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与创新》旨在向准教师、在职教师、教育工作者等介绍有关课程改革与创新的主要概念及实践知识。本书以简单易明的语言写成,期望成为支援教师教育的教科书。除基本理论及概念外,更提供实用的建议,作实施课程的参考。为了帮助教师了解如何把理论化为实践,本书各章均加入了从学校收集的真实个案,以供读者参考,并期望借着个案讨论,引发读者对课程变革的专业反思及批判意识。
作者简介
杨思贤
香港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系助理教授。
林德成
香港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系助理教授。
梁伟伦
香港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系助理教授。
罗耀珍
前香港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系副教授。
哇,這本書《課程改革與創新》真的讓我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我一直覺得我們的教育體系總是有那麼一點點…嗯…僵化,特別是在面對快速變遷的社會時。書裡面探討的很多面向,像是如何打破傳統的學科界線、如何讓學習變得更具探究性和問題解決導向,都讓我很受啟發。我尤其喜歡作者引用的幾個國外教育實驗案例,那些學校的老師們是如何跳脫制式的教學,鼓勵學生從生活中學習、從錯誤中成長,真的讓人耳目一新。 以前上課,很多時候就是老師在講,學生在聽,然後再把聽到的東西考出來。但這本書讓我看到,學習的過程可以如此生動有趣!它提到了許多翻轉教室、專題導向學習(PBL)的實踐方法,還有如何運用科技來輔助教學,讓學習不再侷限於教室的四面牆。我讀著讀著,腦海裡就開始浮現一些畫面,想像著自己如果也是個老師,會怎麼設計課程,會怎麼引導學生去發掘自己的興趣和潛能。這本書不只是理論,更像是提供了一本行動指南,讓我知道,原來課程的改革與創新,並不是遙不可及的理想,而是可以一步一步去實現的。它讓我覺得,教育的未來充滿了希望,而我們都有責任去參與其中。
评分不得不說,《課程改革與創新》這本書,簡直就是為我這種對教育充滿熱情,但又常常感到無力改變的老師們而寫的。它沒有高談闊論,而是腳踏實地地從「現場」出發,去分析問題,去提出建議。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談到「教師專業發展」的部分。書中強調,任何課程的改革,最終都要回歸到教師身上。如果教師本身沒有足夠的知能、意願和支持,那麼再好的改革藍圖都難以實現。 它詳細探討了如何建立一個支持性的教師社群,如何鼓勵教師進行協同備課、觀課、議課,以及如何透過持續的專業學習,讓教師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這部分讓我感覺到,我不是一個人孤軍奮戰,而是可以透過與同儕的合作,一起成長、一起進步。 書中也提到了「家長溝通」的重要性,這點對我來說也是一大啟發。以前我們可能會覺得,教育是學校和老師的事情,但其實家長也是教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作者提出了一些非常實用的建議,教我們如何有效地與家長溝通,爭取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共同為孩子們的學習創造更好的環境。總之,這本書充滿了正能量,也提供了許多可操作的工具,讓我對未來的教學充滿了信心。
评分這本《課程改革與創新》讓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看待「教育」。書中對於「全球化」和「數位時代」對教育帶來的衝擊,有著非常深刻的分析。作者不是把這些當作抽象的概念,而是具體地探討,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們的教育應該如何轉變,才能培養出具備跨文化溝通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以及終身學習能力的下一代。 我特別喜歡書中關於「STEAM教育」和「創客教育」的介紹。這些概念聽起來很新潮,但書中卻很清楚地解釋了它們的核心精神,以及如何在課堂中融入這些元素。它告訴我們,學習不應該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更應該是主動地動手實踐、動腦創造。看到書中那些學生,如何透過團隊合作,解決實際問題,從中學習到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的知識,真的讓人非常驚艷。 此外,書中也探討了「教育公平性」和「多元文化教育」。這點對台灣來說尤其重要,因為我們社會本身就充滿了多元性。作者呼籲我們應該要關注到弱勢學生的需求,確保他們也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機會,並且要培養學生的國際觀和對不同文化的尊重。這本書不只是一本關於課程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培養具備未來競爭力、同時又具有人文關懷的下一代的書。它拓展了我的視野,也讓我對教育的未來有了更清晰的藍圖。
评分這本《課程改革與創新》大概是我近期讀過最讓我感到「紮實」的一本教育類書籍了。它不像有些書那樣,講一堆空泛的口號,而是真的深入剖析了當前教育現場面臨的諸多挑戰,並且提出了一套相當有系統性的解決方案。作者在探討「創新」這塊,不是單純地鼓勵大家去嘗試新事物,而是從教育的本質出發,去思考「為什麼」需要改革,以及「如何」才能真正地創新。 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書中有提到關於「素養導向」教學的論述。這幾年「素養」這個詞在教育界非常盛行,但究竟什麼是素養?又該如何培養?書中就透過許多具體的教學案例和評量方式,清晰地解釋了這些概念。它告訴我們,素養的培養不能僅靠知識的堆疊,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否將所學應用到實際生活情境中,並解決複雜的問題。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在反思自己過去的學習經驗,以及身為一個公民,我所期望從教育體系中獲得什麼。這本書讓我對「為學」這件事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也更加認識到教育對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的長遠影響。
评分說真的,一開始拿到《課程改革與創新》這本書,我其實有點擔心它會不會太學術、太枯燥,畢竟「改革」和「創新」聽起來就不是那麼容易消化。但翻開第一頁,我就被作者的文字風格吸引住了。它很有親和力,而且用了非常多生活化的例子,讓我讀起來一點也不覺得吃力。 書裡面探討的「差異化教學」和「多元評量」這兩個部分,讓我非常有感。以前上學,大家都是用一樣的方法、一樣的步調在學習,但每個人的天賦、興趣和學習方式都不一樣啊!作者在書中就詳細地闡述了,老師該如何觀察、了解自己的學生,並且設計出能夠滿足不同學生需求的課程。看到書中那些老師,如何運用各種創意的方式,讓學習對每個孩子來說都變得更有意義,真的讓人很感動。 而且,書裡還探討了「課綱」的彈性以及「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我覺得這點非常重要,因為每個學校的在地文化、社區資源都不一樣,課程本來就應該有彈性,能夠呼應在地特色。這本書讓我對「課程」的想像,從原本的教科書、課表,擴展到一個更寬廣、更有生命力的概念。它真的讓我意識到,教育的改變,從來都不是單一的因素決定的,而是需要系統性的思考和長期的努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