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的责任:永续对话的资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关系的责任:永续对话的资源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著者 原文作者: Sheila McNamee, Kenneth J. Gergen and Associates
出版者 出版社:心灵工坊 订阅出版社新书快讯 新功能介绍
翻译者 译者: 吴菲菲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9/11/19
语言 语言:繁体中文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4-26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在纷扰的外在情势与内在世界中,我们是否能不再相互指责,
  而是透过持续对话讨论、自我推翻与反思,
  创造关系与意义里更多元的面向与可能性?


  现代西方的传统伦理观,不论在法律、心理、教育与社会组织等领域,都将责任视为个人的。然而这样的责任观,在20世纪末已无法因应全球化中日益复杂的变局,以及所遇到的重大挑战。本书作者兼编者迈可纳米和格根两位社会建构论学者,提出了崭新的关系责任观。两位作者首先由个人责任的论述着手,提出传统责任观于思维、意识型态或实际作法上的侷限,希望能扩大责任论述的范畴与相关实践法,在旧有对话模式中制造裂缝,企图借由裂缝启动新的对话模式。

  全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爬梳传统个人观的疏失,借对话过程就是共创意义、进而改变究责个人的观点与论述,并以儿童性侵这类绝非追究个人责任就能解决的案例为背景,试图以社会建构论在对话中示范如何共同创造有意义的论述脉络。第二部分则收录心理学界、社会组织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对于社会建构论关系责任观的各种回响,无论是认同或是质疑。

  第三部分是两位主要作者针对第二部分的答辩。两人透过对谈取得更深入的见解,进而扩充共创意义所涉及的关系责任观。如同迈可纳米和格根所说,最后一章为两人最初提出的讨论提供了更丰富的面向,以及更多反思的可能性。

  无论如何,以社会建构论关系责任观点而言,这是一场未能完成和结束的讨论过程,书里的对话永远具有开放性,而无最终结论。

本书特色

  ★ 亲炙席拉.迈可纳米、肯尼斯.格根两位社会建构论学者的精彩论述!
  ★ 透过本书见习共同对话、互相讨论与临床及社会组织的相关实例,激盪出火花、启发与反思。
  ★ 开启并促进心理治疗、社会改革学相关的各种思考与讨论,你我都能从日常中实践!

名人推荐〈按姓氏笔划排列〉

  朱刚勇│人生百味共同创办人
  宋文里│国立清华大学荣誉退休教授
  李维伦│国立东华大学谘商与临床心理学系教授
  吴熙琄│茵特森创意对话中心创始人
  林耀盛│国立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陈信聪│公共电视有话好说主持人、制作人
  彭荣邦│慈济大学人类发展与心理学系助理教授
  蔡伯鑫│基隆长庚精神科主治医师

好评推荐

  将近二十年来,虽然我不断反思关系责任的概念,透过席拉和肯尼斯系统性的拓展与铺陈,让我对关系的行动力有了更活泼的理解和参与。过去看关系是平面化的看,尤其会倾向于找出人们关系问题的出处,或是在关系中个人的限制和困难;现在反省过去的自己如何看待关系时,觉得许多地方还是不足够的。如今我在自己的教学、谘询、督导与组织顾问的工作中,会在关系责任的视野中,逐步去检视人们是如何去建构此关系的?人们在关系中做了什么会限制,甚至破坏关系?也就是不再以个人为思考的根本范畴,而是愿意跳出个人的框架,去看就算在关系中的个人有差异,但当事人仍愿意去努力为不完美的关系尽一份心意,去促成连结的关系,而非分化的关系,也更愿意不理所当然地去看关系,进而为存在的关系做努力,也就是不断为人与人之间关系建构的过程和方式做调整和改进。

  ……本书两位作者同时邀请15篇作者群对关系责任发出各自的想法,这15篇作者主要的专业以对话工作为主,也有些许的理论学家,大家发声,包括质疑的想法,极其丰富。两位作者再针对15篇作者的发表一一回应,是个开放勇敢的安排,读者可以看到许多不同向度的思考,也可趁此看看读者本身对关系责任的反思和感想是什么。

  最后我想説,关系的责任在后现代的实践中已成为后现代重要的伦理观,也就是在后现代理念逐步落实中,如何从个人责任到关系责任、个人伦理观到关系伦理观,已渐渐引起大家的关注、觉察与反思,如何在对话中实践关系的责任是重要的努力方向。希望这本书的中文出版可以扩大大家对关系责任的认识、理解和实践,进而自然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带来更多关系的改变,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吴熙琄(茵特森创意对话中心创始人)

  这本中译本的到来,不是邀请我们「进入」关系,而是让我们理解我们「就是」关系。进入,是一个距离。就是,是关系一直都在,只是我们惯于个人逻辑疏于对话沟通而不觉察。本书的结论,是一个开端,「就是」指向一种「总是」的「终始」关系。在本书的最后一章,迈可纳米和格根透过两种方式,以扩充与丰富化方式回应评论者。第一,试图进一步充实「共创意义」的概念和作法;第二,反思我们当如何做出回应以维系对话。如何的反思践行路径,就是打开未来性的开端。两位作者指出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把「表演」(performance)这个隐喻纳入「以共创意义为责任」的说法中。「共创意义」涉及说话者的伦理责任、听者的伦理责任以及与人合作时的伦理责任。

  这样的挑战不是寻求认知逻辑的解答,而是回到科学与诗的共舞。科学与诗不是对立,而是一种生活投向。当科学与诗的关系进入对话,如何将共创意义之责任的身体动作面向展开,是需要打破传统的学科分类。本书各章节的论点表演,都可看出不同风格的论述与回应「共创意义」的知行之路,显示尽可能摆脱学术传统约束的成果。当然,这是未竟的成果,并非终章,如何维系不间断对话的动能,等待读者参与其中的表演,共创新局。

  置身无人可回避关系责任的多元化时代,我们可以演出的是透过阅读本书的体现,搭建一个对话舞台。经由一次次地阅读如反覆的剧场表演,读者登上追寻回应各式生活挑战的新身心关系的共舞平台。而后,开创实践我们面对的生命共同体的关系责任。──林耀盛(国立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席拉.迈可纳米 Sheila McNamee


  席拉.迈可纳米博士是新罕布夏大学(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传播学教授、荷兰蒂尔堡大学(Tilburg University)人文学院教授。她在2001年获颁新罕布夏大学1944年毕业校友赞助的优秀教师奖(Class of 1944 Professorship),并获该校2007、2008年度林德伯格优秀学者奖(Lindberg Award)。她也是陶斯研究院(The Taos Institute)的创始者之一,目前任职董事会副主席。

  她的工作聚焦于各种社会与体制环境如心理治疗、组织、教育、医疗卫生、社群等的对话转化(dialogic transformation)。迈可纳米的作品包括与肯尼斯.格根合编着的《翻转与重建:心理治疗与社会建构》(Therapy as Social Construction)、《关系的责任:永续对话的资源》(Relational Responsibility: Resources for Sustainable Dialogue)(皆由心灵工坊出版);其他合着的作品有《治疗的哲学》(Philosophy in Therapy)、《组织的社会建构》(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Organization)等等;她也着有许多社会建构理论与实践相关的文章。

  迈可纳米频繁在世界各地讲课,曾担任许多大学的客座教授,如香港城市大学、义大利帕玛大学、荷兰蒂尔堡大学等,并定期参与组织及社区的协商工作,为企业、组织与社区提供顾问服务。她积极从事各种情境下的建构论实践,促进参与者与社群之间能于截然对立的观点下,共同创造出合宜的未来。是一位理论与实务兼具,不可多得的优秀学者。近年来常与贺琳.安德森(Harlene Anderson)博士共同主持后现代对话的工作坊,深受安德森博士的赏识。

肯尼斯.格根 Kenneth J. Gergen

  国际知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后现代社会建构论的主要奠基者与倡导者,在西方心理学界影响深远;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他的后现代社会建构论就是心理学界最重要的探讨议题。他和其他响应「社会建构主义」的学者们合作,编撰许多不同主题的着作,被视为社会建构运动的领军人物。其主要研究领域有:自我叙事、社会建构过程、关系理论、文化批判等。目前担任斯沃斯摩尔学院(Swarthmore College)教授,并受邀至世界各地的几所主要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他也是国际社会建构思潮重镇陶斯研究院的创始者之一及董事会主席。

  格根主张解构心理学中的「经验实证论」或「逻辑实证论」,提议以不同源流的学术路线,来共同搭建美国学术所需的「新科学」。他的着作集诠释学、辩证法、批判论述、后现代主义与关系论之大成,为美国心理学界引进一个更宽广的视域及对话可能。格根教授更将其社会建构理论实际应用于社会变革的实践,他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的各个面向,包括自我、技术、公民社会、组织变革与发展、心理治疗、教育实践、老年化问题和政治冲突。

  格根的着作丰富,作品在全世界获奖无数,并在期刊和杂志发表了超过三百篇文章。其重要着作还有《饱和的自我》(The Saturated Self, Dilemmas of Identity in Contemporary Life)、《语境中的社会建构》(Social Construction in Context)、《酝酿中的变革:社会建构的邀请与实践》(An Invitation to Social Construction)、《关系的存有:超越自我‧超越社群》(Relational Being: Beyond Self and Community)、《关系的责任:永续对话的资源》(Relational Responsibility: Resources for Sustainable Dialogue)(后面三本由心灵工坊出版)。

译者简介

吴菲菲


  国立台湾大学英美文学硕士,美国印地安纳大学布卢明屯校区英美文学博士班课程修毕,主修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及后现代文学理论。曾任清华大学外国语文学系文学组专任教师,现居加拿大。译有《与狼同奔的女人》、《开放对话‧期待对话:尊重他者当下的他异性》、《缠足幽灵:从荣格心理分析看女性的自性追寻》、《灵性之旅:追寻失落的灵魂》、《公主变成猫:从荣格观点探索童话世界》、《关系的责任:永续对话的资源》(以上皆由心灵工坊出版)等书。
关系的责任:永续对话的资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推荐序一
这是个体的问题,还是关系责任尚未建构的问题 吴熙琄│茵特森创意对话中心创始人
推荐序二
等待读者:起身对话,共舞关系责任的展演 林耀盛│国立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序言 为书中的对话定位
 
第一部 在对话中共创意义
第一章 邀请大家在关系过程中共担责任
个人责任论的缺失
「关系」一词的共可理解之义
在对话中共创意义
 
第二章 在实际的对谈作法中共创意义
用内在他者的声音说话
打造相倚关系
把各种关系世界召唤出来
在体系大锅汤中游泳
暂时性结论
 
第三章 以儿童性侵事件为例

第二部 扩充对话
共鸣与重述
第四章 当故事有翅膀时:意义共创的对话和新的行动选项
大卫‧库波理德(David L. Cooperidder)与黛安娜‧惠特尼(Diana Whitney)
想像芝加哥:如何和三百万市民共创意义
结论
 
第五章 合作的学习群组
哈琳‧安德生(Harlene Anderson)
 
第六章 共创意义的舞蹈动作
伊恩‧柏吉特(Ian Burkitt)
 
第七章 既由关系而生,也扛起个人责任:自主行动意志及权力的问题
约翰‧蓝纳曼(John W. Lannamann)
扛责和自主行动意志
对话中的权力游戏
 
第八章 以不确信的心走向对话:一个默想
莎莉安‧罗斯(Sallyan Roth)
 
第九章 试解构「责任共有」
玛莉‧格根(Mary Gergen)
责任共有:底面黑暗而表面光鲜
新的框架:分散责任以及前往新可能性的途径
责任的解构
越过责任,走向彼此尊重
 
从反对到理解
第十章 「意义共创」责任观,抑或对话伦理学:请教迈克米纳和格根
史丹利‧狄兹(Stanley Deetz)与威廉‧怀特(William J. White)
责任之说所导致的情况
转移责任,但依旧使用责任语言
一个起点
 
第十一章 责任和关系:话语权、互动、差异
迈可‧马山尼克(Michael J. Mazanec)与史提夫‧杜克(Steve Duck)
权力和差异:责任和相对地位
我们对责任共有说的一些直接回应
共同责任,抑或带有关系性质的责任?
结语
 
第十二章 一起建构责任
卡尔‧汤穆(Karl Tomm)
 
第十三章 启发性的对话与意义共创
伊罗‧黎寇能(Eero Riikonen)
对话哲学的观点
什么是对话?
否认个人福祉是对话的产物
可再造个人福祉的互动形式
「健康提升」说
互动中的譬喻语言和对话性
享有对话权并为对话负起责任
创造新的服务观念
 
平行的说法
第十四章 创造有利意义出现的对话情境
约翰‧萧特(John Shotter)与阿尔琳‧卡兹(Arlene M. Katz)
共创对话情境
共舞的动作
结论
 
第十五章 以案主为尊的探讨方式(Relational Inquiry)和共创意义:可带来改变的做法
罗伯特‧考托尔(Robert Cottor)与莎伦‧考托尔(Sharon Cottor)
临床作法和以案主为尊的探讨方式
以案主为尊的探讨方法以及公司/组织顾问的工作
结论
 
第十六章 声音循环
佩琪‧潘恩(Peggy Penn)与玛莉琳‧法兰福特(Marilyn Frankfurt)
第一部份:佩琪‧潘恩
第二部份:玛莉琳‧法兰福特
 
第十七章 「麦克斯就是这个样子」:借对话以循循善诱
华特‧艾格斯(Walter Eggers)
 
第十八章 等待作者
摩里丘‧马查利(Maurizio Marzari)
 
第三部 延续对话
第十九章 一起创造意义:求同存异以对话
共鸣与重述
从敌意到理解
平行的说法
结论:扩充与丰富化
 
﹝附录一﹞参考书目
﹝附录二﹞中英译名对照表
﹝附录三﹞编着者与对话者简介
﹝附录四﹞延伸阅读

图书序言

第一部分 在对话中共创意义
Relational Responsibility
 
第一章 邀请大家在关系过程中共担责任 An Invitation to Relational Responsibility
 
太初即关系。 ——马丁‧布伯(Martin Buber)
 
只要活着,人都会遭遇烦恼、失望和痛心至极的事情。问题并不在于遭遇困难,却在于如何回应它们,而最常见的即刻回应就是寻求修复之道。我们努力去确认原因,因为一旦确认原因,我们就能为採取行动取得正当理由——也就是说,只要能判定责任归属,我们便自认可以去告诫、纠正和惩罚他人。在本章中,我们要用批判的眼光去讨论这种指定责任——也就是在人事现象中揪出谁该为某事或某种后果负责——的传统做法。盛行的责任论述都把批评的箭头对准个人,不仅把归功究责的对象多设定为个人,也把纠正和修复的手段多施用在个人身上。如我们将要指出的,无论在思维、意识型态或实际作法上,个人责任的论述(以及它在实际作法中所能产生的功效)都有很严重的侷限和不足之处。我们在本书中曾抱了一个很大的期望,盼能扩大论述范畴并扩充与之相关的实际作法;我们打算针对共创意义所涉及的责任观从其论述到实际作法提出全盘讨论,用以扩大既有的传统。
 
我们谦卑地往目标前进,但最后并没有毕竟其功。我们一开始就发现,集合字句把它们缝合在两页没有生命的书封之间,绝无可能容许我们涵盖所有问题的种种复杂面向,也无法让我们带着有生命力和有价值的看法进入实际作法的讨论。因此我们的希望变得较为谦虚:但愿我们能在现有的对话模式中制造些裂缝(即使微乎其微都好),然后借这些裂缝来启动新的对话模式。万一这些新的对话模式得以向外实践于行动之中,那么我们就能取得空间——即便是极小的空间——来改变文化生活的景观。我们虽无法完成全部计画,但我们并不感到失望。我们想要讨论的全套过程在其本质上就没有完成和结束的可能。即使我们能为共创意义的责任观提出某种影响深远的说法,书中的对话必仍然永远具有开放性而无最终结论。

图书试读

None

关系的责任:永续对话的资源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关系的责任:永续对话的资源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关系的责任:永续对话的资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关系的责任:永续对话的资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