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8
出版十年 畅销破万本
启发台湾教育走向自主学习与创造互动环境
探讨通识课程、社区大学、公民运动的重要文本
继《童年与解放》之后,作者将关注的焦点从人的自然能力转移到属于文明的抽象能力,强调文明的特征在于抽象。正是抽象,使人与其他动物有别。抽象能力是教育实践的重要核心。
本书分成五个篇章,前两篇以「孩子为了什么去学校?」破题,大江健三郎的回答是人要与世界连结。作者则从「人为什么要活着?」这更根本的问题出发,指出:人的存在有三个原始的趣向,亦即「维生、创造与互动」。三者必须充分发展,而且相互穿引,人的生活才会扎实而快乐。目前学校教育只重视维生,使人患了「维生肥大症」。学校应延续人天赋的创造特质,并着重互动,使人与世界连结。但不同时空之下人类的经验纷杂繁复,必须发展抽象能力来整合这些经验,使对学习者本身成为意义,并因而构成自己的世界观。作者强调:除了「打开经验世界、发展抽象能力」之外,学校教育的第三个任务便是「留白」。
第三篇进一步解释「套装知识」与「经验知识」的区别:把人对世界所认识的种种样态,经大幅筛选,泸掉无数生动有趣的特殊经验,再经抽象化、系统化,如此编制而成的知识体系,便是所谓的套装知识。另一方面,以学习者为主体,直接与不同时空之下人类的经验起共鸣或冲突,结构而成的经验网络,则为经验知识。「知识解放」,就是将套装知识经验化的过程。
书的后半部,深入教育改革与社区大学的实践面。在第四篇中,作者以近身的观察,抽茧剥丝,阐述二十年来教改的初衷,与其后现实发展的落差,包括「广设高中大学」以及「教育现代化」的扭曲与变形。最后一篇则说明社大成立的旨趣与课程规划,是台湾公民运动重要的启发性文本。
本书出版十年迄今,影响遍及社区大学、公民团体与各实验教育学校,其思想的种子则撒播在无数年轻热情的心田,一方面揭开菁英主义的团团迷雾,另一方面为台湾未来的教育开启一扇贴近真实世界的窗。
作者简介
黄武雄
一九四三年生于台湾新竹,父籍嘉义朴子,为台大数学系退休教授,专业几何研究,并擅长散文,文体独特,曾获一九八二年中国时报文学散文推荐奖。除专业论着及本书外,另着有《学校在窗外》(左岸)、《台湾教育的重建》(远流)、《黑眼珠的困惑》(人本)、《木匠的儿子》(联经)。早年受教育部委托,编写高中数学实验教材,亲赴中学实地,深入基层观察教育现实。三十年间经常撰文评论台湾教育与社会。一九九四年发起四一○教改运动,一九九七年倡议普设社区大学,冲激体制教育,并为台湾两大体制外教育系统开拓新视野。
推荐序 小野
篇一 孩子为了什么去学校?
之一 替那些死去的孩子活下去
之二 如果死亡只是像睡梦
之三 天上还会再长出一个月亮
之四 我要到那不知名的地方
之五 学校教育的本来面目是一顶小丑帽
之六 一个不存在的女人名叫丽娜
篇二 通往普遍世界的云梯
之一 学校该做而且只做这两件事
之二 猫在画廊里看画
之三 在看不见摸不到的世界里思考
篇三 知识是人的创造经验
之一 套装知识与经验知识──兼谈社区大学学术课程的定位
之二 独立思考与主体经验──比较通识教育与社区大学的理念
之三 理性的叛逆与解放──论通识教育与科学教育
篇四 教育改革是一团迷雾?
之一 唐吉诃德的眼睛黑白分明──当前教改问题对话录之一
之二 学校在窗外──当前教改问题对话录之二
之三 教育改革要发展公共论述──当前教改问题对话录之三
之四 教改怎么办?
教改的架构与菁英思维
底层部分的改造
向上层部分渗透
之五 十年教改烟云过(文集)
再等半个世纪
九二八与教师自觉运动
篇五 社区大学与公民社会(文集)
之一 社区大运动的萌芽
深化民主与发展新文化
一九九七之后台湾往哪里去?──李天健专访
先有社会重建才有心灵改革
从人民权谈台湾当前政治──李天健专访
之二 社区大学与发展公民社会──李天健专访
之三 社大运动一路走来跌跌撞撞
请地方势力不要把社区大学看成票仓
几个问题一个梦
社区大学的核心任务──重建每个人属于自己的世界观
社区大学实践的若干反省──杨志彬专访
之四 公众力量与台湾政治前途
从乡野三害谈台湾公众力量的形成
公民制宪与台湾的政治前途
学校在窗外(教改二十周年纪念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学校在窗外(教改二十周年纪念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