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感馒头包子:口味多、馅料丰,意想不到的黄金配方

手感馒头包子:口味多、馅料丰,意想不到的黄金配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烘焙
  • 面食
  • 馒头
  • 包子
  • 家常菜
  • 早餐
  • 面点
  • 食谱
  • 美食
  • 黄金配方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揉进真功夫和创意口味的新食感,面食大师赵柏淯老师精心设计,
  喜欢中式面点的读者必买,经济又实惠!

  随处可见的馒头跟包子,好像一点也不稀奇,但你知道它们可以有这么多种口味吗?甜馒头、咸馒头、养生馒头和美味包子,超出想像的创新食感,还有超受欢迎的咸、甜馅料包子,当点心或正餐都适合。想尝尝看这些美味的馒头、包子吗?现在一起跟着面食大师赵柏淯老师玩玩馒头、包子吧!

  面食大师赵柏淯老师,融合了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最新创意,揉出兼有扎实口感及新奇口味的各式馒头及包子,并且使用最为简便的速溶酵母制作,有效缩短发面时间、降低失败机率,让你在短时间内就能亲尝好吃的手工馒头和包子。另以详细的基础制作图片、说明,并搭配浅显易懂的制作面食理论,不论是对中式面点有兴趣的人,还是完全没有烹饪经验的初学者,都能很快上手做馒头包子。

  虾米?竹炭、金桔干、热狗、马铃薯、阿华田、化核应子都可以做馒头?而且很好吃?
  虾米?盐加太多馒头发不起来?糖加太多发酵会不成功?
  关于馒头包子的眉眉角角,让面食大师赵柏淯为你一一示范&说分明

本书特色

  ◎面食大师赵柏淯老师经过多次尝试后研究出的黄金比例配方,教你掌握馒头和包子美味的秘诀。
  ◎一次收录最多变化的甜馒头、咸馒头、养生馒头和可口包子,口感变化多!
  ◎果干、杂粮、粉类、香料、蔬菜等常见食材,只要配方ok,都可以做出好吃馒头。
  ◎每一道都有精确的「比例计算表」,想吃几个就做几个。
  ◎独家研发10种最新口味、最受欢迎的甜、咸包子馅料,好吃不涮嘴。

作者简介

赵柏淯

  救国团资深烹饪教师。对料理抱有无限的热爱与执着,致力于传统美食的传承。对面食情有独钟,爱美食爱做菜,乐于传授与更多人分享。擅长中式面食、中菜、西点烘焙、台湾小吃、南洋料理,出版多本畅销食谱。目前在专科学校担任中餐教师,并活跃于各地烹饪教学,对推广美食不遗余力。

经历:

  .救国团双和市教育中心烹饪班南洋料理、 中式面食指导教师
  .救国团景美教育中心烹饪班台湾小吃、小馆热炒、中式面食指导教师
  .圣母医护管理专科学校兼任餐饮技术教师
  .赵柏淯手工馒头负责人

着作:

  《来块饼:加饼不加价》、《赵柏淯的私房面料理》、《赵柏淯的招牌饭料理》、《爱吃重口味100》、《南洋料理100》等书。

《匠心独运:面点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本书是一部深入探讨传统面食制作技艺,并融合现代创新理念的专业指南。它旨在为热爱面点制作的烘焙爱好者、厨师乃至专业面点师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学习平台,引领读者跨越基础知识,直抵精湛技艺的殿堂。全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了从原料选择、和面发酵的科学原理,到各类经典面点形态的精雕细琢,以及如何根据市场趋势进行口味和形态的革新。 第一部分:面点哲思与原料精粹 本部分首先阐述了中国传统面点制作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与“气”。面点制作不仅仅是简单的食材混合,更是一种对水、面、火、气之间微妙平衡的掌控。我们详细剖析了小麦粉的分子结构、蛋白质含量对筋度和弹性的影响,以及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方式的面粉如何塑造出面团的最终性格。 随后,本书聚焦于辅料的科学运用。酵母、老面、小苏打、泡打粉等膨松剂的选择和比例,被视为决定口感松软度或劲道度的关键。我们深入研究了水温、湿度、盐分对发酵速度和风味形成的影响机制。对于油、糖、奶制品等,书中提供了详尽的质地分析和风味互补指南,强调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选材标准。例如,对于制作酥皮类面点,我们详细介绍了猪油、黄油和起酥油在层次感和奶香上的差异化表现,并提供了自制高品质动物油脂的步骤。 第二部分:基础功的锤炼——揉、醒与塑形 扎实的基础是任何艺术形式的基石。本章将“揉”的技艺提升到了科学高度。我们不满足于简单的“揉匀”,而是探讨了不同揉面手法(如推、摔、叠、拉)对水合作用和面筋网络构建的影响。通过高倍率摄影和物理测试,直观展示了不同揉面程度下面团的延展性和抗拉性变化。 发酵环节是面点的“灵魂之舞”。本书详尽介绍了冷发酵、温发酵、快速发酵的条件控制,特别是针对不同季节和不同原料配比下的最佳醒发曲线图表。对于需要老面或酒曲发酵的品类,我们提供了如何维持活性菌群的稳定配方和操作规范,避免“死面”或“过度发酵”的风险。 塑形艺术部分,则系统梳理了褶皱的艺术。从最基础的包子、饺子的捏合技巧,到花卷、烧麦的精细造型,每一个折叠、按压、盘绕的动作都被分解为步骤化的图解和视频演示(此处指教材中的辅助材料)。重点讲解了如何通过改变面皮厚度和水分含量,来适应复杂的花纹需求,确保在蒸煮或烘烤过程中,造型的完整性和美观度。 第三部分:经典品类的深度解析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中国八大菜系中具有代表性的面点,打破了传统食谱的简单罗列,转而探究其地域性风味形成的深层原因。 北方面点: 重点研究了发面与死面的切换艺术。以北京的“京八件”为例,探讨了在有限的馅料选择中,如何通过糕点的层次酥松度来体现等级差异。对于馒头,我们详细拆解了“死面”与“半烫面”在口感上的张力对比。 南方面点: 侧重于水磨粉和米粉的运用。苏州糕点中的“苏式糖油酥”制作,不仅是面皮的堆叠,更是油皮与水皮在不同温度下延展性的博弈。对于广式点心,我们着重分析了“烫皮”技术,即用沸水冲开部分淀粉,以达到晶莹剔透或软糯的特殊质地。 地方特色名点: 精选了如四川灯影牛肉面(对面的韧性要求)、陕西肉夹馍(对面坯的烙制火候控制)、以及云南鲜花饼(对季节性花卉的保鲜与入馅技术)等,每种面点都配有详细的“风味溯源”和“关键控制点”分析。 第四部分:跨界融合与现代创新实践 面点艺术的未来在于创新。本书鼓励厨师跳出传统框架,进行大胆的跨界尝试。 风味创新: 探讨如何引入非传统食材,如香料的提取与应用(如迷迭香、花椒油在面团中的微量应用),以及天然色素的提取,用以丰富面点的视觉和嗅觉体验。例如,如何利用竹炭粉或蝶豆花粉来给面团染色而不影响其发酵性能。 结构创新: 介绍分子料理技术在面点中的辅助应用,例如使用海藻酸钠制作的“流心”馅料,或通过特定温度控制实现“爆浆”效果的面点结构。 健康导向: 针对现代健康需求,提供了关于全麦粉、杂粮粉替代率的计算模型,以及低糖、无麸质面点的技术解决方案,确保健康化调整后,口感和风味不至于大幅度退化。 本书通过严谨的理论支撑、详尽的实操步骤,以及对每一道工序背后科学原理的深度揭示,致力于将读者从一个“跟随食谱的操作者”提升为能够自主研发、精益求精的“面点工程师”。它不仅是一本制作指南,更是一部关于面食文化的探索之作。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序-百变馒头和包子请你跟我一起玩3
认识基本工具8
认识基本材料10
成功做馒头和包子的4大重点!12
用速溶酵母制作发面流程和步骤14
手工制作的小叮咛16
了解本书配方中的百分比计算17

Part1甜味馒头
鲜奶馒头、咖啡馒头21
肉桂馒头、酒酿馒头23
红豆馒头25
芋头馒头27
绿豆仁馒头29
核桃馒头、栗子馒头31
南瓜馒头33
橄榄馒头35
花生粉馒头、椰子粉馒头37
葵瓜子馒头、黑糖馒头39
黑芝麻馒头、鸡蛋馒头40
巧克力馒头、抹茶馒头42
阿华田馒头、葡萄干馒头45
杂粮坚果馒头47
杏桃干馒头49
金桔干馒头、凤梨干馒头51
芭乐干馒头、化核应子馒头53

Part2咸味馒头
乳酪粉馒头、青葱馒头57
毛豆仁馒头、热狗馒头59
蔬菜馒头、牛蒡馒头60
洋葱馒头、胡萝卜馒头63
豌豆仁馒头65
乳酪丝馒头67
香菇馒头69
火腿馒头、海苔馒头70
肉松馒头、七味粉馒头73
黄金玉米馒头、黑胡椒盐馒头75
咸蛋黄馒头、马铃薯馒头77
白萝卜馒头、辣椒馒头78
甜菜根馒头、黄豆馒头81

Part3养生馒头
黑豆馒头、枸杞馒头85
南瓜籽馒头、腰果馒头87
松子馒头、红枣馒头89
麦片馒头、小米馒头90
紫米馒头93
姜母粉馒头、地瓜馒头95
麸皮馒头、亚麻仁馒头96
红麴馒头、乌豆粉馒头99
高粱米馒头、胚芽馒头100
山药馒头、无花果馒头103
巴西里馒头、姜黄粉馒头105
燕麦馒头、竹炭馒头106

Part4美味包子
培根莎莎酱包子111
雪菜百页包子113
瓜子肉包子115
豆腐包子117
咖哩肉包子、热狗乳酪包子118
泡菜包子、土豆面筋包子120
黑糖冬瓜包子、甘纳豆包子122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的太吸引人了,我一眼就爱上了。那种柔和的光线打在刚出炉的馒头上,表面呈现出一种自然的、微微泛着光泽的白色,再配上旁边摆放的几样新鲜食材,比如翠绿的葱段,或者饱满的红豆,都给人一种朴实又美好的感觉。我一直觉得,好的食物,首先要有好的“颜值”,能让人产生食欲。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成功。而且,书名中的“手感”二字,让我觉得这本书强调的是制作过程中的温度和质感,而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工业化的生产过程。我喜欢那些需要用心去制作,并且在制作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时间流淌的食物。我虽然不算是专业的面点师,但每次尝试制作一些简单的面点,我都会特别注重揉面、发酵这些过程,觉得它们才是决定食物口感的关键。这本书看起来就好像在引导读者去体验这个过程,去感受面团在手中变化的神奇,去体会发酵带来的生命力。所以,尽管我还没有真正动笔去学习里面的食谱,但仅仅是这本书所传达的那种温情和匠心,就已经让我觉得它是一本值得拥有的好书了。

评分

我一直以来对中华传统面点都有着一种莫名的情怀。小的时候,外婆家做的馒头总是最香甜的,那种带着微微发酵酸味,又带着麦子本身的清香,一口咬下去,绵软又扎实。长大后,生活节奏加快,很多时候都是匆匆忙忙地解决一顿饭,渐渐地,这种关于食物的美好记忆也变得模糊了。直到我偶然看到《手感馒头包子:口味多、馅料丰,意想不到的黄金配方》这本书,才突然觉得,那些记忆中的味道,好像又近在咫尺了。这本书的标题中“口味多、馅料丰”这一点,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教人做基础款,而是会带来很多惊喜的创新。我总是对那些有“黄金配方”的说法很好奇,总觉得里面隐藏着一些能让味道升华的关键点。我喜欢尝试新事物,也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些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快乐的事情。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也许我真的可以重新找回那种失落已久的美好味道,甚至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黄金配方”。

评分

说实话,我买书的动机有点复杂。我最近工作压力比较大,经常失眠,感觉自己需要找点什么事情来转移注意力,同时也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有滋养一些。我一直觉得,动手做食物,特别是像馒头包子这样需要时间和耐心的食物,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方式。而且,我从小就对那种软绵绵、香喷喷的馒头包子情有独钟,小时候的味道总是让人念念不忘。我看到《手感馒头包子:口味多、馅料丰,意想不到的黄金配方》这本书的宣传语,特别是“意想不到的黄金配方”这几个字,让我觉得这本书可能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制作秘诀,能够让简单的食材变得非凡。我平时对烹饪也有一些兴趣,但总觉得自己在面食方面缺乏一些天赋,总是做不出理想的口感。这本书的名字和介绍,给了我一种强烈的信心,仿佛它能够帮助我突破瓶颈,掌握制作美味馒头包子的核心技术。我希望通过这本书,不仅能提升我的烹饪技巧,更能让我找回那种简单而纯粹的快乐。

评分

我最近在书店闲逛时,偶然翻到了一本封面设计很温馨的书,叫《手感馒头包子:口味多、馅料丰,意想不到的黄金配方》。虽然我平常不是那种特别会烘焙的人,但看到书里那些诱人的图片,特别是那种刚出笼、冒着热气,带着蓬松纹理的馒头和包子,就忍不住心动了。我尤其喜欢那种自家制作的食物带来的亲切感,总觉得里面蕴含着一份温暖的心意。这本书的标题给我一种很强的吸引力,特别是“意想不到的黄金配方”这句话,让我好奇里面到底藏着怎样的秘诀,能让简单的面点变得如此特别。我平时对吃倒是挺有研究的,但自己动手做,尤其是面食,总是担心会失败,口感不好。但这本书的封面和排版看起来都很专业,但又不失亲和力,让我觉得即便是厨房新手,也能跟着学。我想象着,如果我能做出书里那些饱满、柔软,咬一口就充满惊喜的包子,那该是多么满足的一件事啊!而且,我最近一直在寻找一些能让我放松下来、沉浸其中的爱好,做点心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既能填饱肚子,又能带来成就感,还能和家人朋友分享。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一种冲动。我当时正坐在咖啡馆里,一边喝着拿铁,一边刷着手机,结果推送了一条关于美食制作的广告,里面正好展示了几款看起来非常精致的包子。我一看,诶,这不就是我昨天在书店看到的《手感馒头包子:口味多、馅料丰,意想不到的黄金配方》吗?虽然我平时对做包子馒头兴趣不大,但广告里那些图做得太诱人了,感觉每个包子都像是艺术品一样。特别是那种馅料好像都要溢出来的感觉,让人看了就想流口水。我当时就在想,如果我能做出这种水平的包子,那绝对可以在朋友圈里炫耀一番了。而且,这本书的名字也很吸引人,“口味多、馅料丰”,这听起来就不是那种只有基础款的书,应该会有很多新奇的创意。我一直觉得,食物不仅仅是填饱肚子,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能做出好看又好吃的食物,本身就是一件很棒的事情。所以,我毫不犹豫地下单了,虽然我还没开始实践,但光是翻阅一下目录,我就已经充满了期待,感觉里面藏着无数的可能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