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馆生活是短暂的生命片段――
具有移动与脱离现状的本质,也表现出自由和摆脱约束的特征;
使得每个房间都像一座巡回马戏团,一场非凡演出的舞台。
首次以社会经济角度,描绘旅馆在全球资本主义兴起当下的阶级动态;
深入探索旅馆的社会、政治功能,以及权力与慾望的文化隐喻――
旅馆是资本主义运作的一环,也是反抗全球化压迫的场所! 当电影《大饭店》(Grand Hotel)里的欧腾许拉格博士坐在吧台边自问自答「你在大饭店里干什么?」──在这间「走廊上有着一百扇门」而且「没人晓得隔壁住了些什么人」的旅馆里──当他自言自语地说,你在这儿「吃饭、睡觉、四处闲晃、到处调情,不时跳支舞」,此番告白发人深省。公领域和私领域在此般境界中混为一体,提供大量让人自为与散心的迷魅幻想。
█如何定义旅馆?它启发现代人的生活自觉、满足高速移动的「自我」; 除了睡眠的实用功能,旅馆也是营造各种人际关系的空间。 在这充斥着庞大企业集团、大型量贩店、复杂运输系统,与全球通讯网路的世代,旅馆已被精心打造成奔向自由的象征,成了一个「出门在外」时不虚此行的地点、一个代替居家的小宇宙,以及一个成人游乐空间。旅馆作为陌生人行经某些城镇时的一种休息站,可以扮演家的角色,阻绝外界干扰,为疲惫不堪、寻找温暖床铺的陌生人提供庇护。对于个人而言,旅馆能够重新安排公共与私人空间,营造出邂逅与交流、独隐与曝光时,新颖且风格独具的仪式。
对一般人来说,旅馆最实用的功能就是提供休息、睡眠;但有人也会为了其他理由而上旅馆,这些人深信,除了睡个好觉以外,开间房间往往还有更多好处──满足种种暧昧不明且难以启齿的需要、念想,期盼及欲望。本书谈到了旅人在旅馆除了睡眠及栖身之外,还能享有些什么,并探讨为何人们找旅馆的频率愈来愈高;清楚阐释旅馆如何、以及为何能够深深启发人们身为现代人类的自觉,如何协助构成一种现代化且高度移动的自我。
书中旁征博引一系列最新史料、素材和文化形式,勾勒出现代旅馆的不寻常历史──在这段历史中,旅馆的发展,就好比用途明显不同的监狱或精神病院、住家或学校,同样成为日益普遍且人所周知的机构,在现代体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旅馆的兴起与全球化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为何? 从社会、经济层面剖析,旅馆不只是文化符码,也是权力与慾望的展演场。 本书着重描述旅馆在现代文化中的社会和政治功能,强调旅馆──钢铁与混凝土建造的结构体、充满各式体验的多元诠释,以及多层次的文化隐喻──以许多互相交错及相互矛盾的方式来捕捉并定义现代性、全球化、阶级、性、种族与性别的经验。书中分成四个单元,分别从不同角度检视旅馆这个文化符码的意义。
第一单元【空间】: 分析旅馆创造的各种特殊空间,透过公共及私人空间的切分,讨论性、父权制,以及随旅馆衍生的私人空间之间的动态关系。
第二单元【时间】: 探讨旅馆如何以作为一个新的开始与最后结束之地而运作──将旅馆视为「准诊所」,一个提供疗癒和休养生息、一种日常操劳中的暂时解脱、甚至是最后安息长眠之处。
第三单元【等级】: 沿着社会经济线划分空间的特殊方式,描绘在全球资本主义兴起当下旅馆的阶级动态;一方面分析度假旅馆,一方面探讨廉价单人房旅馆,以突显旅馆所赋予的双重面向。
第四单元【感受】: 探究旅馆对住客明确造成的特殊感受及影响,以及旅馆如何同时作为「幸运」和「失落」的推手――旅馆不只是一个依照社会经济条件所选择的栖身所在,也是形塑现代人另一个自我的场所。
这四种要素以文火慢慢熬煮出现代性的菁华,共同加持形成的力量,要大过个别部分累积的总和。旅馆生活在其聚合之上浮现,成为现代自为的基石。而无论旅馆有多少万千样貌,都难免属于资本主义运作顺畅的机器之一环,但或许也是反抗全球化无所不在的压迫之场所。旅馆永远存在着一体两面,它就像是同时存在权力和反抗、威权与自觉、主宰和颠覆的现场。
媒体好评 旅馆一直满足富人的愿望和被压迫者的需求。本书分成四个核心概念来分析,探讨了旅馆的文化、社会与政治含义,同时也曝光了旅馆生活的阴暗面。──《Publishers Weekly》
狡黠道出旅馆生活的神韵……本书所呈现的旅馆是种强大的社会机构,与学校、医院甚至监狱皆有相似之处,同样紧紧牵扯生命中一切可能,我们从中对自身及所作所为得到深刻体悟。──《Overnight New York》
对于刻板的旅馆历史或经营观点上的工作评论,提出绝妙的异位思考与见解。──《CHOICE》
两位作者,卡罗琳.菲尔德.莱凡德及马修.普拉特.古特尔,在书中娓娓道出各种花边新闻与流言、令人跌破眼镜的消息,以及常人难以得知的真相,十足让人沉浸于阅读的快感中。──《The Bookworm Sez》
我们把旅馆定位成全球资本主义的动态化身,是为了阐述在生命政治(biopolitical)下自我管理的不安年代中,一个足以重塑我们的现代空间已经产生;但我们并未将旅馆简单归纳为一个全然确定(all-determination)的结构。我们的许多努力,是仔细考察对旅馆安排心满意足、感到挫折,及蒙受启发的住客经验,设法重新对映到现代空间的生命政治。此外,我们也找寻旅馆难以管控或约束个人「自为」(self-making,源自黑格尔论述)的微妙征兆。或许旅馆有助于疏解人们对于晚近资本主义的不满,不可讳言的是,旅馆仍是完全不思悔改的自由资本主义制度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旅馆并非被动的场所,而其自身的力量反能带来一种亦虚亦实的居住经验。所以本书的中心目标就是鼓励读者思辨旅馆在现代生活中的功用,进行广泛而非狭隘的思辨,并包容那些和旅馆对立的社会、情绪,与心理投入。在接下来的篇幅中,我们请求每位读者重温身处熟悉空间的经验,重新思考创造这些空间背后的系统与建构,同时细细回味在这些空间里所上演的自我再造(self-creation)行为──即便往往并非尽如人意。
对现今全球化世界深感兴趣的任何人来说,本书应当无比显眼:当世界上种种运动及交流日益普及,而自我的概念改头换面、以国际主义者姿态现身,相对地,助长及压抑此自我之完全实现循环的机构骨干也跟着改变了。虽然旅馆是种固定的结构体,是用砖块、混凝土、钢材建造──套句专业术语,是将基座深深打入某一特定地点的岩床,然而它所维持并赋予的生活──跨越整个社会经济频谱──竟又要用无常与混乱来下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