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的民众对药的期待超过了治病。生病的时候,固然要吃药,健康的时候,也不排除来一些「补药」。但是因为对药的认识不够,或是无法从专业人员得到足够的资讯,所以就有了一些很奇怪的现象:很多人手边都拥有不少各种来源的药品,但是却又经常不依照指示服药;以及,来源越神秘或是越不是正统医师开出来的处方,民众的服药意愿反而起高,或是,上医院看病付药钱不是很大方,买外行人推荐的「秘方」时,却是相当慷慨。这些现象最可能的后果是,不是花钱买罪受 (因为延误或恶化病情) ,就是把自己的血汗钱转变成不肖业者的容易钱。
我相信,台湾的民众对生活中各种事物「知」的要求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会要求在有知的情况下,接受疾病的治疗,尤其是吃药。根据所有的研究,民众服药的遵从性与用药教育的品质有绝对的关系。为了有效治疗疾病,为了减少可避免的药品副作用,为了不浪费药品,药师在交付药品的时候,一定要充份的教育病人,病人在领药的时候,也应当要求被充份地告知必要的资讯。
根据行政院卫生署八十四年制订的优良药品调剂作业规范,用药指导的内容宜包括:药品名称、给药原因、用药剂量、间隔及疗程、用药方法,包括解释及示范剂量的量取及用药的技巧、预期药品且生药效的时间,及药效维持的时间,及药效维持的时间、忘记用药的处理、常见的副作用,如何处理及可时寻求医师协助、对同时使用非处方药品或食物,以及生活型态的建议、储存环境及效期、调配数量及处方再调剂的提醒,以强调服药顺从性、辅助的药品相关资料与病患谘询等十二项资讯。
为民众写一本有关药的书,由专业的角度切入,用平易的言语表达,从民众的认知着眼,这就是本书的目的。在尝试了解各类药品之前,先有「观念篇」阐释一些重要的讯息,并且提醒民众不要放弃吃药人的权益,后面才是「药物篇」。药物篇中介绍了六十几类药品,民众有机会接触到的药品大约都包含其中,除了药品的性质与特色以外,强调民众服药时需要注意观察的反应,与应当配合的事项。这些资讯希望能满足部份民众对医药常识与日俱增的求知慾。
哇!這本《家庭用藥小百科》真的是我家裡必備的良伴耶!老實說,一開始我只是抱著「有總比沒有好」的心態買的,沒想到它帶給我的驚喜遠遠超過預期。你想想看,家裡有小孩、長輩,難免會有個頭痛腦熱、跌打損傷什麼的,以前都是一股腦兒衝去藥局,跟藥師雞哩呱啦講一堆症狀,聽得藥師頭昏眼花,自己也說得不清不楚,有時候拿回來的藥,吃了到底有沒有效,心裡總有疙瘩。這本書就完全不一樣了,它的內容編排超貼心,像是針對常見的感冒、咳嗽、發燒,都有詳細的說明,從症狀的辨別、到居家可以做的護理,甚至連什麼時候該看醫生,都寫得清清楚楚,不像有些醫學書冷冰冰的,這本卻非常有人情味,讀起來讓人感覺很安心。
评分買了《家庭用藥小百科》之後,我發現跟家人的溝通變得更容易了!以前,我先生總是覺得我小病大醫,或是小题大做,但我看了書之後,就更能有理有據地跟他說我的擔憂,也能更準確地描述孩子的狀況。有一次,孩子半夜發燒,我翻了翻書,裡面就寫到對於不同溫度和年齡的孩子,處理方式和觀察重點都不太一樣,我按照書上的建議,先幫孩子物理降溫,同時觀察其他症狀,等到天亮,孩子精神好多了,我就不用那麼著重了。這本書不僅是給我的,更是整個家庭的健康指南,讓我們全家人的健康意識都提升了不少。
评分我必須說,《家庭用藥小百科》的圖片和插圖設計,絕對是讓它脫穎而出的關鍵!以前接觸到的藥物資訊,大多是密密麻麻的文字,看得眼睛都花了,常常看到一半就放棄了。但這本書不一樣,它的圖文並茂,很多藥物的圖片都拍得很清楚,甚至還會標示出藥錠的顏色、形狀,對於我這種記性不太好的人來說,真的是太友善了!而且,它還有很多生活化的插圖,像是教你如何正確地測量體溫、如何辨別藥物的有效期限等等,這些小細節都做得非常到位,讓人覺得作者真的是站在讀者的角度去思考的。每次拿到藥,我都會先翻翻書,比對一下,心裡就更有底了,感覺自己不再是個對藥物一知半解的門外漢。
评分不得不讚嘆一下《家庭用藥小百科》的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原本以為它只是一本介紹常見感冒藥、止痛藥的書,結果翻開後才發現,它的涵蓋範圍比我想像中要大得多。從比較基礎的藥物分類、作用機制,到更深入的藥物副作用、藥物交互作用,甚至連一些比較特殊的狀況,像是孕婦用藥、兒童用藥的注意事項,也都有提到。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還會針對一些大家常聽到的「民間偏方」或是網路上的謠言,做個小小的解析,告訴我們哪些是科學的,哪些需要注意,這點真的非常實用,讓我們在面對資訊爆炸的時代,能夠有更清晰的判斷。
评分我真的要推薦《家庭用藥小百科》給所有重視健康的家庭!這本書真的不只是「小百科」,它更像是一本「安心指南」。很多時候,我們拿到藥,只知道照著醫囑或藥師指示吃,但總有些疑問,例如「這個藥為什麼是這個顏色?」「吃完會不會有什麼副作用?」「跟其他保健食品一起吃會不會怎樣?」這本書就像是一位溫柔的家庭醫生,用最淺顯易懂的語言,解答了我們心中的疑惑。它並沒有要我們自己當醫生,而是讓我們成為一個更懂自己身體、更懂藥物的「智慧病患」,在就醫的過程中,能更清楚地表達需求,也能更放心地遵從醫囑。真的,這本書值得每個家庭擁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