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借由重返紫砂壶铭刻发展极盛的清朝,介绍为紫砂壶倾注人文底蕴的重要人物陈曼生,与其使紫砂壶「壶随字贵」的铭文艺术,辅以图片说明,以身为西冷八家之一的陈曼生之生平、时代背景与诗文特色,印证曼生壶的铭文内涵,同时透过其书法与篆刻特色的整理,为曼生壶之判定提供清晰的依据。此次增订版除新增初版时未能取得之文献外,也收录了两篇论文,内容包含杨彭年的「大富千万」壶考及叙述陈曼生去世后,文人壶蓬勃发展与曼壶的评价,给予有志研究者更详实的脉络与参考。
作者简介
黄振辉
赏壶者,无不以拥有曼生壶而自乐,笔者二十年来,朝思暮想有朝一日见「佳人」——曼生壶。五年前,在古董舖里洽购一断把题「茶仙作字」,底钤「少峰」,把钤「彭年」的半瓜壶,欣喜望外,日夜抚玩,越看越起疑,为解决心中的谜团;遂展开对曼生多方面的了解。壶书所载曼生资料,不过百字,相互援引,错对皆然。请教专家人言人殊,立论何据?遂穷追干隆后至光绪朝,各类笔记小说、诗钞,搜罗有关曼生与曼生壶的记载,汇集整理。有关书法,金石篆刻方面分别就教于专家,历时五载,于今面世。
曼生书法、篆刻,均有一席的地位,有别于时大彬、陈鸣远。铭文、书法、篆刻,无法对一般砂壶,提供判断的依据。对曼生壶恰相反,提供最直接、有力的证据。
壹﹑概论 ……………………………… 1
一﹑陈鸿寿(曼生)生平 ………… 2
二﹑文学 …………………………… 5
三﹑书画 …………………………… 7
四﹑篆刻 …………………………… 8
五﹑提携 …………………………… 9
六﹑挚友 …………………………… 10
贰﹑曼壶产生背景 ………………… 11
一﹑时代背景 ……………………… 12
二﹑皇帝欣赏 ……………………… 12
三﹑礼尚往来 ……………………… 13
四﹑西湖环境 ……………………… 14
五﹑移情作用 ……………………… 14
六﹑砂壶特色 ……………………… 14
七﹑经济拮据 ……………………… 15
参﹑曼壶考证 …………………………… 17
一﹑曼壶始于何时? ……………… 18
二﹑曼壶数量有多少? …………… 18
三﹑曼壶何价? …………………… 19
四﹑曼壶评价 ……………………… 19
五﹑种榆僊馆 ……………………… 20
六﹑桑连理馆 ……………………… 20
七﹑阿曼陀室 ……………………… 26
八﹑曼生壶多少款式 ……………… 29
九﹑制作曼壶的陶工 ……………… 30
肆﹑曼生书法、壶铭、印款特征 …… 31
一﹑笔迹鑑定 ……………………… 32
二﹑曼生书法特征 ………………… 33
三﹑曼生、频伽书画作品 ………… 33
四﹑曼壶壶铭 ……………………… 50
五﹑曼壶壶拓 ……………………… 51
六﹑曼生的篆刻 ………………… 56
伍﹑曼壶举例 ……………………… 59
一﹑飞鸿延年壶 ………………… 60
二﹑万泉款竹节壶 ……………… 64
三﹑曼生乳鼎壶—福禄寿壶 …… 65
四﹑唐井栏壶、合欢壶 ………… 73
五﹑石瓢壶 ……………………… 75
六﹑钿合壶 ……………………… 76
七﹑半月瓦当壶 ………………… 78
八﹑石瓢提樑壶 ………………… 80
九﹑乳鼎壶 ……………………… 82
十﹑第四千六百十四壶 ………… 84
十一﹑匏瓜壶 ……………………… 88
十二﹑若笠壶 ……………………… 90
十三﹑方山子壶 …………………… 92
十四﹑曼生提樑壶 ………………… 96
十五﹑壶公壶 ……………………… 98
十六﹑横云壶 ……………………… 99
十七﹑瓜形壶 ………………………100
十八﹑觚稜壶 ……………………… 101
十九﹑寒玉壶 ……………………… 102
陆﹑曼壶待征录 …………………… 103
一﹑半瓜壶 …………………………104
二﹑合盘壶 …………………………112
三﹑云峰壶 …………………………115
四﹑三元式壶 ………………………118
五﹑彦和款曼生壶 …………………120
六﹑果元壶 …………………………123
七﹑竹溪款牛盖壶 …………………124
八﹑寿珍款瓢瓜壶 …………………125
九﹑玉屏款阿曼陀室壶 ……………126
十﹑柏年款阿曼陀室壶 ……………127
十一﹑百衲壶 ……………………… 128
十二﹑玉壶买春壶 ………………………… 130
十三﹑蝠方壶 ………………………………131
十四﹑狮螭提樑壶 …………………………132
十五﹑瀛山款盘螭壶 ………………………134
十六﹑曼生提樑壶 …………………………136
十七﹑兰为王者香壶 ………………………138
十八﹑合斗壶 ………………………………140
十九﹑若笠壶 ………………………………142
二十﹑茶仙作字壶 …………………………143
柒﹑结论 ………………………………………145
一﹑曼壶特色 …………………………… 146
二﹑曼生壶对后世影响 ………………… 147
三﹑壶依字贵‧字依壶传 ……………… 148
捌﹑附录 ………………………………………151
附录一
一﹑陈曼生墓志铭并序、祭陈曼生祭文 ………………… 152
二﹑桑连理馆主客图记 ………………… 153
三﹑瞿应绍、乔重禧列传 ……………… 154
四﹑曼生题法梧门(式善)〈移竹图〉全文………………… 155
五﹑茗壶二十品 ………………………… 156
六﹑谢瑞华绘曼生十八式 ……………… 161
七﹑陈鸿寿(曼生)世系亲友表录……… 162
八﹑大富千万壶考……………………… 162
附录二
陈鸿寿(曼生)年谱 …………………… 164
附录三
参考书目 ………………………………… 173
我一直认为,能够静下心来,去欣赏一件老物件的美,是一种难得的生活享受。近年来,我对紫砂壶情有独钟,觉得它有一种温润的质感,仿佛能随着岁月的流逝,越来越有灵性。当我看到《曼生与曼生壶(增订版)》这本书时,内心是充满了好奇和期待的。曼生壶,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存在,它不仅仅是茶具,更承载着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种艺术。我非常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去讲述曼生先生的故事?他的一生,他的创作理念,又是如何影响了紫砂壶的发展?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欣赏曼生壶的专业知识,比如从泥料的质感、壶的造型、壶嘴的出水、壶把的设计,到壶身上的铭刻,都能有深入的讲解。我还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去理解曼生壶背后的文化意义,它如何体现了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又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将艺术与实用完美地结合起来。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够有这样一本能够让人静下心来,去品味一件器物的美的书,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我期待它能让我对曼生壶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也能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这几年,我一直致力于收集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国传统工艺品,其中,紫砂壶是我一直关注的重点。在我看来,紫砂壶不仅仅是一种茶具,更是一种承载着历史、文化和艺术的载体。而“曼生壶”,更是紫砂壶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它的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传奇色彩。当我看到《曼生与曼生壶(增订版)》这本书时,我感到非常惊喜。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曼生先生的生平事迹,了解他作为一位文人,是如何将自己的艺术才华和对生活的热爱,倾注到紫砂壶的创作中去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曼生壶的艺术特色,比如它的造型设计、泥料的选择、工艺的精湛程度,以及壶身上所刻绘的诗文、书画等元素,是如何体现了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想。我也希望,通过这本书,我能够学习到一些关于如何鉴赏和辨别曼生壶的知识,比如如何从壶的包浆、款识、工艺等方面,来判断其真伪和价值。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增添我的收藏知识,更是一种与历史对话,与艺术连接的途径,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评分说实话,最近对“慢生活”这个概念越来越有感触,觉得现代生活节奏太快,很多美好的事物都被忽略了。偶然间看到《曼生与曼生壶(增订版)》,书名就带着一股古朴的气息,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对有历史感的器物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能够体现文人雅趣的。曼生壶,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一个充满艺术魅力的存在,它不仅仅是用来泡茶的,更是一种生活品味的象征。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如何描绘曼生先生这个人?他是如何将诗、书、画、印的元素,巧妙地融入到紫砂壶的创作中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曼生壶的独特之处,比如它在造型上的创新,它所使用的泥料的特点,以及壶身上那些充满意境的铭文。我更希望,通过这本书,我能够学会如何去欣赏一件曼生壶,不仅仅是从外形上,更是从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上去理解。在如今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去感受一件器物的美,去品味一段历史的故事,是一种非常难得的体验。这本书,如果能让我感受到那种将艺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从容与优雅,那就太好了。
评分我一直认为,收藏不仅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一种与历史对话的方式。近些年,我开始对紫砂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带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器物。偶然间看到《曼生与曼生壶(增订版)》这本书,书名中的“曼生”二字,立即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听闻过曼生壶的名声,知道它在紫砂壶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仅是因为其精湛的工艺,更在于它所代表的文人气质和艺术创新。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地介绍曼生先生,这位集艺术家、文学家、收藏家于一身的人物,他的思想、他的艺术理念,是如何体现在他所创作的紫砂壶上的。我尤其希望能够从中了解到,曼生壶在造型、纹饰、款识等方面有什么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它与同期或其他时代的紫砂壶又有什么区别?这本书的“增订版”字样,也让我对内容更加期待,想必是经过了进一步的梳理和补充,能够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视角。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引路人,带领我走进曼生壶的世界,让我不仅仅停留在对器物外观的欣赏,更能深入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历史价值,甚至是如何在品茗过程中,去体会曼生壶所带来的独特韵味。这不仅仅是对一件艺术品的收藏,更是一种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品味。
评分我在台北的家中,书架上已经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文史类书籍,但总觉得,还缺一本能够真正引领我走进紫砂壶世界的。当我看到《曼生与曼生壶(增订版)》这本书时,我的眼睛亮了。“曼生”这两个字,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文化的符号,一种精湛工艺的代名词。我一直对紫砂壶有一种莫名的情结,总觉得它有一种温润的质感,仿佛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有生命力。而曼生壶,更是紫砂壶中的佼佼者,它融合了文人墨客的艺术才情和精湛的制壶技艺,是不可多得的瑰宝。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地介绍曼生先生,他是一位怎样的奇才?他的生活经历又是如何影响了他的壶艺创作?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关于壶的介绍,更能深入探讨曼生壶的艺术价值,比如它在造型上的突破,它如何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以及它对后世紫砂壶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我渴望从中学习到如何去鉴赏一件曼生壶,从泥料的质地、壶嘴的出水、壶把的舒适度,到壶身上雕刻的意境,都能有更专业的理解。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我作为一个收藏者的好奇心,更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去传承和发扬这份宝贵的中华传统文化。
评分最近常在想,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但有时候反而会觉得,缺少了些什么。可能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一种对传统美学的追求。偶然翻到《曼生与曼生壶(增订版)》这本书,书名就带着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老物件的喜爱。我一直觉得,老物件之所以珍贵,不仅仅在于它的材质,更在于它所承载的岁月痕迹和人文故事。曼生壶,在我印象中,一直是文人雅士的象征,是艺术与实用相结合的典范。我迫切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将曼生先生这位传奇人物,与他所留下的壶艺瑰宝联系在一起的?是详细介绍了他的生平,还是专注于对他所创造的壶艺进行深入剖析?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曼生壶的鉴赏方法,比如如何从泥料的质感、壶体的造型、工艺的精细度等方面,来判断一件曼生壶的真伪和价值。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去体会曼生壶所蕴含的文人情怀。那些刻在壶身上的诗文,那些巧妙的设计,都应该不仅仅是装饰,而是寄托了创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这本书,如果能让我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人雅士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追求极致的美感,如何用紫砂壶这样的器物来表达他们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那我一定会非常满意。
评分说起来,我一直对台湾本土的历史文化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有时候会觉得,有些故事虽然耳熟能详,却缺乏深入的解读。最近偶然间在书店翻到《曼生与曼生壶(增订版)》,光是书名就让我眼前一亮。曼生壶,这个名字在我脑海中一直和“文人雅士”、“风雅生活”等词语联系在一起,总觉得它不仅仅是一件茶具,更是一种艺术品的象征。我猜想,这本书一定会花很多篇幅来介绍曼生先生这位传奇人物,他的一生是怎样的?他与那个时代的文人有哪些有趣的交往?更重要的是,他又是如何将自己的艺术理念和生活哲学,巧妙地融入到紫砂壶的创作中的?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曼生壶的鉴赏角度,不仅仅是关于它的外形之美,更包括它所使用的泥料、制作工艺的独特性,以及壶身上那些精美的雕刻和款识所代表的文化内涵。我希望它能让我明白,为什么一件小小的紫砂壶,能够成为历代文人争相追捧的艺术品。这本书,如果能让我感受到那种将艺术与生活完美结合的时代精神,让我领略到那个时代文人的品味和情怀,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本介绍文物的书,更是一扇通往历史深处,连接古今的窗户,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根源。
评分作为一名在台湾长大的孩子,我对传统文化总有一种特别的感情。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活品质,而茶文化,自然也成了大家追求的一种方式。我一直对紫砂壶情有独钟,觉得它有一种独特的质感和生命力,能够随着岁月的沉淀,散发出迷人的光泽。当我看到《曼生与曼生壶(增订版)》这本书时,我内心是充满期待的。曼生壶,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光环,它不仅仅是茶具,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那个时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如何将曼生先生这位传奇人物,与他留下的宝贵壶艺遗产联系起来的?是详细介绍了他的生平事迹,还是着重于对曼生壶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解读?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关于如何辨别和鉴赏曼生壶的专业知识,例如泥料的选择、制作工艺的特点、以及不同时期曼生壶的风格差异等等。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够带领我,去理解曼生壶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比如它如何体现了文人雅士的哲学思想,或者它在茶道中的具体应用和意义。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紫砂壶的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中国传统文人世界的风雅与智慧,也让我能够更深刻地去体会,一件好的器物,是如何能够超越其物质本身,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连接人与文化的桥梁。
评分这本《曼生与曼生壶(增订版)》着实勾起了我不少收藏的旧梦。早年还在台北的古董市场寻宝,就常听闻曼生壶的传说,说它不只是一件茶具,更是一种文人雅士的情趣载体,承载着一段跨越时空的风雅。这次有幸在书店看到这本增订版,封面上那一抹温润的紫砂色,就让我心生亲近。我一直觉得,收藏之道,不仅仅是物质的堆叠,更是对历史、对工艺、对美学的追寻。曼生壶,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历史的厚重感,仿佛能穿越回明清那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代,感受他们对器物、对生活的细腻体味。我特别好奇,这本书是如何将曼生先生与他所创造的壶艺,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是纯粹的器物鉴赏,还是融入了更多关于当时社会风貌、文人交往、甚至是茶道文化的阐释?我期待的是,它能引领我走进那个充满诗意与禅意的紫砂世界,不仅仅是欣赏壶的造型、泥料、工艺,更能理解每一件壶背后所蕴含的时代精神与人文关怀。毕竟,一件好的器物,它的价值往往超越了其本身的材质与功能,而在于它所承载的故事与情感。希望这本增订版,能为我这些年的收藏之路,增添更深厚的底蕴与更广阔的视野,让我对曼生壶的理解,不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能触及到其灵魂深处。
评分说实话,最近翻阅了太多关于生活美学、居家布置的书籍,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像是在精美的画框里,却少了最打动人心的那一笔色彩。偶然间在一家独立书店的角落里发现了《曼生与曼生壶(增订版)》,书名虽然朴实,但“曼生”这两个字,总能勾起我对过往文人生活的回忆。我一直对那种将艺术融入日常生活的极致追求感到着迷,尤其是在我们这个时代,生活节奏快得让人喘不过气,能够静下心来,去感受一件器物的美,去理解它的创作理念,是一件多么奢侈又治愈的事情。我猜想,这本书定是花了不少心思,去挖掘曼生壶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以及它如何影响了后世的紫砂工艺。或许,它不仅仅是介绍几款经典的曼生壶,更会深入探讨曼生先生本人在壶艺上的创新,他与当时的文人雅士是如何交流切磋,又是如何将诗文、书画的意境,巧妙地融入到紫砂壶的设计之中。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欣赏曼生壶的独特视角,不仅仅是外形上的美,更是其神韵、其气度。我期待能从中学习到,如何从一件紫砂壶中,读出历史的回响,读出时代的风貌,读出人与器物之间那份深沉而隽永的情感链接,让我的生活,也能因此增添几分不落俗套的雅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