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教育哲学的学术性着作,内容总共分为十五章。採用教育诠释学的方法,探讨欧美教育学界着名学者的教育哲学。包括斯泰纳、佛雷勒、夏勒、奥图、波姆、连哈特、莱恩、边纳尔、欧克斯、特雷姆和连琛等人的生平着作、思想渊源、主要内涵、综合评价与重要启示。他们曾经任教于美国、德国、日本、奥地利、瑞士、巴西和义大利等国的大学,创立具有特色的人智学教育学、受压迫者教育学、沟通教育学、审美教育学、人格教育学、人权教育学、系统与建构主义教育学、实践学教育学、实在主义教育学、演化教育学和反思教育学,内容涵盖实验教育、批判教育、教学方法、审美教育、人格教育、人权教育、普通教育、教育改革、教育伦理、教育历史、生态教育等新兴议题,相信透过不同学者对这些新兴议题的思考,可以提供我国作为建立教育理论和解决教育问题的参考。
本书特色
本书资料丰富,体系完整,具有独到见解,适合作为国家教师资格检定考试、教育行政人员高普考试、教育部公费留学考试、教育相关研究所考试的参考书和大学院校教育哲学课程的教科书。
作者简介
梁福镇(Frank Fu Chen Liang)
现职:国立中兴大学师资培育中心暨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所专任(特聘)教授
学历:德国柏林洪保特大学(Humboldt-Universitat zu Berlin)哲学博士
经历:国立中兴大学专任教授兼师资培育中心暨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所主任
台湾欧洲联盟研究中心谘询委员
国家教育研究院谘询暨审查委员
国家科学委员会研究计画审查委员
教育部委託研究案审查委员
国立交通大学、国立台中教育大学、国立空中大学、私立东海大学、
私立静宜大学、私立明道大学兼任教授
专长:教育哲学、教育行政学、比较教育学
荣誉:教育部公费留学奖金得主(1991年教育学门第一名)
国立中正大学新进人员研究计画奖励得主(1998)
国科会甲种研究奖励得主(1998年)
国科会年专题研究计画主持费得主(1998-2002, 2005-2013)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专案研究计画经费得主(2006-2008)
台北市市文献委员会专案研究计画经费得主(2010-2013)
国立中兴大学研究成果奖励得主(2007-2012)
我一直觉得,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价值的塑造和人格的培养。而《教育哲学:新兴议题的探究》这本书,恰恰深入探讨了教育的这一核心价值。它没有局限于传统的教育理论,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当下和未来的教育变革。 书中对“后现代教育思潮”的分析,让我耳目一新。它探讨了在后现代语境下,我们如何理解知识的多元性,如何应对权威的解构,以及如何构建更具包容性和对话性的教育空间。这让我反思,在课堂上,我们是否过于强调标准答案,而忽略了学生个体独特的声音和经验?此外,关于“生死教育”的探讨,更是触及了我内心深处。在生命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这本书以哲学的高度,引导我们去思考死亡的意义,以及如何在教育中帮助学生理解和接纳生命的无常,从而更加珍惜当下。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深刻,引发了我很多关于生命、成长和教育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教育哲学:新兴议题的探究》真的非常吸引人,尤其是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教育领域更是涌现出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当我翻开这本书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对“数字时代下的教育伦理”的讨论,这部分内容让我深思。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已经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比如在线学习平台的兴起、个性化学习路径的推荐,甚至是AI助教的出现。这些技术在提高效率、拓展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伦理困境,例如数据隐私的保护、算法的公平性、以及学生过度依赖技术的风险等等。 本书以一种非常严谨且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剖析了这些新兴议题所蕴含的哲学意涵,并提供了多角度的思考框架。它并没有简单地赞扬或批判技术,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技术背后的价值观、以及我们应该如何负责任地运用技术来服务于教育的根本目标。我尤其赞赏作者在探讨“游戏化学习”和“体验式学习”时,不仅仅是从教育方法论的角度出发,更是深入挖掘了这些教学模式与学习者内在动机、以及认知心理学之间的联系,让我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刚开始读《教育哲学:新兴议题的探究》时,我抱着一种既好奇又略带怀疑的态度。毕竟,哲学这个词听起来就有点“高冷”,我担心它会太理论化,脱离实际的教学场景。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且接地气。它并没有沉溺于抽象的概念,而是紧密地联系着我们当下教育领域所面临的真实挑战。 我特别对书中关于“全球化与在地化教育”的论述印象深刻。在台湾,我们既要吸收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要保留和发扬我们本土的文化特色和教育传统。如何在这种张力中找到平衡点,如何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体现多元文化的尊重与融合,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本书从教育哲学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和反思的平台,它引导我们去思考“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公民?”这些根本性的问题,并试图在当今世界格局下找到答案。
评分这本《教育哲学:新兴议题的探究》真是来得太及时了!最近在学校里,老师们之间经常讨论到一些新的教学法、新的学生心理现象,还有科技发展对教育带来的冲击,常常觉得有点摸不着头绪。像是AI能不能取代老师?线上学习到底好不好?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能力?这些问题常常在脑海里盘旋。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提供了许多值得深思的角度。 我特别喜欢它讨论到“翻转教室”和“混合式学习”这些概念时,不只是简单介绍,而是深入剖析了其背后的哲学意涵。它让我反思,我们过去强调的知识传授模式,是否真的适合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教师角色的转变,这些都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深厚哲学基础支撑的。读到后面关于“差异化教学”和“包容性教育”的部分,更是让我感动。它提醒我们,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应该去看见并尊重这份独特性,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对待。这本书让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说实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教育哲学”听起来总是那么高高在上,感觉离我们日常教学工作很远。但没想到,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不一样。它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一大堆枯燥的理论,而是从我们当下教育界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挑战出发,例如学生学习动机低落、学科之间界限模糊、社会价值观念的冲突等等,然后才缓缓引出相关的哲学思考。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对于“批判性思维”的探讨。在现在这个信息真假难辨的时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辨别信息的能力,绝对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书里结合了不同哲学家的观点,层层递进地解析了何为批判性思维,以及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际践行。我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方法运用到我的班级里,比如鼓励学生质疑权威、多角度分析问题,效果确实不错。这本书让我不再觉得哲学是遥不可及的,反而觉得它就是解决我们教学难题的“利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