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领导力:克服危机时代的领导者条件

新领导力:克服危机时代的领导者条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领导力
  • 危机管理
  • 变革
  • 创新
  • 战略
  • 商业
  • 管理
  • 个人成长
  • 组织发展
  • 未来趋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全球经济衰退、各国都各自面临各种危机的时代,日本趋势、管理大师大前研一再度针对现代领导人应具备的条件,提出最新、最精辟的见解。

  大前研一一针见血地说:
  「无能的领导者是全民的不幸!」
  「一个礼拜若想不出紧急对策,就算花一年时间也想不出来!」
  究竟什么才是现代领导者应该具备的条件?
  领导者无能,我们该怎么办?

  领导的概念不管在政治或是财经领域,都是最重要的课题,因应日本面对的危机与全球社会趋势的变化,大前研一以当今世界各国领导人的作为为实例,提出了各种优缺点的分析。

  对于一般人而言,看似领导与自己毫不相关,但身为团体社会中的一份子,领导者的作为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大家更应该学会如何辨识「好的领导人条件」。

  大地震、核爆事件、企业持续衰弱……日本在二次大战后首度面临的国难时代,这时候更是需要「领导者的能力」。以经营顾问身分活跃多国以及各企业的大前研一提出:「大地震后,领导者身上该有的特质以和过去有极大的不同。」

  即将成为领导者的人,必须度过眼前的难关,开创新时代。

  大前研一说,企业和国家的领导者分成「遇事则强的领导者」和「平常的领导者」两种。

  本书举出许多「遇事则强的领导者」该有的「条件与能力」,说明教育领导者的重要性。

  若是平日就将危机管理放在大脑里的领导者,「妙传」(fine play)就不会是偶然。就算发生了什么意外,「遇事则强的领导者」也会在一周内回复原本该有的样子,因此他们必须有着清楚的构想能力。

作者简介

大前研一 Ohmae  kenichi

  国际知名趋势大师。1943年出生于日本福冈县。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部学士,东京工业大学原子核工学硕士,麻省理工学院(MIT)原子力工学博士。曾任日立制作所原子力开发部工程师,1972年进入麦肯钖顾问公司,历任总公司资深董事、日本分公司社长、亚洲太平洋地区会长。离开麦肯钖之后,仍以全球观点及大胆创见,为国际级企业及亚洲太平洋地区国家提出建言。

  2005年设立日本第一所利用远距教学的管理研究所「商业突破研究所大学」(Business Breakthrough School, BBT),并担任校长,致力培养日本未来优秀人才。着作有《一个人的经济:成熟市场也有大金矿》《美国,再见?》《再起动:职场绝对生存手册》、《专业: 你唯一的生存之道》(以上均为天下文化出版)、《企业参谋》、《异端者的时代》、《看不见的新大陆》、《无国界的世界》、《新.资本论》、《思考的技术》、《M型社会》、《全球舞台大未来》、《OFF学》、《后五十岁的选择》、《即战力》、《研磨商业力》、《质问力》等书。

译者简介

刘锦秀

  东吴大学日文系毕。曾任职出版社国际版权部经理。译有《论语的智慧图解》、《中国经典一本通》、《日本史图解》、《观点》、《中华联邦》、《思考的技 术》、《M型社会》、《超神速全脑学习法》、《上班一定有压力?》、《原来这样做才有效》、《弘兼宪史教你聪明看懂财报》、《明日的记忆》等。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变革之舵:全球化浪潮中的组织适应与文化重塑》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不涉及您提到的《新领导力:克服危机时代的领导者条件》中的任何信息。 --- 变革之舵:全球化浪潮中的组织适应与文化重塑 内容简介 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全球化进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复杂性重塑着商业、社会乃至个体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变革之舵:全球化浪潮中的组织适应与文化重塑》深入剖析了在这一剧烈动荡期,组织如何才能锚定自身,乘风破浪,实现可持续的适应与发展。本书并非宏大的战略宣言,而是扎根于对跨国企业、新兴市场公司以及处于转型期的传统机构的田野调查和案例研究,旨在为决策者、战略规划师及人力资源专家提供一套务实的、可操作的框架,用以理解和引导组织文化在面对外部冲击时的韧性与进化。 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在高度互联的世界中,组织生存的关键不再仅仅是战略的优越性,而是其内在文化系统的适应性与对多元化冲击的吸收能力。 那些仅仅停留在“数字化转型”表面的组织,往往在文化深层结构尚未松动时便陷入僵化。真正的变革,始于对组织核心价值观的重新审视和对内外部文化摩擦点的精确管理。 第一部分:全球化语境下的组织生态位 第一部分系统地界定了当前全球化环境的独特性。我们不再处于一个“平坦的世界”,而是一个充满地缘政治紧张、供应链重构和价值观念冲突的“碎片化世界”。 第一章:从“效率最大化”到“韧性优先”的范式转移 本章探讨了过去三十年驱动全球化的“效率至上”原则如何在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和贸易摩擦中暴露其脆弱性。我们引入了“弹性组织模型”(Resilient Organization Model, ROM),强调冗余设计(Redundancy by Design)在关键节点上的必要性,并分析了供应链的区域化和近岸化趋势对企业文化中“成本控制”与“安全保障”之间平衡的冲击。 第二章:文化碰撞的临界点:跨文化管理的新视角 随着人才的流动性增加,组织内部的文化多元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书摒弃了将文化视为固定维度的传统模型,转而采用“动态文化场域”理论。我们详细分析了在远程协作和分布式团队中,如何识别和调和源自不同国家、不同代际(如Z世代的“价值驱动”)以及不同专业领域(如工程文化与市场文化)之间的潜在冲突,并探讨了“共享目的”(Shared Purpose)如何超越地域限制成为文化粘合剂。 第三章:技术异构性与组织认知的差距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自动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嵌入业务流程,但这往往导致组织内部出现“技术认知鸿沟”。本章聚焦于组织如何管理知识的快速过时性,以及如何建立一个鼓励试验、容忍“快速失败”(Fail Fast, Learn Faster)的文化氛围,确保技术投资能够真正转化为组织能力的提升,而非仅仅是流程的自动化。 第二部分:重塑组织适应性:从战略到日常实践 本书的第二部分转向实践层面,提出了具体的工具和方法论,用以引导组织在日常运营中实践文化重塑。 第四章:自适应学习回路:建立持续反馈的机制 传统的年度绩效评估已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节奏。本章深入介绍了“持续校准系统”(Continuous Calibration System, CCS),这是一种结合了敏捷开发中的站会(Stand-ups)精神和深度反思(Deep Reflection)的反馈机制。重点阐述了如何设计提问框架,引导员工超越任务汇报,深入探讨“我们学到了什么?”和“我们应如何调整假设?” 第五章:赋权与边界:重新定义组织层级结构 全球化环境要求决策链条缩短。本章分析了从“命令与控制”向“赋权与协调”过渡的挑战。通过对多家成功实现去中心化决策的科技和制造企业的案例分析,我们提出了“清晰授权矩阵”(Clear Mandate Matrix),明确了在不同情境下(如危机处理、创新研发、日常运营)的决策权归属,避免了权力真空或责任推诿。 第六章:构建“心理安全”的堡垒:容忍探索性失败 心理安全(Psychological Safety)是创新的基石,但在高度竞争和高压力的全球市场中尤为脆弱。本章细致描绘了领导者如何通过“示范性脆弱”(Exemplary Vulnerability)来降低团队成员的防御机制,并提出了量化心理安全水平的指标,例如“不确定性沟通频率”和“建设性异议接受度”。 第三部分:文化的领导力:高层推动与基层内化 第三部分聚焦于领导力在文化变革中的核心作用,强调领导者必须是文化的“首席建筑师”而非单纯的“管理者”。 第七章:价值的具象化:将抽象理念转化为行为准则 许多组织的使命宣言停留在墙上。本章关注如何将诸如“诚信”、“客户至上”等抽象价值观,转化为可观察、可衡量、可奖励的具体工作行为。通过“故事驱动的文化植入”方法,领导者需要系统性地讲述那些体现新价值观的成功故事,并通过晋升和奖励机制,明确传递“什么样的行为是组织所珍视的”。 第八章:冲突的建设性利用:从摩擦中提炼洞察 文化冲突并非总是负面的。本书主张将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张力视为获取更深层次商业洞察的资源。本章指导高层领导者如何主动引入“建设性对立”(Constructive Dissent)的讨论模式,确保少数派的意见能够被充分倾听和辩论,从而避免“群体思维”(Groupthink)的陷阱。 第九章:持续的文化审计与动态治理 文化转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最后一部分强调了组织需要像对待财务一样,定期进行“文化健康审计”。本章提供了一套包含员工敬业度、内部信任度、流程清晰度等多个维度在内的“组织文化仪表盘”,帮助管理者监测文化漂移的方向,并及时调整干预措施,确保《变革之舵》能够持续地引导组织穿越全球化浪潮中的每一个不可预测的水域。 --- 适合读者: 跨国企业高管、部门负责人、人力资源及组织发展专家、战略顾问,以及所有致力于在复杂多变环境下领导组织走向卓越的专业人士。 本书将帮助您: 诊断组织文化在面对全球碎片化冲击时的真实韧性。 建立一套实用的文化适应与学习反馈循环机制。 将抽象的组织价值转化为日常可执行的行为标准。 掌握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有效管理冲突和赋权团队的领导技巧。 《变革之舵》为您提供了穿越不确定性迷雾的指南,确保您的组织不仅能生存,更能蓬勃发展。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序言
只有无能领导人的日本,真是何其不幸!

从前的经验和常识已经行不通

  组织濒临危机的时候,领导人竟然无能!在这种领导人下面工作有多辛苦?--最有切身之痛的,应该就是现在的日本人民吧!

  从突发的大地震、大海啸,到炉心熔毁(meltdown)、辐射污染的恐惧、大规模停电的风险、节省用电的压力、突然宣布「废核」、持续膨胀的赔偿金额、废炉费用的负担,绝大多数的国民都认为这次空前的国难将深不见底而惶惶不安。因此,现在大家殷切希望有位实力强大的领导人,拭去大家心内的不安,为全体人民指引一条通往复兴的康庄大道,让大家重新拥抱希望。

  但是,能够符合大家期待的领导人,在现在的政治人物名单中,却找不出一个。更糟糕的是,国会竟然雪上加霜,把一个本来在「平时」就无法胜任领导之职的人送上首相大位,让国难的规模持续扩大,这就是现况。

  所谓领导能力(Leadership),并不是上位者强行把自己的想法、主张硬塞给部下。领导人不是万能的,不可能拥有所有的知识。但是,领导人应该具备擢拔知识、能力在自己之上的人才为部下,并将他们放在自己身边,组成对上司(也就是身为领导人的自己)的判断勇于提出异议,且具有组织团队的能力。管理这群优秀的部下,听取他们的意见,做全面性的判断再下结论--这才是领导人应有的面貌。

  但是,看到了三一一大地震和地震之后政府及在野党迷失的样子,很明显这个国家并没有这样的领导人,也没有优秀的部下。

遇事则发挥力量的领导人

  对企业而言,三一一大地震可说是思考领导能力和经营持续性(BC∕ business continuity)的一大转机!

  企业在「平时」,非常重视能够谨慎完成日常工作的员工。对上司的话唯命是从,就能够得到上司的提拔而平步青云。结果,乖乖遵守旧规则,让业绩冲到最高的部门负责人,就坐上了企业里的第一把交椅。遵守旧规则,就是循着以前的延长线而行,这条延长线上原本就有光源的,换句话说,这种人就是「以隧道出口的亮光为目标」--是一种「TAM型」人才活跃并求晋升的模式。(TAM:□□□□(T,隧道,Tunnel)□出口□明□□(A,Akari,日文发音)□目指□(M,Mazasu,日文发音,)所以TAM的意思就是以隧道出口的亮光为目标。)
  
  但是,如果「平时」变成了「有事时」或「有危机时」,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
  
对企业而言,危机是什么?
  
  就是企业领导人、管理阶层,过去所具备的知识、经验以及常识不再管用了。譬如这次的三一一大地震,东北地方有许多企业、工厂因为灾情严重被迫停工。即使自己的公司或工厂没有遭到破坏、没有泡水,因为下游承包商的零件工厂、关系企业,抑或是道路、铁路等交通建设瘫痪,造成自己公司或工厂无法运转的事态还是不停发生。

  面对这些状况,单纯只靠恢复原来状态的「修复」思维是行不通的。纵使自己的工厂、供应链(Supply Chain)已经修复,还是无法让事业保持永续的经营。跳脱单纯的修复,以危机为契机,做完全不同的选择--譬如,将生产工厂移到国外、开拓新的物流管道等--只有想到选择机会已到来的领导人,才能够做到危机处理。
  
  换句话说,企业有事、有危机时,真正需要的,不是用旧常识思考的「TAM型」领导人,而是能够构想新事物、能为领导人贡献智慧的新兴人才。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经营者绝对不能像平常一样,只仰赖身边同一批员工。能够预先安插一些平日很难相处,有问题时却可以提出应对之策的员工在自己身边的领导人,在公司有事的时候就可以发挥力量。

如何应对无法预测的紧急事态?
  
  「能够应对突发事态的领导能力」非常重要,而且我们不是到现在才要求领导人具备这种能力。
  
  请大家回想一下二○一○年八月的智利矿灾事件,看不到隧道的出口、没有一点微弱的亮光、有没有空气不知道,挖掘一个可以让人出来的大洞需要半年的时间,粮食以及其他物资的供给也有问题,一开始的状况是完全绝望的。之后即如新闻所报导,三十三位作业员在十月十三日,被平安救出了深达七百公尺的坑道。这个时间远远短于大家的预期,坑道下及地面上领导人的大团结、皮涅拉总统(Miguel Juan Sebastian Pinera Echenique,一九四九年生,智利总统)的判断力、集全世界睿智于一体的灵活思考等,我们从这一次的事件中,获得了太多有关领导人和团队的教训。
  
  现在的日本,不论政界、财经界,就是需要能够带着大家「从智利矿山灾变脱困」--也就是「CKD型」的领导人。(CKD:□□(C,Chile)□□(K,KOU,日文发音)山落盘事故□□□□(D,Da,日文发音)出)但是,我们现在连能够稍微指示出口方向、并带着大家朝着这个方向前进的「TAM型」领导人都没有,更遑论在入口、出口都不知道的状况下,还能够提出新解决方案的「CKD型」领导人了。
  
  尽管事实如此,如果我们还想在走到世界各地,都必须瞬间下判断的无国界经济体系中,一边承担风险一边继续我们的事业,还是必须拥有遇到事情、碰到危险时,有能力应对的强势「CKD型」领导人。事实上,从几年前开始,「领导人的条件」就已经改变了。因为技术和世界经济板块的骤变,事业会失去连续性、持续性而突然暴毙死亡。
  
  这几年以美国为中心的企业,一个接一个使用军人坐镇指挥,这就是最直截了当的做法。我在拙作《一个人的经济》中,也提到这个现象,沃尔玛(Wal-Mart)、GE(General Electric,奇异公司、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等一流的企业,就有重用曾在伊拉克、阿富汗驻防过的年轻将官趋势。之前备受青睐、毕业于一流大学的学生,由于菁英意识太高,又不愿意承揽风险,他们反倒敬而远之。
  
  「发生无法预测的紧急事态时,最能够快速应对的人,就是曾在军队接受训练的菁英。」(杰佛瑞.伊梅特(Jeffrey R.Immelt),GE的现任总裁兼CEO)   就像智利矿灾事件一样,即使在战场上,军队里的将官都一定会设法让所有士兵生还。这是在使命(mission)必达之下接受训练,并累积了领导人实务经验的人雀屏中选的原因。
  
  与其让在商学院教授指导之下,只懂得理论的学生慌慌张张应对危机,不如让在恶劣环境之下,不分昼夜发挥领导能力、执行重要使命的将官学习经营管理,更能培育出企业所要的理想领导人。
  
  身为一名经营管理顾问,我贴身见过很多优秀的领导者。其中包括了国际牌(Panasonic)的松下幸之助先生(1894 ~ 1989)、索尼(Sony)的盛田昭夫先生(1921 ~ 1999)、山叶(YAMAHA)的川上源一先生(1912 ~ 2002)、欧姆龙(OMRON)的立石一真先生(1900 ~ 1991)等,他们都是足以代表日本的企业经营者。但是,如果对照现在的经营环境和速度来看,他们或许也只是「平时」的领导人。现在的领导人要有积极进取、更迅速、更有战斗力的领导能力,有人说日本没这种人才,但是我并不这么认为。回顾历史,战国时代的武将当中、明治维新及紧接在后的建设近代国家时代里,都出现过几位「CKD型」领导人。
  
  在这次的三一一大地震里,日本企业或许不约而同都学到了一些教训。面对覆盖在瓦砾之下的城市,并不是两眼茫然就可以重新开始。我们该如何挑战逆境和困难?我们该如何鼓励破碎的心灵?我们可以提出新的未来吗?有人拥有率先行动的领导能力吗?只要看看过去遥远的记忆和现在的世界,就会发现足以让我们重新跃动的启示堆积如山。
  
  希望读者能够透过这本书,重新思考新领导人的条件。本书所论述的内容,对于以下一任领导人为目标的人来说,具有绝对的参考价值;对于一些想评鑑自己现在上司的人而言,也会是最好的参考资料。

大前研一

图书试读

欠缺交涉力和人才优劣差距悬殊问题

继金砖四国之后,现在集全世界目光所在的新兴国家组合「维他命」中,巴西、印度、印尼的目标,都是在二○二五年之前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三的经济大国。如果他们真的做到了,十五年后的日本,在世界排名就会落到第六名或第七名。

日本的政治人物到底有没有这种世界观?有没有不让国家落后的果敢决心和祕密对策?在世界外交已趋多元化的今天,日本至少得和十个以上的国家有「刎颈之交」,但是日本的领导人打电话到前面所提的国家,有立即可以接听电话的个人朋友吗?十之八九,答案都是NO吧!

但是,现在日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为了度过这个危机,下一个世代的领导人,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件。

第一,要防患因国家债务危机引发的日本经济垮台。包括国债、借款、政府保证债务*在内的「国家借款」,在二○一一年六月底,已突破九百八十八兆日圆,更新了过去最高纪录。如果要为三一一大地震发行重建国债,借款将会更可观。美国信评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在二○一一年八月二十四日,将日本国债的等级从第三级的「Aa2」调降一级至第四级的「Aa3」,如果政府对这种状况置之不理,不久之后,日本就得面临国家债务危机。而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大概就是发生在国外的「传闻、传说」吧!事实上,冰岛危机、美国雷曼兄弟事件,发生于国外的传闻、传说就是压断骆驼背的那根稻草。

如果日本发生国家债务危机,对世界经济所造成的冲击,绝对不是冰岛危机、希腊危机可以比拟的。以偷偷买国债的邮贮银行为首,大银行如果为了闪避国债的不履行债务而冻结一般民众的存款帐户,日本人会採取什么样的行动,恐怕不是大家能想像的。因此日本政府一定要打出明确的政策,让国外不会有「日本危险」之类的传闻或传说。像希腊、英国那样,一味闪避、大幅砍岁出和增税是行不通的。坚持到底的能力、和国民沟通的能力,都是接下来的领导人绝对不可欠缺的能力。

第二,要决定新的外交座标轴以应对二十一世纪的新世界地图。冷战终结后,世界产生了急遽的变化。美国力量衰微的同时,中国的存在感一天比一天强。新兴国家抬头,全世界的国家也架构了新的外交关系,所以现在哪一个国家是朋友,哪一个国家是敌人,已经不明确了。但是,日本的外交从冷战结束后过了二十几年,依然延用以「日美安保」为金科玉律的冷战时代政策。因此,日本现在完全不知道要将座标轴放在何处。

因此,下一个世代的领导人,必须在冷战后的新世界地图上,使用新的罗盘,把日本描绘在新的座标上。日本究竟在新世界地图的哪一个位置?又该和谁保持哪一种距离呢?我认为答案不是鸠山由纪夫提倡的「日美中正三角形」,而是「多面体」。面的大小因国家而异,美国和中国大概会逐渐变小,而新兴国家则会越来越大吧!但是,看看日本和印度、巴西、印尼、土耳其等国之间的关系,日本似乎连入口的位置都还没有站稳,所以和这些国家深入交往就是当务之急。

第三,要强化人才。要在冷战后的世界与别的国家竞争,「最终兵器」就是人才。人才优劣就是国力强弱,但是日本的年轻人既没志气也没能力。和亚洲的其他国家比起来,韩国、台湾、中国、新加坡、印尼等国的年轻人,不但活泼、有活跃于世界舞台的热情,还有能力。

和印度比起来,更是不论质量都相差悬殊。印度是名符其实的「人才宝库」,美国《财星》杂志「全球五百大企业排行榜」中,由印度人担任副社长或副社长之上职位的企业有三百多家。由日本人担任副社长或副社长之上职位的企业则是零,美国的医生每五个人有一个是印度人,英国的医生则是五个人中有二个是印度人。以英国为例,听说会计师、律师、医师、建筑师等职称中有个师的人,更是「随便扔一颗石头都会砸中印度人」。另外,在硅谷成立公司,经营到公司股票上市、上柜的创业家人数,排名第一的是印度,第二是伊色列,第三是台湾,日本还是挂零。

如果不解决人才的问题,日本以后只会每况愈下。日本必须从量产平均水平人才的工业时代教育,转换成培育少数杰出精锐的IT社会时代教育。这是最困难,却是最重要的课题。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覺得,身為一個在台灣生活的人,這幾年我們共同經歷的風風雨雨,真的讓人對於「領導」這個詞有更深刻的體會。我們看到各種情況,有時候會覺得很佩服那些能夠在關鍵時刻站出來、帶領大家的人,有時候也會反思,為什麼有些領導者似乎總能在危機中找到解決之道,而有些卻顯得束手無策。我對「領導力」一直充滿了好奇,尤其是在這個變化多端的時代,我們需要的不再是那種墨守成規的領導,而是能夠適應、能夠創新、能夠凝聚人心的領導。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探討,在這樣一個充滿挑戰的環境下,領導者應該具備哪些核心的條件。例如,他們如何才能在高度不確定的情況下做出決策?他們如何才能在壓力下保持冷靜和清晰的思考?他們如何才能有效地與不同立場的人溝通,並尋求共識?我渴望從書中獲得一些具體的指導,了解如何培養這種在逆境中成長、並帶領團隊走向成功的領導能力,讓我們的社會能夠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找到前進的方向和動力。

评分

最近這段時間,台灣社會充滿了各種討論,大家對於如何面對未來的挑戰,都有著自己的看法和期待。而我,一直在思考,在這樣一個充滿變數的時代,真正的「領導者」應該是什麼模樣?他們需要具備哪些特質,才能在動盪中穩住陣腳,並帶領大家走向一個更光明的未來?我對「危機時代的領導者條件」這個主題特別感興趣,因為這似乎觸及了我們每個人在面對挑戰時最深層的需求。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深入的見解,闡述在壓力、不確定性以及快速變化的環境下,領導者所面臨的獨特考驗,以及他們如何才能發展出強大的韌性、敏銳的洞察力和卓越的決策能力。我特別想了解,在這樣的時代,領導者如何能夠有效溝通、建立信任,並激勵團隊成員克服困難,共同達成目標。我期待能從書中獲得一些實用的方法論,學習如何在危機中發揮領導力,不僅是個人層面的成長,更能對周圍的環境產生正面的影響,為台灣社會的穩定與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评分

我一直覺得,台灣這塊土地充滿了生命力,但也承載了許多不容易的時刻。尤其最近幾年,我們經歷的考驗真是不少,從社會內部的一些紛擾,到外部環境的巨大變遷,都讓人感到一絲絲的不安。在這樣的背景下,我特別希望能讀到一些關於「領導力」的書籍,但不是那種高談闊論、離我們很遙遠的理論,而是真正能夠貼近我們生活、解決我們眼前問題的內容。我一直在尋找,在這樣充滿變數的時代,領導者應該如何穩住陣腳,如何安撫人心,如何帶領團隊走出困境,並且看到新的希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在危機來臨時,領導者所面臨的獨特挑戰,以及他們需要具備哪些關鍵的素質才能成功應對。例如,如何在壓力下保持清晰的頭腦?如何在資訊錯綜複雜中做出明智的決策?如何在團隊士氣低落時注入正能量?這些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部分。我期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實際的案例分析,讓我們能夠從他人的經驗中學習,並且找到屬於自己的領導之道,讓我們的社會在這個動盪的時期,能夠更加團結、更有韌性。

评分

最近台湾真的经历了不少起伏,從疫情的衝擊到國際情勢的動盪,感覺大家心裡多多少少都懸著一顆石頭。這樣的時代,我們需要的不再是那種高高在上、發號施令的領導者,而是真正能帶領我們走出迷霧、找到方向的人。我一直在思考,到底什麼樣的特質,才能讓一個人成為這樣有韌性、有智慧的領導者?是沉著冷靜的判斷力?是同理心十足的溝通技巧?還是那份永不放棄的使命感?這些問題不斷在我腦海中迴盪。我渴望能從一些前輩的經驗中,或是深入的分析中,找到一些啟發。尤其是在資訊爆炸、變動快速的今天,傳統的領導模式似乎已經無法全然適用,我們迫切需要的是一種能夠適應環境、並且能夠凝聚眾人的新思維。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建議,而不是空泛的理論,讓我能更清楚地認識到,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作為一個領導者,我們應該具備哪些核心能力,以及如何去培養這些能力。我期待能從書中找到一些實用的工具和方法,幫助我在面對各種困難和不確定性時,能夠更加從容和有效。

评分

最近這幾年,台灣社會的氛圍確實有些微妙,有時候會覺得大家在尋找一種確定性,一種能夠引領前進的力量。我一直在觀察,在這樣的環境下,所謂的「領導者」究竟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他們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特質,才能在眾聲喧嘩中找到共識,在迷霧中指引方向?我對「危機時代」的領導力尤其感到好奇,因為這不僅僅是管理層面的挑戰,更是一種心理和情感上的考驗。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在不確定的時刻,領導者如何才能展現出堅定的意志,如何才能安撫焦慮的情緒,如何才能激勵人們共同面對挑戰。我期待能夠讀到一些關於如何培養這種「危機感」下的領導智慧的內容,例如,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做出艱難的抉擇?如何在不確定中創造機會?如何才能在保持敏銳的同時,又不至於過度悲觀?我希望能從書中獲得一些啟發,理解在這樣一個充滿變數的時代,什麼樣的領導風格才能真正贏得人心,帶領大家走向更美好的未來,讓我們的社會能夠在風雨中更加堅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