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年前欧洲最穷国家,如今成就举世惊艳的幸福进步。
那不是神话,是瑞典人为了实践理想生活而累积的种种完美与不完美。
提起瑞典,你会想到什么?
诺贝尔奖?ABBA合唱团?龙纹身的女孩、千禧年三部曲?IKEA家具?平价服饰H&M? Spotify和Skype?人人称羡的社会福利制度与劳动条件?
但你不知道的瑞典是:
2018年联合国永续经营指标No.1;2017 年富比世「全球最适合做生意」国家No.1、US News 全球最适合女性居住国家No.1;第一个立法保护新闻自由、第一个立法禁止体罚儿童、第一个法律允许变性的国家。
你以为北欧人福利好就作为少,其实瑞典人不断求新求变。
「也许我们已经做得比大多数人更好了,但总还有进步空间。」
谈起瑞典的发展成就时,瑞典人多半会这样总结。对自身成果自豪但永不自满的态度,使这个社会积极向上,因而在政策制定、新创能力、绿能技术等方面领先各国,给世界带来许多新的刺激与想法。
关于瑞典人对「幸福人生,全体同享」的共识,勇于落实诸多前卫概念的独特思维,作者集结旅居当地多年的心得,爬梳历史脉络,透过生活与职场的第一手观察.从社会制度、价值观、教育等面向切入,描绘这个福利国度的性格,为台湾追求理想社会的进程提供思索空间。
诚挚推荐
国立政治大学欧洲语文学系教授兼欧盟研究中心主任 张台麟
《北欧经验,台湾转化》作者、国立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系教授 刘毓秀
瑞典达拉那大学讲师、《思辨是我们的义务》作者 吴媛媛
北欧观察家、上报主笔 李濠仲
转角国际主编 张镇宏
记者、三角尺北欧新闻平台创办人 甄梓铃
《刚刚好,最完美!》作者、「瑞典过日子」粉丝页版主 谢夙霓
「Ariel 瑞典生活笔记」部落格版主 Ariel
「Hej!瑞典小日子」粉丝页版主 巫伟婷
第一部 认识瑞典精神
◆ 从一无所有之地长出的骄傲国度「瑞典」
一无所有的土地 / 未曾沦为「奴」的瑞典农民
◆ 女性主义政府治国的现代瑞典
以女性主义观点出发制定的政策 / 好还要更好,永不满足的国家
◆ 扶弱济贫的小国外交
「瑞典来帮忙」──富国的责任 / 输出以人为本的国际影响力
第二部 追求良善的思想
◆ 实践世代正义,打造实力坚强的下一代──瑞典人养成手记
做人,从小开始 / 培养青年力,全体动起来 / 为了顺利进入职场提前做准备 / 解决未来世界问题的世界公民 / 活到老学到老
◆ 性别、情感、性教育这些小事
1000 个你不敢问的问题 / 鸡鸡妹妹满天飞 / 打破性别藩篱的露西亚男孩们
◆ 从土地到餐桌的生产与消费观念
国产的最好 / 关心生产线上的各个环节 / 相应而生的循环经济 / 产在地,吃在地 / 健康环境健康生活 / MAT全瑞典最大的食物集会
◆ 给旧物另一个机会──世界第一家不卖新品的商场ReTuna
世界第一座专卖回收商品的商场 / 挖掘ReTuna的过人之处
◆ 置身女性主义国度中的瑞典男人
自立自强的女人=向外发展的男人? / 男人也是需要被追求的──两性平等的约会文化 / 从小建立新的男性特质──男孩们的「更衣室谈话」
第三部 建立友善的社会
◆ 性平大国的崎岖性平路
以「爱」为本、与时俱进的瑞典教会 / 充满各种冲撞与血泪故事的同志运动 / 同志仍须努力
◆ 瑞典移民社会图像
从申请庇护到结果出炉 / 安置程序中的漏洞 / 民间自发的「补破网」行动 / 并非人人都是积极主动的创业家
◆ 毛孩子的幸福生活
毛孩子的日托照顾 / 一起上课互相学习 / 有限制的自由 / 非完美生活
◆ 不打扰、不破坏——亲近自然的权利,人人有
大家的大自然 / 享受自然的重要配备 / 现代发展与近用自然的冲突
第四部 打造全民的幸福
◆ 人间天堂里的疯狂悲剧
是治疗还是凌虐?/ 精神病患作为科学白老鼠 / 从与世隔离的小城市到进入社区 / 人间天堂里的疯狂举动 / 哪里出了问题?
◆ 我的同事鲁易丝
满足特殊需求却牺牲社交机能的学习环境 / 进入职场──「改变社会实践网络」/ 增加社交机会的空间设计
◆ 没有坏天气,只有糟糕的装备──热爱户外活动的极端分子
把国民推向户外不手软的瑞典政府 / 知识、装备、经验──野外救命三宝 / 「几乎像在家一样」的急难救助原则
◆ 绿能城市韦克舍
最绿小城韦克舍的「黑」历史 / 打造名符其实的欧洲最绿城市 / 政客、公务员、民间全体动员做环保 / 不断进步、提升的思维带动社会发展
结语 走自己的路
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介绍一个国家,更是在探讨一种生活哲学。我一直对“瑞典模式”这个词带有一定的距离感,总觉得那是遥远而抽象的政治概念。但《瑞典模式︰你不知道的瑞典社会,幸福的15种日常》这本书,却以一种极其贴近生活的方式,将这个概念具象化了。作者挑选了15个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幸福”主题,并一一剖析瑞典人在这些方面的实践。 让我特别受启发的是书中关于“平等”的讨论。我原以为平等只是指经济上的均富,但这本书让我看到,瑞典的平等更多地体现在机会均等和社会尊重上。无论是性别平等,还是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尊重,都体现在日常的方方面面。例如,作者描述的职场文化,强调团队合作而非个人英雄主义,以及对家庭责任的共同承担,都让我看到了平等如何真正地融入到一个社会的肌理之中,从而提升了每个个体的幸福感。这种由内而外的平等,才是真正可持续和强大的。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非常惊喜的书,尽管我购买它时,对于“瑞典模式”这个概念并没有非常清晰的认知,只是因为我对北欧社会的好奇心驱使。然而,读完这本书,我对瑞典社会的理解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泛泛的介绍,而是深入到瑞典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用15种“幸福的日常”作为切入点,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个国家在社会构建上的独到之处。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lagom”这个词的解读。起初,我以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刚刚好”的翻译,但书中通过大量的生活细节,让我明白了“lagom”背后蕴含的平衡、适度、不争不抢的哲学。比如,对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对消费的理性克制,对人际关系的恰到好处的距离感,这些都让我看到了一个与我们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书中的例子非常生动,像是描述瑞典人如何在咖啡时间享受片刻的宁静,如何在周末与家人朋友进行户外活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共同构筑了瑞典人普遍的幸福感。
评分《瑞典模式︰你不知道的瑞典社会,幸福的15种日常》这本书,如同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北欧这片神秘土地上,人民是如何构建并维持一种被广泛赞誉的社会模式。作者并没有落入俗套地只谈论福利制度或政治经济,而是将焦点聚焦于“幸福的15种日常”,这无疑是一种非常巧妙的叙事方式。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生活片段,读者可以逐渐拼凑出瑞典社会之所以能达到高幸福指数的深层原因。 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信任”的论述。作者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阐释瑞典社会高度的信任感是如何渗透到各个层面,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到对政府机构的信赖。这种信任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建立在一套完善的社会契约和透明的制度之上。书中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比如邻里之间的互助,公共设施的自觉维护,甚至是对陌生人的善意,都深刻地展现了这种信任的力量。这与我们一些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猜疑和不信任感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人不禁反思信任在一个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评分作为一个对社会学和人文地理感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提供深刻见解的书籍。而《瑞典模式︰你不知道的瑞典社会,幸福的15种日常》,恰恰满足了我的期待。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瑞典的社会成就,而是通过“幸福的15种日常”这个独特的视角,带领读者去探寻瑞典社会成功的根本。 书中对于“社区感”的描绘,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作者生动地展现了瑞典人如何通过各种方式维系社区的联系,例如邻里守望相助,公共空间的积极利用,以及对集体活动的参与。这种强烈的社区归属感,不仅仅是提高了居民的安全感,更重要的是,它为个体提供了一个情感支持的网络,让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不再感到孤单。这种深厚的社区文化,是构建幸福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环。
评分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国家,不能只看它的宏观政策,更要深入到它人民的生活细节中去。《瑞典模式︰你不知道的瑞典社会,幸福的15种日常》这本书,正是这样一本让我能够“触摸”到瑞典社会脉搏的书。作者选择的15个“幸福的日常”,每一个都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瑞典社会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让我颇为触动的是书中关于“自然”与“生活”的融合。作者描述了瑞典人如何将自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对户外活动的喜爱,还是对居住环境的精心布置,都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尊重和热爱。这种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不仅带来了身心的愉悦,更是一种深刻的生活哲学。它让我反思,在追求物质发展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应该更加珍视与自然的联系,从而提升我们自身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