。罪咎暗中餵养「黑暗魅惑力」和特殊性。罪咎令我们颓丧、使我们负担沉重。当需要对别人或情境有所回应时,这当然帮不上忙。罪咎令人分神、妨碍学习,并用黑暗的功课取代了我们应有的学习意愿。罪咎扼杀了我们学习的动机,因为我们心里早有答案,不觉得有什么值得了解的地方。我们的答案在于自我定罪,这么一来,真理不见了,我们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正确关系也不见了。此外,罪咎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情境时感到无助;我们若不是反应过度,就是未做出应有的反应,这全都是因为罪咎感而对情境做出不真的心理回应。罪咎阻碍灵感在答案中出现,它投资幻相、遮蔽我们的理性,更因为我们已经在心中做出了不真的联想,这无非是在浪费时间,而非找出穿越之道。
 
丹尼尔的故事
 
丹尼尔陷入情绪混乱,开始大声讲话,不断打电话向我的工作人员求救。我重新调整了忙碌的行程,好腾出时间给他。这些年来,我对他做过不少次电话谘商,在他参加妻子和我带领的工作坊时,甚至亲自去看过他几次。他似乎一直有长期存在或难以对付的问题要解决。这时的丹尼尔处在一团混乱的离婚情境中,他对自己过去不慎重看待性关系深感罪咎,当时,他妻子珍妮丝成了关系中的独立方,且开始有外遇,而他并没有好好处理这件事。珍妮丝已经遗弃了他们俩的子女,搬去跟她的男友同住,而丹尼尔搬回旧居,乐意担负起父代母职的角色。
 
不久,珍妮丝的外遇告吹,搬回旧居,这时,丹尼尔再度搬出去。表面上,似乎没事困扰丹尼尔,他会把房子给珍妮丝,不去争夺珍妮丝在法庭上要求的离婚协议。因为心怀罪咎,他说他只想要珍妮丝和孩子们尽可能顺遂平安。丹尼尔在大学教授「世界宗教」,自诩为灵性之人,多年来奉行全责性的原则。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的像一个温柔的拥抱,包裹住了我那些曾经因为“罪咎”而感到冰冷的内心。我一直以来,都背负着一些过去的“错误”,觉得那些经历就像是人生污点,无论如何都无法洗刷干净。这种感觉,让我常常觉得自己不够好,不配得到爱,不配拥有幸福。我尝试过和朋友倾诉,但很多时候,我得到的反馈是“别想了”、“过去就过去了”,这些话虽然好意,却无法真正触及我内心的痛点。因为对我而言,那不仅仅是“过去”,而是依然鲜活地影响着我现在的状态。而《没有谁是坏人,你也不是!:疗愈罪咎》这本书,则用一种非常人性的视角,去解读“罪咎感”。它没有回避痛苦,而是引导读者去看见痛苦背后的原因,去理解曾经的自己,就像是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盏小小的灯,让我能够看清前方的路。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自我谅解”的章节,它不是让我们去逃避责任,而是让我们明白,在理解了当时的限制和局限后,我们才可以真正地原谅自己,然后轻装前行。这种“疗愈”,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次阅读,我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力量,感受内心的逐渐柔软。我发现,当我不再那么苛责自己时,我反而更能与他人建立真诚的连接,也更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

评分

我必须承认,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于“原谅”这个概念,一直存在着某种误解。我以为原谅就是忘记,就是对错误的视而不见。所以,当我被一些过去的“罪咎”困扰时,我总觉得自己应该更努力地去“记住”自己的错误,以此来警示自己,避免重蹈覆辙。然而,这种“记住”却变成了无休止的自我折磨。直到我接触到《没有谁是坏人,你也不是!:疗愈罪咎》。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罪咎”的看法。它并没有要求我们去否定过去的经历,而是让我们去理解,去看见,去接纳。作者用一种非常温和而又深刻的方式,引导我们去审视那些让我们痛苦的根源。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所背负的“罪咎”,并非完全是我们一个人的责任,它可能与我们的成长环境、过往的创伤,甚至是他人的影响有关。理解这一点,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书里提出的“善待那个曾经的自己”的概念,对我来说尤为重要。我开始尝试去拥抱那个曾经犯过错、曾经跌倒过的自己,不再用严苛的审判去评判它,而是给予它理解和支持。这种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每一次阅读,每一次思考,都让我离那个更平和、更宽容的自己更近一步。这本书,就像是一份温柔的邀请,邀请我去和自己和解,去拥抱那个不完美的自己,然后,继续闪闪发光。

评分

我曾经以为,所谓的“罪咎感”就是一个人内心深处不可磨灭的烙印,是无法摆脱的原罪。我见过一些人,因为一些陈年旧事,活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仿佛随时都会被揭穿,然后接受审判。我曾一度认为,自己也走在了那样的道路上,因为一些过去的言行,常常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慌和不安。而《没有谁是坏人,你也不是!:疗愈罪咎》这本书,就像是一场及时雨,让我看到了摆脱这种阴影的可能性。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并没有回避那些令人不适的感受,而是直面它们,然后用一种非常温柔且有力量的方式去解析。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自我同情”的部分,之前我总是习惯性地用最严苛的标准去要求自己,一旦达不到,就开始自我贬低。但这本书告诉我,其实我们可以像对待一个受伤的朋友一样,去对待那个曾经犯错的自己,去给予理解、安慰和支持。它不是让你为错误开脱,而是让你明白,犯错是人之常情,重要的是从中学习,而不是沉溺在无尽的自责中。我记得书中有个比喻,说“罪咎感”就像是我们身上的一块伤疤,它记录了曾经的伤痛,但它不是伤口本身,它也可以成为我们坚韧的证明。读完这本书,我并没有觉得我瞬间变成了圣人,我依然会犯错,我依然会有不完美,但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恐惧和排斥这些,我开始学会以一种更积极、更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它们,也开始懂得,给自己更多宽容和空间,这才是真正的“疗愈”。

评分

坦白说,我很少会主动去阅读那些探讨“罪咎”的书籍,因为我觉得那太沉重了,仿佛是在主动挖掘自己内心的伤痛。我宁愿把那些不愉快的回忆深埋,假装它们从未发生过。然而,当我看到《没有谁是坏人,你也不是!:疗愈罪咎》这本书时,内心深处却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或许是那句“你也不是”触动了我心底最柔软的部分。我小心翼翼地翻开了第一页,然后,我就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住了。它没有用那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去评判,也没有用生硬的理论去说教,而是以一种极其真诚和富有同情心的方式,带我走进了一个又一个关于“罪咎”的故事。我开始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所背负的“罪咎感”,并非源于我们真的做了多么十恶不赦的事情,而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要求过于严苛,对过去的事情耿耿于怀。书里对于“局限性”的探讨,让我豁然开朗。我开始理解,在很多“错误”发生的时候,我们可能只是在当时的能力范围内,做出了我们认为最好的选择。这种理解,不是为了推卸责任,而是为了让我们能够以一种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曾经的自己。我发现,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内心的深度对话,我开始能够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也开始能够给予自己更多的理解和接纳。

评分

我一直以为,“罪咎感”就像是一条永远无法摆脱的尾巴,只要我继续存在,它就会如影随形。尤其是一些在人际交往中,因为自己的无心之失,或者不够成熟的处理方式,给他人带来了困扰,那种内疚感会像潮水般涌来,让我觉得自己是个“麻烦制造者”,不配得到别人的善意。我曾尝试过用“忙碌”来麻痹自己,用“逃避”来粉饰太平,但内心的声音却像一个幽灵,总是在我最脆弱的时候出现,提醒我曾经的“错误”。《没有谁是坏人,你也不是!:疗愈罪咎》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视角。作者以一种非常温和且充满洞察力的方式,剖析了“罪咎感”的根源,并指出,很多时候,我们所承受的“罪咎”,并非完全是出于恶意,而是源于我们对自身行为的过度解读,或者当时环境的局限。书中的“没有人是完美”的理念,让我如释重负。它不是要我们为错误开脱,而是让我们理解,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都会在某个阶段犯错。这种理解,给了我勇气去正视过去的自己,去给予那个曾经不够成熟的自己更多的理解和宽容。我发现,当我开始学会“善待”自己时,我与他人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因为我不再带着沉重的负担去与人交往,而是以一种更开放、更真诚的心态去面对。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感到“被看见”的书。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麻烦制造者”,总是在不经意间触碰他人的底线,或者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不已的事情。那种“我怎么这么不小心”、“我怎么会做出这种事”的念头,简直是我的宿命。于是,我常常活在一种莫名的“罪恶感”里,觉得自己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错误。我尝试过各种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但收效甚微,因为很多方法都忽略了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很多人所谓的“错误”,并非出于恶意,而是因为当下的认知、能力或者情绪状态所限。这本书,恰恰就抓住了这一点。作者用一种非常富有同理心的方式,去解读那些让我们感到内疚的过往。他没有去指责,没有去说教,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引路人,带你一点点地去梳理那些复杂的心理情绪。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里提到了“我们每个人都在尽力而为”,这句话我反复咀嚼了很久。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用当时拥有的所有资源去应对,而事后诸葛亮的我们,站在更高的视角,当然会觉得当时可以做得更好。但重要的是,我们已经尽力了。这种理解,不是推卸责任,而是放过自己,将精力从无谓的自责中解放出来,投入到更有建设性的成长中去。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一种被理解的温暖。

评分

我曾经一度认为,自己是一个“罪不可赦”的人。因为一些过去的言行,我常常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懊悔之中,觉得无论如何都无法弥补。这种负罪感,就像是一张无形的网,将我牢牢地困住,让我无法呼吸,也无法前进。我尝试过各种方法来摆脱这种困扰,但效果甚微,因为我总是在纠结于“我为什么会犯错”,而不是去思考“我如何才能从中走出来”。直到我读了《没有谁是坏人,你也不是!:疗愈罪咎》。这本书,就像是一束温暖的光,照进了我内心的黑暗角落。作者用一种极其细腻和富有同情心的方式,去解读“罪咎感”的形成,以及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他没有回避那些令人不适的感受,而是引导我们去直面它们,然后,用一种温柔的方式去化解。书中的“自我同情”的概念,对我来说尤为重要。我过去总是习惯于用最严苛的标准去评判自己,而这本书告诉我,其实我们可以像对待一个受伤的朋友一样,去对待那个曾经犯错的自己。这种转变,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我开始意识到,我们并不是完美的,犯错是成长的一部分,而“疗愈罪咎”,并不是要抹去过去的痕迹,而是要学会与过去的自己和解,然后,带着这份理解,继续前行。

评分

说实话,我一直是个不太擅长原谅自己的人。一点点小错,都会在我心里反复回放,像劣质的录像带一样不停播放,每次观看都伴随着强烈的自责。特别是当一些事情的结果不如人意,或者给别人带来了麻烦的时候,那种“我怎么可以这样”的想法就会像潮水一样将我淹没。我曾尝试阅读一些心理学书籍,希望能找到摆脱这种负罪感的方法,但很多都显得过于理论化,或者只是流于表面,让我觉得好像“知道了”原因,但依然“做不到”。直到我偶然间看到这本《没有谁是坏人,你也不是!:疗愈罪咎》。刚开始,我只是被那句“你也不是”吸引了。在这样一个充满比较和评判的社会里,这句话显得格外珍贵。我怀着忐忑的心情翻开,却惊喜地发现,它真的不一样。作者并没有用冰冷的理论去分析,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故事,以及一些非常人性化的思考,一点点地瓦解我心中那座由“罪咎”筑起的围墙。我开始明白,我们并不是一开始就带着恶意去伤害,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自己能理解的范围内,以自己能做到的方式去应对。那些所谓的“错误”,可能只是当时无能为力的一种体现。书里的一些观点,比如“我们都是在不断学习和成长的,今天的成熟,是建立在昨天的幼稚之上的”,让我醍醐灌顶。它不是要我们忘记,而是要我们理解,理解曾经的自己,理解导致那些“罪咎”发生的原因,然后,才能真正地放过自己。我发现,读这本书的过程,就是一段自我疗愈的过程,每一次合上书本,都感觉内心更加轻盈,更加柔软。

评分

这本书,我拿起来的时候,心头其实是有那么一丝抗拒的。毕竟,谁愿意去直面那些曾经让我们感到内疚、羞耻,甚至是憎恨的过往呢?“罪咎”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沉重的力量,让人下意识地想要躲避。然而,书名却又带着一股奇异的温柔,“没有谁是坏人,你也不是!”这句话像是黑暗中的一盏灯,虽然微弱,却足以点燃心中的希望。我翻开了第一页,就仿佛踏上了一条未知的旅程,开始审视那些被我深深埋藏起来的“错误”,那些曾经让我夜不能寐的“过失”。作者并非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评判,而是以一种极其平视的、甚至带着同情的视角,去剥开那些层层叠叠的“罪咎感”。我开始理解,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坏”并非是恶意,而是无知、是创伤、是环境所迫,是当时能力所限。我认识到,那些让我们痛苦不堪的经历,其实也是成长的一部分,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纹理。我开始尝试用一种更宽容的方式去对待那个曾经的自己,那个在无知中犯错的自己,那个在痛苦中挣扎的自己。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小小的自我和解,一次灵魂深处的涤荡。那些曾经刺痛我的过往,似乎也开始变得柔和,不再那么锋利,而是化作了生命中的养分,滋养着我继续前行。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个温柔的向导,带领我穿越内心的迷雾,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晴空。

评分

我一直对“完美主义”这个标签深恶痛绝,却又常常发现自己活在它的阴影之下。一点点的瑕疵,都能让我陷入深深的焦虑和自责。特别是那些与人交往中,因为自己的不当言语或行为,给他人带来了困扰,那种“我怎么又搞砸了”的念头,几乎要将我吞噬。我曾读过不少关于如何克服完美主义的书,但很多都停留在“改变行为模式”的层面,并没有触及到内心深处那份对“罪咎”的恐惧。而《没有谁是坏人,你也不是!:疗愈罪咎》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帮助我卸下了这份沉重的包袱。它没有否定我们对“好”的追求,但它教会我们,在追求“好”的过程中,不必要以牺牲“自我”为代价。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剖析了“罪咎感”的形成原因,并指出,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的严苛,源于内心深处对被评判、被拒绝的恐惧。书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这个观点,像是一针清醒剂,让我意识到,我们无法做到完美,也无需做到完美。当我们放下对完美的执念,也就卸下了“罪咎”的枷锁,才能够真正地去拥抱那个不完美的、真实的自己。我开始尝试着去允许自己犯错,去允许自己有不被所有人理解的时候。这种转变,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自由,也让我更愿意去尝试新的事物,去探索生活的更多可能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