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參同契》與道傢養生

《周易參同契》與道傢養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周易
  • 參同契
  • 道傢
  • 養生
  • 中醫
  • 經絡
  • 內丹
  • 修身
  • 哲學
  • 古籍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為瞭便於讀者弄懂、學好、用好中國道傢養生與周易養生,特請對此深有造詣的道傢養生和周易養生高師、專傢編著而成《與道傢養生》。特編入對現代人養生實用的中國宋代易學養生名傢張伯端的《悟真篇》,同時選入古代道傢養生與周易養生名傢彭曉、翁葆光,今之名傢吳雲青傳承《周易參同契》與道傢養生真訣。道傢養生與周易養生是中國傳統養生文化的主乾,同根生、同源流、同發展、同造福古今世人,其功德無量。

序者簡介

唐明邦

  男,號雲鶴。重慶忠縣人。1925年生。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當代著名易學傢。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係,曆任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中國周易研究會會長,國際易學聯閤會顧問,東方國際易學研究院學術委員,中國周易學會顧問,湖北省道教學術研究會會長等職。

  主講中國哲學史,中國辯證法史,中國哲學文獻,易學源流舉要,道教文化研究等課程。

  著作有《邵雍評傳》附《陳摶評傳》、《當代易學與時代精神》、《易學與長江文化》、《論道崇真集》、《李時珍評傳》、《本草綱目導讀》。主編《周易評注》、《周易縱橫錄》、《中國古代哲學名著選讀》、《中國近代啓濛思潮》;閤編《中國哲學史》、《易學基礎教程》、《易學與管理》。多次應邀參加國際易學、道學、儒學、佛學、學術會議。應邀赴香港、颱灣講學。發錶學術論文多篇。

《內觀與氣機:探析古代道傢身心修煉的精微》 本書旨在深入探討中國古代道傢文化體係中,關於“內觀”和“氣機”兩大核心概念的理論構建、實踐方法及其對後世養生學的影響。我們緻力於構建一個清晰的脈絡,梳理道傢修行者如何通過對自身生命活動的細緻體察與引導,實現身心閤一、順應自然之道的境界。 第一部分:內觀之道的興起與哲學基礎 “內觀”,在道傢語境中,並非簡單的靜坐或冥想,而是一種主動的、有意識地將感知能力從外在世界轉嚮內在生命場域的認知活動。本章將追溯“內觀”思想的源頭,它植根於老莊哲學對“虛靜”和“返璞歸真”的追求。 1.1 莊子“心齋”與“坐忘”的內觀意涵 重點闡述莊子提齣的“心齋”和“坐忘”如何成為早期內觀實踐的理論基石。心齋要求清除外在乾擾,使心神歸於虛靜;坐忘則是在這種虛靜中,個體與“道”産生共鳴,實現物我兩忘。我們將分析,這種狀態如何為後來的煉氣導引提供瞭必要的精神準備。 1.2 早期煉丹術中的“內丹”觀 在道傢思想演化過程中,將外丹(冶煉礦物)的理論框架轉移到人體內部,形成瞭“內丹”學說。內觀在此處的角色,是精神力量對精、氣、神的有效操控與觀照。我們考察早期文獻中,如何將人體的各個髒腑、經絡視為一個微觀宇宙,而內觀則是啓動這個宇宙能量循環的第一步。 1.3 認知結構中的“神”與“意” 辨析道傢對“神”(心識活動的總稱)和“意”(主觀能動性)的區分。內觀的本質,在於使“意”從紛亂的外求中抽離,迴歸於“神”的本位,從而達到“神定則氣凝”的初級境界。 第二部分:氣機運行的動態模型與感知 “氣機”是道傢養生的核心操作對象,它不僅指呼吸,更是指生命能量在體內的流動、轉化與升降。本部分專注於解析道傢如何構建和感知這一看不見的力量。 2.1 氣的本體論與三層次劃分 詳細介紹道傢對“氣”的本體論理解,即氣是構成宇宙萬物的基本物質和動力。重點闡述“精、氣、神”的遞化關係,以及“先天之氣”與“後天之氣”的區彆。後天之氣通過呼吸、飲食攝入,而先天之氣則是生命本源,內觀和導引的目標正是迴歸和溫養先天之氣。 2.2 經絡係統的功能性認知 不同於純粹的解剖學描述,道傢對經絡的認識是基於氣機流動的“功能性”認知。本章將分析十二正經、奇經八脈在道傢導引術中的作用——它們是引導氣機運行的“軌道”。我們探討早期修行者如何通過身體的感覺(如麻、熱、脹、通)來“驗證”和“校準”氣機的運行路徑。 2.3 導引術:從肢體運動到氣機引導 導引(早期的形體鍛煉法)的精髓在於“意在形先,氣隨形動”。本節著重分析導引術中動作與呼吸的配閤,如何通過特定的肢體姿態(如屈伸、收放)來影響體內氣機的升降與聚散。例如,特定姿勢如何幫助“收斂”遊散之氣,使其聚於丹田。 第三部分:周天運行與內觀的結閤實踐 當內觀穩定和氣機感知建立後,實踐便進入到對生命能量進行宏大循環的引導階段,即“周天運行”。 3.1 小周天與大周天的理論架構 解析“小周天”(任督二脈的循環)作為基礎功法的重要性。它是連接人體上下部的能量高速公路。闡述“意守”在打通任督二脈中的作用——意念的專注力是推動氣機穿越“夾脊關”和“玉枕關”的關鍵“推力”。隨後,探討大周天(全身氣機循環)的更高要求。 3.2 調息:氣的量化與質變 “調息”是內觀實踐中對氣的精細化控製。本章細緻區分瞭“順息”、“止息”與“調息”的層次。通過拉長呼氣、加深吸氣,修行者可以減緩生命消耗的速度,並使“後天之氣”逐漸轉化為更精純的能量,為內丹的進一步結成做準備。 3.3 功境的層次與心性的轉化 內觀與氣機導引的最終目標,是實現生命層次的提升,即“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本部分將探討在不同功境下,修行者心性所經曆的轉變:從關注身體感覺,到超越身形限製,最終達到與“道”相契閤的“虛”境。這其中,內觀提供瞭持續的自我審視和修正能力。 結語:道傢養生學的實踐智慧 本書總結道傢內觀與氣機理論的統一性,強調其並非玄虛的空想,而是建立在對人體生命過程細緻觀察基礎上的、一套係統的自我調節和生命優化技術。它提醒今人,真正的養生,是嚮內求索,使生命力順應自然之道而旺盛。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上捲 《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
 第一章 序
 第二章 上 捲
 第三章 中 捲
 第四章 下 捲

中捲 《周易參同契》集注
 第一章 古本《參同契》目錄
 第二章 陸長庚參同、悟真總論
 第三章 周易參同契通真義序
 第四章 《周易參同契》上捲
  第一節 魏真人自序
  第二節 乾坤坎離章
  第三節 君臣禦政章
  第四節 發號施令章
  第五節 坎離戊己章
  第六節 晦朔閤符章
  第七節 卦律終始章
  第八節 性命根宗章
  第九節 養已守母章
  第十節 日月含吐章
  第十一節 流珠金華章
  第十二節 三五至精章
  第十三節 四象歸土章
  第十四節 陰陽反覆章
  第十五節 以類相況章
  第十六節 父母滋章
  第十七節 女黃芽章
  第十八節 牝牡相須章
  第十九節 後序孔竅章
 第五章 《周易參同契》下捲
  第一節 徐從事傳文序
  第二節 牝牡四卦章
  第三節 乾坤二用章
  第四節 日月神化章
  第五節 發號順時章
  第六節 朔受震符章
  第七節 藥生象月章
  第八節 八卦列曜章
  第九節 上下有無章
  第十節 二八弦氣章
  第十一節 金火含受章
  第十二節 三性會閤章
  第十三節 金水銖兩章
  第十四節 水火情性章
  第十五節 二氣感化章
  第十六節 關鍵三寶章
  第十七節 同類伏食章
  第十八節 背道迷真章
  第十九節 三聖製作章
  第二十節 三相類序
  第二十一節 大丹賦
  第二十二節 鼎器歌
  第二十三節 《參同契》附錄
  第二十四節 《參同契集注》後跋
   附1:周身六關三脈圖
   附2:十二雷門測候圖
   附3:三相類圖說辨疑
   附4:二十八宿玄溝圖
 第六章 古文龍虎歌
 第七章 金碧古文龍虎上經
  第一  神室者丹之樞紐章
  第二  齣陽入陰章
  第三  製由王者章
  第四  一坎離數一二章
  第五  剛柔有錶裏章
  第六  變化既未神章
  第七  水火各一方章
  第八  神室設位章
  第九  有無相製章
  第十  訣不輒造章
  第十一 金火者鉛也章
  第十二 於是玄潤光澤章
  第十三 玄女演其序章
  第十四 故演作丹意章
  第十五 坤初變成震章
  第十六 轉相減章
  第十七 乾坤括終始章
  第十八 調火六十日章
  第十九 發火初溫微章
  第二十 神室先施行章
  第二十一 陽氣發坤章
  第二十二 華蓋上臨章
  第二十三 火煉中宮土章
  第二十四 土鎮中宮章
  第二十五 水土獨相配章
  第二十六 金德尚白章
  第二十七 有無互相製章
  第二十八 煉銀於鉛章
  第二十九 銀為鉛母章
  第三十  殼為金精章
  第三十一 圓中高起章
  第三十二 磁石吸鐵章
  第三十三 火記不虛作章

下捲 《悟真篇》
 第一章 序
 第二章 捲 一
 第三章 捲 二
 第四章 捲 三
 第五章 捲 四
 第六章 捲 五
 第七章 捲 六
 第八章 捲 七
 第九章 捲 八
 第十章 《悟真篇》後序
 第十一章 術語解釋
  一 畫
  二 畫
  三 畫
  四 畫
  五 畫
  六 畫
  七 畫
  八 畫
  九 畫
  十 畫
  十一畫
  十二畫
  十三畫
  十四畫以上
 第十二章 《周易參同契》與道傢養生
  第一節 道傢內丹養生與《易經》預測學綱要
  第二節 中國傳統風水與現代環境地理科學淺談
  第三節 《河圖》《洛書》之數在居住環境中應用
中國道傢養生廿字要訣
中華丹道.傳在吳老
道傢養生長壽基地崛起山東沂濛山

圖書序言

唐明邦序

  現代科學發展日新月異。無論宏觀世界或微觀世界研究都有長足進展。唯人體生命科學研究,相對滯後。人類養生之道和生命科學研究成為當今熱門課題,實非偶然。《中國道傢養生與現代生命科學係列》叢書,正好為人們提供一套中國先賢留下的寶貴養生經典文獻與養生之道,閱後令人高興頗感實用。其中主要包括:
  
  1. 中國道傢養生學說;
  2. 中國道傢養生精華內丹養生之道;
  3. 中國道傢內丹養生之道與現代生命科學結閤對當代人類身心健康的啓示。
  
  我今真誠嚮讀者推介本叢書,同時簡要試論其內容如下:

  一、關於中國道傢養生學說
  早在2500多年前,中國道傢已提齣深刻的養生學說,建立瞭完整思想體係,成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中華聖祖道傢始祖黃帝、道傢祖師老子,首先闡揚天人統一宇宙觀。《黃帝陰符經》精闢指齣:「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強調人同自然和諧統一。《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二章,同時闡發「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的生命哲學,肯定人體保持陰陽和諧和維護生命的基本要求。莊子《齊物論》強調「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人體小宇宙與天地大宇宙是息息相通的統一體。這也同《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堅持的「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哲學思想與養生原理完全一緻。

  道傢養生學說既指導又吸取中國傳統中醫學中的髒腑、經絡、氣血理論,認為人體生理機能的正常發揮,全靠陰陽與五行(五髒的代錶符號)的相生相剋機製,調和陰陽、血氣,促使氣血流暢,任、督二脈暢通。後來道教繼承這一思想傳統,實現醫道結閤,高道多成名醫,名醫亦多高道。宗教與科學聯盟,成為中國道傢與道教文化的重大特徵。

  中國道傢養生學說、博大精深包容宇宙,但其養生之道卻至簡至易。其養生三原則如下:

  1. 道傢養生思想與養生之道首先重心性修養,《老子道德經》第十九章強調「少私寡慾,見素抱樸」淡泊名利,貴柔居下,不慕榮華,超脫塵世紛擾。

  2. 道傢養生、養性同時重視性格與生活習慣的修養,其核心機製尤貴守和。心平氣和,血氣平和,心性和諧。

  3. 在修練完成心性和諧,道傢則進一步提齣性、命雙修,即心性與肌體雙修,最終達到天人閤一,心理與肌體都復歸於嬰兒,長生久視。

  道傢養生三原則是道傢養生最根本、最偉大之處,實乃人類養生至寶。具有深遠科學價值與應用價值,這是曆史經驗與結論。

  二、關於中國道傢養生精華內丹養生之道
  中華民族神聖祖先、中國道傢祖師黃帝,中國道傢大宗師老子創立的道傢養生學說和道傢內丹養生之道,為後來的中國道教繼承並發展,並以之為指導原則,繼承、創立瞭多種養生方術,如服食、導引、胎息、存神、坐忘、房中術等;再經過曆代丹傢長期實踐修練,不斷總結提升,形成完整的內丹學體係,成為中國道教養生學說與實踐的中心內容。故載於中國《道藏》的《黃帝陰符經》、《老子道德經》《太上老君內丹經》,是有史以來中國道傢內丹養生之道最早的經典,因此,中國宋代道傢內丹養生之道名傢、中國道教南宗祖師張伯端在《悟真篇》曰:

  陰符寶字逾三百,
  道德靈文止五韆,
  今古上仙無限數,
  盡從此處達真詮。

  道傢內丹養生之道的操作規程,多由師徒口傳心授,不立文字,立為文字者多用金烏、玉兔、赤龍、白虎、嬰兒、女、黃婆、黃芽等隱喻,若無得道名師點傳,外人實難領悟。
  
  修練內丹,最上乘的修法是九轉還丹,其目的是讓人類由內練生命本源精、氣、神,達到「還精補腦」,再進一步達到天人閤一;達到《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九章中講的:「是謂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其具體修練法如下:首先要安爐立鼎。外丹的鼎,指藥物熔化器,爐,指生火加熱器。內丹養生之道謂鼎爐均在身內。一般指上丹田為鼎,下丹田為爐。前者在印堂後三寸處,後者在臍下三寸處。還有中丹田在膻中穴,煉丹過程即「藥物」在三丹田之間循環。

  煉丹的藥物,亦在人身內。指人體的精、氣、神,丹傢謂之三寶。乃人體內生命的三大要素。精為基礎,在下丹田;氣為動力,在中丹田;神為主宰,在上丹田,實指人的心神與意念力。煉丹過程就是用自己的心神意念主導人體精水與內氣在三丹田綫上迴還,以心神的功力調協呼吸,吐故納新,調理、優化人體生理機能。
  
  煉丹過程中「火候」極為重要。心神主導精、氣、神三寶在三田中循環往復,必須嚴格掌控其節奏快慢,深淺層次,是為「火候」。練丹成功與否,關鍵在於火候的調控,若無得道、同時修練成功的內丹學名師點傳,實難知其訣竅。
  
  內丹修練,分三個階段,火候不同,成就各異,三個階段,當循序漸進,前階段為後階段打基礎,不可超越。

  小成階段,練精化氣。以心神主導精與氣閤一,即三化為二。此時內氣循行路綫為河車,旨在打通任、督二脈,促使百脈暢通,有健體祛病功效。河車,喻人體內精氣神運行時,恍恍惚惚的軌跡。中成階段,練氣化神。達到神氣閤一,即二化為一。是為中河車,功可延壽。大成階段,練神還虛,也稱練神閤道,天人閤一,即自身精氣神歸於太虛,太虛以零為代錶,即一化為零。太虛與《周易》太極相似,指天地未分之先,元氣混而為一的狀態。此謂大河車或紫河車,乃達到長生久視的最高成就。

  總的來看,練丹過程同宇宙衍化過程正好相反。宇宙衍化是《老子道德經》第四章所講的那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由簡而繁,稱為「順則生人。」丹法演化是由三而二,由二而一,由一而零,由精氣神的生命體、返歸太虛,稱為「逆則成仙。」《老子道德經》第十六章曰:「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實現此一法則,端賴火候掌控得法。

  丹傢指齣:內氣在丹田中運轉,火候的調控,須透過「內觀」或「內照」。內觀指的是人的意念集中冥想體內某一髒腑或某個神靈,做到排除一切思慮,保持絕對寜靜。意念猶如心猿意馬,極易逃逸;內觀要求拴住心猿意馬,使心神完全入靜,其功用是自主調控生理係統。入靜在養生中的重要性,為儒佛道所共識。儒傢經典《禮記.大學》載孔子主張「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其足以開發智慧。佛教主禪定,亦以靜慮為宗旨。《老子道德經》第十六章強調「緻虛極,守靜篤」,為修道根本。

  凝神靜慮以修道,必須首先排除外界的九大阻難,如衣食逼迫,尊長勸阻,恩愛牽纏,名利牽掛等。丹道要求「免此九難,方可奉道。」內觀過程,更大的障礙是「十魔」,即種種美妙幻象引誘,或兇惡幻象恫嚇,均能破壞修練者的意誌,使其以為修練成功而中止修練。

  美妙幻象有:金玉滿堂(富魔),封侯拜相(貴魔),笙歌嘹亮(樂魔),金娥玉女(情魔),三清玉皇(聖賢魔)等;兇惡幻象有:路逢凶黨(患難魔),兒女疾病(恩愛魔),弓箭齊張(刀兵魔)等,丹傢要求見此十魔幻象應「心不退而誌不移」,「神不迷而觀不散」。必須「免此十魔,方可成道」。

  其詳情請參閱《鍾呂傳道集.論魔難第十七》。

  道傢內丹養生之道、也稱作內丹學或內丹術,是在道傢養生理論指導下製定的一套修練程式。理論離開方術,容易流於空談;方術失去理論指導,將失去方嚮與依歸。中國道傢道教的內丹養生學,理論與實踐結閤,故能保持其永久魅力,造福人類,享譽古今中外。

  故世界著名科學傢李約瑟在《中國科技史》一書中,高度評價中國道傢內丹養生之道,他寫道:中國的內丹,成為世界早期生物化學史上的一個裏程碑。

  三、關於道傢內丹學與現代生命科學結閤對
  人類康壽的啓示        
  自然科學的發展,到20世紀下半頁,興起係統科學與復雜科學,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同時深化,迎來瞭「科學革命」。大力開展天地生人的綜閤研究,建立瞭天地生人網路觀,從而將整個自然科學特彆是人體生命科學研究推嚮發展新階段。人們開始發現,人體生命科學研究的目標任務,同中國道傢與道教內丹學的目標任務,十分相近,其主要內容有四:

  1. 優化生命。由優生、優育到生命的優化,使免疫力提高,排除疾病睏擾;保持血氣平和,生理機能旺盛,耳聰目明,精神奮發。

  2. 促進生命延續。做到健康長壽,童顔鶴發,返老還童,黛發重生,長生久視。

  3. 開發智慧。增強認知力、記憶力;超強的隨機應變力、獨創力;直覺頓悟,捕捉可遇而不可求的奇思妙悟;打開思想新境界,發現新的科學規律或物質結構。

  4. 開發人體潛能,具備超常的能量,抗強力打擊,不畏嚴寒、酷暑,耐飢渴、能深眠與久眠;具有透視功能、預測神通;誘發常人所不具備的特異功能。

  人體潛能的開發,關鍵在人的大腦,人腦的功能,目前隻用到百分之幾;許多人體功能的奧秘尚待破解。超越人的生命界綫,早已成為道傢道教內丹術奮鬥的目標。這實際上已為人體生命科學提齣新任務和新課題。

  四川教育齣版社1989年齣版的《錢學森等論人體科學》一書載:舉世聞名的中國科學傢錢學森早有科學預見:「中醫理論,氣功科學,人體特異功能,是打開生命科學新發展之門的一把鑰匙。」錢學森同時指齣:「結閤科學的觀點,練功、練內丹。」道傢內丹學將為生命科學提供新的課題,新的研究方法,引起生命科學的新突破;現代生命科學將以其現代化的科學手段,幫助道傢內丹術進行測試、實驗、總結,使之上升到理論高度,構建更完備的理論思想體係,製定更加切實可行、利於普及的修練程式。兩者結閤,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必將對現代人類身心健康長壽、事業成功做齣巨大貢獻。

  《中國道傢養生與現代生命科學係列叢書》的齣版,正好為二者架上橋樑。道傢養生著作甚多,講服食、導引、胎息、存神、守一、坐忘、房中術均有專著。內丹學著作,由理論與方術結閤緊密,成為道傢道教養生文化的核心,其由行傢編著的尚不多見。現經世界著名丹道老壽星吳雲青入室弟子,內丹名師、全書總主編蘇華仁道長,約集海內外部分丹道行傢擇其精要,精心校點,詳加注釋、評析,或加今譯,分輯分期齣版,洋洋大觀,先賢古仙宏論盡收眼底,內丹養生學與生命科學研究經典文獻,熔於一爐。生命科學激發內丹學煥發新的活力;內丹學為生命科學研究提供新的參照係統,打開新思路,開拓新領域,兩大學科攜手並進,定能為研究中華傳統文化打開新局麵,綻繁花,結碩果,造福全人類。

  總主編蘇華仁道長徵序於愚,卻之不恭,聊陳淺見以就正於方傢。同時附上近作「道傢道教內丹學與中國傳統文化」一文,本文為2008年四月在華中師大舉行的「全真道與老莊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周易參同契》與道傢養生,真是讓人眼前一亮!一直對易經和道傢養生都很感興趣,但往往感覺那些古籍晦澀難懂,或者養生方法過於玄乎。這本則不同,它將《周易參同契》這樣深奧的理論,與實際的養生功法巧妙地結閤起來,讀起來既有理論的深度,又有實踐的可操作性。作者似乎是一位真正的實踐者,他不僅僅是在講解古籍,更是在分享一種生活方式。我特彆喜歡書中對“煉氣化神”的解釋,它不再是那種遙不可及的境界,而是通過具體的呼吸吐納、導引動作,讓我們體會到內氣在體內的運行,感受到身體由內而外的變化。那種從“有”到“無”,再從“無”生“有”的過程,被描繪得既生動又充滿智慧。讀完之後,我仿佛醍醐灌頂,對如何調理身體、如何順應自然規律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它不像一般的養生書那樣,隻告訴你吃什麼、做什麼,而是從更根本的層麵,引導你去理解身體與宇宙的關聯,去體悟生命的真諦。每次翻開,都能從中汲取新的養分,感覺自己的身心都得到瞭滋養。

评分

我平時就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易經和道傢思想很感興趣,但總覺得這些東西離我們現代生活有點遙遠。《周易參同契》更是被譽為“萬古丹經王”,聽起來就非常高深。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像一座橋梁,把這些古老的智慧與我們當下的健康需求緊密地聯係在瞭一起。作者的文字非常有力量,也很有親和力,他沒有用那種艱深的古文去嚇唬讀者,而是用一種非常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周易參同契》的精髓,以及與之相關的道傢養生法,一一呈現在我們麵前。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性命雙修”的闡述所打動,它不僅僅關注身體的健康,更關注心靈的修煉。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不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宇宙萬物的一部分,學會瞭如何順應自然的節律,如何去感受身體的細微變化,並做齣相應的調整。這種由內而外的改變,是任何藥物和外力都無法給予的。

评分

坦白說,我一開始是被《周易參同契》這個名字吸引的,覺得它聽起來就很有深度,但又擔心會太枯燥。結果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想象!它將《周易參同契》的精髓,與道傢養生的具體方法,結閤得天衣無縫。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見一斑,他能夠用非常生動、形象的比喻,將那些聽起來玄之又玄的理論,講得通俗易懂。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精氣神”的闡釋,它不僅僅是文字的描述,更是一種引導,讓我們去體會和感受。讀著讀著,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古老的道觀,跟隨一位智慧的長者,學習著延年益壽、身心健康之道。這本書給我最大的觸動,是它讓我明白瞭養生不僅僅是錶麵的調理,更是內在的修煉。它教會瞭我如何通過調整呼吸、意念,來達到身心的和諧統一,從而獲得真正的健康與活力。

评分

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書!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自己生活節奏太快,身體也開始齣現一些亞健康的狀態,但又不知道該如何下手去調整。市麵上養生書太多瞭,看得人眼花繚亂,很多都說得神乎其神,但實際操作起來卻很難。這本書就完全不一樣,它沒有那些虛頭巴腦的廣告語,而是非常實在地從《周易參同契》這部經典齣發,去解讀道傢養生的核心思想。我最欣賞的是書中那種循序漸進的講解方式,從基礎的理論概念,到具體的練習方法,都講解得非常到位。特彆是關於“采藥”、“煉丹”這些概念,在書中被賦予瞭全新的、更貼近身體實際的解讀,不再是那種煉金術般的神秘。讀著讀著,我能感受到作者對這些學問的深刻理解和長期實踐,他不是憑空捏造,而是有根有據,有條有理。這本書真的給瞭我很大的啓發,讓我知道原來養生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可以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通過調整呼吸、意念,就能達到身心的和諧。

评分

作為一個對身心靈成長一直有追求的人,我尋找瞭很多關於內在修煉和身體健康的資料,但真正能讓我心生歡喜、並願意去踐行的,卻是少之又少。《周易參同契》與道傢養生這本書,無疑是我近期閱讀中最有價值的一本。它不是那種追求速成的“秘籍”,也不是那種泛泛而談的理論堆砌,而是真正地將《周易參同契》這部經典中的智慧,轉化為一套切實可行的養生實踐。我非常贊賞作者的嚴謹態度,他將復雜的概念進行瞭精煉,並用大量的案例和圖示,幫助我們理解。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學習養生,更是在學習一種看待生命、理解宇宙的方式。那種“人身小宇宙”的說法,讓我對自身的潛能有瞭更深的認識,也讓我開始嘗試去探索身體內部更深層的奧秘。每次閱讀,都像一次靜心的旅程,讓我感受到內心的寜靜與力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