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的良药,不在病房,在厨房;
独特的疗法,不开处方,开菜单。
从医四十余载的旅日中医名家为你揭开中医养生、
治病最神奇的一面——食到病除!
如果你身心健康,透过本书可以知道如何吃才能永远不得病。
如果你处于亚健康状态,透过本书可以学会透过饮食调理来消除身体不适。
如果你身患疾病,透过本书可以针对具体病症用食疗来加速康复。
吃药不如食疗
会吃可以使病无法从口入
还可以透过口把病吃掉
我们生病了,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吃药,最好的药在哪里呢?
你也许会说是在医院或药局,其实你错了,最好的药在你的餐桌上。
中国传统的药膳食疗就是很好的「克」病之道。
透过名医「把脉」,为你开出健康菜单,
将苦口良药变成可口佳餚,使你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发挥祛病健身的功效。
作者简介
陈咏德
三代家传中医世家,旅日中医师。
已经70出头年纪,外表看起来却像50多岁人,很多人好奇他如何保健,他说因为长期坚持食材里一定要有中药材,加上适量的运动。
专长体质的调养改善与中医养生,帮助过无数人重新找回健康,希望本书的出版能让更多人正视自我的健康与养生。
着有《老中医教你越吃越健康》。
编辑寄语
前言
第一章 食疗名家说药膳:良药不苦口,佳餚可健身
第一节 药膳名解
第二节 药膳的分类
第三节 药膳简史
第四节 科学食用药膳
第二章 儿科疾病的中医食疗菜单
第一节 食疗治疗宝宝干咳
第二节 宝宝咳嗽的药膳方
第三节 宝宝厌食的药膳方
第四节 小孩过动症的饮食疗法
第五节 小孩肺炎的中医菜单及护理
第六节 幼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药膳方
第七节 小孩鹅口疮症的药膳方
第八节 小孩水痘的药膳方
第九节 小孩麻疹的药膳方
第十节 小孩贫血药膳方
第三章 妇科问题的中医食疗菜单
第一节 女性带下的药膳调理
第二节 闭经、月经不调和痛经的食疗方法
第三节 女性崩漏的药膳调理118
第四节 妊娠贫血的药膳调理
第五节 妊娠呕吐的药膳调理
第六节 妊娠水肿的食疗方法
第七节 产后乳汁不足的食疗方法
第四章 滋阴补阳的中医食疗菜单
第一节 补肾菜单及功效
第二节 壮阳滋补的食物
第三节 滋阴补肾的食物
第五章 肠胃疾病的中医食疗菜单
第一节 肠胃保养的基本要领
第二节 消化不良的药膳调理
第三节 急、慢性肠炎的药膳调理
第四节 溃疡性肠炎药膳调理
第五节 痢疾的饮食治疗
第六节 便秘的药膳调理
第七节 胃痛的食疗方法
第八节 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的药膳调理
第九节 胃寒的食疗方法
第十节 胃酸过多和胃酸过少的食疗方法
第十一节 胃胀的食疗方法
第十二节 胃下垂的药膳调理
第十三节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汤药膳调理
第十四节 胃癌的食疗方法
第六章 肝胆疾病的中医食疗菜单
第一节病毒性肝炎的食疗方法
第二节 B肝患者的食疗方法
第三节 酒精肝和脂肪肝的食疗方法
第四节 肝硬化的食疗方法
第五节 急、慢性胆囊炎的食疗方法
第六节 胆结石的食疗方法
第七章 唿吸疾病的中医食疗菜单
第一节 感冒的食疗方法
第二节 哮喘的食疗方法
第三节 慢性支气管炎的食疗方法
第四节 肺气肿和肺心病的食疗方法
第五节 肺炎的食疗方法
第六节 肺结核的食疗方法
编辑寄语
请医师开菜单
我很相信缘分,它就像一种冥冥中註定的力量,指引你遇到对的人、做对的事。
初次见到陈咏德老中医,一种亲切之感油然而生。陈老先生1940年出生在高雄市的一个中医世家,虽已年过古稀,却仍旧精神矍铄、步履稳健、耳聪目明,外表看起来彷若50出头。
这位脸型方正慈祥,整日笑口常开的杏林名家,将毕生的心血都用在了自己从事的中医事业上。
当我问起陈老先生究竟用什么方法祛病强身时,他毫不隐晦地把自己的「养生经」娓娓道来。
「我们生病了,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吃药,最好的药在哪里呢?你也许会说是在药局或医院,其实你错了,最好的药在你的餐桌上。中医历来看重食疗,并坚持『以食治疾,胜于用药』的治病主张。这种治病方法注重的是对人体的日常调养,透过科学合理的饮食,不但可以充饥,还可以疗病。更为重要的是,中医食疗没有副作用,用之对症,病慢慢就会治癒,即使不对症,也没什么害处。」「没想到中医竟是如此神奇!」陈老先生的一番话让我倍感兴趣。在我的印象中,中医就是针灸、把脉、喝苦药汤,医生只是透过望、闻、问、切,就可以诊断下药了,没想到透过饮食也可以防病、治病。
陈老先生接着说道:「中医主张辨证施治,在药膳调理时针对不同的病症,开出的『菜单』是不一样的。比如,治疗消化不良,你可以用猪血200克,鲜火炭母60克做汤。此方适用于人们夏季闷热、肠炎、消化不良、饮食积滞等症,有清热解毒、消胀满、利大肠的功效。但老年肠炎腹泻者,只适合饮汤不宜食用猪血。针对上班族常见的胃溃疡,可以经常食用『三七鸡蛋羹』,将一个鸡蛋打破和适量的三七粉一起搅匀,隔水炖熟后,加入蜂蜜调匀即可服食。对于胃溃疡引起的呕吐恶心、胃胀打嗝和上腹痛痛有明显疗效……」
说起中医食疗,陈老先生有说不完的话。
经过初次愉快的接触,慢慢地我和陈老先生成了忘年交,透过电子信箱的交流,中医食疗也成了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当我遇到身体有恙时,也会採用他开出的「菜单」来治病,每次都获得很好的效果。特别让我感动的是,透过食疗,我多年来便秘的老毛病彻底治癒了。陈老先生认为我长期便秘的原因是由阴血不足、肠燥津枯引起的,便让我经常喝松子核桃粥,就是把粳米100克、松子仁15克、核桃仁10粒放在一起熬粥食用。吃了一段时间后,便秘竟然治癒了,直到今天都没有复发。
一次,在和同事谈起关于食疗方面的图书企划时,我不由得眼前一亮:「何不把陈老先生开出的『菜单』结集成书,以飨读者?」主意打定之后,我特意找到陈老先生谈了我的想法。没想到陈老先生听后当即表示同意,如他所说,传播健康福音是自己多年的心愿,有了这样的机会当然不能错过。于是,便有了写这本书的想法和实行。
在写作的过程中,陈老先生对选择食材、烹调方法、功效、能治什么病,以及注意事项等均进行一一讲述。但是在说明每种病症时,并没有从中医的角度去阐述,只是简明扼要地进行了解释,然后直奔主题——开列「菜单」,目的是让读者有的放矢,争取一看就懂、一看就能用、一用就有效果。关于本书的书名,是陈老先生亲自命名的,他一直主张食疗,认为最好的药就在餐桌上,透过饮食调理可以祛病健身。
经过陈老先生两年的创作整理,并且在出版社各位同仁的帮助下,这本书终于和读者们见面了。至于本书的价值,相信每一位读者都会有自己的评价。
前言
三分药,七分养
如果你处于亚健康状态,透过本书可以学会透过饮食调理来消除身体不适。
如果你身患疾病,透过本书可以针对具体病症用食疗来加速康复。
把饮食变成良药,既可调养身体,又能治疗疾病,还可以避免减少服药的麻烦和副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但需要说明的是,既然做为一种预防、治疗和调理疾病的方法,食疗并不能包治百病。对于一些疾病,患者应该先到医院,请医师进行诊断治疗,然后根据自己病情的具体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食疗方法才行。
希望透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指导自己科学合理地饮食,来预防和配合治疗疾病。这也是陈咏德老中医美好的愿景和所尽的一份绵薄之力。
当健康亮起红灯时,我们在选择坚强面对的同时,还要找到一条战胜疾病的捷径。
中国传统的药膳食疗就是很好的「克」病之道。透过名医「把脉」,为你开出健康菜单,将苦口良药变成可口佳餚,使你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发挥祛病健身的功效。
人体的一些病症,除了用药治疗外,需要长时间的调养,所谓「三分药,七分养」。而这本《最好的药在餐桌上——老中医帮你开菜单》,就介绍了诸多病症的调养、预防和治疗的饮食方法。此书是陈咏德老中医在长期临床的基础上,根据科学配方,在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指导下,针对儿科、妇科、内科和外科疾病,尤其是一些常见病和慢性病,开列出的药膳菜单。一书在手,相当于有一个居家药膳师伴随在你身边。根据本书提供的中医菜单,你可以对所患疾病,进行有针对性的、长时间的调养治疗。
书中所介绍的食疗方法,分类清晰、内容丰富、涵盖面广,适合各类疾病、各类口味和各种年龄层的人选用。药膳中的食材和中药材料,大多都是市场常见、易于购买和价格不高的日常时品,烹饪方法也是简单易学。你可以将成本最低、疗效最好的佳餚,转换成治病良药,吃出最棒、最健康的身体。
简单通俗是本书的最大优点之一。大家都知道中医学中有很多难懂的术语,本书尽量将这些术语,变成通俗易懂的日常用语,让读者能看得懂、学得会。
如果你身心健康,透过本书可以知道如何吃才能永远不得病。
这本书的书名,带着一种古朴而智慧的韵味。“最好的药在餐桌上”,这句话本身就充满了哲理,暗示了我们日常的饮食就是最好的天然药物。而“老中医帮你开菜单”,则将这种抽象的理念落地,变得具体而可行。我特别喜欢“菜单”这个词,它意味着这本书会提供一系列清晰、有条理的方案,而不是泛泛而谈的理论。我希望书中能包含不同季节、不同病症(比如感冒、失眠、胃痛、月经不调等)的食疗菜单,并且每道菜肴的背后,都有老中医的解释,说明它的药用原理和适用人群。我更期待的是,这本书能教会我如何“举一反三”,掌握一套通用的食疗思路,以后遇到身体不适,能够自己灵活地搭配出合适的食物来调理,而不是一味地依赖药物。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本将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活完美结合的宝藏。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给我一种非常实在、有用的感觉,仿佛它不是在“讲大道理”,而是在“解决问题”。“最好的药在餐桌上”这句话,点明了健康与饮食的紧密联系,而“老中医帮你开菜单”则精准地描绘了这本书的核心价值——提供具体、可操作的食疗方案。我平时工作压力大,饮食也不规律,身体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小毛病,比如容易疲劳、睡眠不好、消化不良等等。我一直想通过饮食来改善,但又不知道从何下手,网上信息繁杂,很难辨别真伪。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找到了救星。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清晰的食谱,包括详细的食材、用量、烹饪方法,以及最重要的——这道菜具体能帮助改善哪些健康问题,它背后的中医道理又是什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教我如何“吃对”,如何通过日常饮食来预防和调理身体,成为一个真正懂得如何用食物滋养自己的人。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简洁大方,书名点出了核心主题——“最好的药在餐桌上”,并且强调了“老中医帮你开菜单”这一点,瞬间就勾起了我对中医养生和食疗的好奇心。我一直对传统中医的智慧很感兴趣,但总觉得那些古籍过于晦涩难懂,难以付诸实践。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能够将中医的精髓以一种非常接地气、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而且是用“菜单”的形式,这对我这种平时就喜欢研究菜谱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想象一下,在享受美味佳肴的同时,还能悄悄地调理身体,改善健康,这简直是现代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我对书中会包含哪些具体的食疗方、针对哪些常见病症、又会如何解释中医的道理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成为我家中常备的养生指南,让我能够轻松地将中医的智慧融入日常生活,用最自然、最温和的方式来呵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不仅仅停留在“吃什么”这个层面,更在于它能否帮助我理解“为什么吃”。“老中医”这个标签,让我相信书中会融入深厚的中医哲学和辨证施 তত্ত্ব。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选择食物,如何通过观察身体发出的信号来判断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药膳”。这本书会不会讲解一些基础的中医常识,比如寒热、虚实、五行等概念,然后将这些理论与具体的菜谱相结合?例如,为什么在春天要多吃一些“升发”的食物,在夏天要“清热解暑”,在秋天要“滋阴润燥”,在冬天要“温补阳气”?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不仅会做菜,更能“懂养生”,从而真正实现“治未病”的理念。光是想象着能够像老中医一样,根据节气、体质,为自己和家人量身定制养生菜单,就觉得非常令人兴奋。
评分读完这本书(此处请允许我夸张一下,虽然我还没真正读到内容,但光是预设的这个读后感,就已经让我感觉身临其境了),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位慈祥和蔼的老中医,坐在温暖的书房里,手中捧着泛黄的医书,眉头微蹙,又舒展开来,仿佛在为每一个读者精心挑选最适合的食材,搭配出最滋养的菜单。这种“为你量身定制”的感觉,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像是一次与智者的对话。我想象着书中会详细介绍各种食材的药用价值,比如,同样是蔬菜,为什么某一种更适合养肝,另一种更适合健脾?书中会不会像“黄帝内经”那样,根据季节、地域、体质来划分不同的食疗方案?我很期待书中能有针对不同人群(比如上班族、老年人、儿童、女性)的特别菜单,这样我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去学习和实践。而且,“老中医”的身份也暗示了内容的权威性和经验性,这让我对书中的建议更加信服,觉得那些方法都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而不是空穴来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