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话的艺术:有些时候你不该说「正确答案」,你该说的是「聪明答案」

回话的艺术:有些时候你不该说「正确答案」,你该说的是「聪明答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沟通技巧
  • 人际关系
  • 情商
  • 职场沟通
  • 谈判技巧
  • 思维模式
  • 影响力
  • 对话艺术
  • 说服力
  • 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有时候,你不知道正确答案,(老板问:库存数字多少?)
  但你知道——说「我不知道」就惨了。
  这时候你得回答「聪明答案」。

  有时候,你知道正确答案,
  但不能说——直接说出正确答案就完了。
  这时候,你还是得回答「聪明答案」。

  你需要锻鍊的,不是「说话能力」,不是「简报能力」,更不是「英文能力」,
  而是你的「回话能力」。像是:

  老板问:业绩为什么没成长?
  你回答说:「因为景气不好!」

  面试官问:为什么要来应征?
  你回答说:「因为贵公司规模超大,待遇优厚、很多爽缺,福利超好!」

  这样回答就糟了!
  老板在问的,不是市场现况,而是「你要如何改进」;
  面试官想知道的是你进公司后的个人抱负,而不是您阁下的「个人期待」。

  除了老板,所有进入职场的工作者,九成其实都是在回答主管或顾客的问题。你要会的不只是「正确」回答问题;而是搞懂「回话的艺术」,其实是要听懂对方的问题,具体提出你的意见、指出解决之道,消除对方的疑虑,找出讨论的基础,说服上司採取行动等等。书中提到:

  ‧「说说你的意见」表示对方希望知道你的「个人提案」,不只是意见
  ‧让人觉得「绝对没问题」的回话法,该怎么说,你知道吗?
  ‧别回「真正的理由」,改回覆「消极的理由」,你可以影响上司的决定。
  ‧「方针」不是正面意思,是反面意思,意思是「哪些事情不可做」
  ‧在自我介绍中加入「给对方带来的好处」,对方会牢牢记住你
  ‧对方的话错得离谱,非批评不可,又不能伤人,这种话该怎么回?
  ‧「这个很流行」「这个很稀有」都不如「这个很适合你」
  ‧将问题细部区分,就能将「反对派」里的各小团体拉过来
  ‧问你「什么意思?」其实有三种含意,搞错你就砸锅
  ‧和任何人都能无限对话下去……

  本书提供了41个说话原则和80则问答题型,让你练习聪明回话,如果你是:
  ‧想找到好工作的人
  ‧已经有工作,想得到肯定与升迁
  ‧兼职的飞特族想成为收入稳定的自由工作者
  这本书可以帮你如愿。

  很多人改不掉「想到什么说什么」或是「拚命讲自己想说的话」的坏习惯,明明有实力,却只因为「不知道」某些答话原则,导致遭到误解、错失机会、面试或谈客户时被大扣分。所以,与其练习滔滔不绝的口才,还不如赶快学会能光芒内敛、却凸显智慧的「回话的艺术」。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铃木锐智


  CSS公务员讲座论文讲师、代代木讲座国文科讲师。

  一九六九年出生于日本青森县。东北大学研究所文学研究科硕士毕业(主修认知心理学)。最早为大学入学考试的小论文目导入「问题解决」的训练,使得学生上榜率倍增,并且以独创的「3D法则」教导学生推甄申请入学的面试,使得早稻田、庆应等名校及各校医学系的学生上榜率超过九成。

  除了补习班的授课外,每年还到四十所以上的高中大学举办演讲及特别指导,总计对三千人以上进行直接教导。以「从考试到就业,一生受用的国文能力」为信念。着书包括《给不知道该怎么写的人的小论文守则55》《给不知如何准备的人的推甄申请考试守则55》等。

译者简介

易起宇


  台大经济系毕业。日剧迷,自学日文超过10年,平时已在网路上帮网友翻译日语为乐。译有《黑心券商和政府不告诉你的大跌征兆》《熬夜者的吃、睡、动身体回复术》《急着成功的人的不急的技术》《不是公司规定,是为自己做事》《没有资源,照样把事坐起来》《不要计画的人生,更容易成功》(以上皆大乐文化出版)。

图书目录

作者序  你需要的不是说话术,其实是...

第一章 回答问题有「公式」
1 「厉害」就是「跟别人不同之处」
2 结论下在最初三秒钟
3 不靠形容词,用数字说话
4 「很像」的重点在于差异性
5 价值来自于前后的差距
6 必要性是「没有会造成困扰」
7 靠特定名词增加可信度
8 意见代表你的「个人提案」
9 让人觉得「绝对没问题」的说法
10 表达「可惜」及「失望」的正确方式
11 提出积极理由,让公司动起来
12 指出优缺点,事情才会改善
13 「方针」就是判断「不要做的事」
14 话若只听一半,那就麻烦了
15 能确实被记住的自我介绍
16 会让人想买的「很适合你」的讲法
17 总结别用否定句,来说肯定句

第二章 你要听出问题的「真正意思」
18 如何回答:「不能当第二吗?」
19 诱导性的问题,你该这么回答
20 「什么意思」1:请你讲重点
21 「什么意思」2:请讲我听得懂的话
22 「什么意思」3:请你不要跳太快
23 修饰语不是用来「装饰」
24 谈到你的理想时,别提过去
25 没有根据的意见只会是噪音

第三章 为什么你有说服力?
26 这个问题值得讨论吗?
27 更换「主词」,主管就会动起来
28 悔恨不能解决问题
29 改变不了的是别人的心
30 突发奇想不被认为是「摆烂」
31 不要提出本末倒置的解决方法

第四章 找出讨论没交集的原因
32 窥探一下小屁孩的「为什么」脑袋
33 说「自己负责」其实是「不负责任」?
34 让赞成派和反对派都接受的「妥协点」
35 如何回答「为什么不能杀人」

第五章 得到职场认同的写作与说话法
36 商业文书中不需要有「我」
37 做好分类,就会「有价值」
38 写出有价值的笔记与垃圾笔记
39 商业邮件不需要「客套」
40 和任何人都能无限对话下去
41 学会演讲报告的「3D法则」

结语  所谓的机会,就是这样慢慢累积来的

图书序言

作者序

你需要的不是说话术,其实是...


  在职场上不被认同、岌岌可危的你。深陷职场就业的过度竞争的你。你需要锻鍊的,不是你的「说话能力」,也不是「报告能力」,更不是「英文能力」,而是你的「回答能力」。

  主管问:「为什么你这一季的业绩没有成长?」

  职员甲答:「因为少子化和通货紧缩的缘故,使得市场缩小了。」

  职员乙答:「因为我没有做好顾客管理,让常客跑掉了。」

  这二人当中,会升官的是乙,会被裁员的将是甲。

  主管问题的意思,是在问「业绩不好的你,和业绩好的人的差别在哪」。「因为市场缩小了」并不能做为答案。

  面试官问:「请告诉我你想应征我们公司的理由。」

  应试者甲答:「因为贵社在业界的市占率是第一,员工福利也很好,有MBA的在职海外进修制度这点也非常吸引人。」

  应试者乙答:「因为我想将贵社的教学玩具推广到全国,让日本的小孩子的智能程度成为世界第一。」

  这二人当中,会被录取储备干部的是乙。

  面试官想听的是「你的野心」,不是「不是你的期望」。

  事实上,「回答问题」才是公司新人第一项被要求具备的技能。

  要懂得如何正确回答被问到的问题、正确理解问题的意图。

  因为下属的工作当中有九成,都是在回答主管或者客户的问题。

  相对地,说话的技巧,也就是演讲或简报时的必备技能,则需要到稍微出人头地的时候,才会被需要。公司新人和管理阶层所要求的技能是不同的。

  话说回来,所谓「理解问题的意图」,并不是指「考虑对方的心情」或「认清现场的气氛」这种顾虑场面的意思,更不是要学如何心电感应。

  其实这就只是「国语」的问题。

  像是「特征=与其他东西间的不同点」、「理由=原因+目的」等等,中文当中其实就有许多「这样问就这样答」的答题原则。

  这些基本原则,原本都应该在国小的国语课就要教给人们。但是现在的国语教育,在「回答问题」的训练上,却是最薄弱的一块。因为现在这种只要从给好的选项当中去选的「划卡式教育」,让人连「问题的意图」都不用去想,就能得到分数。

  就是因为这样,很多人才改不掉「想到什么说什么」或是「只拚命讲自己想说的话」的坏习惯,即使是从所谓一流大学出来的人也是一样。

  明明有实力,却只因为「不知道」某些规则,就被主管误解、错失机会、面试时被大扣分。

  要是发生这样的事就太可惜了。

  这就是为什么身为补习班老师的我,要为公司的新人们写这本书的原因。

  身为一个教国文的人,我觉得我有责任要教会大家。

  我的本业是在补习班教国文和小论文,同时也有在编参考书。因此,这本书我写得也有点像是题库一样,我准备了八十个学习「回答问题」的原则的问题。虽然就算只是读也无妨,但我希望大家在翻页的时候,也能想想「自己的话会怎么回答」。

  从中应该能够发现自己「回答的习惯」。

  那么,就让我们开始上学校没教(正确地说,是没学好)的「回答能力」的课吧。

图书试读

第一章 回答问题有「公式」

面试或职场里的回答问题不需要有「个性」。商场的回答有所谓「别人这样问,就这样答」的「公式」。公司菜鸟就从习惯「公式」开始吧。不会被扣分的回答,反而才会在职场上发光。

一、「厉害」就是「跟别人的不同处」

现在的国中生,似乎已经不认识麦可.杰克森(Michael Jackson)了。这也没办法,毕竟从他们懂事开始,有关他的新闻都是他的官司、丑闻及古怪行为,完全被媒体当作一个「怪人」在报导。

因此,当麦克过世的消息一传出,媒体竟然大逆转似地开始赞扬他,着实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和亲身感受过麦可招牌歌曲《颤慄》(Thriller)带来的震撼的世代相比,现在的孩子们是用完全不同的脉络来看他。

作为本书的第一道问题,就来想想说服这些国中生吧。

问题:请说明麦可.杰克森的过人之处。

☓ 他的专辑在全世界销售了七亿五千万张,他被世人称为「流行乐之王」。只要看过他的表演就一定会被感动。不懂他价值的人绝对是个怪人。

○ 当时美国的音乐节目几乎看不到黑人歌手的影像,但是因为麦克崭新到无法超越的歌曲、舞蹈和音乐录影带,变成了跨越人种隔阂的一个开端。

就算端出「七亿五千万张」这个数字,对于不了解那个产业市场标准的人来说,还是无法知道那是多么傲人的一项数字。这就跟某次考试考了八十分,平常只考三十分的孩子会很开心,但是平常都考一百分的孩子就会很失望一样。数字要与标准做比较,才有意义(顺带一提,麦克所创下的七亿五千万张记录,是仅次于猫王(Elvis Presley)和披头四(The Beatles)之后的第三名)。

并且,看完麦克的表演DVD之后,是不是一定会感动,也是未知数。更何况对象还是看着电影《阿凡达》(Avatar)或「太阳剧团」等高刺激娱乐长大的二十一世纪的孩子们。即便现代的影像技术及舞台艺术是受到麦可.杰克森多么大的影响,他们对于这种历史的传递并不会在乎,甚至还可能会说出像「月球漫步不就是老哏?」这种超没礼貌的话。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