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录了2009年我与美国摄影师Janis Miglavs先生游走十多个中港台酒庄的所见所学。
今天中国葡萄酒不论是产量或销量都是世界十大。任何葡萄酒行内人和爱好者,不论喜不喜欢国产酒,都要认识中国葡萄酒和国人的饮酒习惯。中国现有500家葡萄酒企业,各有不同特点。有些仍是墨守城规,但也有不断创新尝试,希望成为国际品牌的企业,而且国内农业地区近年变化很大,不论物质条件,旅游住宿都比想像中进步。所以本书除了让读者留意中国葡萄酒产业之外,亦希望大家知道内地酒庄也可以是旅游选项。
本书的内容分为几部份,第一是酒庄基本介绍,当中大都集中在中国东部,每章除了酒庄历史,风土条件,品种和产量之外,还介绍整枝、病害、栽培和生产等较技术性知识。大部份内容都是庄主、酿酒师和园艺经理亲口讲述的第一手资料,其余则来自网上或其他来源。
第二部份是每个庄的旅游资料,包括参观情报、住宿娱乐、如何前往和周边景点。由于大部份酒庄都在郊区或农村,有些目的地可能更要驾车前往,所以作者将行程路线写得很详细,包括GPS坐标,为求令读者容易到达。
第三部份是32个「酒庄小知识」栏,谈一些游走酒庄应该知道的葡萄栽培和酿酒知识,再加一些个别酒庄的创业逸事。大部份内容葡萄酒题目,或者是在探访酒庄时发现的新知识,希望引起大家兴趣。
所以这本书既是一本游记,又是一本葡萄酒学习笔记。
作者简介
李厚敦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电子工程硕士,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英国诺森比亚大学商业法学硕士。自80年代起便服务于美国大型半导体生产商与跨国管理顾问公司,专门负责亚太与内地的科技和通信产品市场的开发、谘询及中外合资谈判工作。先后长驻上海,北京和广州,现从事电子产品出入口业务。曾担任香港普通话研习社助教及修读香港城市大学上海话专修课程,并参与沪粤语音比较研究。2002年与深圳大学汤志祥教授合着「上海话商务通」一书,由香港中华书局出版。2008年开始学习葡萄酒,同年底获WSET L3 Advanced Certificate程度,2009初考取国际葡萄酒教育家协会(Society of Wine Educators)资格成为香港首批CSW(Certified Specialist of Wine)。
现为该组织之港澳分会秘书。
章节 Chapters
酒庄小知识栏InsertBoxes
推荐序
自序及鸣谢
一.
1、中国葡萄酒业简史
中国有多少个葡萄酒产区
红酒,白酒,黄酒
谈气候种类
二.渤海湾燕山南麓产区
2、朗格斯酒庄
何为有机种植
中国土地单位
整枝(Training)是什么
3、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AFIP)
什么叫埋土防寒
水热系数
国产酿酒师的少林寺
4、中法合营王朝葡萄酿酒有限公司
GOWEST!
玫块香
三.渤海湾胶东产区
5、中粮君顶酒庄
何谓嫁接
6、登龙红酒酒庄
常见的葡萄病害
为什么谈日夜温差
7、华东百利酒庄
米高.百利在香港的逸事
8、烟台张裕卡斯特酒庄及张裕酒文化博物馆
张裕成立小史
「解百纳」命名之争
关于软木塞
四.怀涿盆地产区
9、长城桑干酒庄
酒的成份和密度
谈谈土壤
10、容晨庄园
中国酒区跟波尔多在同一纬度吗?
如何决定採收(Harvest)时间
五.晋中产区
11、怡园酒庄
Whoarethose”FlyingWinemakers”?
如何计算葡萄酒产量
六.长白山产区
12、张裕冰酒酒庄
何为冰酒
如何计算糖度
七.台中地区
13、树生休闲酒庄
台湾酒业小史及公卖制度
为何红白葡萄酒的饮用温度不同?
14、路葡萄酒庄
食物与酒配搭小法则
芳香葡萄与高单宁葡萄
八.香港特别行政区
15、王子酒庄
中国入口葡萄酒为何要打税”482”
葡萄酒版的「李约瑟难题」?
附录
香港地区葡萄酒学校和海外资格考试机构一览
度量衡单位
常用葡萄和葡萄酒述语英中对照
参考书目
读到《探访中国葡萄酒庄》这个书名,一股浓浓的好奇心油然而生。台湾的葡萄酒市场虽然不像欧美那样历史悠久,但近几十年来,我们对葡萄酒的热情可是与日俱增,从最初的懵懂接触,到如今对产区、品种、年份的细致研究,葡萄酒已经融入了许多台湾人的生活。而谈到中国大陆的葡萄酒,我的第一印象可能还停留在过去一些相对产量大、品质参差不齐的时期,但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文化交流的深入,我隐约感觉到,中国葡萄酒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认知空白。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那些隐藏在中国广袤土地上的葡萄酒庄,它们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是依托着古老的丝绸之路,还是在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内崛起?我很好奇,中国酒庄的建筑风格会是怎样的?是否会融合中式的园林设计,还是更加偏向欧式的古典庄园风格?更重要的是,他们的酿酒理念是什么?是追求纯粹的风土表现,还是更侧重于创新与融合?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实地探访”,哪怕只是通过文字和图片,也能感受到那些葡萄园的风貌,品尝到那些用心酿造的佳酿。这本书,对于我们这些热爱葡萄酒的台湾读者来说,无疑是一次绝佳的“云旅行”,让我们能在家中,就能领略中国葡萄酒世界的风情万种,也让我们对未来的葡萄酒消费选择,有了更广阔的视野。
评分《探访中国葡萄酒庄》这个书名,立刻激起了我作为台湾葡萄酒爱好者对未知的好奇。我们对世界各地的葡萄酒产区总是充满探索欲,而中国葡萄酒,无疑是近年来最令人瞩目的新兴力量之一。我一直想系统地了解中国葡萄酒的发展状况,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一份宝贵的礼物。我迫切地想知道,书中会介绍哪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葡萄酒庄?它们是如何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发展出各自独特的风格?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对中国葡萄酒“风土”的解读。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水源,它们在中国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又如何赋予葡萄酒独特的个性和风味?这本书是否会深入介绍酿酒师的技艺和理念?他们是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酿造出既有国际水准又不失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我希望书中能提供详细的产区介绍、酒庄特色、代表性酒款,甚至酿酒背后的文化故事。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了解中国葡萄酒的一个途径,更是一次关于文化、土地与匠人精神的深度对话。
评分“探访中国葡萄酒庄”——这个书名,让我感觉仿佛手中握着一张通往神秘未知世界的地图。在台湾,我们对葡萄酒的品鉴越发精细,对世界各地的产区风土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中国葡萄酒,无疑是近年来葡萄酒版图上最值得关注的“黑马”。这本书,我相信一定能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我迫切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展示中国葡萄酒产区的多样性?是介绍那些位于黄河故道,承载着千年历史的酒庄?还是发掘那些在高原沙漠中,依靠科技与毅力开辟出的新兴产区?我好奇,书中会呈现怎样的酒庄风貌?是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还是借鉴了世界经典的建筑风格?更让我期待的是,这本书会如何解读中国葡萄酒的“风土”?那些独特的土壤、气候、水源,如何塑造出中国葡萄酒的独特个性和风味?我希望书中不仅仅是介绍酒庄和葡萄酒,更能深入讲述那些酿酒师们的故事,他们的坚守与创新,他们的梦想与挑战。这本书,对我来说,绝对是一次关于中国葡萄酒产业深度了解的绝佳契机,它能帮助我打开视野,看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精彩的中国葡萄酒世界,也或许,能为我在未来的葡萄酒选择上,带来更多充满惊喜的选择。
评分哇,看到《探访中国葡萄酒庄》这本书名,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台湾宝岛上那些如诗如画的葡萄园,以及空气中弥漫的,带着些许泥土芬芳和阳光热情的葡萄酒香气。虽然这本书是关于中国大陆的葡萄酒庄,但台湾的酿酒文化和葡萄酒品鉴热情,其实一直和国际趋势同步,我们对这个新兴的葡萄酒大国,自然充满了好奇与期待。这本书的出现,像是开启了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中国内陆地区,在葡萄酒酿造领域默默耕耘的努力与成果。我不禁开始想象,在那些远离都市喧嚣的山谷之中,是否也有着如同我们阳明山、阿里山脚下一样,被山峦环绕、气候宜人的风土?那些酒庄的经营者们,他们对土地的热爱,对酿酒工艺的执着,会不会与台湾小农坚持的“在地精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特别好奇,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风土条件下,中国葡萄酒会展现出怎样的独特风味?是像北方地区那样,可能带着一丝北国的豪迈与力量,还是像南方地区,可能蕴含着江南的温婉与细腻?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葡萄酒,更是关于人与土地的故事,是关于在地文化与现代酿酒技术碰撞融合的旅程。我很想知道,这些中国酒庄的建立者们,他们是如何克服当地的自然条件,如何将中华的传统文化融入到葡萄酒的酿造理念中,又如何与国际接轨,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价值。我相信,这本书能带给我们很多惊喜,或许还会颠覆我们对中国葡萄酒固有的认知,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多元、更加成熟的中国葡萄酒版图。
评分《探访中国葡萄酒庄》这个书名,立刻勾起了我对于中国大陆葡萄酒产业的好奇心。作为一名在台湾生活的葡萄酒爱好者,我对世界各地的葡萄酒产区都有着浓厚的兴趣,自然不会放过这个了解中国本土葡萄酒发展的绝佳机会。在我看来,中国的葡萄酒产业,就像是一个正在冉冉升起的新星,虽然起步可能较晚,但其发展的速度和潜力绝对不容小觑。我特别想了解,这本书会详细介绍哪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葡萄酒庄?它们分布在哪些地理区域?这些区域的气候、土壤条件又是怎样的?不同风土会孕育出怎样的葡萄品种和葡萄酒风格?我脑海中浮现出宁夏贺兰山东麓那壮丽的山脉,山东胶东半岛那得天独厚的海岸线,以及新疆吐鲁番那炙热的阳光……这些地方,它们是否真的如传说中一般,能够孕育出世界级的葡萄?书中会不会介绍那些酒庄背后的酿酒师和庄主们?他们的酿酒哲学是什么?他们是如何将中国独特的文化底蕴融入到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中?我非常期待能从中了解到,中国葡萄酒是如何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时,又能够与国际接轨,赢得世界的认可。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介绍葡萄酒产区的指南,更是一次深入了解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和文化创新的旅程。它能帮助我打破一些固有的刻板印象,看到中国葡萄酒产业更加多元和充满活力的真实面貌。
评分《探访中国葡萄酒庄》——这个书名,如同一个邀请,将我从台湾的家中,带到了广袤的中国大陆。我一直对中国葡萄酒的发展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近年来,中国葡萄酒在国际舞台上频频亮相,让我对这片土地孕育出的佳酿充满了好奇。我非常想知道,这本书会介绍哪些在中国葡萄酒界具有代表性的酒庄?它们分布在哪些具有独特风土的区域?是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的草原,还是在云南的横断山脉?书中会详细描绘这些产区的气候、土壤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影响着葡萄酒的风格吗?我对于中国葡萄酒的酿酒工艺也充满了好奇。他们是如何在传承古老酿酒智慧的同时,融入现代科技的?书中会不会介绍一些具有创新性的酿酒理念和技术?我尤其关注的是,书中会如何讲述酒庄背后的人物故事?那些辛勤耕耘的酿酒师、充满远见的庄主,他们的坚持与梦想,是否能让我感受到中国葡萄酒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命力?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葡萄酒知识的普及,更是一次对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和文化创新的深度探索。它能帮助我打破一些过去的认知,看到中国葡萄酒产业更加多元、更加充满活力的真实面貌。
评分“探访中国葡萄酒庄”——仅仅是这个书名,就足以让我在台湾的家中,感受到一股来自遥远土地的芬芳。我对中国大陆的葡萄酒发展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近些年来,我们听到越来越多的关于中国葡萄酒在国际大赛上获奖的消息,这让我对这个曾经被低估的产区充满了期待。这本书,就像是一张邀请函,邀请我去“实地”探访那些散落在中华大地上的葡萄酒明珠。我好奇,这本书会不会带我们走进那些位于北纬35度以北的葡萄园,感受那里的昼夜温差和充沛阳光?或者,它会不会揭秘那些隐藏在高原之上、沙漠边缘的酒庄,是如何克服严苛的自然条件的?我特别想知道,中国酒庄的建筑风格是怎样的?是传承了古代宫殿的宏伟,还是借鉴了欧洲古堡的典雅?或者,它们会有更具现代感的创新设计?更让我着迷的是,书中会如何描绘酿酒师们的故事?他们的热情、他们的坚持、他们的创新,是否会如同台湾的茶农一样,充满了对土地的深情和对品质的极致追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列举酒庄的名字和地址,更能深入挖掘每一个酒庄背后的文化内涵、历史传承以及它们在葡萄酒领域所做的独特贡献。这不仅仅是关于葡萄酒,更是关于中国这片土地上,人们如何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酿造出属于自己的骄傲。
评分“探访中国葡萄酒庄”,这个书名让我在台湾的海边,想象着那些远在大陆的葡萄园。台湾虽然地处亚热带,但我们对葡萄酒的热情不减,也越来越关注全球葡萄酒产区的动态。中国葡萄酒,近些年来的发展速度着实令人惊艳,每次在酒展上看到来自中国的葡萄酒,总会让我好奇它们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故事。这本书,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能有机会“走进”那些中国的葡萄酒庄。我期待书中能详细介绍不同产区的风土特色,例如,宁夏的贺兰山麓、新疆的天山北麓,或者山东的丘陵地带,这些地方的气候、土壤条件有何差异?又如何塑造出不同风格的葡萄酒?我对于中国葡萄酒的葡萄品种也非常好奇,除了国际上常见的品种,中国本土是否有独具特色的葡萄品种,又如何酿造出具有东方韵味的葡萄酒?书中会不会分享一些酿酒师的经验和心得?他们是如何在克服自然条件限制的同时,酿造出高品质的葡萄酒?他们的酿酒哲学是怎样的?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葡萄酒的资讯,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它能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这片土地,了解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如何用热情与智慧,酿造出属于自己的葡萄酒文化。
评分“探访中国葡萄酒庄”,这五个字,仿佛自带一种神秘的邀请函,让我这个在台湾的葡萄酒爱好者,立刻心生向往。我们对葡萄酒的世界总是孜孜不倦地探索,而中国葡萄酒,在近些年来的发展速度和品质提升,已经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也包括我们台湾。这本书,就像是为我准备的一场“云端旅行”,让我能在家中,就能领略中国葡萄酒产区的风光。我非常想知道,书中会如何描绘这些中国葡萄酒庄的地理环境?是像宁夏那样,地处贺兰山下,拥有得天独厚的风土优势?还是在新疆,有着充足的日照和独特的温差?更重要的是,书中会对这些产区的土壤、气候、水源等风土条件进行怎样的解读?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着葡萄的生长,以及最终葡萄酒的风格?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介绍那些中国酒庄的酿酒师们,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坚持,他们是如何将中国悠久的酿酒传统与现代的酿酒技术相结合,创造出令人惊艳的葡萄酒。这本书,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葡萄酒的书,更是一扇窗,让我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中国葡萄酒产业的魅力所在。
评分《探访中国葡萄酒庄》这个书名,像是一句低语,却足以在我心里激起万丈波澜。在台湾,我们对于葡萄酒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从最初的猎奇,到如今的喜爱,葡萄酒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对于中国大陆的葡萄酒,我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好奇与不确定。我曾听说过一些关于宁夏、新疆等地葡萄酒产区的消息,但信息碎片化,总觉得缺少一个系统、深入的了解。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这个空白。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描绘那些中国的葡萄酒庄?它们是坐落在戈壁滩上,依靠科技灌溉,还是依山傍水,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书中会不会介绍那些中国的葡萄品种?它们与我们熟知的梅洛、赤霞珠有何不同?是否带有独特的东方风味?我更关心的是,那些中国酒庄的酿酒理念和工艺是怎样的?他们是如何在追求国际化标准的同时,又不失中国本土的特色?是否会融合中国的传统酿造技术,或者在葡萄酒中注入中国独特的文化符号?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那些充满故事的葡萄酒庄,去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去品味那里的匠心独运。这不仅仅是一次关于葡萄酒的旅行,更是一次关于中国文化复兴和现代产业发展的观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