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吃午餐」到「温水青蛙」,
在混乱的世局里,必须认清——
「少寄望于政府,多寄望于自己。」
「文明」才是追求的标竿。
一九五九年,一个二十三岁的青年,幸运得到一份奖学金去美国主修经济发展。受到「新观念」的冲击,看到自由、富裕、文明的现代社会,从此决定,一生的职志就是:提倡、传播、落实进步观念。
在前进「文明台湾」的路上,我们的「文明清单」,兑现了几项?
□ 社会要拥有现代化的基本设施与生活环境。
□ 社会要拥有文化、教育、科技、医药、环保等高度水准。
□ 人人要有同等的权力、义务与机会,不能有性别、宗教、肤色、方言等歧视。
□ 个人不能变成社会的负担,因此要自立自主。
□ 个人要变成是社会的资产,因此要分享、分担。
□ 没有战争的复活、民粹的恐惧、贫穷的威胁、不公不义的伤痛。
□ 政府与民间要共有「与时俱进」的危机感及改革。
□ 政府与民间要共有融入世界的决心与政策。
六十年来,高希均教书、写书、编书、评书、选书、出书,做为一名「为书而生」的「书生」,他在西方文明与东方文化间探索,将所学所思写成《文明台湾》,鼓舞华人世界共同追求文明社会。
文明推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用顾宪成这副对联来描写高希均教授,可以说是最适当不过的了。高教授是一位读一流书、写一流书、出版一流书、做一流人、关心如何建立一个一流的社会的先行者,我要趁这个机会推荐他的书,亦要表示对他崇敬佩服之意。──刘炯朗(中央研究院院士、前清华大学校长)
高希均先生六十年的学与思,见证了台湾文明兴衰的历程。前三十年,经济起飞,重大建设开展,政治解严,民主激发,令人振奋。后三十年,思想迷惘和失落,礼与理式微,不公不义习以为常,诚信失守,人民似乎离善良越来越远,而选举文化充斥仇恨的鼓动,感觉上,台湾的文明在消失中。希均兄及时开出了八项文明清单,期待全民支持。我不禁连连按赞,也要大声唿应:拾回善良,远离仇恨,让文明有希望!──曾志朗(中央研究院院士、前教育部长)
六十年来,高希均教授所提倡的观念与价值,始终是激励台湾不断自我提升的动力,也是指引大中华地区文明转型的标竿。在一个世界局势动盪、是非价值迷失的时代,高教授力倡的和平、均富、自由、法治,更是空谷跫音。──江宜桦(前行政院长、国立中正大学紫荆讲座教授)
我认识的高教授似乎一直在超越自己,永不停歇。这本新书集结了他一甲子的学与思,充分体现了他自述「读的是经济,关心的是教育,向往的是文明,追求的是和平」。最难得的是,他的文字十分简洁。读者可以非常轻松地享用智慧大餐。──苏起(台北论坛基金会董事长)
这本《文明台湾》集结了高希均教授与台湾菁英们一甲子的觉醒。我很惊讶从高教授这位经济学家的这本书中,读到科技人必须具备的智慧 。希望我们能够打破目前落伍的企业管理,不再侷限于制造、金融等,而能重视现代最需要的、以软实力为主的成长引擎。──张明正(趋势科技创办人暨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