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是感到很受伤:五个精神分析的真实故事,带你找到不断逃跑的自己

为什么总是感到很受伤:五个精神分析的真实故事,带你找到不断逃跑的自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精神分析
  • 心理创伤
  • 自我探索
  • 情绪疗愈
  • 人际关系
  • 原生家庭
  • 逃避型依恋
  • 心理成长
  • 真实案例
  • 自我关怀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每种不安都有原因
每个伤口都有帮助
如果不愿正视自己受了什么伤,
不愿解读自己的不安,
就无法看见自己最真实的一面。

  我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明明写作很顺利,截稿关头却故意拖拖拉拉不肯完成作品的编剧,每次要有「结果」,就开始「逃避」,不管是工作或谈恋爱……
  对孩子暴怒的新手妈妈,慌张打了孩子,一直想成为完美大人的情绪埋得太深,以至于态度已经变了形却完全不知道。
  别人的几句话或几个表情就感到受伤,聚会中突然恐慌发作的失业青年,光鲜亮丽的外表隐藏自恋与自卑,「放弃」是最常使用的词……
  已经大学毕业三年,却一直没有像样工作,开始暴饮暴食否定自我的漫画家,只想找一个安全躲藏的地方,找同一国的人,找自信和未来。
  受失眠所苦的整形外科医师,凡事一定安排与计画,只要超出自己掌控的目标,便失落生气,甚至习惯性控制一切……

  你是否在他们身上看见自己内心也在逃避什么?怕在团体中不受欢迎而不安?想获得认同却得不到赞美?想要表达却常常受到挫折?最后干脆若无其事躲起来?假装自己很坚强?
  越是压抑,创伤就会越严重;越是逃避,不安就会更加强烈,最后反扑吞噬逃跑的你。
  每个人其实都有逃跑的潜意识,本书从精神分析针对每个情绪问题,以一场场温暖的对谈带给你一点勇气,让你转身面对曾经逃跑的内心障碍,接受自己,改变自己。

  你最想逃避的内心不安与创伤,恰好造就了现在的自己,
  只要察觉到这点,我们就能够获得认同真实自我的力量。

  你是个怎样的人?
  ●越是重要的事就越爱拖,老是在摸鱼。
  ●从来不觉得什么事都要做到最好。
  ●经常突然生气,但过段时间后又感到后悔。
  ●对小时候的事情难以启齿。
  ●因为觉得自己被忽视,所以无法和人维持长久关系。
  ●明知道自己过度在意别人的视线,但却无法改变。
  ●害怕权威,稍微有一点组织阶级的上下之分,就会让你想逃跑。
  ●觉得人们对我有过度的要求。
  ●不太擅长表达情绪。
  ●无法忍受别人跟我有不一样的想法。

  如果你符合以上任何一项,请打开本书!

专业强烈推荐

  资深媒体公关/ 《商业周刊》专栏作家——王蜜穜

  这是一本带领你更认识自己的好书,书中许多人物故事身上,彷彿也能看到自己身在那角色里,透过「脑内探险队」不断探索,帮助你与自己对话,找出内心那一份造就自己不安的关键原因,那或许是不饶恕、或许是被遗弃,但其实你有机会透过承认、倾吐,让自己不用再躲,获得真正的自由,找到属于生命里的那片迦南美地。

  网站经营者、广告制作人跟造型师、《最后下班的人,先离职》作者——威廉(William Tseng) 
  细读书里面的五个精神个案,跟着「脑内探险队」透过文字触碰别人的恐惧,直捣问题核心是一件很赤裸,也很过瘾的事。

网友推爆

  ★累积点阅数突破500万次,2万5千人订阅

  ★韩国最大入口网站NAVER出版前热烈连载,网友推爆──

  想放弃一切逃跑的时候,被「痛苦是正常的,没关系」这句话安慰_vnfj***
  感觉有人看穿我藏在心中的祕密_anes***
  大推!第一次听别人的故事听到起鸡皮疙瘩_elin***
  想逃跑、想装聋作哑的逃避型人格专属谘商室!_ex-p***
  真想去给这些医生分析一下_pate***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脑内探险队


  透过Podcast分享故事的精神科医师

  「脑内探险队」打着「年轻精神科医师的真实精神科故事」的口号,一跃成为Podcast圈的新宠儿。

  创立「脑内探险队」的金志容、孙正贤、吴东勋、尹熙宇、许奎亨等五人,在延世大学医学院结识,并依序于塞布兰斯医院完成精神科学业。秉持着从脚本、主持、演出、编辑全都一手包办的「手工业」精神,正式开辟了「脑内探险队」这个节目。推出不过一年,就已经成为Podcast爱好者心目中的最佳节目之一,二O一七年更在iTunes获得全年下载数量第六名的佳绩。

  这些让人听了超有感,忍不住惊唿「听起来就像我」「大家身边应该都有这种人」的故事,再加上配合一般人的程度,简单介绍精神科资讯、提供诊断,以帮助听众解决问题的主持方式,让他们很快拥有一群死忠的追随者。这五位认识了十多年的老友,将透过这本书将他们最令人着迷的战果分享给更多人。

  「脑内探险队」的网路谘商室,每天会收到数十封信件。其中一部分会透过节目播出,而受限于篇幅未能介绍的故事,他们也会一一回覆,让「脑内探险队」成为能够为个案上山下海的「心理安全基地」。接着他们也在NAVER Audio Club推出「精神科医师的真实育儿故事」〈脑性妈妈诊所〉,并从二月起在Medical TV主持「失眠谘商室」〈安眠药〉节目。

  借着Podcast在网路上陪伴听众的「脑内探险队」,现在将透过这本书,为读者建立另外一个安全基地。

  〈脑内探险队〉脸书专页:facebook.com/brainrich6

译者简介

陈品芳


  政大韩文系毕业,于台韩两地职场打滚过后看破红尘,终于决定当一个专职其实是阿宅的译者。喜欢看韩国电影、听韩乐,十分享受宅在家赶稿边挂网打游戏的时光。

 

图书目录

002 [推荐序1] 我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是我?/王蜜穜
003 [推荐序2] 你直捣问题核心了吗?/威廉
010 [序] 每颗想逃跑的心都有他们的原因
 
故事(1):害怕不被爱而不安吗?
018  害怕结束工作
026  逃避→现在,你的心是不是正在逃跑呢?
029  我所看到的自己,究竟是什么样子?
037  自尊心→爱自己竟是这么困难的事
040  决定不要尽力做到最好
048  心理利益→内心的利害关系决定个人行为
051  我喜欢医生吗?
059  移情作用→唤醒我心中特殊情感的人
062  每个人都有想逃跑的时候
072  情绪日记→找到连自己也不知道的情绪
 
故事(2):因为莫名的情绪而混乱吗?
078  太太很奇怪
086  产后忧郁症→当最棒的祝福成了最痛苦的时刻
088  为什么总是对妈妈感到抱歉?
095  兄弟姊妹之间的竞争心态→老大很独立,老么很自私?
098  总是自己看着办的孩子
104  反向作用→被压抑的情感,会转向意想不到的地方
106  茫然的情感所留下的痕迹
116  转移→为什么总是对那个人发火?
118  想成为一个完美的大人吗?
128  佛洛伊德vs. 阿德勒→有不幸的过去,是否就无法幸福?
 
故事(3):无法获得肯定,很哀怨吗?
134  无法平息不安
143  恐慌→当不安的大浪席卷了我
146  我今天要放弃你
157  自恋→为了保护「了不起的自己」所需付出的费用
160  不能被任何人小看的我
169  认同渴望→我心中的双面刃
171  自恋与羞耻心的关系
179  认知扭曲→心所戴上的各色眼镜
182  独自留在游乐场的孩子
192  个性形成→健康成长所需的镜子
 
故事(4):害怕受伤吗?

198  暴饮暴食不是问题所在
208  心理安全基地→心也需要可以躲藏的地方
210  忘不了冰冷的目光
218  生涯的第一个记忆→你记忆中最早的回忆是什么时期?
220  到头来医生也和别人一样
229  投射性认同→每个人对我来说都像坏母亲
232  人为什么不会轻易改变?
242  治疗同盟→我们是同一队的
245  未来也会继续尝试
256  修通→人总是不断重复同样的错误
 
故事(5) : 因为不完美而生气吗?

260  还是开药给我吧
268  保密义务→嘘,这是祕密
270  如果不是约会而是面试,还会迟到吗?
279  心智化→要了解自己,别人也才能了解自己
282  我的个性有问题?
289  强迫型人格障碍→不完美就感到焦虑的你
292  不,没有那么辛苦
300  隔离→把不想面对的情绪收在抽屉里
302  我想到此为止就好
309  心理抵抗→逃离不安的方法
 
312 [后记] 你找到不断逃跑的自己了吗?

图书序言

作者序

每颗想逃跑的心都有他们的原因


  在Podcast上开始「脑内探险队」已经一年了。起初只是几个志同道合的同事,带着「传递正确的精神医学资讯,减少世人对精神健康医学的误解和偏见!」这个有点伟大的目标开始。虽然我们口口声声说要征求受心理问题所苦的人的故事,但另一方面也有点担心,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愿意把自己的烦恼,告诉素未谋面的我们。

  不过,谘询室开张没多久,每天就有数十封来信,也让我们发现当初真是杞人忧天。我们将其中最多人有共鸣,或最多人感到好奇的故事挑出来做成节目,而那些未能在节目中提及的案例,也用心地私下回覆。

  这些故事的主角年龄、职业、性别都非常多元。有正在烦恼未来出路的高中生、为工作压力所苦的上班族,同时也因陌生的恐惧与责任感而感到混乱的新手妈妈,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烦恼。虽然有些案例的答案很明确,但也有些故事让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帮忙才好,挂心了好一段时间。

  ▎询问内心的第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这样?」  ▎

  来信者大部分都是被类似上述的现实问题折磨,所以才会寻求「脑内探险队」的协助。有人无论在怎样的关系中都会受伤,也有人即使火烧屁股,依然拖拖拉拉不肯把工作完成,更有人脑袋里成天充斥负面想法,什么事情都做不了,每个人都对这样的自己感到厌倦。接着便开始问「我为什么会这样」,这些问题挥之不去,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生病了。这样的怀疑,就是让我们开始写这本书的起点。

  我们希望帮助大家做好准备,揭露连自己也不知道的不安,以及不想被别人知道的伤痕。

  但大部分的人即使知道问题一再重复,他们选择的解决方式却不是面对自己的内心,而是逃跑。有时候,他们甚至没有察觉自己正在逃跑。逃跑是一种内心的防护网,用来保护自己不要受到可预期的痛苦伤害,换句话说就是启动了「防卫机制」。虽然也有一些方法,能帮助我们在这样的防卫机制之下承受痛苦、成长发展,但大多数的人,会选择刻意压抑难受的情绪、否定造成问题的原因,或者是责怪他人。这样虽能暂时缓解内心的痛苦,但绝非根本的解决之道。问题是,防卫机制这家伙通常都会自己启动,如果不特别注意,我们便会在下意识中习惯它的存在。

  请求「脑内探险队」协助的来信者,都已经察觉到自己想要逃避的心理,向我们寻求矫正这种心态的方法。他们已经下定决心,要把遮蔽真实内心的防护网给拆掉。我们也很用心地向他们每一个人解释,他们内心的防护网究竟是什么、处在什么状态。

  唯有透澈了解让我们无法看透内心的障碍,我们才能将障碍清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时候可能会轻率地下判断,有时候又可能太过谨慎小心,但至少,希望我们的建议,能够给那些鼓起勇气探索个人创伤的人一些自信。
 
  ▎找出内心那一份不安  ▎

  越是压抑,创伤就会越严重;越是逃避,不安就会更加强烈,最后强力地反扑。我们深信防卫机制能够保护自己,但那样的防卫机制,最后甚至可能会击溃我们的内心。但若能运用适当的技巧,与不安和创伤正面交锋,那反而有机会掌握开启封闭内心的唯一钥匙。即使那样的自己比想像中的更怯懦、更不起眼也无妨。若能接受、爱着自己真实的样貌,那么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攻击,都不足为惧。

  你最想逃避的内心不安与创伤,恰好造就了现在的自己,只要察觉到这点,我们就能够获得认同真实自我的力量。我们认为发现自己最脆弱的一面,反而是能够使自己更加坚强的方法。想改变却总是犹豫不决,这样的心态让你感到烦闷吗?莫名的情绪经常袭击你,令你感到精疲力尽吗?不知所措地逃离不安以及创伤,已经让你感到厌倦了吗?

  这就代表,你已经准备好面对内心的防卫机制了。我们会为各位打开一条路,找到自己内心的防护网,帮助各位做好心理准备,更从容地面对隐藏在防护网之下的不安与创伤,这也是我们「脑内探险队」的期待。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在逃避  ▎

  本书主要的内容为精神健康医学相关领域,收录的内容与基于不同原因前往求诊的五位个案有关。其中包括有每次写作到一半,就会突然停止创作的编剧、对心爱的孩子莫名感到愤怒的母亲、经历恐慌障碍的准就业者、因为暴饮暴食而被母亲带来就诊的网路漫画作家、受失眠所苦的整形外科医师。这五位主角的故事看起来虽然特别,但隐藏其中的,却是任谁都会经历的烦恼。在了解五位个案的内心防卫机制时,各位读者或许也能从中找到自己的身影。

  反作用力、转移、隔离、投射性认同……每个人的故事结束时,我们都会为他们的心态取一个名字,帮助各位读者诊断自己的问题。

  读完这本书后,就能解决自己内心的问题吗?并非如此。但我们期待这能为你徬徨的内心找到一个方向,让你看见改变的一线曙光,如同书中的主角一样。

  内心的改变需要足够的时间,那个过程并不会十分顺利,有时甚至会辛苦到令人想放弃,但请不要着急,只要好好走在那条为你提供解决方案的路上,那总有一天一定会抵达目的地。我们相信在那个终点,肯定能够找到更加坚强、不再需要防卫机制保护的一颗心。

  来,现在该是听故事的时间了。
  来听听精神科医师娓娓道来,
  只有在这里才能听到的精神科真实故事—
  「脑内探险队」现在开始!

图书试读

故事(1)
害怕不被爱而不安吗?

 
我们每个人都想被爱。
有时候会因为这种想法,去在乎别人的心情、脸色、想法,
进而无视自己的想法、情绪和期待。
但总有一天我们会明白,
无法展现真实「自我」的关系是不真实的,
当「我」被从这段关系中抽离时,
那么就无法获得真正的爱。
这里有一个想被所有人喜欢的人,
过去她很努力压抑自己的想法,
现在她决定好好听听自己的声音。
__「脑内探险队」吴东勋
 
﹝谈话室﹞
害怕结束工作

 
「常常跑去做别的事情吗?」
 
听到我的问题,文廷点了点头。三十八岁的文廷有着一张娃娃脸,看起来才三十岁出头而已,她是一位自由工作者,跟从事艺术相关产业的同龄人相比,她看起来比较年轻。虽然是第一次接受精神分析,但文廷确实是个擅长写作、思绪清晰的人,冷静且一派轻松地描述自己的状况。
 
「对,这让我很困扰。最近工作时发展总是不如预期。我通常是接电影剧本案子之类的工作,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直没办法专心,总是会工作到一半就去做别的事。」
 
「人也跟机器一样需要暖机,就像电脑需要载入时间一样,妳的状况跟这不一样吗?」
 
「对,就像你说的,正式开始工作前总是会有一些摸鱼的时间。但我的问题是就算工作进行得很顺利,也会下意识中断这样的状态。获得好灵感,或是原本模煳的想法逐渐有清晰的轮廓时,我却会突然停笔。」
 
「妳的意思是说,在妳很有『感觉』、工作很顺利的时候,会自己停下来的意思吗?」
 
▎在「工作顺利」的时候,就会紧急踩煞车  ▎
 
听完我的话,文廷毫不犹豫地大力点了点头。
 
「通常创作者都会顺着感觉连续写好几个小时,在这样的状态下,不仅不会感到肚子饿,甚至也不会想去厕所,就像大家说的,是『灵感之神』降临的时刻。遇到这样的日子,剧情发展会非常顺利,台词也能一句接着一句,有些人在这样的时候会非常专注,一次完成好几天的工作量,但我却会刻意中断这样的状态。
 
「我会突然跑去回覆好几天没回的信、去洗碗或是洗衣服。做完别的事情以后再回到位子上,但『灵感之神』已经消失了,我想这应该是我的专注力出了问题吧?」
 
她的口条很好,清楚地明白自己面临的问题,感觉起来是个很开朗的人,所以我没有立即回答她的问题。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