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3
作者改编的第一本剧本。
作者一生最重要的岁月,全花在学习戏剧与戏剧教学上,从不曾写过任何一本剧本。他试着改编一本《十五贯》作为印证自己建立的、自己也相信的这套理论。分为部分:第一部分,说明为什么要改编;第二部分,阐明如何改编及改编剧本。或许这个部分是解释在台北第七届(二○○九)华文戏剧,作者的专题演讲〈新传统主义:创作四元论〉中的这种想法,做出一项实践理论的补充说明。第三部分是对这个改编结果的自我认知,也是改编的核心理念。
本书特色
感谢辜怀群博士为本剧作序。当初她是我负责筹立台北中华戏剧学会时,最年轻的发起人。
尔后,她担任最长时间的负责人;同时,在我的倡议之下,成立了两岸三地的华文戏剧节之后,她担任会长,是位促使世界华人戏剧活动与成长的主要推手。「新舞台」在她十五年的领导下,成为台北戏剧文化之窗,不论所选节目或自制演出,引进世界戏剧,或将台湾戏剧推上世界,比起台北任何一个舞台,更具台湾戏剧的创作代表性。以她的这些戏剧认知与经验,她可以一眼论定一个戏剧作品的优劣。然而,在这篇短短的序言,对呈现本剧的各种可能性,并没有提出一个肯定的长短。本人是一个彻底的理论实践者,以理论来解构清代传奇《十五贯》,让这个传统体裁现代化,让传统有了新生命。Modern这个字,在拉丁文、希腊文中,皆是新的,或当代或即兴发生的意思;它代表着原本没有的,或之前不曾见的形式或东西。如同目前世界各地文化的时尚,它可能有正面或负面意义的。本剧是建筑在既有传统体裁之上,不仅是要现代,更希望产生新意义。是否值得讨论呢?
首先,本剧是否真的让传统创造出新意义;这也表明创作从传统产生新意义之难。其次,读者能否找出它的新意义,这也表示认知之难。如果这两者俱全,则可预测一种文化的成长。辜怀群将这个讨论让给读者,但她指出至少有些人愿意接触新知,提升内涵。
作者简介
王士仪
中国文化大学特约讲座。江苏连云人,毕业于国立政治大学西洋语文系及中国文化学院艺术研究所。之后,留学欧美,先后在巴黎大学、希腊雅典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纽约圣若望大学研究;对文学、戏剧、哲学、宗教、人类学等无不涉及。1973年为牛津大学博士候选人,系第一位进行台湾戏剧田野调查的工作者,对台湾本土戏剧艺术的认知和维护,被誉为「先知先觉」。历任中国文化大学英文系、戏剧系、中国戏剧系,艺术研究所、艺术学院等主管,长达三十余年。
王教授系中华戏剧学会创始会员,曾任秘书长、理事长;也系两岸四地华文戏剧节倡议人。
王教授为国内古典希腊戏剧学权威;同时,归纳传统戏曲表演符号体系,作为世界剧坛三大表演体系理论之一的建构者,着有:《剧戏论文集:议题与争议》、《论亚理斯多德创作学》、《亚理斯多德创作学译疏》、《亚氏喜剧艺术创作理论》(并列为国科会经典论着),约百万言,推许为两岸集大成者。
王教授是书法理论学者,着有《书法创作学——兼论于右任》,被誉为康有为《广艺舟双辑》之外,另一部书法论述。他也是当代杰出草书家,综合百家,自成一体。2008年,国立历史博物馆举办他的个人书法特展,并发刊《唳月凌烟:王士仪书法展》专辑,以示推崇。
辜序
新传统主义创作论──代序
一、引子
二、从批评到为什么改编
三、如何改编:重构情节结构
四、怎么提升:确立人物性格价值
五、新传统主义的认知与尝试
六、〈谢幕〉:新传统主义本质
七、几点诠释新传统主义的附带说明
八、献给李曼瑰老师
九、后记
《可耻!我们狂欢吧!》─新编《十五贯》
第一场 楔子
第二场 拒斩
第三场 见都
第四场 (上)辩判
(下)查案
第五场 (上)问卜
(下)吶喊
第六场 踏勘(凶宅)
第七场 重判
第八场 狂欢吧
第九场 谢幕
新传统主义:创作四元论
(第七届二○○九华文艺术节专题演讲∕九十八年二月二十四日)
一、前言
二、界定创作四元论
三、回顾五四运动以来的戏剧创作模式
四、家庭是一切伦理行为的根本:回到人而非回到逻辑
五、新传统主义:创作四元论
六、结语
可耻!我们狂欢吧!:新编《新编十五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可耻!我们狂欢吧!:新编《新编十五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