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的暗夜之旅:钻石途径之父阿玛斯的开悟自传

璀璨的暗夜之旅:钻石途径之父阿玛斯的开悟自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A. H. Almaas
图书标签:
  • 钻石途径
  • 阿玛斯
  • 灵性成长
  • 自我开悟
  • 个人发展
  • 冥想
  • 内在探索
  • 人生哲学
  • 意识觉醒
  • 自传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A. H.阿玛斯,一位整合理论家、神祕主义者、灵性导师、长青哲学的代表性人物。
十四篇自在流动的日志,记录了难以言喻的、珍贵而真实的证悟旅程!

  我默观着亲密与甜蜜感渗透我的胸膛,我发现身体失去了平常的界线;现在它成为了万有。在我身体胸腔的部位,这万有的合一是一种甜美的亲密感。对死亡的默观引领我进入了万有背后神祕的黑,我因而有机会经验到我的身体就是万有。

  突然之间,我的意识浸淫在绝对之境的宁静里。这时纵深、亲密性、奥祕和光出现了。我成了一片玄奥的寂静,我看见周遭的车子都漂浮在黑色的浩瀚里。整座桥都飘浮在我的辽阔里,包括我的车子在内。所有的现象,桥和夜空,都是从我神祕的纵深里生起的闪烁显相。这显相美得璀璨,黑色的奥祕渗透了它的每一处。

  我不是在开车,而是目睹一切现象在我面前展开,包括车子的动作,还有握着方向盘的手。这真是一个魔幻世界。

  我既是个体性的灵魂,也是无限宽广的绝对之境,看似矛盾的它们合而为一了。

  两者合一,如此不可分割,彷彿绝对之境是身体,而灵魂是身体的脸一样。灵魂极其纤美、晶莹,深深属于绝对之境。

本书特色

  .前所未见地以精确细腻、诚实探究的心理学语言,完整地具体描述了逐步揭露内在绝对之境的历程。

  .本书是通往空有不二实修道路上的无私导览和指引,也是灵性出版品里未曾见过的、示现于精微次元的开悟自传。

作者简介

阿玛斯(A. H. Almaas)

  本名哈弥.阿里(A. Hameed Ali),他是「钻石途径」的创始者,1944 年诞生于科威特。1975年,他分别在科罗拉多的博尔德及加州的柏克莱创立了圆满学苑(Ridhwan School),1986年创立钻石丛书出版社(Diamond Books)、钻石心研习学院(The Diamond Heart and Training Institute,DHAT)。

  阿玛斯发展出的「钻石途径」主张人类的内在本体犹如一颗钻石,拥有坚实的密度及繁复的切面,若是透过灵修加以琢磨,将可散发出珍贵无比的光彩。《钻石途径》系列丛书是阿玛斯与学员互动时的心得记录,也是其着作中最贴近一般大众的教诲,《璀璨的暗夜之旅:钻石途径之父阿玛斯的开悟自传》则详细描述了他的开悟历程,令人赞叹屏息。

译者简介

林群华

  台大外文系毕业,专职口笔译十余年,大学开始钻研钻石途径与葛吉夫体系。译作包括《当佛陀也陷入低潮时》、《塔罗逆位牌》、《家族系统排列治疗精华》、《隐形的权力线》;着有《你到底是谁?人格九型密码》。现旅居英国。

审修者简介

胡因梦

  名演员、作家、译者、身心灵课程讲师,是国内最重要的灵修思潮引介者之一,近二十年来引介了克里希那穆提、肯恩.威尔伯、佩玛.丘卓、阿玛斯等世界级的心灵导师,以及现代占星心理学先驱史蒂芬.阿若优的作品及思想至华人世界。着有《死亡与童女之舞》、《茵梦湖》、《古老的未来》等;译有《生命之书》《当生命陷落时》、《转逆境为喜悦》、《与无常共处》、「钻石途径系列」及《占星、业力与转化:从星盘看你今生的成长功课》、《占星、心理学与四元素》、《土星:从新观点看老恶魔》等三十本书。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审修者序

  古今中外有关终极真理的论述,一些能够阅读到的、已出版的着作,不是以正向肯定的方式描绘出终极的合一境界的灵妙,就是从反向下手,以只破不立的方式层层剥除障碍和遮蔽。这两种途径都会造成一些错愕或曲解。前者可能使人误以为凭着头脑对合一性的理解,就能不再受制于因果,立即进入顿悟;后者则会在禅的「非此非彼」利刃下,落到结构尽失无下脚之处,又无法安于不作为,而导致枯竭、缺乏生趣。但阿玛斯却採用了前所未见的方式,以精确细腻、诚实探究的心理学语言,完整地具体描述了逐步揭露内在绝对之境的历程。他在日常生活的小我活动中,循着每一个当下生起的疑虑、烦恼或感受,去探索这些狭窄的意识活动背后究竟有些什么东西,因而在已有的内视眼通基础上,进一步地开展了更精微深奥的体悟。在这个探索历程中,他并不受制于上述的肯定之道或否定之道,只是维持着敞开、不下结论的客观心态,也就是空性,而得以体尝藏密和伊斯兰教所指的「黑成就心」的终极况味。但这奥祕中的奥祕,在他的体会里仍然是个无穷尽的创造的未知。

  被归类为超个人心理学家,也被誉为巧妙地整合了心理学和灵修的近代大师,阿玛斯本人对这两个领域的差异和互补性,见解是相当清晰的。在一篇详尽的採访稿里,他举出了深层心理学和钻石途径的不同。他赞同深层心理学在人格结构与发展上,的确有许多细腻深刻的洞见,但并没有说明人格为什么会形成,而佛法的五蕴论在这一点上却提供了更根本的观察。反过来看,佛法对现前的心理问题和童年历史的关系,也并没有任何描述,因此这两个传统的确弥补了彼此的不足。钻石途径就是这两种系统的组合,更添加了西方已经地下化的精神传承,如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思想,苏菲与卡巴拉神祕主义,以及基督信仰里的神修直悟体系,等等。

  阿玛斯之所以没有採纳多少灵性心理学鼻祖荣格的理论,原因是两人的心灵经验和领会有所不同。荣格的本我概念是奠定在原型基础上的,《The point of existence》一书中指出,荣格派的研究和认知有许多是朝原型意像在发展,注重的是梦的解析、神话学等象征系统,钻石途径则主张小我的灵性面可以被直接具体地经验到,所以是一种存在性的探究,而非概念性的理解。虽然荣格及其研究者也阐明过,象征系统的背后埋藏着最深的生命奥祕,但阿玛斯认为他们只有一小部分的论述涉及到这种深度,而且必须具备高度发展的觉知,才能直观地揭露象征背后的终极实相。因此他说,荣格的研究导向了间接认识全我的方向,与钻石途径的直悟之道有所回异。基于其他更多的理由,阿玛斯反而採用了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理论以及自体心理学,然后将它们整合到他自己的证悟中。

  在钻石途径的圆满学苑里,老师们不但要了解学生或个案的心识,还必须具备实修基础,真正成为本体的示现,将本体的各种品性活出来;只是拥有谘商的技巧和知识是不够的。因此,这所学校的师资养成大概要花十几年的时间,採取的疗癒方式有一对一的谘商、小组讨论、运用团体动力来激发参与者的深层议题,以及直指实相、体验空无等途径。它整合了情绪治疗、认知治疗、直观式的揭露、唿吸技法,以及精微能量方面的观察和探讨。由于做法和传统心理治疗有所不同,因此阿玛斯将钻石途径定位为现代化的整合灵修系统。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阿玛斯认为超凡入圣、遗世修行的基调,在过往的历史里一直主导着东西方的灵性和智慧传统,这种内化极深的调子,使得人类不是向往死后去净土或天堂,就是漠视了地球上的世间生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环境生态的关系等等。因此他主张,完整的灵修既要探索和披露当下的心理真相,朝着绝对之境的体现去发展,更要以这种实证出的精神和慈爱,来影响整个社会和地球,而不该强调弃世厌离的价值。

  佛陀说过:「去弄清楚自我的终极实相是什么。」阿玛斯提出的重点则是:「去弄清楚我们当下的心理真相是什么?」两者都没有强调刻意打坐或形式化的修练,而这和克里希那穆提的认知是一样的。他们共同指出的这条探索途径,既是客观意识的培养,也是般若智慧的养成,更是通往空有不二境界的实修之道。

  《璀璨的暗夜之旅》就是在这条道路上的无私导览和指引,也是灵性出版品里面未曾见过的、示现于精微次元的开悟自传。

胡因梦

图书试读

第一章 亲密

傍晚我从办公室回家,一整天都在进行重要的教学。我躺在床上,感到有些疲惫。我发觉从学生那儿接收来的精神能量,正一层层地褪去。每褪掉一层,里面的内容也跟着暴露出来:情绪、念头、意像、身体的紧张。这个过程让我感到越来越澄明、轻松。这轻松持续地舒展,带来无边的开阔感,意识开始显现出空寂、明透、轻盈和澄澈的状态。

在这开阔的空间里,我的念头和感受出现了。一连串的念头与微妙感受,全都和我的身分认同以及「我是谁」的意像及印象有关。这团精神的纷絮犹如内心浩瀚空间中的一朵云,带给心智一种熟悉的认同感,而这份认同完全仰赖我经历过的记忆。当我不抱持任何态度、只是默观这整团纷絮时,我发现这只是一种心智现象罢了。一看到这点,我马上意识到它是「我」以外的东西,「它不是我」。

我注意力的焦点自动转移了。这团精神的纷絮逐渐消散,细微得简直感觉不到,犹如一朵云缓缓消失。待它褪去后,剩下的是一种单纯的状态,一种清澈而单纯的临在。其中没有对自我的罣碍、对这次经验的思索,也没有任何对它的感觉,只有一种单纯的临在罢了。澄明、空旷、寂静、通透,给我的感觉是一座白雪覆顶的山峰,周围尽是万里无云的晴空。

太阳快要西沉了,由于窗户的方向是朝东的,所以卧室的光有些暗沉。夕阳照亮了远处的几方山丘,其他的部分则出现了柔和的投影,屋外盆栽里的花显得特别鲜艳,翠绿的叶子闪闪发光。这透亮的光蔓延到所有东西上面:花盆、树木、远方的云朵、深蓝色的天空。一切都清新纯朴,风或念头都干扰不了它。

叶儿碧绿,
柠檬挂在树上,
蓝天辽阔。

我待在这份澄明中,轻松而愉快,一个问题出现了:「那,什么是我呢?」,记忆辨识不出任何东西来。我经验着自己但又没有自我之感,只有纯然的临在,赤裸裸的观照。心中没有叨絮的对话,对感知到的一切亦无评论。没有觉知者而觉知正在发生,没有观察者而观察正在进行。单纯的临在只是一种单纯的观照,里面没有反思的成分。我是视野中一切事物的见证,没有内在感的见证。唯一还熟悉的感觉就是这见证发生的地方,而这似乎是在身体的特定部位上。身体既放松又通透。感觉上它是一种光,而且也被当成周遭环境的一部分来观照着。

时间彷彿不再流逝,它已经完全停止。令我以熟悉的感觉来认同自己的心识活动一旦停止,时间正在经过的感觉也就消失了。在单纯的临在中时间并没有过去,时间流逝的感觉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熟悉的身分认同还持续着。

当单纯的临在圆满了,就不再有时间了。没有时间的状态,就是完全成为单纯的临在。这种状态不是头脑想出来的,而是全面性地体验到了存在的示现;它纯粹而洁净,在念想或反思出现之前便已健在。

几天后……

早晨一醒来我就发现,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心中的一股伤痛感上面。这股创伤感温暖而哀伤,就像心脏的肌肉受伤了一样。这创伤感让莫比厄斯(mobius,译註:胸骨的能量中枢)产生一种被咬啮的感觉,这种感觉很痛;不只是身体刺痛,心情也觉得难捱。一股沮丧感堵在下胸腔,转变成被咬啮的痛感。我觉知到这一切都夹杂着受伤和悲哀之感。

我默观着这些受伤、悲哀和身体紧缩的感觉,将一切涵纳在我的觉识中,同时贴近地去感受这还在继续发生的经验里,有哪些细微的东西。那默观的觉照用一种温暖的友善和好奇,拥抱了它所经验到的内容。虽然不知道伤痛的原因为何,但我很想弄清楚。被咬啮的痛感对这无特定目标的探索产生了反应,当莫比厄斯中枢的紧缩放松下来时,它也开始软化了,然后这哀伤里出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成分:孤独。原来这创伤和孤独带来的痛苦有关。这份孤独感又用更多眼泪濡溼了哀伤,而创伤也扩大成哀伤背后的空虚感。现在它成了深沉而悲伤的孤独了。

可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会感到孤单呢?

好像没有道理呀!我仍然躺在床上,妻子玛瑞正在我身边熟睡。我对她满怀爱意,但这份情感并没有改变那悲伤的孤独感。虽然我并不是一个人,这孤独感仍然存在。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