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壳蜗牛运动30週年,我们的居住条件有更好了吗?
1989年8月26日的台北,数万人聚集在忠孝东路上过夜,抗议受到财团炒作而狂飙的房地产价格。这是台湾自政治解严以来,由人民自发而起、最庞大的一次都市社会运动—无壳蜗牛运动。
随着时间的过去,房价仍持续升高,「广建国宅」与「扩大购屋贷款」政策成效不彰。在居住议题上,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人们该怎么办?「共同形构都会空间」的概念由此而生。「合作住宅」模式带领大家寻求另一种住宅的可能。不仅住宅的位置(WHERE)重要,住宅怎么形成的(HOW)也很重要。人们如何过活,还有他们怎么住在公寓或楼房里,表现了他们的习惯、价值观和愿景。住宅形式反映了人们在城市生活中的角色,也成为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关键表征。
从居住议题更加扩大,合作住宅甚至关注到长者独居议题、社会福利,更甚至是医疗、教育等课题。这本书是合作住宅运作的指南,提供概念及欧洲各国典范,收录九个以创新住宅文化闻名的欧洲城市于其中,分别是:阿姆斯特丹、巴塞尔、布鲁塞尔、哥本哈根、米兰、斯德哥尔摩、图宾根和维也纳。每个城市与「永续住宅和社区发展」相关的条件都被详加分析,描述着重在居民组织的方式和他们的经历,因着这群人和他们投入的精力、资源和能力,每个计划都长出自己的面貌和性格。
在id22的城市实验中,他们认为合作住宅非常适合用于实践创造性永续的理念。住宅合作社的概念是自发性的,以社区为导向,并且永续发展。居民共同合作去规划住宅的样貌,并且共同经营管理,经常举办活动,也成为彼此生活上的支援。
我们想透过这本书,提出居住问题可能的解方,为住宅模式提出新方案,也让你可以想像到生活的另外一种可能。
名人推荐 李修玮(台湾主妇联盟生活消费合作社理事主席)
林洲民(仲观联合建筑师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 台北市都市发展局局长 2014-2018)
林盛丰(监察委员、实践大学学建筑设计学系客座教授)
张金鹗(政治大学地政学系特聘教授)
曾旭正(国立台南艺术大学教授,前国家发展委员会副主委)
黄益中(公民教师、居住正义协会理事长)
-真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